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社区营造路径探索

2024-01-11 21:25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营造村民农民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南昌 330013)

1 前言

“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解决城乡之间的差距以及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需走乡村振兴道路,为农村社区寻找改革突破口,为社区营造规划合理路径。

2 我国农村社区的发展现状与需求

2.1 发展现状

自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展以来,我国自然村落和传统村庄再次焕发出活力,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人方面。人口流失、老龄化加剧、村民参与不积极。第二,在治方面。制度对接有落差、社会管理水平低、基层党建不足、农村社区组织发展不完全、管理松懈、社区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不畅。第三,在物方面。经济发展迟缓、教育娱乐医疗设施服务匮乏、保障落后、生态环境污染。第四,在产方面。产业单一,以种植农业为主。

2.2 发展需求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成为重中之重,因此农村社区营造成为当下国情的关注重点。

第一,生活环境改善优化。农民长期生活在生态环境污染、设施服务不齐全的环境下,产生了消沉的负面情绪,导致农村凋敝。

第二,经济收入增长。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种植,少有新型产业的投入,导致农民经济收入低下,满足不了生活所需,无法为营造投入资金支持。

第三,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农民受生存环境、文化环境、乡村背景的综合影响,加之城市“虹吸效应”的作用,人才流失严重,社区管理水平低,治理组织松散,导致农村文化得不到较好的传承。

因此建构以社会关系重塑为核心的农村社区营造原则和“产、人、文、地、景”五大方面的有机融合帮助农民建造高品质社区,实现“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社区营造值得政府、社会、学者深入探讨。

3 农村社区营造的内涵与价值

3.1 农村社区营造的内涵

农村社区营造不仅仅是物质空间的设计与改造,还包含了文化生活和产业经济的融合发展,三者是构成农村社区营造的主体。物质空间为其它两者提供载体,文化生活是其它两者的精神内涵,产业经济为另外两者提供资金支持。三者在农村社区营造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促其发展。

3.2 农村社区营造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

农村社区营造是从社区出发,集合国家、政府、社会的力量和资源,通过村民的努力,完成社区自治的过程,它推动了乡村的发展,加快了我国乡村振兴的步伐。

3.2.1 为乡村振兴树立发展观 第一,环境发展理念。乡村在演变发展过程中,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绿水青山是生产力发展的载体,更是文化与经济融合福祉。在挖掘乡村特色资源中,将保护资源与新兴技术相结合,推动第一产业的变革,为实现乡村环境源远流长奠定载体基础。第二,文化发展理念。挖掘乡村历史文化、乡土情怀,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融入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彰显更具活力的农村文化。农村社区营造使乡村振兴更具历史感,促进历史与产品、文明与经济的相互渗透。第三,生活消费理念。高品质的乡村社区、宜人的田园风光以及特色品牌化产品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指标。把重心放在创造绿水青山上,通过营造高品质的乡村环境,原真性的旅游观光,让游客流连忘返。

3.2.2 激活乡村振兴的文化 第一,提供内生动力。农村社区营造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以充实的生产生活为保障,以对未来的憧憬为动力。揭示了人与自然与社会三者的辩证关系,绿水青山是农村社区营造的资本,是转变成金山银山的物质载体。第二,提供思想价值。以现代思想推动传统文化复兴,依靠自然风光带动旅游业发展,并引入文化资源,使农民在文化生态中得到价值,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通过网商带动相关产业的创新和售卖,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思维带动农民参与、入股,树立共同体精神,为乡村振兴打开多赢格局。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社区营造路径

4.1 以社会关系重塑为核心的农村社区营造原则

4.1.1 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是一种心理活动,给人灌输精神动力。培育情感认同纽带,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第一,深化农民需要。“需要”是一切行动的根源和导向。首先,落实相应政策,满足农民的物质保障。其次,大力融合“三大”产业发展,为农民创造经济基础和生活条件。最后,激发农民的内在驱动力。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使农民切身感受到情感认同。第二,切身情感体验。首先,通过以景化情的方式,将模范故事转换成图片唤醒村民对农村社区营造的情感认同。其次,基层组织在宣传中把握好度,将难懂的点转换成村民能接受的语言去强化农民的情感认同,在宣传过程中,要充满热情去感染农民,实现情感共鸣。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督促农民反复实践学习,领悟本质,达到知行合一。

4.1.2 生活互助 互帮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个体通过地缘、血缘关系形成一个集体,首要任务是鼓励村民实现团结互助,有利于农村社区的有机营造。第一,授人以鱼。农民通过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盈利的方式来加深之间的关系纽带,解决了单个家庭、个体完不成的生产问题。通过彼此之间物资分享来解决部分物资不足的问题;通过劳动互助提高农村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生产水平;通过互助形成亲密的关系网,邻里之间增加了互动行为,满足村民的日常信息获取和情感交流的需求。第二,授人以渔。互助不仅仅只存在与物质精神层面,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农民将自己长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传授与其他农户,通过相互交流生产技能,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共同面对营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这种“授人以渔”的生活互助模式,极大地解决了农村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4.1.3 社区共治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社区营造的一个多元主体共治的过程,需借助国家、社会、农民的力量,共同协商,为社区制定合理的政策支持,效仿日本的“造町运动”,将自上而下的强政府管治与自下而上的弱农民参与相互渗透,形成农村社区营造的直接动力,集合多元化资源,政府引导,基层实践,吸纳社会力量,实现多方共治,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唤醒农民内心的主人翁观念,切身投入共同营造活动,在积累有利经验后,逐步实现农村社区自治的目标。

4.2 产、文、人、地、景有机融合的农村社区营造模式

4.2.1 “产”的营造 三产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社区营造的现实路径。第一,积极推行当地特色旅游产业,创造出高知名度的旅游品牌,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在品牌开发中要注重品牌的质量,对产品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将当地旅游品牌推广到全球各地。第二,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入驻农村发展,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拉动第二产业的壮大,生产大量的品牌化的产品需要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成功的关键,引进专业技术和人才队伍,为农村提供技术保障;将农村的历史印记与创新融合,展现到乡村旅游和产品包装上,实现历史与民俗的发扬。第三,第二产业需要大量优质农产品的投入,催生出大面积的种植基地、农业生产和养殖畜牧业,从而带动第一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升级。

4.2.2 “人”的营造“人”是农村社区营造的主体,找准村民需求、为其创造生活福祉。在社区中,集体荣誉感和一脉相承的民风习俗,让每个村民都视社区为自己的小家,激发起营造的积极性。第一,以村民为本。找准以村民为核心的治理目标和对策,优化社区治理,将村民的满意度纳入治理的评价体系中,促进治理的实施,提高社区认同感。第二,建造史博馆。把农村的历史、传统通过文字、照片、物件等形式保存下来,向村民和游客介绍社区的发展历程,树立强大的认同感和使命感。第三,扩大人才来源。通过本土培养和人才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多元化社区工作者。通过社区组织培育本土志愿者队伍,号召城市干部、高校毕业人才参与社区营造,强大社区人才队伍。第四,发挥乡贤力量。组织乡贤维护社区秩序,促进社区公德,使村民保持廉洁,凝聚人心、促社区和谐发展。

4.2.3 “文”的营造 中国有着五千年之久的文化历史,通过自下而上的文化营造,发掘农村社区传统特色文化,并对其进行有机的延续和经营。第一,文旅融合,将特色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搏取游客的眼球,吸引更多的人来旅游观光。激活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手工艺传授给下一代,增加老一辈手艺人的经济收入。第二,兴办文化教育培训场所,立足传统文化精髓,学习现代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多元文化融汇贯通,形成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吸引外来游客。定期为村民讲授产业发展、农业增产、网络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团体协作、互利共赢等做法,内在地影响着村民共同体意识和社区的秩序。第三,引入创意文化,吸引社会新青年入驻农村,开发新型产业,提高农村社区的品质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

4.2.4 “地”的营造“地”主要是发扬当地特色,为村民和入驻成员搭建创业平台。第一,挖掘民俗工艺。如,景德镇的陶瓷、赤水的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传承多年的村训、民俗等,将这些元素与乡村产品和旅游业融合起来,让这些传统文化被世人所知晓。第二,新旧结合。保护传统村落景观,避免出现“万村同貌”的现象,在原本建筑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创新,注重乡村传统元素的提炼和整合,打造具有历史感和氛围感的建筑体系,营造主题风貌,沿街设店使农村社区建筑功能空间多样化。完善具有地域色彩的记忆,塑造鲜明的旅游形象,给游客独特的体验。“地”的有机营造收获可观的收入还获得较好的社会响应。

4.2.5 “景”的营造“景”的营造是为了建造高品质的社区打下基础,打造既开放又包容的社区,吸引村民共同参与营造活动,塑造场所精神。第一,保护环境。环境是农村的面貌,是农民的生活之本,良好的农村社区环境为社区营造奠定基础,创造发展的条件。将环境保护理念灌输给村民,使其共造绿水青山。第二,营造景观。宜人的景观对村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起到了促进作用。社区引入设计师参与景观营建,鼓励村民动手参与后期运营和维护机制过程,村委会也相应设立相关反馈渠道,有助于收集村民的诉求和提议,根据营造的进度实时向建设队伍及村委会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产、人、文、地、景”五大方面的有机整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注入充满活力的社区精神,最终实现农村社区营造,促进乡村振兴。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现农村社区营造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进展的重要一步。农村社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一系列不利于农村社区营造的现象。要将本土文化传承作为营造的基石,因地制宜发掘本土特色产业,促进经济、文化、环境三者融合发展,使农民看到农村发展的魅力,提升社区共同体意识,进而让“产、人、文、地、景”建设工作齐头并进,实现高品质农村社区营造,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格局。

猜你喜欢
营造村民农民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饸饹面“贷”富农民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