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与货币数字化
——兼评数字人民币(DCEP)、微信支付、支付宝、信用卡与比特币的异同

2024-01-12 03:19蔡宁伟贾帅帅
学术探索 2023年12期
关键词:电子化纸币货币

蔡宁伟,贾帅帅

(1.中信银行总行 合规部,北京 100075;2.广州大学 金融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06)

近年来,随着比特币的兴起和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对数字货币的研究层出不穷、方兴未艾。[1][2][3][4]我们关注到,在研究中出现了两种思潮:一种是将数字货币与货币数字化混淆,甚至视为一类,并未关注到两者的差异和不同,有研究者认为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可以统称为数字货币;[5]另一种是在归纳货币发展阶段中,有意无意地忽视其中的某些阶段,这容易导致货币发展历史出现“断代”,有研究者容易忽视贝壳等自然币的使用阶段。[6]第一种思潮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数字货币的发展存在多元化,与货币数字化阶段存在一定交叉,这种交叉具有一定交替性和迷惑性,导致部分研究者并未充分看清阶段的差异,或者全面厘清两者的不同。在第二种思潮中,一种原因是有的文献写作发表相对较早,当时还未出现数字货币或总结货币数字化的特征;有的文献或多或少地忽视某些既有货币阶段和货币形态,使得长达百年甚至千年的货币历史湮灭在较新的文献中,实在颇为遗憾和可惜。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的货币史也是中国金融史、中国经济史的重要组成,是中国历史、华夏文明、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精华所在,[7][8][9]值得认真回顾、总结和思考。尝试探讨和完善上述两类思潮,如果从“大历史观(Macro-history)”[10]的视角基于千年的文化历程来重温,可以温故而知新,溯源数字货币与货币数字化的异同,更好地理解货币发展阶段的划分与成形。同时,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审视货币形态的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变迁,二者存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展望和把握货币未来的发展形态,让货币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一、货币发展的主要阶段

数字货币是货币发展到当前阶段的产物,是目前最新也是最高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和形态绝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了上千年,货币形态与人类社会共同变迁。数字货币不一定甚至一定不是货币发展的最高阶段,[1]今后可能还会继续发展,出现其他新的阶段或形态,只是现在还难以预测和展望。从发展的阶段和形态来看,历史上,基于形态和材质变迁而不考虑本位变化,在传统金属币、纸币和电子币三阶段划分,[6]或者增加以物易物和铸币的五阶段划分[11]基础上,笔者认为货币主要经历了如下六大主要阶段。

(一)货币1.0版——等价物

货币的1.0版是货币的雏形,即货币等价物,也称一般等价物。这一时期的货币主要体现为材质多样性、形态差异性。凯恩斯认为:“货币比我们之前所想象的还要古老,它的起源消失在冰河融化时期……”[12](P1~24)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在“意念货币”(即人们心中的等价物和记账)物化之后,[2]以物易物是交易的常态。例如,5000多年前,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泥版就有以“锡克尔”和“米那斯”为单位的白银与以“蒲式耳”为单位的大麦相等价的记录,并按月付给神庙的劳动者作为报酬。[6]据考证和推断,这类“物”主要有以下种类和形态:[1][7][9][11][13][14]一是食品,如盐、谷物、猎物、肉干等;二是畜牧品,如猪牛羊等;三是工具,如刀叉斧(石质、木质、青铜质等)、弓箭等;四是日用品,如绳、柴、布帛、陶器、动物毛皮等;五是装饰品,如金、玉、贝壳、蚌珠、宝石、鹿角等。作为货币等价物,具有必需、易于交换等主要特征,这类等价物以自然品为主,也有一定人工品,能够涵盖和满足当时人们衣食住行猎战的基本需要。不难看出,交换是货币产生的动因。[14]马克思在《资本论》阐释: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中介,又是资本扩张的渠道。[15]

(二)货币2.0版——自然币

货币的2.0版是货币的基础,即产生了真正意义的货币。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在五类等价物中,逐步出现了分化。其中,食品不易保存和携带,畜牧品不易保管,工具、日用品和鹿角等饰品不易携带,而玉等装饰品不易打磨雕琢,唯有贝等自然品“天然去雕饰”,且易于携带和保管。中国最早使用的货币是公元前2000年新石器晚期的天然贝壳,《盐铁论·错币篇》中有“夏后以玄贝”之说。贝币的单位是朋,最终定量为一朋十贝,商周墓葬发掘的陪葬品中就有大量贝币,在两周时期达到使用高峰。[9][16]由于贝币在古代的长期使用和流传,使得中国汉字凡与财富、价值、商贸有关的字,大都与“贝”有关并传承至今,如财、贸、货、贫、贵等。[13]

(三)货币3.0版——金属币

货币的3.0版是人工货币的开端,今后货币形态的发展都将以此为基础。春秋之后、战国之前可能是贝币最晚的流通时期,商品交换愈加频繁和丰富使得货币需求量大增,贝币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8][13]金属铸币应运而生。商周时期已经出现了人造货币,如骨贝、铜贝和铜钱,逐渐实现了从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马克思之所以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15]是因为它们具备了货币所须的四大特征:稀缺性、稳定性、同质性和可分割性,便于定价、保管、携带和使用。不难看出,其稳定性、可分割性等性质要远优于贝币等自然货币。这一阶段的货币主要行使马克思所言的四种职能:价值尺度、交换媒介、价值储藏、支付手段,但尚未形成世界货币。我国金属铸币流通过程中,有两大关键变化:一是货币形状从杂乱向统一演变,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决定“以秦币同天下之币”,“秦半两”开始通行全国;二是货币铸造权从地方向中央集中,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各郡国铸币权,统一铸造当时唯一的合法货币五铢钱,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也正是由于金银的上述特征,创立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挂钩”是该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

(四)货币4.0版——纸币(塑料钞)

货币4.0版是信用货币的鼻祖,纸币代表了地方乃至国家信用的背书。可以说,货币的核心是信任,是不信任的各方对货币发行方的信任,形成对货币的共识。所以货币本质上是人类构建的一种社会机制,为信任缺失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17]中国是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也是最早应用纸币防伪工艺的国家。早在公元1023年(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已有纸印官办货币,名“交子”,取交合、合券取钱之意,[7]也称“关子”“会子”。[13]交子最初由四川商人联合发行,在省内代替铁钱流通,可随时兑换,较之当时的金属货币更加便捷,且由造纸和印刷术的技术支撑以及中央集权或地方富商的信用背书。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和其他国家也发行过厚薄、大小类似纸币的塑料货币,更加易于保管,不易损坏。例如,中国2000年发行的“世纪龙钞”、2021年发行的“冬奥钞”(冰上运动项目纪念钞)。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人们常称货币为“钱”,多指当下流通的纸币。事实上,“钱”原为古时铲形农具名,“铲币”为商周时期青铜铸币,也称“布币”;而“纸钱”则特指烧给逝去亲属的祭奠品,旧时为铜钱形纸片,如今多为百元甚至万元、亿元冥币大钞。

(五)货币5.0版——电子化(数字化)货币

货币5.0版开启了货币“无形化”的新时代,以前的货币都是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电子化后的货币不一定看得见、摸得着。电子化的货币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纸币的电子化,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对实体纸币存款的电子化、数字化,具体数值对客户本人或经授权的银行工作人员可见,可以按指令实现记账、转账、付款等,方便快捷;二是信用的电子化,如信用卡额度、信用贷款额度等,即便没有实体纸币,如存款等的支撑,也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客户一定信用额度,可用于消费、取现、透支等;三是代币电子化和电子化代币,如QQ币等,它们不是法定货币,可以是游戏币、论坛币、虚拟币等,需要用纸币或电子化货币来购买,并在特定平台、场合或情境使用,在上述平台等充当等价物。

(六)货币6.0版——数字货币

货币6.0版真正实现了货币的无形,可以无需实体纸币的支撑。数字货币根据发行主体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类:[18]一类是主权国家数字货币,也称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如数字人民币(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DCEP),需要配合数字账户、数字钱包和可接受数字人民币的商户使用,是国家的法定货币;另一类是民间发行的数字货币,也称私人数字货币或无发行人货币,如次贷危机后的“超主权货币”比特币(Bitcoin)等,[1]在一定范围和特定商户可使用,并非法定货币。需要说明的是,比特币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加密数字货币,这一发行思想与国家货币的中央集权化趋势背道而驰,其价格与交易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19]比特币有三项比较优势:一是总量有限,不超2100万个,因此不会出现传统货币超发及引发的通货膨胀;二是依托互联网交易,全世界都可流通,避免了外汇管制、汇率波动等问题;三是操控任何一枚比特币都需私钥,避免了货币丢失、造假等难题。但是,比特币无发行人、无记名交易、无纳税义务、无有效监管的“四无”特征,也给犯罪分子带来可乘之机,可利用比特币或其他虚拟货币专门开展诈骗、洗钱、非法融资等违法违规活动。此外,其他以非法传销、非法集资等为目的虚拟货币种类繁多,不纳入本文讨论。

二、货币主要阶段的特征

从货币的发展阶段和形态,我们可以将货币发展分为六大阶段。这六大阶段伴随了人类社会的变迁,是一种基于“大历史观”和“社会关系”理论的视角。[10][20]上述六个阶段实质涵盖了等价物、自然币、金属币、纸币、纸币(货币)数字化、数字货币等关键形态,可以让我们从更长远的视野、需要和特征来理解货币,理解货币的功能、定位和优劣。

(一)各阶段货币的形态、时期和社会

如表1所示(见下页),不同货币的形态对应了不同的时间和社会形态,其中纸币跨越的社会形态最多,自北宋诞生以来,跨越了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三种形态。一般而言,前后两类货币形态存在一定时间的共存和交叉,受使用习惯、技术支撑和流通范围等因素影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旧货币形态的逐步退出。例如,纸币和金元宝、银币、铜钱等金属币共同存在了近一个世纪,直到中华民国金属币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里需要说明几个关键时间点,公元前2000年中国处于夏朝时期,而公元前476年被视为春秋结束战国开始的一年;1933年3月2日,中华民国“废两改元”,推行银元制,1935年11月3日,中华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发行法币;[7]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国内首张人民币信用卡即中银卡,至此开始了中国大陆纸币电子化之信用额度设置和投放的最早实践。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纸币在20世纪得到了大范围的使用,并由此衍生出纸币电子化等新的货币阶段和形态,更加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正如Kytotaki和Moore提出的:人类社会对货币的需求源于货币超越特定空间的可偿性和流动性,实质是希望获得普遍价值。[21]

表1 各阶段货币的物理形态、流通时期和对应社会阶段

(二)各阶段货币的特征、痛点和创新

如表2所示,货币形态从1.0版到4.0版都是具有物理形态的实体货币,它们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中,经历了“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优胜劣汰选择过程。例如,尽管贝币等自然币体积不大、单个比较轻巧,相比一般等价物易于携带和保管,但还存在数量有限、不易分割、不易开采等问题,相比之下金银铜等金属币的稀缺性(相对贝币而言可开采量更大)、稳定性、同质性和可分割性更受货币属性的欢迎;又如,尽管金银铜等金属币相对贝币更易携带和保管,但一旦需要大量使用,还是会出现沉甸甸的负重感,这时更轻、更便携的纸币应运而生。如果说实体货币终究还是存在质量,可以“看得见、摸得着”,那纸币电子化和数字货币的出现则完全颠覆了实体币的形态,电子化、虚拟化的货币没有任何质量,甚至你如果没有权限、不输入密码或口令的话,根本“看不见、摸不着”,具有更好的私密性、更高的稳定性。正因如此,当代电信诈骗的关键点是想方设法骗取客户的账号、卡号和密码等信息,再借助网络完成转账和取现。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数字人民币(DCEP)还是比特币,都具有可追溯的功能设计,可以让犯罪分子的转账、藏匿、使用等路径无处可藏。综上所述,货币形态从1.0版到6.0版,主要基于更便携、更易保管、更具信用的趋势,秉承了“交易成本递减,信用风险递增”的内涵。[1]

表2 各阶段货币的主要特征、关键痛点和重要创新

三、数字货币与货币数字化的内涵

在对货币阶段和形态溯源的基础上,透过历史长河、拨开层层面纱、分析主要特征、对标关键痛点,我们更方便发掘数字货币与货币数字化的异同,更容易理解数字货币与货币数字化的变迁。学界比较统一的认识是:货币数字化不是创造货币,不会导致货币总量的变化,[22]这是其与数字货币的最大区别。归根到底,货币是信用的载体,货币的本质是信用。[14][23]作为六个阶段中“唯二”的无形货币阶段,货币数字化在前、数字货币在后,两者都是工业社会或后工业社会、信息化社会的产物,深刻影响人类的行为和习惯。

(一)数字货币与货币数字化的异同

数字货币与货币数字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24]其最大的不同在于货币数字化不是创造货币,而数字货币却是真正的创造。[22]如表3所示,数字货币和货币数字化尽管在形态、时期、特征上存在一定相同点,但两者在发行方、发行量、发行方式、具体形态、法定与否、具体形态、转化与否(与物理货币)、使用范围、追溯特征、价格波动和风险、所处阶段等方面存在十大差异。前文笔者将货币电子化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纸币的电子化,二是信用的电子化,三是代币电子化和电子化代币;因此表3中对应阐述三种形态。同理,前文笔者将数字货币分为主权国家的数字货币和民间发行的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DCEP)是主权国家数字货币的一种,因此表3中对应阐述两种类型。

表3 数字货币与货币数字化的异同(含数字人民币与比特币对标)

(二)数字人民币与微信支付、支付宝、信用卡对标

数字人民币(DCEP)实际已经包含了发行和支付双重含义,其中的“DC”指数字货币,“EP”指电子支付。借鉴蔡宁伟[25]等关于主要支付产品的对标研究方法,本文拟选择数字人民币与微信支付、支付宝和信用卡等进行对标。其中,微信支付、支付宝实质都是第三方支付的代表,在当前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既有纸币电子化,也有信用支付的衍生功能,如支付宝旗下的花呗、微信支付旗下的微粒贷等;信用卡是传统的银行支付,是信用的电子化。不难看出,数字人民币(DCEP)实质处于货币6.0版,而微信支付、支付宝和信用卡均处货币5.0版。

如表4所示,我们回到这几类对标对象的发行目的和所处阶段来看,就能比较准确地抓住其需求和特征。首先,纸币所处的是货币4.0阶段,它较之金属货币更加便捷、易于保管,但由于仍是物理货币,存在纸张实体,现有纸币体系仍然存在若干痛点。主要包括:一是设计、发行、印制、贮藏和回笼等环节成本较高、残损币回收成本较大,流通体系层级多;二是使用、携带和保管不便,特别是几十或上百万元以上的量大情况;三是易被伪造、匿名不可控,存在被用于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因此,货币5.0阶段应运而生,信用卡、第三方支付先后作为纸币电子化的一种,基本可以解决纸币体系存在的难题。但是,货币5.0版并非没有不足,它主要存在三大弱点:一是需要网络、信号、电力等支撑条件,否则无法交易;二是仍然存在洗钱的风险隐患,在第三方支付平台蓬勃发展之后,犯罪分子多采取“跑分”等“蚂蚁搬家”模式或多平台组合等“第四方支付”模式;[26]三是尽管大额转账均有记录,但小额转账一般在第三方平台难以追踪。正是基于上述不足,以数字人民币为代表的货币6.0版才横空出世。

表4 数字人民币与纸币、微信支付、支付宝、信用卡对标(1)M0=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M1)=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广义货币(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四、数字人民币对货币数字化的影响

周永林认为,货币必须具备“记账货币、可流通信用、代符与簿记系统”三要素。[13]这三个要素,基本贯穿货币发展的始终。作为货币发展的最新阶段,央行推出数字人民币有多重考虑,主要包括:一是顺应数字经济浪潮进一步夯实数字支付交易基础,助推数字经济发展;二是弥补传统纸币和纸币电子化的若干不足,完善货币发行的顶层设计;三是有利于抑制公众对比特币等非主权加密数字货币的需求,捍卫国家数字货币主权;四是为利率波动和持续市场化创造空间,从机制上解决居民提取现金对负利率政策的制约问题。[27][28]从货币的形态出发,数字人民币较之其他类型货币主要具有以下颠覆性优势。

(一)携带使用“轻量化”——真正实现了“无形”

如前文所示,尽管货币5.0版纸币电子化和货币6.0版数字货币两个阶段,都使货币以“无形”面貌示人。但是真正实现了货币“无形”的只有数字货币这一阶段,毕竟货币电子化仍然需要真实的、物理的纸币支撑,否则货币电子化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没有数字化的基础。客户在手机银行、微信银行账户里看到的电子数字,都是真实存入银行的纸币数字。而信用电子化与之类似,需要客户的信用积累和信用评级达到一定程度,具备一定额度内的切实还款能力,否则无法获批信用卡。而只有数字人民币才是我国的法定数字货币,它从出生起就是“无形”的,贯穿支付的全过程,实现了携带使用保管全流程“轻量化”。

(二)保管存储“更安全”——只有央行能“确权”

尽管目前客户在商业银行存款都有存款保险,赔付额最高50万元。但值得关注的是,数字人民币比纸币电子化更加安全,它100%缴纳准备金,由人民银行信用作为担保,属于国家主权货币。如果将数字人民币与比特币对比,前者至少存在两大优势:一是数字人民币是央行的负债,而比特币没有任何信用担保,其价格波动幅度非常大;二是从发行体系看,数字人民币采取“双层运营体系”,第一层由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支付宝等其他运营金融机构,第二层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与传统纸币发行体系类似;而比特币则采用去中心化的挖矿方式发行,发行过程不涉及央行及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去掉所有发行层级直面大众。

(三)转账支付“可追溯”——货币流转有“痕迹”

数字人民币也是智能化货币,主要表现为:一是可加载智能合约;二是可定向流通;三是可追踪。根据央行的专利设计,数字人民币本质是对货币主要属性及权属的加密处理,包含多个可扩展的可变长的字段,上述字段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内容:货币金额(最小1分,最大无上限)、编号、发行者标识、所有者标识、货币安全属性、货币管理属性、货币应用属性等。不同权限方仅能在权限范围内解密相应内容,无权方无法查看数字货币属性;具体交易可以做到“一次一密”“次次不同”。[28]这种基于流通的追踪,可靠性、准确性和全面性都远高于纸币,无需借助ATM、清分机、点钞机等专业机具载体。周小川认为央行想把数字人民币应用的重点放在零售环节,借助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终端提供更大的便利。[29]

(四)反洗钱终“解难题”——风险防范可“多反”

由于数字人民币能够实现加载智能合约、可定向流通、可追踪等,有利于推进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扩散融资、反逃税、反贪污等“多反”工作。从央行公开的信息看,尽管央行数字货币采用可控匿名,但央行仍可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来进行交易特征识别,进行反洗钱等“多反”监管。[30]相比于传统纸币可匿名流通,数字人民币至少具有如下优势:一是货币流转可记录、能追踪;二是可借助数字钱包等自动识别开户人信息,并可持续更新尽调;三是反洗钱监管更有力,如果使用数字人民币,国家有关当局可随时冻结和追索黑钱,全面提升清收和追缴力度。

(五)宏观调控“有依据”——货币政策更“科学”

当数字人民币的流通扩展到一定范围、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首先,目前央行货币政策存在的短板之一是无法实时观测、监督货币投放后的流通和使用情况,而使用数字人民币则可以随时采集货币的记账和流通信息,及时为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力参考和有效佐证。其次,数字人民币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可带动国内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比如,数字人民币的海量信息可以带动我国征信业的发展,进而降低金融机构的坏账率和信用风险。再次,数字人民币有利于改善“老少边穷”地区的金融服务,囿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上述地区民众往往难以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存、贷、汇和理财等业务办理都比较麻烦,而数字人民币可以改变其金融成本高、不便捷的现象,有效防范“返贫致贫”。最后,数字人民币还能实现宏观经济调控,根据实时信息促进政策落实,特别是帮助金融机构避免“流动性陷阱”,减少货币空转和货币政策传导时滞。

五、研究意义、局限与未来展望

未来的货币发展必将继续,这种发展一定会基于现有货币阶段的痛点持续改进。当前,正处于货币“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即同时存在货币4.0版、5.0版和6.0版的叠加,既可以使用纸币,也可以使用纸币电子化和信用卡,还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基于此背景,结合前述研究内容,笔者从以下三点开展研究展望。

一是基于货币形态“三期叠加”而引发痛点叠加的应对方略。以往,货币阶段的发展主要基于上一阶段货币阶段的痛点,并逐步改进和完善。当前,由于存在纸币、纸币电子化和数字人民币“三期叠加”的情况,这种痛点可能不一定基于数字人民币本身的运营,还要基于“三期叠加”的配合与协同。透过这种配合和协同,可能更便于对比和借鉴,发掘更多的潜在问题和风险隐患。例如,由数字人民币计不计息引发:现金、银行存款与央行数字货币如何实现“三角平衡”。[4]特别是在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美元霸权式微、地区战争不断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情境下,更值得分析和发掘。[3]例如,2018年2月,委内瑞拉发行政府背书的数字加密货币“石油币(Petro)”,原则上一个石油币由一桶原油作价值支撑。[31]由于长期受到美国制裁,委内瑞拉法定货币已大幅贬值,石油币作为法定货币与加密货币的“复合体”,前景值得关注。

二是基于货币“迭代开发”的创新保障。从前,货币阶段的创新和替换都经历了很长的时间,这既有大众使用习惯的问题,也有客观机制保障的制约,还有社会文化接纳的难易等综合影响。若不计息,数字人民币仅作为一种零售型支付工具,如同日常使用的小额实物现金;若计息,数字人民币则可能引发“货币二元化”,可能成为新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历史上,金硬币的推广与冶炼技术的提升密不可分,而纸币的使用离不开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成熟,这类创新都是“创造性改变”。未来,货币的创新可能更类似如今APP的迭代开发,以“小步快走”完成革新,从而不断优化自身的功能,满足新发的使用需求。

三是稳步实现“良币驱逐劣币”的机制建设。纵观货币发展的六大阶段,货币始终基于更易于携带、更便于交换、更利于保管、更益于分割的方向发展。不容忽视的是,在货币3.0版金属币、4.0版纸币等阶段,都出现过“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人们倾向于使用铸造更低劣的劣币,而贮藏铸造更优质的良币。[7]在货币的4.0版、5.0版和6.0版中,由于宏观调控需要和监管要求的完善,对央行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落实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数字人民币的可追踪、可定向使用等功能,这也将是未来货币的发展方向。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良币驱逐劣币”,而非“劣币驱逐良币”。

猜你喜欢
电子化纸币货币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推进外汇窗口服务电子化
古代的货币
1 我省市级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系统首次上线运行
消失的纸币
古代的货币
猜纸币
猜纸币
汽车电子化,没有假设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