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彩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畜牧兽医站)
鸡肉是人类餐桌上经常能吃到的肉食,由于其消费量大,逐渐形成了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养殖模式。各种与鸡肉有关的产品不断涌现,为农民们提供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的提高也让农民追求更大的养殖规模,进而导致鸡群疾病常发。笔者就土鸡鸡群中常见的一些疾病给出相应预防对策,以供广大饲养员参考。
1.病毒性疾病。
(1)新城疫症及法氏囊病。在我国,新城疫症及法氏囊病是危害家禽存活率最大的两种疾病。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散养土鸡的品种以地方鸡为主,各养殖场的免疫措施不尽相同,第一次接种疫苗的时机很难把握;如果套用现代肉鸡和蛋鸡的免疫方案会出现免疫不当,进而诱发疾病,具体表现为土鸡接种疫苗后不能生成相应抗体,从而导致免疫失败;日粮养分不足,饲养方法不当,如温度突然变化,饲养密度过高都会对其抗性产生影响。
(2)鸡痘。散养土鸡通常在林地、农田或草地上饲养。草地和林地潮湿,易滋生蚊子和苍蝇,造成病害的传播。拥挤、通风差、维生素缺乏以及饲养管理不好都会加剧该病。若伴有葡萄球菌病,则会导致大量的土鸡死亡。
2.细菌性疾病。
(1)沙门氏杆菌(Saccharomyces pylori)是影响鸡群存活率的主要病原菌。鸡白痢杆菌病是一种严重的禽类疾病。由于一些养鸡场没有进行鸡白痢杆菌病的处理,一是携带细菌的鸡会从种蛋中传染给下一代;二是由于孵化条件不佳、卫生条件不佳和饲养管理不到位导致了鸡群的横向传染;三是散养鸡舍环境恶劣,气温波动大,环境卫生状况不佳,极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四是预防用药不及时。
(2)大肠埃希菌(E.co li)是家禽养殖中最常见、最具危害性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在土鸡群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鸡舍内阴暗潮湿,通风不良,环境卫生不好,都会导致鸡群抵抗力降低,从而引起或加剧大肠杆菌病的发病。这种疾病全年都可能出现,但在气候变化时更容易出现。散养土鸡大肠埃希氏菌病的临床表现与发病时的年龄、病程、感染部位、有无合并或合并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该病发生后通常会导致鸡体内多个组织器官发生炎症反应。小鸡出现厌食、羽毛凌乱等情况,呆立2天后死亡;成年鸡表现为鸡冠萎缩、颜面发白,有时还会出现局部炎症、关节炎、眼炎等症状。由于饲养条件的特殊性,家禽经常与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直接接触,加之饲料霉变和外部胁迫(如雨水、温度等)的影响,使家禽极易发生大肠埃希菌病。
3.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传播速度快,危害大,病死率高,已被WHO确定为A类,也被我国确定为1类。禽流感是一种高度危害性、可向人传播的病毒,是最严重的一种疾病。禽流感的传染性很强,散养鸡群类很容易被传染,冬天暴发时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眼泪多、羽毛蓬松、张口呼吸、头歪等症状。
4.球虫病。鸡球虫病是由寄生在鸡小肠和盲肠上皮的寄生虫,通过不断增殖危害鸡只健康的一种寄生性疾病。
1.病毒性疾病。疫苗是预防新城疫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土鸡出现这种疾病,被感染的散养土鸡应原地被杀死,然后将其掩埋,并且将鸡群封闭和隔离起来,除了这个鸡场的工作人员,任何人都不能进入这个鸡场,这个鸡场的工作人员在离开前必须做好鸡场消毒和保护工作,并且对该鸡场用2%~3%的氢氧化钠溶液消毒。鸡痘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的疾病,可通过伤口或黏膜传播。因此,养殖场要做好预防工作,养殖过程中要按时接种疫苗,对鸡舍、饲喂用具及周围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2.细菌性疾病。散养土鸡中的大肠埃希菌在全年均可出现,通常在春、夏、梅雨、闷热、潮湿的季节常发。该疾病的出现还与外部多种应激因素有一定关系,因此,在防治方面,要加强散养土鸡的饲养管理,改进鸡舍通风状况,做好鸡场防疫工作;第二,严格控制散养土鸡养殖全流程的卫生和消毒;第三,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工作,保证鸡场正常运转;第四,拿到许可证的养鸡场和饲养员要按照卫生局的要求对病原菌进行药敏实验,然后选择最敏感的药物供临床使用。通常1月龄可以给鸡群使用大肠杆菌疫苗。如果在鸡群中发现该疾病,可以及早给鸡群饲喂卡那霉素、新霉素、链霉素和磺胺类、呋喃类抗生素。
3.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措施。
要给散养土鸡饲喂有营养的食物,同时要保证足够的饮水。做好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确保饲料和饮用水不受污染。定期检验饲料、饮水,确保没有有害成分。对外来者进行严格管理,以免带入细菌和病毒。做好预防工作,防止老鼠携带病毒。不能与其他禽类混合饲养,否则很可能导致交叉感染。在鸡群自由活动前一定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清洁和消毒,对鸡舍、场区设施以及周围的环境也要进行消毒,避免在场区中发生感染。买来的鸡蛋要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并在饲料中掺入清瘟败毒粉,以此来提高鸡群抗病能力。
4.球虫病。调查显示,21~49日龄的雏鸡发病最为严重。试验发现,将散养土鸡和排泄物分开可以大大减少该病的发生。所以,防治该疾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改变传统的饲养管理,在孵出雏鸡之前先用1%~2%的氢氧化钠进行消毒,然后再更换垫子,让垫子保持干燥。另外,为了提高散养土鸡的抗病力,需要在散养土鸡饲料中添加维生素 A。鸡球虫是一种寄生虫病,需要注意环境卫生,可以在饲料中加入1~2片痢特灵,服用5天可以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5.其他措施。
(1)引种时,要选用能在市场上流通、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的品种,如石岐杂、固始鸡、三黄鸡等。要选已经经过净化白痢和白血病的鸡,要选饲养管理、孵化条件良好,健康的鸡。在此过程中,同时需要进行马立克氏病的预防接种。
(2)强化养殖和管理。控制好鸡舍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和饲养密度。在饲料中加入微生物菌群可以增强散养土鸡对疾病的抵抗力。严格控制进料口,不能将受污染、霉变的饲料送入仓库。做好污水、粪便、死鸡处置工作,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减轻各类应激。
(3)充分掌握散养土鸡的实际免疫状况,并根据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疫情状况接种最适宜的疫苗。母源抗体是决定第一次免疫年龄的重要依据,如果没有足够的疫苗,可以先咨询一下提供疫苗的厂家,然后再决定第一次免疫的时间,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现有免疫程序。
鸡肉是肉制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已是必然,所以会引起各种疾病。在散养土鸡养殖中最主要的是保持环境干净,提高管理层次。为降低各类疾病对鸡的危害,养殖户要做到科学管理,做好卫生消毒工作,科学免疫、驱虫,同时做到早防早治,一旦发现疫病,要根据情况进行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