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设计视角下晋宁石寨村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2024-01-12 02:34王宇阳李卫兵王招鑫
湖南包装 2023年6期
关键词:场所村民空间

王宇阳 李卫兵 王招鑫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参与式设计方法的核心强调使用者应在设计过程中被赋予相应的权利,可以使其在设计过程中拥有主导设计内容的决策权,以便在设计完成后,使用者可以更好地接受设计的成果,也可以使设计成果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乡村公共空间作为村民可以自由出入进行各种社交活动的公共场所,随着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新媒体对于传统乡村的日常生活起到冲击和改变的作用,传统公共空间的作用也随之减弱。通过参与式设计的方法,调动村民参与其中,进而重塑乡村公共空间的文化形态。

1 参与式设计

1.1 参与式设计研究概况

参与式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的工会运动,为解决新技术导致工人工作权利被剥夺的问题[1]。参与式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更多的是指使用者主动参与设计,其本质强调突出使用者个体在设计中的重点地位[2]。参与式设计从广义上讲,作为一种社会性行为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3]。当下设计的最大特点是使用者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同时大量的用户体验反馈也突出了使用者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对于设计本体而言,设计师通过设计手法将设计本体通过何种形态、何种空间表达,而使用者则是在不同的时间感受和使用这个设计作品,通过时间的审视来挖掘设计背后的价值[4]。参与式设计主要是基于这一原则:如果公民积极参与创造和管理,而不是被视为被动的消费者,那么建筑和自然环境就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原有的设计方法都是让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达到情感共鸣,而参与式设计的方式则是使用者带着这份情感参与到设计中,过去是从设计中寻求情感共鸣,现在设计则是用来延续情感,进而延续设计的寿命[5]。

1.2 参与式设计方法

对于参与的主要方法可以归纳总结为3种:感官参与、精神参与以及行为参与[6]。感官参与更多地指用户感知体验,主要侧重于视觉参与;精神参与则更多地侧重于对设计背后文化了解后所产生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行为参与则是侧重用户参与设计、参与施工和最终使用设计,对于设计本身,最关键的也是行为参与。

对于专业人士而言,参与式设计的方法更多是侧重于如何融入当地,在进行乡村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与村民位于同等的平台对话,如何通过沟通了解村民真实的愿望,如何通过沟通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通过数据整合、专业化的加工后再重新展示给村民并获得其认可。

2 乡村公共空间

2.1 乡村公共空间概述

公共空间指一般社会成员均可自由进入并不受约束地进行正常活动的地方场所,是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的公共性空间[7]。乡村公共空间指乡村中可供村民自由进出的场地空间,如集市、庙会、宗祠等,具有平等、开放、自由、共享的特征[8]。乡村公共空间的公共性是指基于公共需求产生的文化广场、乡村书屋、祠堂、寺庙等乡村公共空间在所处的空间场域中以其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为基础、以集体参与的公共活动为载体、以平等、多元、自由、包容等为核心理念、以实现公共利益为价值追求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一种社会属性[9]。

2.2 乡村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

2.2.1 乡村公共空间功能弱化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乡差距显著拉大,大量产业资源和劳动力都从乡村流到城市,导致乡村空心化严重。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进入农村,对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有所冲击,导致许多公共空间的功能弱化甚至消失。乡村公共空间的社会性逐渐消失,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乡村建设以大量新式民居和公共空间的物质建设为主,乡村自身的社会建设忽略村民参与性,不能很好地解决村民的诉求[10];乡村的各类资源逐渐向城市流动和聚集,大量有文化的乡村精英人才外流,导致乡村留守的无文化老人居多,宗族、祭祀等传统民间活动也因为现代化的冲击而逐渐瓦解。

2.2.2 乡村公共空间使用率下降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手机、媒体以及互联网络进入乡村,自来水入户等现代化举措导致原本作为沟通交流的空间使用率也大大降低。如原本乡村水井或较大的乡村水池是为村民提供水源或者作为洗衣服、洗菜之处,在这些活动之余还会有些交流,但现在很少看见村民去外面挑水或洗衣服。集市作为乡村公共空间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村民在商品交易中除获取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外还有信息的交流,随着村中很多综合性商铺、快递的介入,对乡村集市也有所影响。

2.2.3 乡村公共空间功能单一化

复合性功能是乡村公共空间较为突出的特点,如村落中的家族宗祠除祭祀功能外,还是家族聚集开会的场所;乡村集市除作为村民商品交换的场所,也是村民之间社交互动的场所;村落中较大树下的空地除了作为村民休憩的场所外,也同样会作为会议场所,讨论公共事务。城市化的推动导致具有专职功能的场所在村中出现,例如:村委会不再作为各类事宜均可以处理的场所,更多地作为乡村中协助更高一级政府开展乡村工作的场所;乡村中的综合超市成为承担村中市场交易的重要场所;新型的乡村书屋、乡村体育场成为文体活动的主要举办场所。

2.3 乡村公共空间的意义与价值

2.3.1 乡村公共空间的意义

乡村公共空间的意义存在于两个层面: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从历史的层面来看,乡村公共空间是村民长期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公共场所[11],其自身不仅承载了村民的集体记忆,也是乡村发展的见证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从现实层面来看,乡村公共空间的兴盛衰落与乡村记忆和乡村社会有着密切的关联[12]。近些年乡村公共空间的作用虽然有所降低,但乡村公共空间仍是维系人际关系和乡村生活的重要场所,通过对乡村公共空间的营造,结合村子原本的文化内涵,通过重塑乡村公共空间进而凝聚村民情感,重塑社会关系,进而重塑乡村社会秩序。

2.3.2 乡村公共空间的价值

乡村公共空间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体现在乡村公共空间是历经数百年沉淀下来的反映乡村变迁的历史,也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村中的众多空间如洗衣码头、宗祠、大树下的空地都是由于长时间的传统习俗和生活习惯所形成的。乡村公共空间留存了经过长时间流传下来的故事,凝聚了整个村子的记忆和历史,成为举办文化教育和传统习俗的主要场所。这些历史和故事也是通过村中老人口述给年轻晚辈,故事的背后更多是村民对于村子的情感认同,同时也是老一辈人记忆的延续[13]。

社会价值体现在这些乡村公共空间是作为乡村社会性空间的存在,村民在耕作之余聚在一起休憩、闲谈,通过这些活动拉近彼此间的关系;同时庆典、祭祀等一系列村中的活动都是在相关的公共空间举行,村民通过公共空间来参与村中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集体意识,对村子产生集体认同感的同时增强其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14]。同时,社会价值还体现在公共空间也是乡村礼治秩序的场所,无论是村中的管理制度还是需要抉择各类大事的时候,都通过村中具有一定地位、威严的长者主导,这一类行为发生的场所多数存在于公共空间中。也正是因为乡村公共空间为村落治理提供了一个固定的场所,并为其赋予象征性的权力保障,进而保证了乡村社会的稳定发展。

3 乡村公共空间参与式设计方法

乡村是村民的乡村,参与式乡村公共空间更多是村民参与的概念,这种方式是使村民在村子设计过程中起到主导设计的作用,核心目的是公众共同参与村子的整体设计[10]。在前期的方案设计中,让村民从被动接受设计结果转变成为主要参与全村的建设,通过村民自己提出自身的诉求和相对应的策略,设计师和政府则是作为辅助和引导的角色共同参与其中[15]。通过让村民参与乡村的建设,发挥村民自己的创作力,可以使村民更好地感受到归属感,提升村民的满意度,增强其自身对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同时由于乡村建设过程是村民自己自主参与到其中,也可以使村民产生自发的维护行为和自主管理乡村的行为,也可以让设计成果拥有更好的可持续性。

4 石寨村公共空间参与式设计方法策略研究

4.1 石寨村现状分析

晋宁石寨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上蒜镇,西侧临近环湖南路,北临滇池,南面为石寨山遗址,村中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花卉、蔬菜、水稻等。村中重要的文化历史是战国时期至东汉初西南地区的滇族墓群,也曾在此处出土滇王金印。

村中主干道为水泥道路,道路相对较窄且临近农田,建筑间的道路相比于主干道更为狭窄,部分小巷也仅修到住户门口,并非连通道路。村子入口处的凉亭为村民提供了一个闲聊休憩的场所,公共设施如垃圾处理中心、公共卫生间都仅在部分较大的路口存在,数量较少。现在村中建筑形式主要为多楼层西式房屋,村中存留的部分老建筑都是“一颗印”建筑(图1),在“一颗印”建筑外立面上发现较多螺壳,证实了曾经的石寨村是临近滇池且存有渔业,由于建筑年久失修,部分老建筑已经破损甚至坍塌,保存相对完好的目前作为保护建筑。村中保留了过去作为村中办事处的学校,但是多年不用且年久失修,内外部的结构都早已破败无法使用。

图1 村中现存“一颗印”建筑 。

4.2 石寨村公共空间参与式设计方法策略研究

对于乡村而言,一大关键内容是“熟人社会”的概念,这一概念是指人与人、人与乡村之间的“熟悉”,村民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是熟悉的,对于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人是熟悉的[16]。也因此村民间的相互协作和彼此信任为后面村民主动参与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乡村设计而言,整体提升需要缓慢且循序渐进的发展,由点及面,从村中一处建筑逐步发展为多处建筑、多处景观,进而实现全村的整体提升。

在石寨村调研过程中,选定3个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节点作为开端。3个主要节点构成的范围位于村中心位置,从中心开始进而辐射周边位置,以点及面的方式逐步影响整个村子。

首先选定的是村中年久失修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学校的位置距离村子次要入口较近,学校本身的文化属性也与当地的考古文化、农耕文化契合,可以选择保留其原始地块形状、原始建筑结构,通过将传统的夯土材质、当地的材料与现代材料相结合,将原来的学校以文化馆的形式再设计。通过现场探勘选择如何保留建筑原始结构,结合在村子中的实际走访并根据村民对于学校的记忆进行再设计[17]。

其次是选择村中相对较为中心的几处保存相对完好的“一颗印”建筑,经过实地走访和现场踏勘后发现这些保存相对完好的建筑属于重点保护建筑,由于建筑自身的结构和建筑本身年久失修导致不再适宜居住。针对这类村中不能过度改造的建筑,则通过“以旧修旧”的方式,参考昆明市乌龙村的萱草书屋,将其作为一个供游客参观的公共空间,在原建筑基础上增加部分开窗以达到增加采光的作用,提供一定的休憩功能,使得游客更多感受原始建筑的魅力。

最后的选点则是村子一户已经破败的房屋旧址空地,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该建筑与其左侧相邻建筑呈对称状,结构也几乎相同,但原始建筑基本损坏,房屋旧址空地右侧的“半颗印”建筑相对保留完整(图2)。整体地块相对较大,结合其在村中的位置,可以通过增设廊架或屋顶步道的方式(图3)将地块的宅前屋后进行联系,同时廊架可以与建筑屋顶、地块的地形特点相结合,将原本的民居改造为一个公共休息场所,不仅可以作为村中的聚集地,也可以成为游客参观时的一个休息区,廊架的设立也可以作为村中次要道路来使用,使得建筑空间不仅作为一栋建筑存在,更是村中的交通节点。

图2 保留较好的“半颗印”建筑。

图3 乡村建筑改造概念设计方案效果图。

在村中调研过程中还发现在一些小巷子的建筑外墙上有年轻孩子的粉笔涂鸦,这些涂鸦均分布在灰色水泥墙上且很有趣,但对于水泥墙面而言很难清理。也因为这些涂鸦存在,决定参考一些黑板涂鸦墙的设计(图4),不仅可以满足孩子们涂鸦的需求,还可以在特定的节日或活动作为宣传栏存在,保证美观的同时增加一定的趣味性,不仅孩子可以涂涂画画,村民也可以把自己日常的想法画在上面,起到一定的参与性作用。

图4 黑板墙设计意向。

5 结语

乡村公共空间是乡村社会中开展一系列公共活动、共享一系列公共资源的主要载体。现代乡村公共空间的设计方式与过去截然不同,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空间相对较少,而将这些空间再设计的目的也是为了重塑其自身并为乡村重新带来活力[18]。同时这些公共空间都与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访谈、调研以及村民自主参与后期设计过程,在这些相对固定的空间中通过设计使得这些空间再次与村民的日常生活发生关联,并从各个角度寻求村民的情感记忆,也希望通过这些记忆串联整个村子,为乡村重新带来活力的同时提升乡村的文化识别度。

猜你喜欢
场所村民空间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空间是什么?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创享空间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远离不良场所
恋爱场所的变化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