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雅琴
(安徽工程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自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新工科教育强调从教育理念、模式创新、质量保障等方面深化工科教育改革,培养出能够面对未来快速变化要求的高质量人才。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以及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1]。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专业是一门专注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生产和服务系统成本的交叉专业。近年来,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虽然我国的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为工业工程提供了发展机遇,但快速增长的服务业拓宽了工业工程的研究和应用范畴,创新型国家建设倡导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迫切需要熟悉和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的新型人才。传统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面临新环境、新技术及新方法的挑战,亟待在充分调研人才培养需求的基础上改革课程体系和评价机制,助力新工科人才培养。企业实习是培养工业工程人才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是本科生了解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应用知识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合理评价和考核本科生在企业实习阶段的学习成果,是产教协同育人效果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行的企业实习考核机制不完善,考核评价主要以实习出勤情况、实习笔记撰写、实习报告撰写以及实习答辩情况为主,缺乏实习过程性评价和本科生综合能力评价,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价本科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综合素质,无法客观地评价产教协同育人的效果。本文在文献研究、调研、访谈的基础上考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等多个环节,融入新工科全面发展的工程教育理念,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简称ISM),构建一个全方位覆盖、各环节融合的多维度工业工程专业企业实习考核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确定工业工程专业企业实习考核评价指标权重,构建工业工程专业企业实习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阐明具体实施及应用办法。
参考教育部高教司发布的《“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22版)》和《工业工程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结合有关文献[2-3],在深入企业调研、咨询行业和学术界专家的基础上提炼出16个新工科背景下工业工程专业企业实习考核评价核心指标,见表1。
表1 工业工程专业企业实习考核评价核心指标
表1中的16个企业实习考核评价核心指标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了将错综复杂的关系转化为直观的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美国教授沃菲尔德于1976年提出了一种解释结构模型的方法,该方法邀请专家组讨论各指标之间的二元关系,利用各指标间的邻接矩阵、可达矩阵进行层级划分,最终形成各指标之间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用于直观地展示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4]。为了确定上述评价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按照解释结构模型的研究步骤进行以下工作:一是邀请企业的相关人员、工业工程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讨论确定上述16个指标之间的二元关系,绘制二元关系图,建立16个评价指标形成的邻接矩阵;二是对邻接矩阵进行运算,得到邻接矩阵对应的可达矩阵的缩减矩阵;三是依据缩减矩阵对16个指标进行层级划分,得到评价指标的多级递阶层级结构模型。
工业工程专业企业实习考核评价指标层次结构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最宏观的实习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涵盖所有层级的全部指标,且受下级指标影响。第二层级由四个一级指标构成,分别是工程实践能力B1、社会适应能力B2、自主学习能力B3和实践创新能力B4。第三层级是第二层级的各级子指标,是最基本的评价指标。其中,工程实践能力指在工业工程专业背景下,本科生应用工业工程专业知识与技术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5],包括问题识别能力C11、问题解决能力C12和综合应用能力C13三个子指标。社会适应能力指本科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能够承担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达到实习所要求的能力[6],包括自我约束能力C21、沟通表达能力C22和团队协作能力C23三个子指标。自主学习能力指本科生在实习阶段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后,形成自主学习习惯,不断获取整合实习过程中的新知识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意识C31、自主学习习惯C32和获取知识能力C33三个子指标。实践创新能力指本科生在企业实习实践过程中对工业工程专业现有技术和理论进行创新的能力,包括系统改善意识C41、创新方法能力C42、系统优化能力C43三个子指标。工业工程专业企业实习考核评价的12个三级指标的具体含义见表2。
表2 工业工程专业企业实习考核评价指标的含义
为了确定上述评价指标的权重,按照层次分析法的研究步骤计算各级指标权重:邀请企业相关人员、工业工程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多级递阶层级结构模型中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分值为1~9分),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判断。利用方根法求各元素对上层中某元素的归一化后的相对重要度向量。
基于上述解释结构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分析,得到最终的工业工程专业企业实习考核评价体系,见表3。
表3 工业工程专业企业实习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由表3可知,工业工程专业企业实习考核评价主要从工程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来评价,每个方面又有三个具体的评价指标及相应权重。
根据工业工程专业企业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工业工程专业企业实习成绩评定表,见表4。
表4 工业工程专业企业实习成绩评定表
由于工业工程专业企业实习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涵盖本科生在企业实习阶段的多种能力考核,因此,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涉及多元评价主体,即企业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团队成员以及本科生。企业指导教师主要根据本科生在企业实习阶段的表现(如出勤情况、遵守规章制度情况、参与企业工程课程培训情况以及实践项目情况)进行打分。校内指导教师主要根据本科生提交的实习阶段的学习计划、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和实习答辩等情况进行打分。团队成员根据本科生在团队中的表现进行打分。本科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习阶段表现给出自评分数。每个评价主体的分数占比情况根据实习的环节和实习内容有所不同,如某校工业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本科生有半年的时间在企业轮岗实习,那么校外指导教师的评分所占比例可以适当提高。
本文在对新工科和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工业工程专业企业实习“评价指标多级递阶层级结构模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工业工程专业企业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具体实施及应用方法,从工程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综合考核本科生在企业实习阶段的综合能力,对工业工程专业客观评价产教协同育人效果具有积极意义。未来,相关研究人员应将针对不同的实习阶段,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研究更具针对性且更为细致的工业工程专业企业实习考核评价办法,形成更为系统的工业工程专业企业实习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