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秀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财会人才主要肩负着企业的资金运作与管理、会计报表编制、预算决算、经济活动分析等工作职责,如果财会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欠缺、专业技术水平差强人意、自主学习意识淡薄,那么在实际工作当中将频频出现人为失误,进而给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展开造成严重影响。为此,企业应当基于“茶理念”建立一个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的财会人才培养机制,将茶理念当中种茶过程、制茶工艺、泡茶技艺、饮茶学问所蕴含的“茶”之哲理,与人才培养流程融合到一起,并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创新和优化,进而在践行“茶理念”的同时,能够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全面型财会人才。
茶理念也称之为茶文化理念,这种理念将“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种茶、育茶、制茶、品茶、敬茶等与“茶”文化息息相关的行为,来彰显高尚的道德品质、育人醒世的思想哲理、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如果将这一理念与企业财会人才的培养相融合,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培养效果。
茶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萎凋、发酵、渥堆等多道工序。其中,杀青工序是破坏茶叶鲜叶中酶的活性,阻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氧化,以获取原茶应有的色、香、味,进而达到提高茶香的目的。揉捻是借助于外力,将茶的叶片揉破,使茶叶卷曲成条。干燥工序主要是为了提高茶叶香气,使茶叶内部物质发生热化学反应,进而排出茶叶体内过多的水分,以防止霉变。萎凋工序是为了去除新鲜茶叶中的水分,使茶叶片变软,经过这道工序,茶叶片将更容易揉捻成形。发酵是借助酶的作用,使多酚类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以破坏茶叶细胞膜结构,使茶叶更易于成形。而渥堆工序则是利用湿布或者蓑衣对茶叶进行苫盖保温处理,以达到抑制茶叶酶促作用。从制茶工序可以看出,每一个步骤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而这种精益化的制茶流程,不仅增强了茶叶品质,同时,对打开后续的茶叶销量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在培养财会人才时,应当在精益求精的制茶过程的启发下,对人才培养流程进行细化,进而来深度挖掘财会人才的个人潜质,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1]
我国作为茶叶原产地之一,茶叶产量呈现出逐年递增态势,据统计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干毛茶产量为298.60万吨,比上年增加19.26万吨,增幅达到6.9%。在这一利好形势下,以“茶”作为原材料的各种新型产品也应运而生,比如茶饮料、养生茶、降压茶、明目茶、排酸茶、奶茶等,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从茶叶到各种茶制品的研发,经历了不断创新、不断优化、不断改进的过程,如果将这种创新理念与企业财会人才培养融合到一起,通过对培养机制的创新、培养流程的创新、培养内容的创新、评价考核方法的创新,能够构建一个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这对财会人才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的提升将大有帮助。由此可以看出,基于茶理念的创新元素来实施财会人才培养计划,既可以改善人才培养效果,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财会人才。
茶理念中的茶道品格主要是指清心、清静、清平的修养、品德与情操,即用一杯茶品味人生沉浮,持平常心观大千世界,用清平的生活态度观人察事,这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如果将种高尚的茶道品格融入到企业财会人才的培养流程当中,能够帮助财会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对培养财会人才的爱岗敬业精神、积极进取精神、无私奉献精神都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借鉴茶道这种优雅而高尚的品格,能够净化财会人员的心灵,熏陶财会人员的思想道德情操,进而在实际工作当中能够更加敬业、守业,这对人生价值的实现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蕴含清廉、淡泊、朴素的人格思想的同时,与我国的哲学思想也相得益彰。比如茶道便是茶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它深深的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当中,汲取了儒家、法家、道家文化的精髓,沉积了厚重的道德伦理以及人文追求,品茶可以沁人心脾,亦可以感受中华五千年文明传承下来的人文理念。如果将茶理念当中所蕴含的人文素养、迸发出来的人文精神渗透到企业财会人才的培养流程当中,那么,财会人员将深切的感受到企业的人文关怀,在这种人文关怀所营造的人性化氛围下,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观能动性都将被激发出来,进而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2]
与茶理念相关联的思想及理论是多元性的、发散性的,这是由于简简单单的一个“茶”字却承载了许许多多的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思想,其中,对企业培养财会人才有所裨益的思想包括精益求精思想、持续创新思想、优良品质养成思想、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而这些思想理念与人才培养流程的有机融合恰恰需要构建一个系统完善的内部保障机制,进而使茶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真正得到践行。
制度如同制茶工艺的每一道工序,在制茶过程中,只有依托于一个清晰完整的制茶步骤,才能顺利完成整个制茶流程。而管理制度在保障和提升财会人才培养绩效方面也同样发挥着正向引导与正面促进的作用,因此,针对财会人才,企业应当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其内容应当涵盖:培训机制、奖惩机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办法、人才晋升机制等,以培训机制为例,企业在制订培训管理制度时,需要考虑以下几项内容:培训计划、培训方案、培训考核办法、培训效果跟踪验证措施等,其中,培训计划应当明确培训时间、参训人员、培训内容、培训地点等,培训方案则需要明确具体的培训方法,目前,多数企业都采取集中培训或者专家讲座的方式进行。培训考核办法是指培训之后,通过考试或者岗位工作目标考核的方式对参训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验证。培训效果跟踪验证措施是在发现参训人员考核不通过以后而采取的事后纠正措施。通过这一完整的制度保障链条,企业在培养财会人才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3]
企业在培养财会人才时,需要大量培养人员的支撑,才能确保各项培养机制的顺利实施。但是,如果只注重数量,而忽略了人才质量,那么,培养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尤其在茶理念的视角下,许多担负培训任务的专业财会人员对茶理念的相关理论精髓了解的少之又少。比如培训人员对种茶、育茶、制茶、品茶等与茶叶息息相关的理论及思想并不了解,在培训过程中,只是照本宣科式的讲一些财务理论,而忽略了茶文化理念的重要性,这种培训模式不仅会影响培训效果,同时,也违背了茶文化理念。因此,企业在遴选担负培训任务的专业人才时,应当兼顾考虑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实际工作当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并始终将个人利益抛在脑后。第二,熟悉掌握茶理念精髓,明确茶理念所诠释的精神品质,并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加以灵活运用。第三,具备财务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即过硬的基本功以及较强的财会实操能力。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三个要求,人才培养效果才能浮出水面。
企业财会人才的任何一种培养方式都需要一个和谐大环境的支撑,比如企业决策层的重视、企业管理层的监管、企业基层员工的积极配合,只有外部大环境与财会人才的培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财会人才的综合竞争实力才能扶摇直上。这就如同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只有依托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当前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茶文化才能熠熠生辉,而缺少这些外部环境的支撑,茶文化自然也无法形成今天独具特色的茶文化理念。因此,在培养财会人才时,企业应当基于茶理念,从政策、机制、管理、资源等各个方面为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财会人才培养能够有一个和谐的外部人文环境,这样才能确保财会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个人职业素养得到快速提升。[4]
所谓资源保障主要是财会人才培养所需的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人力资源等多种资源类型,缺少任何一种资源,财会人才的培养效果也将受到严重影响。正如我国生生不息的茶文化,传承到今天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而在茶文化传承过程中,国家和人民都为其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资源保障,在这种多方资源的支持下,我国的茶文化理念才远播海内外。为此,企业在培养财会人才过程中,应当基于茶理念,为人才培养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以财力资源为例,由于财会人才属于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人才的专业技能、个人素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以至于人才培养也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资源。比如聘请专业老师的费用、培训场地与培训设施费用、人才实践基地的投入费用、聘请业内专家的费用等。如果某一个环节缺少财力资源的支持,人才的个人发展也将与人才培养大方向相脱节。
基于精益求精、务实创新、品质塑造、人文关怀的茶理念,企业应当准确定位财会人才的培养方向,并通过建立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不断对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对培养结果进行检验与考核,使财会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能够独当一面,进而为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精益求精是茶理念的理论精髓,而企业财会人员肩负着企业资金管理的重任,如果业务不精湛、数据分析不精确、目标完成不精准,那么,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将如同一盘散沙,没有章法、没有规矩可言。因此,在培养财会人才时,企业恰恰可以借鉴茶理念的精益求精理论,准确定位财会人才的培养方向。即夯实财会人才的专业基础,提高财会人才的精打细算能力,保证财会从业人员既会“算账”,也会“管账”,即会“守财”,也会“理财”。比如企业决策层在投资决策之前,财会人才应当提出个人的独到见解,进而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最为有力的参考意见。另外,企业的财会人才应当具有高瞻远瞩的思维与眼光,尤其在筹划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时,能够准确分析市场动态信息,并提出个人的想法与观点。正如制茶工艺流程中每一道工序的重要性,缺少任何一道工序,茶叶的芬芳也将褪色,而财会人才如果缺少这种独到的眼光,那么,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必将陷入困局。[5]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茶理念中茶产品的创新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只有对茶产品的持续性创新,茶叶本身的价值才能得到切实体现。基于这一理念,企业应当及时对现有的财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摒弃过去单一的培养方法,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对培养和培训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挖掘。比如在培养方法上,可以将线上培训与线下教学融合到一起,即在线下开展培训活动时,可以给参加培训的财会人员预留一些操作性强的课后实践作业,然后以线上提交的方式,对实践作业的完成情况予以汇报。一旦在实践操作当中遇到疑难问题,财会人员可以直接采取线上互动的方式,与业内专家或者专业的财会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对财会人才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将大有帮助。
相比于其它专业,财会专业所涉及的专业内容具有针对性强、受众范围低的特点,这就使得一些财会人才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常常受到专业知识的束缚,而无法发挥个人的内在潜质,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企业应当基于茶理念所体现出来的人文思想,结合企业财会人员的岗位职责权限以及个人能力,来充实财会课程内容。比如对于一个合格的财会从业人员来说,需要具备财会专业的一些基本常识,像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等。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财会工作岗位所涉及的知识还包括税务知识、审计知识、法律知识等多方面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适当扩充财会人才的课程内容,将税务管理、税法、税务实务、资产评估、审计学等相关的专业知识纳入到培训体系当中。如果财会人才掌握了这些领域的知识点,那么在实践工作当中,个人潜力也将被激发出来。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对茶理念当中人文思想的渗透,企业财会人才能够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6]
制茶工艺需要经过多个复杂的加工流程,缺失任何一个流程,茶叶成品的品质也将大打折扣,而针对企业财会人员的技能考核与工作考核实际上也如同制茶工艺流程,如果没有一个严格的筛选与考核过程,那么财会人员的个人价值也无法体现出来。因此,企业应当结合财会从业人员的岗位职责权限,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考核机制,并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升考核效力:第一,抓个人素质,即每一位财会从业人员都应当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与职业品质,在实际工作当中应当始终葆有一种爱岗敬业精神、求真务实精神、明理诚信品质以及职业道德底线,只有职业素质过硬,专业能力才能得到多方认可。第二,注重岗位实践,企业在对财会人才进行考核时,应当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对财会从业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进行严格考核,以确保财会人才能够胜任此项工作。
综上,茶理念在企业财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茶理念精益求精、务实创新的理论精髓给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在践行茶理念时,能够精准定位财会人才的培养方向,使财会人才的个人能力与企业发展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纽带关系,这对加快推进企业的发展进程将起到积极的促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