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华,李东生
(江苏盛泽医院放射科 江苏 苏州 215228)
急性颅脑损伤指由暴力直接/间接作用于头部而引起的损伤,临床有意识障碍、瞳孔散大等症状,部分患者并发脑水肿、脑疝[1]。急性颅脑损伤具有起病急、危重程度高等特点,及时有效诊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发展对患者治疗及预后非常关键[2-3]。MRI、CT 是临床影像学检查的典型方法,但检查方法具有较大差异性:MRI 检查指在磁场作用下,有磁距的原子核可产生能量级间的跃迁,经计算机运算而构成各方位图像,对脑实质的显示度较好,也可反映机体脑部能量状态及脑血流情况[4];CT 检查主要采用X 射线对机体局部具有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探测器接受透过该层面的X 射线,将光电转变为电信号,经计算机运算后构成图像,密度分辨力高,可提高病灶部位显示率[5]。为进一步探讨MRI、CT 的临床价值,本文选取江苏盛泽医院2020 年4 月—2023 年5 月收治的76 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20 年4 月—2023 年5 月江苏盛泽医院收治的76 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47 例,女性29 例,年龄19 ~62 岁,平均年龄(47.12±5.1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5 例,暴力损伤29 例,高处坠落伤11 例,其他伤11 例;入院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法(GCS)评价患者颅脑损伤程度,重度损伤(13 ~15 分)10 例,中度损伤(9 ~12 分)21 例,轻度损伤(3 ~8 分)45 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给予脑保护剂、脱水、维生素补充等常规治疗。
纳入标准:①符合《神经外科危急重症诊治指南》[6]中关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标准,且年龄≥18 岁;②入院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感染者;③患者直系家属自愿签署医院相关研究协议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脏搭桥手术史、易过敏体质等MRI、CT 检查禁忌证者;②心、肝、肾等功能性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③开放性颅脑损伤或伴有颅脑手术史者。
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对症治疗措施,后进行影像学检查,检查时遵循危重患者为重原则。先行CT 检查,后行MRI 检查,两种方法检查间隔时间≤1 h。收集76 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观察影像学特点,由2 名副主任及以上级别医师采用双盲法诊断,以术中所见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方法对各类型急性颅脑损伤类型诊断符合情况及典型病例图像特征。
CT 检查:应用Optima CT660 型64 排CT 机(美国GE Medical Systems 公司)行常规轴位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医护人员辅助患者头部先入床,下巴稍低,扫描线与听眦线平行。扫描参数:管电压、电流分别为125 kV、125 mA,时间2 ~3 s;层距10 mm,层厚10 mm;重点部位应用薄层扫描,层距5 mm,层厚5 mm。
MRI 检查:应用GE750wMRI 磁共振扫描仪(美国GE Medical Systems 公司),患者取仰卧位后放置头部线圈,行T2WI/FSE、T1WI/IR 横轴位、T1WI/IR 矢状位扫描,但患者颅脑损伤严重处采用薄层扫描方式,层厚3 mm,扫描仪于患处行2 ~3 次扫描。
①比较MRI及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颅骨骨折类型、原发性出血部位/神经损伤符合情况;②急性颅脑损伤典型MRI 及CT 影像表现。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RI、CT 检查急性颅脑损伤颅骨骨折类型、原发性出血部位/神经损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 对颅骨骨折类型检查更为敏感,在对原发性出血部位及原发性神经损伤的评估中MRI 更有优势,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符合情况[n(%)]
硬膜外血肿病灶检查时,MRI 影像学检查可见T2WI FLAIR 左侧额叶见片状高信号,周围见环形水肿信号影;同一病例CT 平扫可见左侧额叶可见小片状高密度影,周旁低密度影围绕,见图1。
图1 硬膜外血肿病灶MRI 及CT 检查图像
急性颅脑损伤源于头部与外界暴力直接接触,引发局部脑微小血管破裂、意识障碍等症状,部分患者因机体应激反应可能出现全身炎症、颅内高压等严重并发症,感染风险较高,故采取有效手段确定急性颅脑损伤病情进展尤为关键[7-9]。影像学检查是临床确诊急性颅脑损伤病情进展的最有效手段,其中MRI、CT 是影像学检查最常用的两种方式,资料显示,MRI、CT 两种检查方法均可显示较为清晰的图像,但侧重点存在差异[10-11]。MRI通过体外高频磁场作用,由体内物质向周围环境辐射能量产生信号成像,经计算机运算直接做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及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对颅骨顶部、矢状窦旁、外侧裂等有较高诊断价值[12-14]。CT 利用X 射线在人体不同组织中吸收及透过率差异,可显示断面/立体成像,解剖关系明确,病变显示好。此外,通过对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X 射线吸收系数进行定量分析,可直接显示不同密度器官、病变组织影像,具有较高检查率及准确率[15-17]。
本研究通过比较MRI、CT 两种不同方法检查急性颅脑损伤,结果显示,在颅脑线性、粉碎性等类型检查中,CT 诊断符合率略高于MRI,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有关,后续临床可增加样本量进一步探讨CT、MRI 诊断颅骨骨折类型的应用价值。原发性出血部位及神经损伤两方面,MRI 诊断符合率均高于CT,与既往研究中“MRI 检查可有效明确患者有无脑部实质性损伤”观点相符[18-19],分析与MRI 检查参数选择性较多有关,MRI 不受骨像干扰,对机体软组织的成像能力较好,且对颅脑组织异常信号变化接收较为完全,对脑部微小病灶部位结构、脑内低度星形胶质细胞引起的血肿等均有良好显示[20-22]。在脑内积液、出血检查中,医师可根据MRI 扫描中的多序列判断影像中的高信号影是否为颅脑损伤患者脑部积液或积血,检查范围较CT 广。本研究对MRI、CT 在急性颅脑损伤中不同类型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在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患者中,MRI 影像学检查可见T2WI FLAIR 左侧额叶见片状高信号,周围见环形水肿信号影;同一病例CT 平扫可见左侧额叶可见小片状高密度影,周围低密度影围绕,由此可推测MRI 在诊断急性颅脑患者原发性出血部位方面价值高于CT 检查;而CT 在急性颅脑损伤脑部挫伤检查中,均有清晰的异常密度影,由此推测CT 对急性颅脑损伤中颅脑骨折、挫伤等方面有较高的价值。
综上所述,MRI 与CT 检查均可显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灶图像特征,MRI 诊断敏感性较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CT 检查不足,但因MRI 检查时间较长,医师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联合MRI、CT 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