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

2024-01-11 09:19张斌文
建材发展导向 2023年24期
关键词:部件吊装装配式

张斌文

(甘肃人隆慧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70)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提速,建筑业得到极大的发展。目前,国内建筑业正逐步朝着节能、环保、高效、经济的方向发展。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其在制造和使用上的优越性,因此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装配式结构将会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方向。因此,施工技术人员要对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给予足够的关注,要对其技术特征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对其的施工技术进行严格的控制,以达到提升结构整体质量的目的,进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1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优势

1.1 预制件标准化

在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建造中,墙体、柱子等支撑构件都可以由厂家自行设计制造。在对装配式建筑所用的部件进行预制和加工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图纸的要求,进行批量和规范化的生产,从而确保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满足施工的需要,从而大大提高施工的效率。除此之外,在完成预制构件的制造工作之后,可以将预制混凝土构件直接运送到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场地,让现场工作人员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对各种预制混凝土构件进行拼接,从而确保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的完整与稳定,提高施工的效率。

1.2 满足环保建筑的要求

因为在装配式房屋中,所有的部件都可以在工厂中进行预制,因此此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还可以防止大量的建筑废弃物的产生,从而提高建设工地的环境品质。除此之外,如果能够通过大量的工作来完成预制构件的生产,那么就可以让厂家随时对预制构件展开质量检查,从而防止出现有质量问题的构件。另外,场外生产还可以减少施工现场的噪音,达到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1.3 减少项目建设费用

在组装建造项目中,因为大部分零件都是在工厂批量制造,所以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建造成本。除此之外,在施工现场,只需要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就可以进行预制构件的拼装工作,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现场的工作人员的数量,从而可以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另外,因其在工地上所需人力较少,且以机械作业为主,故可有效地提高工地的安全性,减少安全风险。

1.4 提升施工作业效果

由于其结构部件均在车间内进行批量制造,因此其制造方式具有高度的集中性。除此之外,只需在施工现场利用机械来进行部件的组装工作就可以了,从而提高施工的效率,并且整个施工过程呈现出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特点。此外,其施工品质不会受到气候或环境的影响,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操作的效果。

2 装配式施工的难点

2.1 工艺交叉分配难点

住宅拼装混凝土结构的建造包括多道施工程序,而且会产生交叉操作,所以需要合理地规划和调整工程进度,保证各道程序的有机结合,从而保证合同期限内的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然而,根据实际调查发现,许多施工管理人员并没有根据不同的工艺进行合理的分配,造成了各工艺之间的交叉和重组,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施工工作的延误,进而影响到了施工的质量。

2.2 支撑杆设计难点

要清楚地认识到,拼装模板支撑系统的搭建是拼装模板建筑整体建造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如果支撑系统设置过多,则会造成现场过于拥挤、狭小,从而加大了工程风险,降低了工程进度,乃至提高工程造价。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支撑杆的搭建数目太小,就不能确保工人的施工安全,因此在进行支撑杆的搭建的过程中,要对支撑杆的间隔和数目进行合理的设计,这样才能在确保施工进度的前提下,还要确保施工的安全性,最后才能提高整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如果支撑杆的搭设布置数目太小,就不能确保施工的安全性[1]。

2.3 装配式外挂脚手架设计难点

区别于常规的现浇建筑楼板,外墙吊顶搭建和安装是住宅楼板拼装的一种方式,具有大批量生产、低能耗、短时间的优势。然而,从目前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效果来看,我国对外挂脚手架的研究范围比较狭窄,研究深度不够,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而又规范的标准体系,而且还没有对装配式外挂脚手架的稳定性规律进行探索。考虑到这一点,在进行住宅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正式实施前,应该根据具体的条件来确定一个既安全又稳固的外部脚手架。

3 装配式房屋的建造工艺分析

3.1 实施建设前期工作的技术规程

与传统的房建工程施工技术相比,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更重视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从而为顺利开展装配式施工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在进行前期的筹备工作时,建设方应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份合理的建设方案,并根据方案中的每一个细节,对相应的建设方案进行详细的分析,将建设方案中的各种措施和需求,转变为一套完整的建设方案,然后,对现有的建设方案进行改进,确保建设方案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可以成功地进行。当有关人员经过综合评价,确定了最后的施工图纸后,需要施工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现场的实地勘察工作,并根据施工图纸中的相关内容,给出多种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然后对每一种方案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从中挑选出综合效益最大的施工方案。其次,要加强对建筑机械及物资的运用工作的管理。在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工作之前,有关人员应该把混凝土运输及管理工作放在第一位,对在管理部件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类问题进行精确的分析。在这段时间内,有关人员能够对装配部件进行合理的设计,并针对重要部件进行尝试装配,保证了有关人员能够规范、快速、安全地完成装配部件的工作。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帮助有关部门更好地了解部件对提升装置的性能需求。最终,在实施之前,有关部门对施工计划进行重新审查,并对其进行规范化的记载工作。此外,还应该针对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保证有关人员能够规范地执行各项施工技术,从而为本工程的建设质量提供有效的保证。有关人员需要针对该工程中的关键部件进行试安装工作,根据试安装的结果实施建设[2]。

3.2 加强运送与存储模块的工作

在实际的建设中,构件的管理质量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具有明显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而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建设中,其效率又会被成品构件的供给状况所影响。此外,在工程建设中,对构件进行存储也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如果有关人员对构件的存储不够科学,那么就有很大的可能会造成构件的破损,如果部件的破损严重到某种地步,就会造成部件的失效,在部件的再次制造或者采购之后,不仅会加大相应的费用,而且还会造成建设所需要的时间的延长。因此,有关人员应该对运输和储存组件的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有关人员必须要将有关的工作流程构建好,采用一种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管理。比如,在对元件进行存储的时候,有关人员应该按照元件的实际存储需要进行分级存储,确保存储地点的湿度和温度等条件都能够满足有关的要求,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存储环境不合理导致元件品质下降的情况。在进行运输部件的工作的时候,有关人员要对混凝土强度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它的规定指标为整体设计强度最小为75%,并通过使用标识来将混凝土类别进行合理的划分,选择有针对性的方式来进行运输和装卸各类部件,并且要与混凝土部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还需要采取适当的运输防护措施。此外,在进行组件运输工作时,有关人员可以利用 GPS技术,对组件的运输路线、时间和进度进行及时的了解。在运输部件之前,应该对其所经过的道路的品质进行深刻地分析,尽可能地选择维护良好的公路,确保部件在运输的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平稳,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出现混凝土部件损坏问题的几率。并在构件的运输过程中,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的高施工效率[3]。

3.3 预制件的起重

3.3.1 装配式层压板的吊运

首先,对拼装好的拼装拼装部位要提前做好表面清洁工作,不能有杂物,油污等。层压板的位置应该在层压板的底部,以及主次梁横木上。当钢筋具有某一变形量时,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整平处理。有关人员在决定板跨方向支撑两端板底长度时,应该将设计标高做为一个主要的参考因子,只有完成了安装板底支撑的工作,才能达到叠合板吊装的要求。其次,在进行吊车作业的时候,需要使用可调节的平衡器,确保吊车的受力是垂直的,这样才能顺利地进行。有关人员可用吊索为工具进行预制叠合板吊装,第1步吊装是将预制叠合板吊起到20~30cm的高度,在此过程中,要重新检查吊钩连接和叠合板水平。在核实符合以上要求后进行第二次吊装,当其吊起至与楼面距离500mm时,有关人员应该对叠合板方向进行手工调整,并以较慢的速度进行后续安装,期间应避免墙面钢筋与叠合板钢筋接触。最终,将叠合板吊装到托架上后,需将其嵌入支座10mm,并对剩余的支撑进行有效的设定,以确保地和版和板底支撑连接牢固,吊装施工如图1所示。此外,相对于吊装叠合板,有关人员可采用与之基本一样的工艺来实现叠合梁吊装,只是其需要插入支座15 mm[4]。

图1 装配式工程吊装施工

3.3.2 墙体装配式吊顶的施工工艺

在实际施工中,有关人员也要对预制墙板吊装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具体施工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全面落实吊装预制墙板的安装工作时,应确保外量基础面具有较高的平整和洁净度,进而确保后续的组装工作可以高质量的进行,提高装配式构建接触面的施工质量。此外,如果是在比较干燥或者是高温的情况下进行的,那么有关工作人员应该做好喷洒的工作,以保证地基表面的施工处于适当的湿润状况。在洒水时,要确保用水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有任何的积水,不然会对工程造成很大的影响;其次,通过对工程设计的全面分析,明确各轴线之间的相互联系,按照有关规定,在外墙面上划定出标位线和控制线。在预制墙板吊装过程中,必须在墙身较上位置处加装钢筋板定位装置,以此方式来实现对钢筋安装位置的实时监控,进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安装钢筋的精度。在进行混凝土预制墙板的吊装施工过程中,有关人员按照有关规范,认真核对构件的拼缝标高数据,并对垫片的位置进行墨斗标记,然后以垫片为基础,进行找平处理,最后可获得高质量的施工结果[5]。

3.4 组装混凝土构件衔接工艺

在完成验收工作之后,还要由工程监理和工程管理人员进行签名确认,从而确认浇筑混凝土的要求,从而便于进行各项混凝土施工。其次,在大部分的施工中,都是要采用分层的方法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并且要按照具体的条件来对每一层的浇筑进行严格的控制,这个项目的工作人员在综合了各种因素之后,最后决定了,每一层的浇筑都要达到500 mm,这样才能让混凝土能够自由的流淌,从而能够成功地进行层层的倾斜移动。与此同时,在进行有关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上部混凝土的浇筑条件,也就是原有浇筑混凝土已初凝,以确保浇筑混凝土的工作能够高质量地完成。除此之外,在全部的混凝土建设结束之后,还必须要采用一种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温度测量方法,并且还要将有关的数据进行完整地记录下来,一旦出现问题,就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以防止因为温度控制不当而导致的混凝土施工质量下降。此外,在温度测量时,通过测温线与电子测温仪相连,便可获取相关测量点位置处的实际温度,从而实现混凝土温度采集与记录[6]。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实施工过程中能够看出,房建装配式混凝土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将其优点相融合,以适应目前日益提升的现实要求。通过上述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我们可注意到各个施工工艺的重点问题,并逐步优化施工工艺,以推动我国住宅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部件吊装装配式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Siemens NX和Sinumerik的铣头部件再制造
再谈液压吊装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立式设备吊装抬尾吊车的选择
部件拆分与对外汉字部件教学
水轮机过流部件改造与节能增效
争分夺秒的吊装
长沙最大装配式保障房更加节能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