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驱动的河南乡村低碳循环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2024-01-11 21:25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绿色农业农村

(许昌学院商学院 河南,许昌 461000)

1 “三大改造”的基本概念

1.1 绿色改造

所谓绿色改造,其实质是将绿色发展作为企业发展应秉承的理念,实现绿色农业生产建设相关政策的问题导向作用,将推进绿色标准作为工作重心,以改造升级绿色化为工作实施关键,抓紧抓实治理社会环境污染的攻坚战略,强化多元化节能环保等先进技术和设施及工艺的广泛使用,加强产品运转周期的绿色物流管理,合理推动循环经济的全面开发与综合利用价值,迅速提高旅游资源的基础利用能效及清洁治理机制建设,引领工业发展真正走向低碳高效、循环、清洁、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1.2 智能改造

智能化改造是为了促进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坚持传统工业智能化的改造,促进新型智能化制造业的同步发展。

1.3 技术进行改造

技术改造,特指要将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以效益为基本出发点,将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作为奋进目标,以建筑领域的技术革新为依托,将不断研发新产品作为技术提升的着眼点,引领并推进企业走向更加高端、更加宽广的领域,不断取得技术大规模创新,建立健全新的制造产业技术革新服务站,培养大批现代管理新型企业,使新产品成为开发建设的标志性典型,持续推进产业走向技术顶级与产品的高端化进程,获得最大化产业利润,全面推进企业经济高品质发展,促进企业内部原发动力不断向前。

2 “三大改造”对河南乡村低碳循环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2.1 完善农村绿色低碳循环性发展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河南省乡村经济生态体系

通过绿色转型,努力培育绿色发展模式,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不断改善和完善生态经济体系的工业生态和生态工业化,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投资结构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构建绿色、高效的产业体系。

2.2 促进河南乡村产业经济结构绿色升级

通过产业转型,实现绿色生产方式,促进乡村振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建设,侧重于企业生态建设与生产发展的有机融合,将特色农业在研究区域推广壮大,发展特色农业技术产业,着力打造绿色农产品名片,安全优质的产品和销售基地,拓展“绿色+”“互联网+”等行业的行业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探索和拓展产品和服务销售渠道,推动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绿色家居、特色工艺品等相关产业和服务的发展,形成绿色产业链,促进农村快速优质发展,有效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

2.3 助力于河南省大力发展农村绿色低碳建设

以绿色改造和城乡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绿色建设。增大绿色概念推广建筑设计规范的实施领域,全面推进绿色施工相关管理制度实施,将可再生能源高效融入建筑技术当中,切实提升建筑电气化终端技术应用水平。

2.4 加强低碳清洁技术创新

通过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减少碳排放。不断优化“走科技路、打创新牌”的机制特征,推行重点科技项目实施,将关键技术革新与创新列为企业的发展方略。打造绿色低碳环保创新平台,在省域内营造新的技术创新环境,建设大量以绿色技术创新为主打的典型示范园。强化企业科技建设,形成创先争优的工作格局,建设集低碳绿色与创新于一体的新时代企业集团。

2.5 促进绿色消费

通过消费的不断升级和大力开发绿色低碳产品,引领绿色消费理念,加快循环资源的再利用,致力于提升农村消费群体的低碳环保意识,提倡绿色消费与绿色生活,将示范作用发挥到极致,推进社会履职作用不断加强。

3 基于“三大改造”驱动的河南乡村低碳循环发展动力机制对策

3.1 绿色改造,构建乡村绿色产业体系

完善农村产业结构体系。以广大农村与农业资源为基础,将农民作为主体,致力于现代种养与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与休闲度假产业,开发新型服务项目,提高农村经济技术全面应用,建成品种多样,别具一格,协调运作的农村产业管理机制。重点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垂直延伸产业链,横向拓展产业功能,全方位提升农村价值。推进县、镇、村的协调发展。加强全县统筹规划,推进连接县、中心镇(乡)、中心村的农村产业结构建设。加速县乡多种产业聚集力度,扶持农产品特色加工的县域性合理分布,引领农产品特色加工迅速流通,为其尽可能地创造适当条件,繁荣乡镇加工园区以及流通机构的建设。促进城乡联动发展,实现城镇加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家庭收入的增加。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产业工业园,大力扶持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在物流加工和技术开发以及服务营销等领域形成新的企业集团,合理有效利用资金投入,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引进高尖端人才,全面促进科技园区的均衡发展。建设示范城镇、农业城镇、优势产业集群。在县及市、区等地建立现代化特色示范园区,将指标分析体系作为建设的主要框架,在企业政策与资源双方面整合的基础上,做大做强示范园区,将之发展为农业现代化的技术引领,不断更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紧紧抓住农业产业结构机制建设,狠抓生产经营与管理制度体系的科技现代化建设,发挥政策体系与工作机制的导向作用。提高农村工业综合发展水平。依托农村特色和优势资源,构建整个农业产业链。鼓励带动农业产业化基础建设,打造龙头产品并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建立多种小型家庭农场与合作社,形成大、小农户不同规模的农产品联合体。倡导大型农业集团的创建与发展,注重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将中央厨房、便利和休闲食品等形成合理加工布局,力争在大中城市的主要基地与周边成立蔬菜清洁加工机构,最大化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实现消费的个性化与科技化的深度融合。加强产品的冷冻、分级包装与保鲜和冷链等相关物流建设,配齐配全城市物流设施,形成范围广、功能大的冷藏物流平台。平稳推进产业链价值不断取得新硕果,实现行业统计的精准核算。

3.2 绿色改造,发展乡村新兴产业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基于乡村所具有的自然景色以及民俗文化等重要资源,选择部分乡村旅游景点和产业选取进行改造与新兴产业的发展。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农业、旅游等诸多产业的发展融合,构建起田园保健、休闲捕鱼以及居家医疗等诸多新型休闲农业。发展新型农村服务业。鼓励引导仓储物流、营销以及信息咨询等服务网点在农村的进一步拓展,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稳步发展。对餐饮住宿以及文化演出与超市零售等农村生活服务业进行引导,鼓励其大力发展。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主体,采取措施为电子商务、物流等市场主体进入农村提供引导,从而实现农村电子商务覆盖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通过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功能,为商品网络提供的良性发展提供具体的规范以及实际的引导。采取措施实现农村电商基础设置的数字化升级,建立起农产品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农村创业创新。通过制定鼓励政策,积极引导人才返乡创业,包括:大学生、科技人员以及熟练技术工人等。促进各类城市人才参与农村工业发展。基于乡村已有的园区、企业以及乡镇等进行部分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的建立与发展,推动大众创业空间等载体的孵化与发展。基于农村已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创业创新导师队伍的构建,从而使农村创业人员能够获得更为科学合理的指导。基于高校、职业学院与有关机构等,为有创新意愿的人才提供培训指导,并按照相应规定为人才提供补贴和帮助。根据区域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创新政策的制定,确保创业补贴能够得到实际执行,提高对于创业贷款的支持力度。对于满足相应标准的县、乡政府部门需要进行创新创业管理服务窗口的设立,从而实现服务效率的提升。

3.3 绿化改造,建设宜居乡村

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引导偏远地区家庭厕所向新型厕所改造。合理发展规划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加快农村风景名胜区旅游厕所建设。推动特殊地区厕所有关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实现农村厕所变革和生活污水处理的深度融合,为乡镇家庭提供引导和鼓励,从而达到综合治理的目标。积极鼓励各个地区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标准的制定,鼓励农村居民根据自身的意愿基于政府制定的标准进行更换,政府在完成验收且合格之后按照规定为农户提供补贴。推动农村厕所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加强管理力度。逐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选择县作为基本的单位,围绕乡镇政府以及农村居民,积极推动生活污水的整理,达到基本消除农村大面积黑臭水的目的。使用满足农村发展实际要求的污水处理工艺,所采用的处理技术应当首先具有运行成本低、容易管理保护等优势,同时也需要进行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的进一步探索与研发。推动城乡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协调度的提升,实现对设施建设、管理以及保护程度的加强。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长期有效制度的构建,采取措施进行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达到减少垃圾的目的,对本地区垃圾的处理有效处理模式进行探索,逐渐使“封村”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推动农村垃圾处理体系的改进与发展,实现可再生资源网络的构建。改善村庄的外观。开展乡村清洁、绿色化运动,确保乡村公共空间、院落及周边村庄干净整洁。提高农村住宅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构建起完善有效的农村环境管理制度以及村级清洁生产体系,由合格第三方公司完成对农村卫生的清理工作。

3.4 科技改造,提高农业质量、效率和竞争力

农业科技创新与管理机制得到了相应的完善,无论是优良品种培育和质量的提升,另外还有品牌建设和生产规范的推进,都具有正向的影响,各行业的发展水平也随之提升。农业与核心技术是关注的重点。想要使得农业基础理论逐步增强,农业科技基础研究支持机制的完善尤为关键,与此同时,科研基础设施和观测系统也能够随之优化,进一步推进资源生态检测系统的建设。围绕基础研究前沿和重点发展领域,加快一批重大理论、工具和方法的突破。加快生物育种、耕地质量、智能农业、农机装备、农业绿色投资等重点领域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创新。加快研究动物病害、作物病虫害的气象和环境原因、传播机制和发病机制,提高防治农业重大风险、保障产业安全的能力。在农业发展战略中,建设科技力量需进一步增强。站在农业产业层面来讲,信息技术管理体系的建设不容忽视。相关体制改革也得到了相应的深化,无论是项目和基地,还是人才和资金,统筹配置还需逐步推进。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需要以建设相关科研机构作为依据,此时的相关机构和团队建设才能够逐步优化。进而结合科技与产业共同发展。农业企业的建设,与研发机构科技创新联盟息息相关,这是农业科技技术创新联盟建设的关键内容,也是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建设的核心。“科技兴农”的逐步开展,推进了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的建设,无论是科技委员制度,还是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都得到了相应的完善与强化。开展育种创新,解决关键问题。以重点作物、畜禽为重点,研究农业种子源的关键和核心技术。在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逐步推进的过程中,还需关注农业生物育种科技项目的创新。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能够解决种业出现的问题,逐步推进现代种业升级工程的顺利实施。

3.5 综合改造,推进新兴乡村建设

完善县、镇、村规划设计布局。加强县域土地和空间规划管理,全面划定和落实永久性基本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和城市发展边界。协调县、镇、村的规划建设,明确村的分类布局。推进县级各方面的服务建设工作,包括产业和基础设施,另外还有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在建设和管理模式逐步形成的过程中,相应的资源配置也要逐步推进。加快发展村庄规划。按照村庄分类推进村庄建设规划,如集聚升级、郊区一体化、特色保护、搬迁合并。在农村生活空间布局逐步优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方面的保护,并科学合理的对禁止养殖的区域进行划分。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依照相关原则,农村独有的特色需要重点保护。完善农村交通系统。在农村开展更多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统筹建设农村村级公路,充分考虑农村主干路。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村庄中,建设消防通道尤为关键。对于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方面,要进一步深化,与此同时,相应的养护主体责任也需要逐步落实。想要将公路安全防治水平逐步提升,交通安全防护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尤为关键,相应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增强。在农忙时期的客运服务供给逐步优化是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内容,与此同时,也是客运长效发展机制的核心。提高农村供水保障发展水平。对于水源和供水系统工程的布局设置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水源保护不容忽视。改造供水工程以及农村自来水普及比率的问题都需要重点关注。对于城市向周边村镇扩展供水网给予肯定与支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发展机制和水费征收机制,完善农村供水系统工程项目建设、运行、管理和保护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村配套消防设施建设。此时不容忽视的无非防洪抗旱设施是否完善。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在农村能源消耗中,电能的比重需要逐步提升。依据地区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风电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村生物质能的有效利用,相应的管理体系随之建立与完善。冬季取暖的问题尤为突出,为此还需进一步强化供热设施建设,推进供暖工作的进程。建设农村物流体系。无论是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还是仓储方面,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都尤为突出,因此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迫在眉睫。将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逐步优化,进而取代传统的流通渠道。

猜你喜欢
绿色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绿色低碳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