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秀兰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朝阳 122000)
职业院校教学工作同其他普通院校教学工作相对比而言,区别显著。归根结底在于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基础水平较差,并且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更为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但是随着当前社会市场格局的发展变化,市场对其人才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因当前时代是信息化发展时代,市场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计算机人才之间额竞争加剧。为此,为了更好满足当前新时代发展背景下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要求,职业院校需综合自身实况,推进计算机专业教学实现全面改革,高效落实“1+X”证书制度[1]。
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关键就在于课程目标的制定。传统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目标的制定单一性、标准性特点显著,即将遵循统一化培养方案,依据统一目标、课程标准,实现标准化职业技能培训。然而,当前时代,科技发展速度之快,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全面应用,带领社会已然步入数字化时代,我国社会劳动形式也开始自机械化劳动发展为复合型智力劳动,由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对职业院校在“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下,坚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核心,确立丰富、个性化课程目标,将“X”多样性特点充分发挥出来,推进专业课程的建设,促使人才培养更为复合化、多元化、个性化[2]。
“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需解决实践技能同理论知识得以同步落实的问题。“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院校需坚持学习与工作相互融合的原则,以市场派发任务,以任务提高能力的方式,深化校企合作质量,满足当前企业人才培养多样化、特色化、差异化要求,并设计出更满足市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行动导向、同岗位工作任务相配合的课程内容,并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促使学习领域同工作领域得以有效衔接[3]。
纵观当前职业院校的课程结构,可以发现主要是以职业导向为目标的CBE 模式和MES 模式及以学习理论为导向的“活模块、宽基础”模式等。在推进课程落实的过程中,虽然也更为重视教学实践环节,但是实践课程大多都是单独设置,为此经常引发教学实践同教学理论出现“两张皮”现象。在“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也更专注于复合型技术人才,为此,需构建起“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技能课程”的复合式课程架构,以此促使课程内容得以向着学科逻辑性、工作逻辑性方向转变,课程结构也由传统三段式模式向着复合式结构方向转变,从而为各个类型学生的成长提供无尽可能[4]。
职业院校发展生命线在于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学实践。深受“1+X”证书制度的影响,职业院校也开始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实践教学模式。为此,学校同企业、理论同实践、教学同生产、技能同创新之间相互结合,构建起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实践教学的创新,将充分满足当前时代企业对人才培养更高规格的标准要求。并依据“X”需求,师资持续性优化、设施设备持续性创新,招生就业资源全方位优化配置,企业优势得以最大程度发挥,促使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推进工学结合,达到知行合一,从而有效提高职业院校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5]。
依据“1+X”证书制度的全新要求,学习评价中也相继融入技能评价标准。由此,即要求相关职业院校须坚持以课程目标为标准,发挥出企业、学校、行业、政府等四方联动效应,推进课程评价体系的创新改革,充分借助行业协会、评价组织、龙头企业等多元力量。构建形成多方利益关系共同协调、多元评价趋向共存的课程评价模式[6]。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我国各个行业计算机互联网人才的需求更强,与此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剧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压力。纵观全社会发展范围,可以发现,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设计、装饰装修、风景园林、电商美工、宣传推广、动漫制作、电视传媒、企业事业单位等。无论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未来从事于哪行业工作,均需要在自身工作岗位中发挥计算机专业优势。为此,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全方位推进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优化。受制于“1+X”证书制度背景所影响,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也必须积极迎合“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科教师需立足于市场人才需求,全方位了解并预测计算机专业未来发展趋势,实现针对性专业教学,并将职业技能证书同专业教学得以紧密结合,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课程结构设置同学科教学质量有着密切联系,为了更有效提高学科教育成果,需在计算机专业学科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依据专业划分优化课程结构。于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而言,“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下所开展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需实现全方位优化,立足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职业技能方向等诸多维度,适当增减课程内容,依据职业技能标准设置对应课程。由于“1+X”中的“X”将内含诸多职业技能方向,因此专业教师需依据各个方向,针对性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并严格依据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专业性特点,提高职业院校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优化教学水平。教师在优化计算机专业课程结构、调整专业课程体系时,须注重“夯实基础、融入思想、丰富理论、实践实用”的教学思路,实现精准化培养目标。相关职业院校需依据国家相关教育体制中,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依据其思想融合、工作任务、课程开发等环节,构建起更为系统健全的课程体系。直至系列专业学科教学任务圆满结束,再在其考核时间段,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技能考核。
职业院校最为常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于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这些模式应用价值显著。因此,为了培养出更具时代发展特性的优秀专业人才,职业院校需充分发挥上述丰富的人才培养模式效果,更好地组织人才培养工作。例如,职业院校可利用校企合作模式,加强同社会优秀企业加强合作交流,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全方位了解新时代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并综合实际情况,日益健全教育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并以此为基础培育学生更专业的学习素养,为社会发展培育出更优秀人才。此外,企业即可诚聘学校优秀学者、专家深入一线,企业一线员工可深入学校授课,实现面对面专业教学,组织系列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促使学生通过更丰富的实践活动利用理论知识,促使学生得以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学会如何同他人更好地合作交流。校企合作推进过程中,职业院校也需充分重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善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各个小组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系列实训任务,逐步引导学生同其他小组成员实现深入交流和有效配合,共同实现学习任务。
为了更科学贯彻“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需对此予以充分重视,同时编撰出相适合的教材。系列专业课程中需适当融合专业技术及新规范标准,加强同专业学者的合作交流,促使行业企业标准同教学标准相耦合,教材内容同技术发展得以协同进步,结合企业实际项目需求,针对性开发系列研究项目。此外,也要善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动画、微课等方式,展示出教材重难点内容,并以二维码等方式,实现更微观、科学的系列教学指导,促使纸质教材同数字资源之间得以有机融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健全学生专业素养。
学分银行是新时代教育教学领域全新概念,通过模拟货币银行借贷形式,在课程教学中,更科学考核、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推进学分银行的过程中,将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基础学术理论、实践经验等依据相关规则转化为对应分数,以分数作为其专业学科教学基础参考。直至校内学习任务全部完成后,依据严格考核,即可如约获得相关分数,校外的实践实习、培训学习等,同样亦可在相关标准下科学转化为有效学分。此类学分将直接储存至学生个人账户的学分银行中。学生学习自我管理的过程,即是学分积累的过程,直至学分达到相关标准后,即可将其兑换成职业资格证书或是学历。“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将是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需以“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要求为出发点,学科教学过程汇总,推进学分银行管理制度,促使教师得以科学开展相应教学工作,促使教学课程实现弹性衔接,教学资源也将实现充分利用。
教师作为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引导者,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为此,在推进“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相关学科教师需明确职业技能证书的重要性,并在日常丰富自身职业素养,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及新时代职业需求。为了促使“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制度同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要求相互一致,职业院校需从本质上重视师资力量,并加强管理制度,经常组织师资队伍开展系列培训、深造,教研活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进更为先进的计算机资源,提高计算机应用效果,促使专业教师更科学应用现有资源,构建其相适合的职业技能标准,实现模块化高质量教学。其一,培养一支计算机专业水平高、精准把握“1+X”证书制度理念、职业技能标准、满足新技能新技术培训需求的师资队伍。其二,积极组织计算机专业教师参与各项“1+X”相关培训活动,包括技术工艺培训、课程开发培训、专业教学标准培训、职业技能等级培训等,以此全方位提升教师队伍教学、培训能力。学校同培训评价组织也需加强合作关系,依据“1+X”证书认证Web 前端开发模块展开系列培训,开设相关课程,以此对其他课程予以强化。教师也需在系统培训中,积极掌握Web前端开发相关内容,同时也要积极申报相关证书考试考点,以此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其三,通过在线学习、“种子教师”等途径,组织教师培训。其四,针对兼职教师加强聘任、管理,积极引入行业最新技术、规范、工艺,要求相关企业一线员工得以兼职教师,打造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教师团队,提高教师教学培训能力。
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须注重教学实训活动,方可促使学生对基础计算机操作技巧得以充分训练,并且也要营造出更为科学、积极的教学实训环境,配置相适应、先进科学的实训设备,夯实教育创新改革,以此为学生搭建起更为广阔的实训平台,创设出更为丰富的实训机会。同时学校也要发挥资源优势,成立起计算机技术示范基地,创建起ICT融合基础实训室、网络实训室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综合新时代职业技能实训要求、内容,依据社会相关岗位设置背景及发展情况,实现相应的改革创新,从而达到培训目标。并以此为基础,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更科学地将所掌握计算机理论均应用至日常实践中,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运用能力。此外,学校亦可诚聘专业学者、专家深入学校举办讲座活动,对学生予以一对一针对指导。
总而言之,“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索。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全方位推进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优化。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依据其思想融合、工作任务、课程开发等环节,构建起更为系统健全的课程体系。直至系列专业学科教学任务圆满结束,再在其考核时间段,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技能考核。职业院校需从本质上重视师资力量,并加强管理制度,经常组织师资队伍开展系列培训、深造,教研活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进更为先进的计算机资源,提高计算机应用效果,促使专业教师更科学应用现有资源,构建其相适合的职业技能标准,实现模块化高质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