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建良 张君 吴玲霞 应飞 陈启兰
2022 年WHO 相关资料表明,心血管疾病可诱发全球1 800 多万居民死亡,究其原因在于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而影响心脏血液供给[1]。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且该病近年来有年轻化发展态势。临床上针对该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为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即通过心导管技术穿刺桡动脉或者股动脉向狭窄冠状动脉血管球囊扩张,植入支架,从而恢复正常的心肌血供[2]。介入治疗属于微创方案,具有疼痛生理感知轻微、住院时间短、临床成效佳等特点,当前已将其作为冠心病诊疗的重要方案,同时也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治带来了突破性的影响[3]。
介入治疗属于有创性操作,初次治疗的患者内心将产生明显的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而随着负面情感的持续性累加,将诱发机体出现明显的身心应激性事件,甚至可出现心理创伤[4]。随着医学模式的更迭,临床上已不再单纯地通过以介入手术成功与否作为评价的标准,更多的是关注患者在介入手术后的生理与心理感知体验,以及自我效能水平[5]。研究表明,个体在经历某件应激性事件后而出现的心理创伤,与个体对该事件的认知水平有所关联,而潜意识正向引导策略能重塑个体的身心感知水平[6]。因此,笔者从个体潜意识角度出发,探讨潜意识正向引导策略应用于介入治疗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对其心理创伤后内生力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取2019 年8 月至2022 年9 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72 例介入治疗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根据患者住院号末尾数字的奇偶数分为两组,奇数患者纳入观察组,偶数患者纳入对照组,每组36 例。纳入标准:(1)患者经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心电图检查,再结合症状与体征,确诊为冠心病;(2)患者必须为首次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年龄>18 周岁;(4)患者能开展基础的交互性对话;(5)患者的病情已趋向于平稳,且同意接受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器质性精神疾病;(2)存在基础认知功能异常;(3)病情处于急性期;(4)存在颅脑外伤;(5)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批号文号:2023KLL051),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性护理方案。入院后,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帮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翻身、床位换洗等日常生活活动。采取措施预防跌倒、褥疮形成和感染传播等。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疼痛评估。若术后出现心绞痛应立即记录心电图,并与术前心电图进行比较,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同时予以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缓解心前区疼痛。持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详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心律)、治疗效果和其他重要信息(例如仔细观察皮肤、内脏等有无出血现象)。
1.2.2 观察组 采用实施潜意识正向引导策略。成立专业的协作团队,由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医师、咨询师、运动营养师、责任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组成团队。明确各成员职责,责任护士负责患者基础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运动营养师负责患者个性化的运动锻炼、饮食方案制定和指导;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医师、咨询师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评估服务,指导个体进行潜意识正向引导策略的实施,能够针对特定的心理问题对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和情感慰藉管理;出院后则主要由家属负责,各成员进行辅助,家属应在各成员的帮助下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时调整患者出现的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多带患者散步,呼吸新鲜空气,给予患者家庭支持,避免患者负性情绪影响康复效果。
1.2.2.1 拟订方案与落实策略 潜意识正向引导照护包括5 方面内容,涉及精神情感活动与内在感知体验、关怀他人、温情追想与展望将来、提高个体情感力量、健康宣教。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方式,将积极、正面的信息和意象引入患者的潜意识中,以促进他们的情感和内在体验积极向上的转变。在照护中,潜意识正向引导可用于提高患者的情绪状态、增强自我调节和应对能力,以及促进心理康复。从患者入院第2 天开始进行照护措施,共持续干预4 d。第1~2 天干预活动涉及个体潜意识型态的内心活动以及正向情感体验,通过语言和情感表达,引导患者认识并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和内在感知体验。使用肯定的词语和积极的表达,鼓励患者自我认可和接纳自己的情感。第3~4 天引导患者关注他人,包括家人、朋友或其他患者,以增加他们的社交支持和情感联系。鼓励患者从关怀他人中获得积极心理反馈,增加满足感和幸福感。
1.2.2.2 精神情感活动与内在感知体验 可以倾听患者的感受和需求,提供理解和支持。与患者交流时,要表现出关心、耐心和尊重。(1)情感交流:护士可以通过鼓励患者表达情感和内在感知体验,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减轻负担,并促进情绪的疏导;干预时间15 min。(2)自我画面多维度呈现:鼓励患者借助言语表述或者绘制图形等方式,向护士多维度阐述自身所存在的优点与缺点,进而引导个体全面审查内心世界以强化自我剖析效能;干预时间10 min。(3)正导向冥想式练习:引导患者借助冥想放空练习以达成内心的愉悦感,背景音乐以轻音乐为主导,从而提高个体的自我接纳感知与内省深度,干预时间10 min。(4)情景式知识要点输出: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原理以及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预后、转归等方面的知识要点,以情景式的形式介绍,借助录制的真实案例视频或者文本式案例等多元化形式,向患者输出系统性知识架构。与此同时,组员再同步向患者介绍介入治疗的优势以及患者治愈后的心得体会,从而强化个体面对手术的自信心,产生积极的预后期待。
1.2.2.3 关怀他人 (1)情感正向输出:遴选患者亲密的好友或者家属1 位并陪伴在侧,强化彼此之间的正向交流,使患者感受到社会支持所蕴含的正能量,以此削弱其孤独感。给患者安排一个任务,让其主动向家属表达感谢,通过手机短信或者微信等形式进行信息发送。干预时间10 min。(2)同伴参与式社交支持活动:召开病友交流会,安排交流主题“分享介入治疗的心得与体会”,要求每例患者开展交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其内心感受,及时给予他人情感慰藉。另外,由指导团队组员向参会患者介绍既往成功治愈的例子,强化个体重燃恢复健康的内在自信,并鼓励展望病情康复后的积极日常生活形态,以口述的形式向护士进行汇报。干预时间10 min。
1.2.2.4 温情追想与展望将来 落实一对一干预,干预时间15 min。(1)结构化追思:护士通过引导个体追想既往愉悦的美好事件,架构起既往的生活情境片段以形成整体,使患者从中获取积极的情感、经验和教训,从体验中挖掘美好的心境感知,从而升发出积极且正面的情感状态,强化个体的幸福体验。(2)展望将来:护士通过引导患者始终保持一颗积极的心境状态来面对生活,每天用5 min 对照着镜子,记录自己面部的微笑表情。对康复后的未来生活状态加以展望与思考,系统性梳理未来的生活规划,可通过口述或者书面表述的方式加以呈现。
国家旅游局2009年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旅游市场中80%左右是观光类旅游产品,而在世界旅游市场中仅30%为观光类旅游产品。近年来,参加“黄金周”旅游活动的游客多有抱怨,甚至一些游客对“黄金周”旅游存在规避心理,并不表示大众旅游需求降低,自驾游、生态游等旅游方式的兴起,表明了公众旅游需求的旺盛。只是旅游产品结构单调[7],无法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更无法在“黄金周”期间对游客进行分流,导致绝大部分游客涌进景区,旅游业的平稳发展受到了冲击。
1.2.2.5 提高个体情感力量 护士可以与患者谈论未来的目标和计划,鼓励他们保持积极的态度,对康复充满信心。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的陪伴和关怀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和重视;干预时间15 min。(1)护士向患者介绍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基础性知识要点,并引导个体实现正确的自我接纳与自我情感超越。为患者分发一支黑笔与一张白纸,让其罗列出自己当前目光所及的事物,可以是一缕阳光、一盆绿植、一束鲜花、一盆水等,让其以积极的心态来强化事物所蕴含的正面能量,从而感知世间生活的美好。待患者完成有关正面情绪的阐述后,护士则再次针对患者所提及的事物,以积极的口吻加以阐述,从而强化个体内在的积极情绪与正面情绪感知。(2)护士指导患者全方位思考、研讨,强化其内在的精神情感力量,提升其对生活的正面感知水平。
1.2.2.6 健康宣教 按照患者当前的行为转变状态展开针对性正向引导式健康宣教。为患者提供有关疾病管理、康复计划、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方面的健康宣教。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1)前意向阶段:按照预先编制地有关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病情管理手册中提及的知识要点,通过发放纸质资料、口述等形式,强化个体加深对病情的认识与了解,告知其当前所存在的错误生活形态对病情预后及转归的影响,从而促进行为方式的良性改变。(2)意向阶段:按照行为转变理念中“自我评价”程序,让患者对当前的精神与心理状况展开多元化剖析,告知其在日常生活中所需注意的相关事宜,为个体答疑解惑,强化行为扭转的内在动机。(3)良性行为管理与行为维系阶段:当患者主动践行积极的行为后,要及时予以正向支持与鼓励,从而强化个体的正向信念与态度,巩固与维持积极的行为模式。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与干预后第4 天接受问卷测评。
1.3.1 Herth 希望问卷 本问卷包括3 方面维度,分别为正向行为(4 项条目)、与他人维系亲和关系(4 项条目)、对当前与将来的心境感知(4 项条目)。该问卷实施4 级标准评分法(1~4 分)。其中,条目3 与条目6 实施反向赋分,1~4 分分别代表了“希望感知水平低”及至“希望水平非常高”的状态。该问卷的结构一致性为0.796,Cronbach's α 系数为0.814。
1.3.2 应对模式问卷 本问卷包括2 方面维度,分别为消极应对(20 项条目)、积极应对(12 项条目)。每项条目实施4 级评分法(0~3 分);若个体在积极维度或者消极维度所得分值越高,则表面其当前所感知到的积极或者消极状态越明显。该问卷的结构一致性为0.819,Cronbach's α 系数为0.853。
1.3.3 自我效能水平问卷 本问卷包括情感调试水平(4 项条目)、遵医行为水平(3 项条目)、自我救护水平(3 项条目)、不良兴趣管理水平(4 项条目)、症状管理水平(4 项条目)、疾病知识体系管理水平(5 项条目)、日常生活能力管理水平(4 项条目)。该问卷实施1~5分标准评分法,1~5 分分别对应“自我效能水平极低”到“自我效能水平极高”。该问卷总分27~135 分,分值越高表明其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Herth 希望问卷结果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正向行为、与他人维系亲和关系、对当前与将来的心境感知等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Herth希望问卷结果的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应对模式问卷结果的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的消极应对模式评分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模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应对模式问卷结果的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问卷结果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效能问卷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除日常生活能力管理水平外,自我效能水平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问卷结果的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健康素养问卷结果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健康素养问卷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健康素养问卷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健康素养问卷结果的比较(分)
3.1 潜意识正向引导策略应用于介入治疗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的意义 当前临床上针对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为介入手术治疗,能帮助患者重新改良冠状动脉血供状态,但是手术后仍可能出现二次狭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风险[7]。大多数患者出于对病情转归不确定性的惶恐,其在介入治疗后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负面情绪[8]。研究表明,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精神情感状态将直接影响个体心理创伤后的内生力量,包括机体内在的希望水平、积极应对模式的自主抉择、自我效能水平以及健康素养水平[9]。如何通过个体的认知体系来调适其潜意识状态,并激发其内在的正面能量来面对治疗,从而强化个体的自我效能,主动践积极的行为模式,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与意义[10]。希望水平是患者内在正面情绪的体现形式,能帮助个体削减内耗的消极情感,从而促进机体心理创伤后的新生力量,最终达成生理与心理层面的双重舒适状态[11]。
3.2 潜意识正向引导策略对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正向行为、与他人维系亲和关系、对当前与将来的心境感知等Herth 希望问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表明潜意识正向引导策略能促进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的希望水平。由于大多数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在经历过首次突发性心脏病后,将出现心理创伤,从而诱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感[12]。介入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救治率,但在治疗期间会诱发较多的生理与心理创伤性问题,尤其对患者的精神情感状况将产生负面影响[13]。而希望则是个体正视危机,在面对困境时自觉践行的心理抉择,是个体正面的心境感知态度[14]。希望水平能帮助个体重燃正视疾病的内在希翼,并能提高其战胜疾病的遵医行为与积极态度,帮助其主动配合诊疗[15]。潜意识正向引导策略的介入,能强化个体积极的潜意识型态,使其主动敞露正面情感,让其感受到更多爱与真实的内在感悟,最终构建起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正向交流情愫,帮助其适应当下生活节奏,提高其内在的希望水平[16]。
3.3 潜意识正向引导策略对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积极应对模式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消极应对模式评分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模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表明潜意识正向引导策略能提高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自觉践行积极的应对模式。一方面,潜意识正向引导策略能引导患者审视自我心理环境体验,主动关怀他人,并通过调动自我情感,构建冥想性引导,增进自我接纳程度,强化对各类情绪的自主调适,最终能缓解因病情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悲观情绪[17]。另一方面,潜意识正向引导策略的执行,能帮助患者恢复本我状态,注重积极正念的聚焦,重塑自我价值体系,以最佳的心态应对压力性事件,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生活节奏,并对将来生活持有乐观心态[18]。
3.4 潜意识正向引导策略对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自我效能与健康素养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自我效能水平得分、健康素养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表明潜意识正向引导策略能提升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健康素养,使其主动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病情预后,达成积极心态的良性循环构建。虽然介入手术治疗具有创伤风险小的优点,但是,因为大多数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欠缺对疾病整体化架构的认识,导致个体的遵医行为较为糟糕[19]。这将对远期治疗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如何提升个体的健康素养与自我健康管理行为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与意义。随着潜意识正向引导策略逐步减轻机体的心理创伤,激发个体面对疾病的希望感知,能进一步强化个体的自我保健意识,从而提高其遵医行为,最终能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以及改善个体的自我效能[20]。
综上所述,潜意识正向引导策略应用于介入治疗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能使其获得心理创伤后内生力量,不仅能提高个体的内在希望水平,使个体主动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还能提高自我效能,最终促进其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