从文化记忆角度出发,增强现代人对黄河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让更多人认同黄河文化中蕴含的精神价值,是黄河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中原黄河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一书从不同视角分析了黄河文化产业的相关内容,深挖中原黄河文化的内涵,研究了中原黄河文化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提出了中原黄河文化产业化发展方向,以期实现黄河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转变,从而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该书共分八章:第一章讲解了黄河产业的概念,解读了黄河产业化发展的内容;第二章分析了中原黄河旅游产业的价值及发展路径;第三章从创意产业视角讲解中原黄河创业产业发展的意义及其面临的困境,并探索了“黄河+创意”的发展形式和发展路径;第四章分析了中原黄河遗址遗产的分布情况及产业化发展路径;第五章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背景,分析了黄河治理观念的演化过程,提出了中原黄河生态化发展策略;第六章分析了黄河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第七章和第八章讲解中原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并研究了数字化发展的可能性,为黄河产业发展提出了新思路。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祖先在利用、开发、治理、崇拜黄河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黄河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黄河文化内容得以不断丰富、形式得以创新,已经深入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思想中,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举止。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政府可以从文化记忆视角入手,深挖黄河文化的发展变迁、资源属性、文化内涵、时代价值等,结合文化变迁和传播的规律,构建黄河文化传播机制,形成完善的宣传格局,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其一,重视黄河文化宣传工作,提高人们对黄河文化的认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对黄河文化缺乏深入认知和系统了解,对其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认识不足,使得很多优秀的黄河文化形式面临着消失的风险。因此,政府必须注重黄河文化的宣传工作,加大黄河文化宣传力度。文化記忆是指人类的历史遗迹、传统风俗、社会习惯等被传承和保留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黄河文化是我国特有的文化标识,黄河文化遗产更是独特的文化符号,这些标识和符号都是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利用黄河文化的特色元素设计出类型丰富的黄河文创产品,以文创产品为载体宣传黄河文化,从而创新黄河文化的传播方式。同时,政府也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等,将黄河文化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传播,从而扩大黄河文化的影响力。比如,可以建立黄河文化博物馆,收集当地的史料、文物古迹、非遗文化等,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黄河文化体验游,使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不同历史时期黄河文化的内容。此外,政府可以通过短视频、图文的方式在抖音、微信、微博等平台上宣传黄河文化,扩大黄河文化的影响范围。
其二,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在大众视野下重新解读黄河文化。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不同,文化的内容也有所不同,要想更好地继承和传播黄河文化,政府可以立足于当今的社会背景开展工作。具体以黄河文化为基础,积极探究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方式,利用新业态解读黄河文化的具体内容,传播黄河文化。同时,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加强多方联动,推动黄河文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比如,政府可以大力推进黄河文化研学活动,联合制造业、旅游业等打造“黄河文化万里行” 的研学活动,让人们在观赏黄河宏伟自然风光、感受黄河遗产魅力的基础上深入体验黄河文化。此外,政府可以结合生态恶化的背景,重点考察黄河文化的生态理念,在黄河文化中寻求治理环境、保护生态的经验和智慧,赋予黄河文化新的时代价值,从而扩大黄河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其三,整合黄河文化资源,打造国际化的黄河文化品牌。讲好黄河文化故事是传播黄河文化的重要手段,政府可以从黄河文化出发,深挖黄河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分析黄河文化与其他河流文化的差异,打造黄河文化品牌,并通过利用黄河文化品牌的独特标识,讲好黄河故事,传播黄河文化。政府要对黄河文化进行系统的挖掘和保护,对黄河遗产进行梳理,分析其实际内容、独特内涵和具体价值,并探究黄河文化传承的具体方式,然后针对性地提出黄河文化传播的策略。黄河文化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政府需要构建整体联动的文化管理模式,建立全面协调的黄河文化管理机制,对黄河流域的文化传承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并将黄河文化的内容、遗产等进行整理,建立权威性的黄河文化数据库,从而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传播黄河文化。此外,政府还要重视黄河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增强黄河文化的国际知名度。
作者简介:刘娅琴(1998—),女,安徽池州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