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 洁 辛佳佳 周继中 郑小和 涂玉琴 张 洋 胡森涛 周红华 张南峰 程 坚 谷德平
(1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南昌 330200;2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吉安 343400;3 江西省井冈山市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井冈山 343600;4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紫阳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上饶 333200)
作物远缘杂交是种质资源创新和作物育种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科学家利用野生水稻中的不育株,转育成了三系水稻的不育系和保持系,成功实现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生产和供应做出举世瞩目的贡献。一些科学家利用栽培棉与野生棉,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等多种作物进行远缘杂交,在提高这些作物的抗性、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极大地丰富了这些作物的种质资源[1]。甘蓝型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菜栽培类型[2-3],我国一些单位利用油菜与诸葛菜、新疆野油菜[4-5]等野生十字花科不同属植物进行远缘杂交,创制出一大批新的油菜种质资源[4-5]。蔊菜(Indicarorippa(L.)Hiern)是一种十字花科蔊菜属野生植物资源,具有较强的抗旱、耐渍、耐瘠、抗菌核病和角果粒数多等优异性状。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自2001 年以来,以油菜为母本、蔊菜为父本开展了远缘杂交研究,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效,创制了一批可在育种实践和生产中应用的优异种质资源和新品系[6-11]。
赣油杂03294(RF02-004A×03B)是利用油菜与蔊菜远缘杂交创制的不育系、保持系与恢复系配制杂交组合,经过多年鉴定筛选而育成的新品种,是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组合。母本不育系RF02-004A 来源于中油杂2 号自交F2不育单株004A 与保持系RF017-294 连续回交形成综合性状优良的稳定不育系。保持系RF017-294 是中双11 号×野生蔊菜后代中偏甘蓝型子代连续套袋自交选育的综合性状优良株系。父本03B 是以恢复系C03×蔊菜F2分离群体中选择偏甘蓝型单株连续与C03 回交,得到的恢复率高和配合力强的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型恢复系03B。RF02-004A×03B 组合2017 年开始参加江西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2022 年获得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登记编号:GPD 油菜(2022)3600065。该品种选育成功也为油菜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提供了较好的科学和实践依据。
1.1 农艺性状赣油杂03294 属于甘蓝型杂交种。生育期204.8d。苗期生长习性半直立,叶片深绿色,叶片长度中,叶片宽度中;有裂片,裂片数2 片;叶柄长度中;主茎蜡粉少,主茎花青苷显色弱;开花期中,果身长度中,角果姿态上举;籽粒颜色黑褐色;株高163.9cm,分枝部位高度91.7cm,有效分枝数5.7 个,单株有效角果数176 个,每角粒数21.9 粒,千粒重4.5g。含油量为47.48%,硫苷含量为26.31μmol/g,芥酸含量为0.39%。
1.2 抗逆性2017-2018 年江西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菌核病发病株率27.8%,病指6.5;2019-2020 年江西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菌核病发病株率4.25%,病指4.1。综合试验结果:赣油杂03294中抗(MR)菌核病,高抗(HR)病毒病。抗倒性中等,抗冻性强、耐旱耐渍性较强。
2.1 品系行比试验2015-2017 年连续2 年度在南昌以中油杂12 号为对照参加行比试验。每小区(行区)5.0m2,行长2.0m,行距30cm,株距15cm,每行定苗14 株。2015-2016 年度平均小区产量为1.21kg,每667m2折合产量161.41kg,较对照中油杂12 号增产11.00%;2016-2017 年度平均小区产量为1.15kg,折合产量153.41kg,较对照中油杂12号增产13.36%;2 年平均比对照中油杂12 号增产12.18%。
2.2 区域比较试验2017-2018 年度参加江西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在江西油菜产区南昌市、宜春市、吉安市、九江市、高安市设置5 点,每hm2平均产量2094.30kg,比对照中油杂12 号增产6.6%;2019-2020 年度续试,平均产量2116.95kg,比对照中油杂12 号增产11.4%;2 年度平均产量2105.63kg,比对照中油杂12 号增产9.0%。
3.1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育苗移栽于9 月中下旬播种,每667m2苗床播种量0.1kg,苗龄30~35d;直播于10 月上中旬播种,播种量0.2~0.3kg。移栽密度0.8 万~1.0 万株/667m2;直播密度1.5 万~2.0 万株/667m2。
3.2 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施足底肥,每667m2施氮磷钾复合肥30.0kg、尿素5.0kg、磷肥15.0kg 和硼肥1.0kg 作基肥;越冬前施尿素5.0kg 作腊肥;追施尿素3.0~5.0kg、钾肥3.0~5.0kg、硼肥0.1kg 作薹肥。苗期注意防治菜青虫、蚜虫,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
3.3 及时收获角果70%~80%黄熟时,及时收割脱粒和晾晒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