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浩洁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环境督查大队,山西 大同 037003)
硝酸盐是污染水资源的有害物质之一,水体中硝酸盐含量过高,会造成水污染,届时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甚至出现水华现象,若人类长期摄入含有硝酸盐的水质,则会患上多种疾病。CSMC(碳硅复合介孔材料)可吸附水体中的硝酸盐,具体方法是利用原位酸浸法把细渣作为原料,研究其在酸浸过程中的成孔行为和方式,通过改变酸浸条件,根据Box-Behnken 试验得到最佳酸浸条件下最大比表面积的样品,再将其应用于水体中,观察其对水体中硝酸盐的去除能力和作用方式[1]。
建立一个Box-Behnken 模型,主要研究CSMC 在酸浸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及盐酸浓度,响应值Y 为复合材料比表面积,采用误差模拟、相关系数模拟及方差分析获得相应的数值,以检测模型是否建立充分。通过三维曲面图回归分析各个变量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相应的参数优化,最后得到新的碳硅复合介孔材料,命名为CSMC-I。
吸附实验所用的硝酸盐溶液均是由硝酸钾配置的,现准备批量质量浓度为1 000 mg/L 的硝酸钾溶液,通过加入不同量的蒸馏水稀释,进而得到不同浓度的硝酸盐溶液。实验过程中依据控制变量唯一的原则,设计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参数分别为:硝酸盐质量浓度25 mg/L、碳硅复合介孔材料加入量3 g/L、pH 为6、吸附温度291 K、吸附时间12 h。实验组各参数范围为:溶液中NO3-质量浓度5~40 mg/L、碳硅复合介孔材料加入量为1~10 g/L、pH 为1~12、吸附时间为1~12 h。在NO3-溶液体积和振荡频率一定的情况下,吸附结束后,悬浊液出现分层现象,再利用紫外线分光光度计对上清液进行吸光度检测,即在不同的波长下测量溶液的吸光度,以此来判断NO3-溶液的浓度。
盐酸浓度对氧化物溶出率有一定的影响,如图1所示,盐酸浓度增加的同时氧化物的溶出率也在不断增多,当w(盐酸)≥20%时,氧化物溶出率达到最大。盐酸质量分数在20%以下时,H+可直接置换溶液中的阳离子,氧化物的溶出速率也会随之提高[2]。若进一步增加盐酸的浓度,则会因其极易挥发的本质而无法继续溶解溶液中的氧化物,这样溶出的氧化物含量就会越来越少,这也是盐酸浓度达到一定值时,溶出率不再增加的原因。
图1 盐酸浓度对氧化物溶出率的影响
酸浸温度对氧化物溶出率有一定影响,如图2 所示,氧化物溶出率会随着酸浸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实验温度控制在80 ℃以内,若温度超过80 ℃就会导致盐酸挥发过快,同时达到水沸点的临界值会使溶液质量减少,这种情况对氧化物溶出率有不利的影响,并且比较费料,从环境方面考虑也是有害的。从图2 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加快了溶液中分子热运动的速率,促进了氧化物与盐酸之间的化学反应,从而提高了氧化物的溶出率,当温度达到80 ℃时,氧化物的溶出率也达到最大值。
图2 酸浸温度对氧化物溶出率的影响
酸浸时间对氧化物溶出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图3 所示,当酸浸时间在100 min 以内时,氧化物溶出率速度增加较快;当酸浸时间在100~250 min 时,氧化物溶出率增加的速度明显变慢,且溶出率保持在最高值。这说明利用原位酸浸法可实现从细渣中快速溶出氧化物。
图3 酸浸时间对氧化物溶出率的影响
收集实验结果,确定响应值Y(比表面积,在公式中表达为ASS)、盐酸质量分数w、酸浸温度T、酸浸时间t,并代入二次回归方程中计算如下[3]:
最终确定盐酸质量分数21.5%、酸浸温度80 ℃、酸浸时间240 min 为最佳反应条件,比表面积为337.52 m2/g。
将新样品CSMC-I 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对比分析在不同条件下碳硅复合介孔材料对NO3-的去除率,具体如图4。由图4 可以看出,复合材料比表面积越大,对水体中的NO3-污染物的去除率就越强,其中CSMC-I 对NO3-的去除率效果最好。
图4 不同条件下碳硅复合介孔材料对NO3- 的去除率
CSMC-I 对NO3-的吸附量与吸附时间有关,具体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0~7 h),由于CSMC-I 比表面积较大,溶液中的NO3-离子会主动向CSMC-I 表面移动,因此CSMC-I 对NO3-的吸附量会明显增加,而且时间越长,吸附量越大;第二阶段(7~10 h),由于前期CSMC-I 表面吸附了大量的NO3-离子,导致溶液中NO3-的浓度降低,不能进一步完成吸附,这就直接影响了吸附速率,使吸附速率相较于第一阶段明显降低了。
CSMC-I 对NO3-的吸附量与NO3-初始浓度有关,且呈正相关。利用控制变量的原则,当吸附剂CSMC-I 的量一定时,只改变NO3-的初始浓度,设计几组实验发现:在相同的吸附位点上,NO3-的初始浓度越高,CSMC-I 对NO3-的吸附能力越强。原因是NO3-的初始浓度越高,CSMC-I 与NO3-之间的吸附驱动力越大,NO3-离子会迅速聚集在CSMC-I 周围,进而提高了CSMC-I 与NO3-的吸附量。当继续增加NO3-的初始浓度会发现:CSMC-I 对NO3-的吸附量增加得越来越缓慢,逐渐趋于平衡。原因是NO3-的初始浓度增加,溶液中的待吸附NO3-也会增加,而此时CSMC-I 上的吸附位点逐渐被占据接近饱和,吸附不了更多的NO3-,所以吸附量会逐渐变慢趋于平衡[4]。
CSMC-I 对NO3-的吸附量与吸附剂添加量有关,且呈负相关。从图5 可以看出,当CSMC-I 加入量逐渐增加,CSMC-I 对NO3-的吸附量会逐渐减弱,但去除率会逐渐增强,前提是在NO3-初始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当NO3-初始浓度相同时,加入少量的CSMC-I,所提供的吸附点位也少,溶液中的NO3-会迅速占据吸附点位,此时CSMC-I 对NO3-的吸附量会明显增加,当吸附点位被占据到一定程度时,CSMC-I 对NO3-的吸附能力达到饱和状态,这时溶液中的NO3-去除率就会降低。反之,当CSMC-I 的加入量增多时,相应的吸附点位也随之变多,这时溶液中的NO3-会被充分吸附,此时CSMC-I 对NO3-的去除率也会升高,由于NO3-的初始浓度没有改变,所以过量的CSMC-I 所提供的吸附点位也会有所富余,这样就会降低CSMC-I 对NO3-的吸附量,说明CSMC-I 对NO3-的吸附量与所提供的吸附点位有关。
图5 吸附剂添加量对CSMC-I 吸附NO3- 的影响
由此可知:在NO3-初始浓度相同的前提下,随着吸附剂添加量的增加,CSMC-I 对NO3-的吸附量及去除率呈先快后慢的趋势。CSMC-I 对NO3-的吸附能力与吸附剂添加量和吸附点位有直接关系。
1)通过设计Box-Behnken 实验,利用方差分析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盐酸质量分数21.5%、酸浸温度80 ℃、酸浸时间240 min,比表面积为337.52 m2/g。
2)通过实际应用得到:在NO3-初始浓度相同的前提下,随着吸附剂添加量的增加,CSMC-I 对NO3-的吸附量及去除率呈先快后慢的趋势。CSMC-I 对NO3-的吸附能力与吸附剂添加量和吸附点位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