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对江苏提出“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重大要求,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殷切期盼。亭湖区地处黄海之滨,是盐城市主城区,区域面积800平方公里,人口68万,是典型的城乡复合型城区。近年来,亭湖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突出要事共商、多元共治、城市共建、民生共享,积极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要事共商: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社会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亭湖区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社会治理大局,将其作为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推动全域社会治理民主协商制度化。
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参与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亭湖区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实践过程,组建产业园区、城市商圈、新兴业态等领域党组织,设立327个网格支部,建立党员干部挂钩网格支部制度,以党组织全覆盖构建基层治理体系。在全区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党建网络体系,67家城市社区全部建成“15分钟党建服务圈”。深化区直机关部门党组(党委)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建立群众需求清单、部门资源清单、共建服务清单“三张清单”,推动机关力量、服务资源“双下沉”。如毓龙街道桥东社区创新实施社区党建联席会“轮值主席”制度,推动轮值成员单位精准服务社区居民,切实改变了社区治理“看得到、管不了”的局面。
汇集各方智慧保障科学治理。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主动倾听“民声”、广集“民意”、汇聚“民智”。亭湖区组织883名五级人大代表常态走访社区、固定联系群众、定时接待选民,开展每月“接待走访一次选民、开展一次专题调研、提交一件代表建议、办好一件民生实事”活动,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实体+网上+掌上”民意平台,人大代表加入所在选区微信服务群,全时段收集意见,零距离倾听民声,全方位开展服务。在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项目征集环节,政府邀请人大代表去选区听取意见建议,推行“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办单、人大评单”票决机制,让民生实事真正办到群众心里去。
突出群众监督提升治理成效。保障人民群众基层治理监督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亭湖区五星街道万户新村是盐城市区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商品房住宅小区,居住人口1.02万,建设年代久远(建于1983年),配套设施落后,违建问题突出,安全隐患较大。在小区整治过程中,亭湖区坚持把群众监督作为最直接、最主要的问题线索来源,成立工作组进驻小区,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公布热线电话、登门入户走访、定期开展座谈等方式,邀请居民全程监督小区改造,让群众意愿得到充分保障,改造后的万户新村被评为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此外,亭湖区人大通过设立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联系点,将“触角”延伸到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织密“家站点”联系网络,形成“代表联系选民促履职、代表积极履职惠选民”的良性互动。
二、多元共治:构建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亭湖立足区情实际,充分运用自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法治“一把钥匙开多把锁”、德治“多把钥匙开一把锁”综合功能,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治理。
激发自治的内生动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并在长期实践中被证明具有显著优越性。在城市社区自治方面,亭湖区构建了由社区党总支为中心,以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社会组织等为主体的共建共商新模式,搭建“居民议事点”“网格议事室”“小院议事汇”等协商平台,让群众积极参与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在农村村居自治方面,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和“有事好商量”深度融合,行政村全部组建议事机构,推进村级协商议事制度化、规范化。南洋镇洋湾、利民、柴坝三个村围绕破解水环境治理难题,由区政协委员、智库成员、村居书记、村民代表和项目方负责人等面对面交流,推动突出问题协商解决。新兴镇新场村建立“十户联创联保”制度,在家庭卫生保洁、庭院绿化美化等方面,采取群众互比互查的方式评出“美丽庭院”户。
以法治保驾护航。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必须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亭湖区积极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依法履责,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应知应会法律法规”等专题学习,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东亭湖街道北林社区以“法治小区”示范点培育工程为契机,打造盐城市首家新型“法治小区”,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援法议事”工作站,由“三官一律”组建志愿者队,定期到援法议事工作站提供法律服务。创新打造“法治公交”“旅游+普法”新模式,组织向阳社工服务社、德韵法治文化中心等隊伍,做好各类法治主题的宣传工作,将法治意识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发挥德治的教化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亭湖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常态化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司法条线“好人说法”、妇联条线“花开满亭”、教育条线“千师进千家”、卫健系统“第一村医”、法院“鹤凌云”家长课堂、文广旅条线“幸福乐翻天”等活动深入人心。大力开展“身边的奋斗者”评选活动,把“典型效应”转变为“群体效应”和“社会效应”。“中国好人”吴登清为残疾人、军烈属、特困户等免费开万份药方,捐款数十万元;“中国好人”陆春銮自筹资金创办“慈悦托福中心”,为独居、孤残、智障、瘫痪老人提供爱心服务;“全国劳动模范”梁泽泉先后设立“仁禾奖学金”“仁禾中衡春蕾班”,帮助困难学生筑梦前行。
三、城市共建:以人为本推进传统与现代融合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为新时代推进城市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亭湖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重要理念,遵循城市发展基本规律,涵养城市文化底蕴,强化数字技术应用,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突出群众主体地位推进城市更新。城市更新目的是改善民生。朝阳片区是盐城市老城区商业核心地段的最后一个棚户区,涉及解放桥、朝阳、三元巷、双元路4个社区1.85万居民,亭湖区在片区更新过程中坚持民主集中制,根据群众利益诉求提炼出共性需求和个性矛盾,探索原址重建、不成套住宅改造等路径,完善“财政引导,公共服务部门、居民和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投入模式,打造城市综合片区更新示范样板。在改造老旧小区方面,累计改造老旧小区规模484万平方米,每个小区都设立接待室和意见箱,在屋面出新、绿化补植、配套完善等方面广泛征求居民群众意见和建议,实现“民生工程怎么干群众说了算”。
打造城市文化专属标签。亭湖区是盐城的城市发源地,以遍布历史遗迹、承载盐阜记忆著称。亭湖区深入挖掘红色育人资源,依托新四军纪念馆、铜马雕像、泰山庙遗址等红色文化带,广泛开展“铁军魂、盐城红”主题活动,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用足用好范公堤、陆秀夫祠堂、宋曹故居等名胜古迹资源,布局建设一批特色街区、展示馆等文化载体平台,保护好、传承好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招牌”;巧用城市遗存,建设“城市阳台”景观公园,将“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以修旧如旧方式重现盐城老电影院“曲山艺海”风采;改造竹林大饭店,以美食串起城市文化脉络,以美景激活市民情感记忆,真实再现浓郁的地域民俗风情。
构建城市治理数字场景。将数字技术融入城市治理,是解决城市顽疾的重要路径。亭湖区积极搭建智慧社区建设平台,充分利用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打造安全、舒适、便利的新型智慧生活。在盐城市率先实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涵盖超3700多项业务,办件数量超过300万件;“一网统管”汇集36个部门89个系统,覆盖区、街镇、社区三级运行体系。搭建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统,涵盖智能执法、垃圾收运调度和车辆定位监控、“12345”政务服务热线、城市管理考核等功能,共派遣案件12.6万件,按时结案率达99.98%。
四、民生共享:绘就高品质生活的幸福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亭湖区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群众,提高民生服务供给水平,营造让群众放心的平安环境,努力让群众在高水平社会治理中共享高品质生活。
打造让群众满意的民生品牌。亭湖区围绕“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聚焦群众高度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持续发力。一是打造“乐业在亭湖”品牌。构建“培训+就业”供应链,加强人社服务平台、社区服务站、技能培训学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联动,动态服务1634家用人单位和28.2万名就业人员。二是打造“优学在亭湖”品牌。培育解放路小学“严管厚爱”、景山中学“培优共进”、盐城小学“铁军传承”等特色学校。尤其是“解放路”教育集团历经40年品质打磨,成为盐城市百姓满意度最高的教育品牌;积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托育师资实训基地、托育亲子体验中心“三合一”综合服务中心,建成“15分钟托育服务圈”。三是打造“医养在亭湖”品牌。亭湖区人民医院与上海华山医院等12家知名医院深入合作,引入先进理念、技术和团队,让群众在家门口享有顶级医疗服务;启动健康志愿服务“114”工程(即在100名“第一村医”队伍健康扶贫成功经验基础上,成立1000人的志愿服务总队,免费提供医疗服务咨询方案、医保结算服务方案、康复护理方案、中医养生方案4项服务),守护人民群众健康。四是打造“颐养在亭湖”品牌。为积极应对老龄化浪潮,亭湖区探索实行“政府补贴、企业运维、社会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在盐城市率先开展嵌入式小微养老机构建设试点,建成示范性“长者幸福食堂”15个;依托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打造千鹤湾康养中心、大洋湾康养基地、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推动生态旅游与康养文化融合发展。
勾勒让群众舒心的低碳场景。亭湖区积极抢抓“双碳”政策机遇,依托全国唯一以环保命名的省级高新区——环保科技城,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等国内外16家知名高校在绿色低碳领域展开深入合作,清华大学盐城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及应用”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注重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持续推动产业结构、生活方式加快转型。在产业方面,大力发展以光伏发电、储能电池为方向的绿色能源产业,打造“光伏+储能”综合示范应用场景;新建工程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化改造建筑。在生活方面,在全社会倡导以“节能降碳你我同行”为主题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營造让群众放心的平安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亭湖区高度重视平安建设,坚持把防范政治安全风险置于首位,通过开展“维护政治安全”等专项行动,定期走访军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做实做细防泄密、防渗透等相关工作;以实战为导向强化应急响应能力建设,升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组建“铜马卫士联盟”“亭湖好大姑”等平安志愿者队伍,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和综合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隐患工作机制,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联调模式;聚焦燃气、消防、建筑等领域,突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强化安全失信联合惩戒,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从源头上培育企业安全文化,增强企业自律意识。
(作者系盐城市亭湖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
责任编辑: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