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更佳
(三明市沙县区人民防空办公室,福建 三明 353000)
地下室人防工程是应对突发事件、危急事件的基础性场所,因此建筑工程地下室人防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基于人防项目的现实需求,制定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确保先进的施工工艺,能够有效应用到各个施工环节中。由此可知,深层次分析和研究,建筑工程地下室人防施工技术的管理方法,对建筑行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言,具有深远的意义。
沙县来龙居小区开发建设项目人防工程,总建筑面积为5422.08m2,共设有3个防护单元,1个防护电站,具体内容详见表1。
表 1 沙县来龙居小区开发建设项目人防工程概述
经过对表1的分析可知,该人防工程的规模较大,在施工期间,涉及到大量复杂且繁琐的内容,施工技术应用不合理,不仅会延误施工进度,还会给项目施工单位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为确保工程能够在规定工期内顺利竣工,施工单位决定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促进工程的高质量、高效率完工。
建筑工程的人防项目同一般的建筑项目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该项目在功能上要同时兼备平时和战时两个功能。对此,在操作人防施工技术的过程中,要站在统筹兼顾的角度,考虑多方面内容和因素,综合设计人防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法,确保技术的使用具有合理性。近年来,我国军事化力量持续进步,各国军事竞争程度日益加剧,在这种背景下,地下室人防工程的建设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施工单位为实现理想的建设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施工技术管理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进步,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在地下室人防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和欠缺,导致人防项目的施工效果不佳,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这就需要施工单位,针对人防项目施工技术管理常见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规避以及解决措施,以此为人防工程的顺利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1]。
人防工程对专业系数的要求较高,在设计人防地下室的过程中,要求将人防地下室的级别设定为防核武器、防常规武器、防生化武器级别,而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地下室的专业级别起着决定性作用。但从部分人防地下室主体结构设计工作目前的开展情况来看,还存在不科学的问题,个别乙类人防工程地下室防核、防常规武器级别界限不够明确,致使施工技术无法有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并且,地下室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备用,这就要求提高其备用系数,增强其负荷能力,但部分工程未能结合实际情况,规划设计地下室的最大承重系数,阻碍了工程的有序推进。除此之外,还存在外部地面低于地下室顶板搭板的情况,这种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地下室的安全性,在战时投入使用时,地下室极有可能出现安全隐患。
为保障地下室的隐蔽性,确保其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战时功能,需要做好后浇带、密闭套管、密闭接线盒等密闭工作,但密闭作业关系到的内容较多,作业量较大,一旦密闭措施存在问题,就会给地下室的防生化武器以及防水等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土建技术的应用质量,对地下室人防工程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部分施工单位在操作土建技术时,人为失误率较高。例如,在防毒通道的施工作业中,因技术应用不当,错用后浇带技术,出现了二次浇筑的问题;在防护门槛的施工中,应采用一次浇筑技术,但因施工人员经验不足,错用二次浇筑技术,导致施工质量不达标的情况。不规范、不合理的土建技术,会降低地下室的密闭性。
照明系统是地下室人防工程的关键性内容,由于地下室的密封性较强,加之其地理位置偏低,因此对光照的存在较大的需求。经调查研究表明,在人防工程照明技术的应用中,常见的施工问题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在设计同类电源的过程中,未能考虑到实际情况,致使设计方式缺乏合理性。例如,在开展战时区域的电源接入作业时,许多施工单位未能正确认识到平时、消防以及战时照明系统之间的区别和差异,将平时照明系统的设计方式应用到战时区域的电源接入中,导致战时区域的照明系统不够合理,光线不充足。另一方面是在防火单位的连接施工以及信号电源的引接中,施工技术使用效果不佳,在检测电源的进线情况时,出现了故障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是地下室人防工程照明系统缺少可靠性的关键原因,一旦地下室内部的光线不足,就会严重影响到人员出入的通畅性[2]。
在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中,常见的施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风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平时风管,另一种是战时风管,在连接这两种风管的过程中,存在连接技术问题,经常到时漏风现场;2)通风系统的平时功能在向战时功能转换的过程中出现了故障,即平战转换层面存在问题,这给人防工程战时功能的最大限度发挥,带来了负面影响;3)通风系统的技术难度较大,对施工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在通风管口的施工中,一旦施工方案不合理,技术操作不当,就会影响到通风管内气体的有效流通。
在地下室人防工程的主体结构施工中,既要明确防核武器、防常规武器、防生化武器级别,确保工程的负荷能力达标,还要将顶板的厚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增强主体结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强化地下室的抗核辐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注意以下内容。
1)本项目在设计地下室主体结构时,决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进一步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在开展钢筋的绑扎作业,要做好施工技术的管控工作,为保证钢筋布置合理性,确保墙体不出现裂缝,可采取八字角交错绑扎技术,在人防门门洞四角及穿墙套管的四周内外侧,应配置2Ф16的斜向加强钢筋,其长度不应小于1000mm,并且还要在人防底板、临空墙以及顶板等位置设置间距不大于500×500的Φ6以上的拉结筋。
2)科学连接外墙和顶板,在处理二者的连接点时,要根据顶板的厚度,综合设计墙体外侧筋的长度。在墙体厚度≤顶板厚度的情况下,外侧筋要钢筋锚入外墙 l.5laF或伸至外墙下弯 15d,与顶板实现紧固的连接。在墙体厚度>顶板厚度的情况下,顶板要以锚定长度的 l.7laF锚固连接到墙体上[3]。
3)在开展顶板与底板的施工作业时,重难点在于施工缝设计。针对侧墙面的施工缝问题,要控制好施工缝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常规情况下,相较于底板而言,施工缝的位置要在墙壁处的5m以上。并且施工缝与现浇带要一同存在,为强化地下室的防水和密闭效果,要将止水钢板科学布设到现浇带上。此外,底板和顶板之间的裂缝要≤0.2mm。
首先,在土建施工中,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制备,对施工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施工段对混凝土材料的需求不同,以外墙施工为例,在选择混凝土材料时,要优先使用密度强的铁丝或者质量性能佳的钢筋。为有效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能,会用到掺合料,在掺加其他材料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掺加量,例如想要提升混凝土的防裂性能,就要使用聚丙烯改性纤维,这种材料的掺和量要控制在0.9kg/m3左右。
其次,在模板的施工中,人防工程中的临空墙、门框墙、相邻单元隔墙以及清洁区与染毒区之间的密闭隔墙模板对拉螺栓做法同外墙一致,要使用中部满焊止水环的螺栓,以加强地下室的防水效果,禁止使用混凝土预制件和塑料套管等。并且,要加强对螺栓质量性能的核验,确保其固定性能合格,将模板紧固连接。
最后,施工单位要结合工程的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标准,并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方案中的内容开展工作,严禁随意更换施工技术,以保障施工技术使用的规范性。
在规划设计照明系统的过程中。要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综合设置人防区域的照明度,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表 2 地下室人防工程照明度
在设置地下室人防的电线线路时,要做好准备工作并加强防护措施,以免产生漏水漏电的问题。在铺设线路的过程中,不仅要设置相应的备用线路,还要设计防爆波井,为平战层的顺利转换夯实基础。为确保地下室的光线充足,还要遵循平战结合的原则,科学选用警报信号灯[4]。
在设置地下室人防工程的出入口时,要考虑到工程的具体情况,本项目出地面口部数量一共9个,其中一个主要出入口部是坡道式。在实际操作中,可结合以下内容。
1)在主要出入口的规划中,要将重点放在顶板以及地板等的承重能力上,为更好地应对冲击波荷载,要在最大程度上增强侧墙以及顶板等抗爆能力。
2)本项目有坡道式出入口,这种出入口具有弯曲且路径长的特点,在这种出入口的施工中,既要考虑到防爆能力,还要控制好施工成本。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在一层坡道的进入口处,建设与底层直接贯通的楼梯,并将该楼梯作为地下层级展开进出活动的主要出入口。
本项目涉及到的人防防护设备有过滤吸收器(RFP-1000)、密闭阀门(DN400、DN600、DN800)以及油网除尘器(LWP-X-1*5)等。在安装过滤吸收器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根据安装标准,将设备安装到指定位置上,确保安装方向和位置正确,过滤吸收器的配件应用专门收纳盒加锁固定在滤毒室内,以防丢失。在安装密闭阀时,为实现理想的密闭效果,要科学选择焊接钢板,如厚度在3mm左右的满焊钢板,这种钢板的密封性较高。同时,针对风管的连接作业,要使用密封槽以及相应的密封圈,在法兰厚度为8mm的情况下,密封圈的厚度要控制在4mm左右。
地下室人防项目的战时核心职能为疏散避难,为保障其核心职能的最大化发挥,要对地下室的疏散宽度加以规范性设计。一般情况下,出入口与疏散口能够满足人们对疏散、避难的要求。但想要进一步提升疏散效果,在建设非人防区域的过程中,可以建设1条封闭式的走道,并将该走道与人防区域连接到一起,可以修建1条通道,为二者的有效连接搭建纽带,以应对突发情况。对此,在设计疏散口的过程中,可采取井道洞口的设计方法,以达到预期的疏散效果[5]。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地下室人防项目的施工中,要重视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以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导向,建立健全管理机制,通过全过程管理、动态化监督的管理手段,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施工质量和效率,增强人防工程实用性和功能性的同时,为施工单位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