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坏死杆菌病的常见类型和防控措施

2024-01-12 08:34:28李正敏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农业农村局
中国畜牧业 2023年23期
关键词:坏死性病菌猪舍

文│李正敏(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农业农村局)

猪坏死杆菌病是现代规模化猪场中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危害性,传播速度快。若未能及时进行诊治,可能导致猪只死亡,进而引发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对养殖户的养殖热情和经济效益都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有效防治猪坏死杆菌病成为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关键问题。

一、病原

猪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该病菌为球杆状或丝状,无鞭毛、无法运动,也无法形成芽孢和荚膜。该病菌在37℃温度和pH为7的酸碱环境下生长速度最快。猪坏死梭杆菌主要包括A型、B型、AB型三个菌型,每种菌型都能产生多种毒素,导致组织水肿或坏死。猪坏死梭杆菌对高温敏感,60℃温度下半小时即可杀灭,100℃温度下只需1分钟。该病菌对常用的消毒剂如戊二醛、漂白粉、火碱、苯扎溴铵、双氧水、来苏尔、过氧乙酸等非常敏感,这些消毒剂均能够迅速灭杀致病菌。

二、流行特点

猪坏死梭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猪的肠道及病变组织中。当健康猪接触或抵抗力下降时,病菌侵入并繁殖,引发疾病。该病不仅感染猪,还能感染牛、羊,甚至人。患病或带菌的动物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致病菌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侵入,也可随血液传播,初生仔猪可通过脐带传播。猪坏死杆菌病可全年发生,以散发为主,炎热多雨潮湿季节发病率较高。因此,每年5~10月是猪坏死杆菌病的高发时期。在临床上,猪坏死杆菌病常与口蹄疫、猪瘟等疾病合并发生,导致致死率升高。诱发猪坏死杆菌病的因素较多,如猪舍粪尿堆积、污秽潮湿导致大量病菌繁殖,此时若猪只相互争斗导致皮肤损伤,病菌即可侵入诱发该病。或者猪群长期营养不良,频繁遭遇不良应激,导致免疫力低下,抵抗力下降,也可导致猪坏死杆菌病的暴发。

三、临床症状

猪坏死杆菌病的潜伏期为1~2天,在此期间并不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异常症状。潜伏期过后,症状迅速加重。根据患病部位的不同,该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坏死性皮炎。多见于仔猪和育肥猪,成年猪一般不易发病。患病猪的表皮及皮下组织出现明显的坏死和溃烂症状,尤其在头部、耳部、颈部、臀部最为突出。初期病部出现轻度的红肿,伴有瘙痒感,随后形成坚硬的干痂。触摸时无热感,也无痛感。后期,痂皮下的深层组织逐渐坏死、腐烂、溃破,全身可见5~10处坏死灶,个别猪因感染可能出现全身性症状,如发烧、少食、消瘦等。

2.坏死性口炎。主要发生在仔猪,又称为“白喉”。患病猪初期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伴有发烧、张嘴流涎等症状。口腔黏膜红肿,呼出的气体带有异味。口腔内齿龈、舌、上颌、颊、咽等多个部位出现黏膜溃疡,溃疡部位覆盖粗糙的伪膜,颜色多为灰白或灰褐色,撕下后可见有化脓性坏死灶,呈淡黄色,散发出浓烈的臭味。同时,咽喉部位出现病变,会有颌下水肿和吞咽困难等症状。如果转移到全身脏器,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并最终死亡。

3.坏死性肠炎。主要发生在仔猪,常与仔猪副伤寒、猪瘟等疾病并发。患病猪表现出明显的腹泻症状,粪便呈脓血样,夹杂着坏死脱落的黏膜,粪便稀薄如粥,有的呈水样。病猪的肛门和后肢可能被粪便污染,后期如果未及时治疗,病猪很容易因脱水而死亡。

4.坏死性鼻炎。多见于仔猪和育肥猪。患病猪的鼻黏膜出现溃疡,鼻甲骨、面骨出现坏死性病变。患病猪经常出现反复咳嗽,咳嗽时咳出脓性分泌物,伴有疼痛感。此外,患病猪可能出现流脓性鼻涕、腹泻、消瘦、呼吸不畅等症状,后期可能因呼吸困难而窒息死亡。

四、诊断要点

猪坏死杆菌病的临床诊断通常由经验丰富的兽医人员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夏季5~10月高发)和患病猪的典型症状(皮肤、口腔、肠道、鼻腔均出现坏死和溃疡病变等)初步做出。确诊通常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目前,猪坏死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采用染色镜检法、动物试验法和细菌分离培养法等。例如,染色镜检法首先从患病猪健康和病变组织交界处取得病料组织,制作成抹片,用乙醚和酒精混合液固定后,通过碱性复红美蓝染色处理,最后用显微镜检查。若发现串珠状长丝形、着色不均匀的细菌,则可做出确诊。

五、治疗方法

1.紧急隔离。猪坏死杆菌病属传染性疾病,因此患病猪应当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处理,将其饲养于隔离舍内,保持环境舒适、卫生、适宜、安静、洁净,为病猪提供营养均衡、适口性好的流食及干净无污染的饮水。为避免病猪传播病菌,应当及时将病猪分泌物、排泄物清理掉。每天用来苏尔溶液带猪消毒1次,杀灭环境中潜藏的致病菌。

2.西医治疗。

(1)全身治疗。肌内注射恩诺沙星,按照2.5毫克/千克剂量使用,早晚各1次,连用3天;肌内注射盐酸环丙沙星,按照2.5~5毫克/千克剂量使用,早晚各1次,连用3天;肌内注射盐酸土霉素,按照5~10毫克/千克剂量使用,早晚各1次,连用3天;肌内注射长效盐酸土霉素,按照10~20毫克/千克剂量使用,每天1次,连用3天。

(2)对症治疗。坏死性口炎:先将口腔内的伪膜去除掉,然后用0.1%高锰酸钾反复冲洗口腔,最后涂抹适量碘甘油即可。坏死性皮炎:用温水清洗病猪患处,然后去除坏死组织,再用0.1%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最后在创口处填充5%碘酊或5%硫酸铜溶液。坏死性肠炎:肌内注射10%泰妙菌素注射液15毫克/千克,每天1次,连用3天。为避免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氯化钠7克+小苏打5克+氯化钾3克+葡萄糖40克+温水2000毫升),让病猪自由饮用。坏死性鼻炎: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温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每天1次,起到清除鼻液、消炎收敛的效果,然后涂抹适量磺胺软膏或撒适量青霉素粉,若病猪鼻黏膜严重充血影响呼吸,可用1%薄荷油剂浸润鼻黏膜。

六、预防措施

1.提升饲养管理水平。为防范猪坏死杆菌病的发生,要重视对饲养管理水平的提升。要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防止疫病的传入和扩散。要强化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完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实行封闭式饲养管理,全部人员、车辆以及物资只能由大门和生产区大门出入,闲杂人员及车辆禁止进出生产区。猪场内禁止饲养猫、狗以及其他家畜。各个猪舍之间要相互独立,禁止相互借用饲养工具,防止病菌传播。

2.保持日粮营养均衡。抵抗力差是诱发各类疫病的重要因素,而抵抗力差主要是因营养不良所造成的。为提升猪群的抵抗力,要高度重视日粮管理工作,采购全价配合饲料喂猪,严把饲料质量关,从正规途径购买饲料,禁止使用来源不明的饲料。若猪场使用自配饲料,负责人需对饲料进行科学化的配制,结合猪只日龄合理控制好各类原料、添加剂的添加量及比例,一方面要保证饲料适口性好,易于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要保证营养均衡丰富,进而提升猪群的抗病能力,预防猪坏死杆菌病等各类疾病的发生。饲料存储时要妥善管理,放置于干燥通风的地方,降低霉变的可能性,若有发霉变质现象则禁止喂猪。

3.正确处理皮肤黏膜创伤。猪的皮肤、黏膜受损出现伤口的情况下,此时坏死杆菌会乘机侵入,进而引发坏死杆菌病。因此养殖人员要高度重视皮肤黏膜创伤的预防,合理控制密度,避免过度拥挤相互争斗。结合猪的日龄、用途、体重、性别、脾性等因素及时分群饲养,避免因社群行为出现打斗现象。每日要不定时巡查猪舍,及时清理干净猪舍内的坚硬、尖锐异物,如碎玻璃、铁丝、铁钉等,防止损伤猪的皮肤及黏膜。若发现猪体表有创伤,要第一时间做好处理工作,在伤口处撒施适量青霉素粉,必要时可肌内注射抗生素、磺胺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引发坏死杆菌病。

4.保持良好卫生环境。卫生环境差、不重视消毒会导致细菌大量滋生,增加猪患各类疫病的可能性。在此情形下,养殖人员应当为猪群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猪舍应当保持良好的通风及适度的光照,排出有害刺激气体,保持地面干燥。每日要及时清理猪舍内产生的粪便及污水,减少粪污残留。要制定科学的消毒计划,选用高效、敏感类消毒剂进行消毒,如高锰酸钾、来苏尔溶液等,合理控制消毒药的浓度,避免浓度过高导致中毒。消毒时要重点做好对猪舍、槽具、道路、排泄物、分泌物、车辆、人员的消毒工作,有效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防范猪坏死杆菌病的发生。

七、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猪场猪坏死杆菌病频频发生,为广大养殖场户敲响了警钟,养殖人员应当提高防范意识,结合猪坏死杆菌病的病因及流行特点进而制定完善的防控措施加以防范,预防猪坏死杆菌病的发生。针对患病猪,需要第一时间隔离诊治,减少经济损害,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坏死性病菌猪舍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特别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24
头状茎点霉病菌的新寄主高粱及病菌的检疫鉴定(内文第98~101页)图版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离与筛选
病菌来了 快穿好防菌衣
学生天地(2016年14期)2016-05-17 05:45:46
肉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50
标准化猪舍设计技术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