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文浩(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乡村振兴事务中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动物疫病的变化也越来越复杂,为进一步推动重大动物疫病和主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按照“预防优先、免疫为主、生物安全、实验支撑、风险防范”综合防控思路,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防控人畜共患传染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人体健康。基层动物疫病防控是最前沿的保障,必须保证好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但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没有及早预防、控制,就会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1.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不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建立事关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事关重要畜产品有效供给,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基层的动物防疫体系在机构改革后呈现出来很多矛盾。第一,有逐步行政化的趋势,业务工作被弱化。畜牧兽医工作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机构合并后乡镇畜牧兽医站划归乡镇(街道)政府三权管理,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编入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后有着去专业化,专职从事动物疫病防控人员较少,兼职从事政府事务人员较多。第二,乡镇畜牧兽医站撤销并入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由乡镇(街道)政府管理后,乡镇(街道)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的投入减少,防控物资、村级防疫员工资等保障得不到落实。
2.缺乏新形势下的兽医专业技术。在基层从事动物疫病防控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学历都不太高,部分基层兽医技术人员基本的牲畜采血技术都没有掌握。新形势下,动物疫病的发生较以往有了明显的变化,更难诊断,多种疫病共同发生,隐蔽性强,通过传统的经验判断,很容易混淆和误诊,对动物进行的给药治疗过程中也存在用药不合理和滥用药物的现象。没有对症治疗,容易引起动物的中毒或者继发其他疾病并加重病情。
3.不会使用电子产品。基层兽医技术人员平均年龄偏大,老龄化相当严重,对电子产品就不太会使用,相应的动物疫病防控开展工作需要用到电脑辅助办公,在开展动物检疫时动物检疫票需要电脑操作开票,如不会电脑打字,简单的一个电脑出票既耽搁了畜主的时间,也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低下。电脑上学习先进前沿的兽医技术、电子报表均只能依靠其他人,造成其他职工内心的不平衡,同时也不利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4.思想传统,创新意识不够。第一,机构合并后乡镇畜牧兽医站划归乡镇(街道)政府三权管理,对行业主管部门的防控工作敷衍塞责,严重阻碍防控工作的良性发展。第二,基层兽医技术人员年龄偏大,造成体力精力跟不上,思想上存在躺平的心里,不会创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动物防控工作的开展,对兽医队伍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
5.基层防疫设施设备不完善。防疫设施设备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关键一环,缺一不可,所以做好疫病防控必须配备好相关设施设备。现在表现出来的问题是:一是为强制免疫疫苗需要配备的冷链设施设备不足,有的只有冰箱没有冰柜,或者冰箱冰柜各1台,并且冷链设施设备还比较老旧。二是进村入户村级防疫员强制免疫随身配备的免疫箱包、消毒器具、注射器具、疫苗都比较老式简陋。免疫箱包抗热性能差,里面只能装一个冰袋,但对疫苗的保护时间短,容易造成疫苗失效,免疫动物过后没有效果,造成人力和国家财产浪费。三是电脑没有及时更新换代,大多为老式电脑并开机缓慢,运作迟缓,经常死机,大部分电脑还是更新换代淘汰的旧电脑,不利于动物疫病防控电子化办公。四是现在的动物疫病复杂程度明显,许多动物疫病往往需要采集样本到实验室诊断才能更好地分析,如就近畜牧兽医站实验室分析,能尽可能地避免样本污染和时间延长,更早地分析出结果,对疫病进行诊断,避免疫病的传染和传播。目前基层没有用于实验的检测设备,也缺乏实验检测技术人员。
1.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控体系建设。结合现有实际情况,应该做好动物防控体系建设。第一,在行政区划调整后的乡镇设畜牧兽医站,专门负责动物防疫工作,按照定责定岗定人要求,足额配齐配强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确保动物防疫措施得到真正落实,避免职责落空,任务落空。第二,区政府将乡镇(街道)动物防疫工作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强化乡镇(街道)政府主体责任。第三,加大动物防疫工作经费投入,落实生猪调出大县专项资金中不低于10%用于动物防疫工作。第四,部、省、市、区对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机制要求,乡镇畜牧兽医站由农业农村局垂直管理,完善“三权归县、服务在乡”的管理机制。统筹动物疫病防控行政、技术、执法措施,推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基层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在前期动物疫病防控的免疫、排查、诊断、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是防控工作的主要力量来源。就目前情况而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乡镇(街道)不定期开展电脑技术培训,培训基础的办公软件运用以及基础的电脑知识学习。提高基层兽医技术人员的电脑知识,更好地适应当前时代的电子化办公。第二,通过线上线下、集中和分片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市、区农业农村局层层开展免疫、诊断、采样、检测等业务培训,加强新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着力提升基层兽医在强制免疫、疫病防控、检测诊断、疫情处置及净化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提升人畜共患病感染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第三,邀请专家莅临现场指导,对动物疾病的诊断、检测能更直观的专业指导,并加强技术交流,提升基层动物防控技术水平。
3.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要想从根本上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兽医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思想必须发生转变。第一,让兽医队伍中的同志更有归属感、获得感、荣誉感,不再产生躺平思想。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好经验、好做法、典型案例的总结提炼,努力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宣传氛围和形式,加强正面宣传,提升兽医工作者的社会形象,凝聚正能量。第二,宣传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让养殖户和基层兽医技术员都知道自己的职责,提高认识保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能够正常开展。第三,充分利用电视、“两微一端”、广播、报纸、宣传单等方式宣传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努力掌握突发事件舆论的主动权,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兽医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4.加强基层实验室建设,做好动物疫病监测检测。目前基层没有实验室,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动物疫病现象,应着眼于未来,建立基层动物实验室。配备专业的实验室、实验室设施设备、器材以及引进和培养一批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定期参加技术培训,不断更新技术知识,保证实验室能在动物疫病监测中发挥实际作用。
5.加强应急演练训练,提高突发疫情应对处置能力。完善应急预案,按照“专库储存、专人负责、分类管理、专物专用”的原则,做好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汛期、地震等应急防疫物资调拨使用;推广使用动物防疫应急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系统录入工作,确定专人管理应急储备防疫物资,做到手续完备、专账管理、账目清楚。完善应急队伍建设,强化应急处置技术培训,定期开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活动,切实提高突发疫情应对处置能力。
6.做好净化工作,确保清净无疫。国家支持地方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鼓励动物饲养场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生物安全隔离区。基层兽医技术员在当地农业农村局领导下,应按照“因场施策,一场一策”原则做好本场针对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并规范处置好阳性动物,做好净化监测和档案管理,协助申报并最终完成净化认证工作,促进养殖业发展,防控人畜共患传染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人体健康。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按照农业农村局要求,按照“预防优先、免疫为主、生物安全、实验支撑、风险防范”综合防控思路,围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主线,从强制免疫、监测流调、疫情会商、疫病净化、突发处置和能力提升等多环节做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提升疫控系统形象和专业技术水平,保障畜产品供应稳定充足,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