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四步走
——以“认识人民币”教学为例

2024-01-12 09:57臧绪隆
新课程 2023年16期
关键词:面值硬币人民币

文|臧绪隆

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由于它对于抽象思维还未形成、基础相对薄弱的小学生来说,比较深奥,所以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了一定难度。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迎合小学生的心理,让小学数学课堂生动、有趣,使课堂充满活力,又要使数学知识更直观、形象,促进学生理解。其实,小学数学教学并不复杂,只要教师掌握好预习、导入、讲授、练习这四步,就能轻松改变教学现状,提升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学习。

一、深度预习,打好基础

课前预习不但是小学生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保障。但笔者在教学调查中发现,部分小学生还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更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时随便翻翻书就算完成了任务,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听教师讲授内容时,无法快速捕捉到重要的、有用的信息,这无形中加大了他们学习的难度,影响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引导和督促学生在课前进行深度的预习,帮助学生做好课堂学习准备。这样既能保证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久而久之还能培养学生积极、自信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活动1

教师录制微课供学生预习所用,让学生观看微课认识和了解人民币。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 元、2元、5 元、10 元、20 元、50 元、100 元;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1角、2 角、5 角;以分为单位人民币,1 分、2 分、5 分。不但要让学生认识不同人民币面值的正面,也要给学生呈现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反面,让学生全面、清晰地认识人民币。

●活动2

教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人民币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在生活中他们见过哪些人民币?把它们写在本子上或者举手告诉老师。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走下讲台巡看一遍,看学生写得对不对。

大多数小学生在生活中见过不同面值的、不同质地的人民币,如纸币、硬币,他们也用过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所以一看到问题,他们就会回想起自己接触过的人民币,用过的人民币,并把它们写下来。

●活动3

教师设计一些比大小的简单练习题,让学生对人民币进行深入的认识。

1 元( )2 角 5 元( )50 角

6 元( )70 分 10 分( )10 角

信息时代,我们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购物了,所以学生在生活中见到人民币的机会相对较少。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节前,通过观看微课让学生全面认识和了解人民币是非常必要的。这既能增长学生的见识,也能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二、视听化导入,强化代入

小学生贪玩、好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但要了解小学生的这种心理,还要充分发挥他们这种好奇、好动的心理。视听结合进行有趣的导入,把学生的心思引向课堂,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好奇的同时,并有强烈的学习新知的渴望,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也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导入,更要迎合小学生的心理设计导入,让导入发挥作用,促进教学。

●活动: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小故事

故事内容:小熊欢欢用自己的10 元换了小熊乐乐的50 角。欢欢以为占了便宜,拿着50 角去买零食,只买了2 个棒棒糖,1 瓶饮料。然后它看到小熊乐乐拿着自己的10 元钱,不但买了2 个棒棒糖,1 瓶和他买的一样的饮料,还买了1 瓶酸奶,2 个口香糖。它想不明白,哭哭啼啼地去找小团子。小团子听后哈哈大笑,然后给小熊欢欢进行了分析。1 元=10 角,那么可以得知5 元=50 角;还得知5+5=10,也就是10 元是两个5 元,两个5 元也就是50 角+50 角=100 角,自然小熊乐乐买的东西多了。

这种导入方式融入了故事,生动、有趣,容易吸引学生,不但能达到代入的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他们会带着“我才不做小熊欢欢那样的笨事”的心理进行学习,学习效果会更好。

三、解读难点,促进理解

以往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教师基本是照本宣科地讲授。尽管教师会利用自己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力所能及地教学,但是有些抽象的、复杂的内容,无法用语言解释清楚。尤其小学数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复杂性,没有图说或者视频配合教师的讲解,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活动1

教师给学生出示一张课件,课件显示多种质地、面值不同的人民币,如纸币、硬币,角币、分币、元币等。然后与学生互动,加强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同样面值的硬币和纸币只是质地不同,价值是一样的。

学生思考、观察后,把教师呈现的人币分成了纸币、硬币。然后又分成了,分币、角币、元币等。在学生认识和分类的过程中,教师配合学生或者按照学生的分类,用多媒体演示出来,展示给学生。然后教师再给学生展示1 元纸币和1 元硬币,让学生看看是不是相等。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它们之间画等号。

●活动2

为了让学生分清元、角、分的大小,明白它们之间的换算,教师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换算方法,为学生使用人币做好准备。

1 元=10 角1 角=10 分

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最模糊的概念就是同样面值的纸币和硬币是不是一样大,还有学生对于元、角、分之间的换算理解不透彻。教师强化这方面,学生理解了这些基本的概念,之后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

●活动3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大小不一、各种质地的儿童人民币。为了加强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学习,加强互动交流。

例如,教师报人民币的数,如1 元,让学生从自己的儿童人民币中拿出1 元;教师说3 角,学生拿出3 角;教师说1 角+5 角,学生拿出1 角+5 角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看看哪些学生拿出得又快又准,哪些学生犹犹豫豫,以此判断学生对于概念性内容的掌握情况,再根据学生情况,针对性强化概念,保证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小学生年龄小,对于概念理解不透很正常,只要教师能关注到学生的困难,结合学生的需要再有针对性强化,就能帮助学生学懂学透,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多媒体图文并茂的演示,学生很难直接地认识。经过教师借助多媒体与学生互动,学生不但能分清硬币、纸币,能分清分币、角币、元币,还能知道同样面值的纸币与硬币是一样的,有同等价值。同时,学生还会掌握1 元=10 角、1 角=10 分等这样的换算知识。如此,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教学,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理解,提升了学习效率。

四、以练促学,内化知识

讲与练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两者合力,才能真正推动教学。但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部分教师抱着少占用课堂时间,多给学生传授知识目的,总是在课堂上给学生想方设法地讲理论,没有多少时间和学生一起进行练习,促进学生内化知识。他们总想着学生课下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练习,巩固知识。可是却忘了人性中的惰性。尤其小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不知道怎么学习更有效。有些学生也许会想,只要课堂上听懂了,课下练不练没关系。殊不知,失去了练的配合,讲的作用会极大地弱化,学生缺少了练习,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讲练结合,要在课后多带领学生进行练习,保证学生知识的内化与运用,从而升华教学的意义。

●活动1

看图,认一认,连一连。看谁连得又准又快。

这道题,只要学生能认识人民币,掌握了之前的知识,就没有什么难度。看着物品的价值,与对应面值的人民币连起来,就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活动2

小丽的弟弟拿了6 元钱,他想买1 瓶3.5 元的饮料、1 个1 元的棒棒糖、1 包2.5 元的海苔卷。请同学们帮他算算够吗?他要是任意买两件东西各能剩下多少钱?

学生经过观察,思考,给了这样的答案:

3.5 元+1 元+2.5 元=7 元

6 元<7 元,所以不够,7 元-6 元,还差1 元。

但是他可以用6 元买任何两件东西:3.5 元+1元=4.5 元,4.5<6 元,小丽的弟弟可以买3.5 元的饮料1 瓶和1 元的棒棒糖1 个,而且还能剩下6 元-4.5元=1.5 元;1 元+2.5 元=3.5 元,3.5 元<6 元,小丽的弟弟还可以买1 元的棒棒糖和2.5 元的海苔卷,而且还能剩下6 元-3.5 元=2.5 元;2.5 元+3.5 元=6 元,他还可以买3.5 元的饮料和2.5 元的海苔卷。

这个练习学生只要掌握了元和角的概念,就能准确得出结果,并能让学生熟练、灵活地运用人民币,从认识知识,理解知识到内化知识。

●活动3

小明有13 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课外读物?

1.教师要提醒学生,这道题不是问13 元能买几本书,而是有限定的,所以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一是“正好”,二是“两种”,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就基本上理解了题意。接下来就是怎么算的问题了。

2.教师可以教学生用试误的方法计算,先用5 元一个个试。

《我是小学生》5 元+《少年科学画报》6 元=11(元)

11 元<13 元,也就是说,这种买法虽满足了“两种”,但不能满足题意“正好”,显然是错误的。

《我是小学生》5 元+《连环画》7 元=12(元)

12 元<13 元,还是只满足了“两种”,达不到“正好”,也不合适。

《我是小学生》5 元+《漫画世界》8 元=13(元)

13 元=13 元,显然这两本加起来不但满足了“两种”这个条件,还满足了“正好”这个条件,符合答案的要求。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时候最笨的办法反而是最简单的方法。小学生正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让他们在这类题中多试误,对他们有利无害。这既能培养计算能力、解题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挫折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知识的价值在于运用,所以把讲练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知识的运用,既能实现教学的目标,也能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小学生有可能在学习的时候发现不了数学的魅力,但经过有趣和生活化的练习、运用,不仅能很快地内化知识,还能发现数学的魅力,增强成就感。

小学数学是入门数学,也是数学的基础,它融合了数字的认识、简单的计算、图形的认识、钟表的认识以及各类计算认识与计算、负数和小数的认识、各种图形的认识以及它们面积、周长的计算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些难度。但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掌握预习、导入、讲解、练习四步走的策略,一定能化难为易,引导小学生从易到难,不断深入、内化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体验学习,享受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面值硬币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共有12种面值
百万“大”钞
怎样认识人民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10元钱有多少种面值组合
硬币巧入盘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不翼而飞的硬币
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