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泽权 庞昌伟
【关键词】人类文明新形态 生态文明 生态治理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①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動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②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切实把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继续强化国际合作,努力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文明是表征人类社会进步状态的历史范畴,文明形态则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中的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或一定类型的文明,文明形态与社会形态具有同构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并呈现出不同阶段。以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为标准,可以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以人的发展状况为标准,可以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种社会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需从中国式现代化着手。从生态文明的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由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丰富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征程中,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到涵盖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在内的“五个文明”,从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四个现代化”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不可或缺的生态智慧。
生态文明既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组成部分,又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要条件。就生态文明观而言,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根本思想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六大原则构筑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态文明之基。只有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夯实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态基石。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夯实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态文明之基确立了世界观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要实现的现代化目标之一,也是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要求。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本身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结果,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夯实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态文明之基确立价值观基础。“两山论”指明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但这二者不具有直接性,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才能实现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才能形成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和谐统一的关系。生态环境不仅是自然财富,还是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就是保护经济发展的潜力,注重保护绿水青山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发展过程中确立了价值观基础。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夯实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态文明之基确立了群众史观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生态环境保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表现在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人民而建、依靠人民而建、建设成果最终由人民共享这三个方面。“为人民而建”指明生态文明建设“为了谁”的逻辑起点,“依靠人民而建”表征生态文明建设“依靠谁”的核心本质,“建设成果最终由人民共享”是生态文明建设“由谁享”的价值旨归。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为夯实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态文明之基确立了自然观基础。生态系统中各要素是相互依存、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而不是局部或个体间的调整与发展。这就要求以系统、全局和发展的眼光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规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系统思维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为夯实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态文明之基确立了方法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这一论断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重在建章立制,通过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为生态环境保驾护航,让制度和法治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刚性约束,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制度与法治的方法论基础。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为夯实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态文明之基确立了全球观基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在全球范围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以全球视野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绿色发展赋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人类文明新形态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它立足中国,为解决世界难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要求夯实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态文明之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夯实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态文明之基,有利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有利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有利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的客观性和先在性,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一方面,承认大自然是一个整体的客观存在,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要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另一方面,承认大自然是相互影响的系统、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关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而且深刻洞察当代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要求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特点,根据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正确地处理好个体与群体、当前与长远、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各方面所包含的自然生态要素,对其进行整体性保护的同时也要进行系统性修复和综合性治理。这些创新性思想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中国化时代化作出历史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位一体”的视角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其中的生态文明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全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人类文明发展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全新境界,充分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有利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物质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和信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③中国式现代化是“五大文明”协调发展、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以生态文明为基,并通过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大文明”协调发展使得我国成功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了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唯一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是中国式生态文明之路,坚定走中国式生态文明之路,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深刻理解和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意涵、时代特征和实践价值,有助于更加自觉地坚定“四个自信”,为人类探索新的现代化道路提供新思路,以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其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
有利于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代表人类发展前进方向的新形态。从人类共同价值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形态,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贏旗帜,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和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系统性思维,将之融入到其他四大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中,确保能够与其他四大文明建设做到协同共进,推动形成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解决生态危机作为全球性、时代性的问题,需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引领,需要置身于经济全球化背景,把握全球发展态势,在思维方式上以系统性思维谋划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实践路径、指导思想和政策建议。各国应积极参与生态治理,加强国际合作,共享发展成果。我国在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维护国际环境正义,着眼于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前途命运提出中国方案,旨在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我国提出旨在实现人类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绿色“一带一路”作为全球治理的新型公共产品,是对全球治理理念的改革性创新。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倡导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在探索能源转型和本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道路的同时,积极倡导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展现大国担当,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公平正义。
(作者分别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注释】
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3—14页。
②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52页。
③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责编/靳佳 美编/王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