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的逻辑与路径

2024-01-11 21:25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建设文化发展

(大理大学 云南,大理 671000)

乡村振兴视域下要想提高乡村振兴效率,必须加大研究力度,从多个方面研究,因此很有必要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逻辑与路径进行系统的分析。当前阶段我国乡村文化振兴面临诸多问题,本文立足存在的问题提出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议。

1 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问题

我国农耕文化是延续华夏文明之根本,更是社会逐步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对华夏文明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其崛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乡村的兴盛衰亡受到乡村文化兴衰、村民对乡土的情感以及对乡村的依赖度的影响。

1.1 视觉错位引发文化建设主体缺失问题

部分乡村地区对脱贫致富工作的期望较高,过于急于求成,导致政府对文化建设视角没有下移,忽略了乡村内生性格文化资源。一方面,忽略了我国几千年农耕文明孕育的乡村社会文化资源,没有进一步发展与弘扬乡村人际稳定的传统美德,比如“善”“孝”,导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缺失。另一方面,传承已久的庙会文化变异较为明显,让原本深受农民欢迎且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逐步缺失。此外,政府包办的文化建设让村民直接参与文化建设的传统方法被取代,并不能让农民对文化的诉求得到回应[1]。

虽然有了政府部门资源与政策两个方面的需求,农村建设了农家书屋、建设广场、开展了文化下乡活动、巡回放映活动等等,但是这些建设并未真正回应农民的诉求,仍有一定的距离。政府包办的农村文化建设将“送文化”为主要理念,但是更注重数量、建设与上级考核,忽略了质量、管理与农民参与,这些问题都是目前乡村文化建设比较突出的问题。农民在脱离实际诉求的形式主义文化建设参与积极性不高,农村内生性文化资源无法被激活,最终就会出现乡村文化供需错位以及主体缺位的问题。

1.2 城乡失衡问题导致乡村文化衰落更为严重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给乡村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青壮年逐步朝着城市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中向城市化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近年来乡村社会问题较多,比较常见的有老人赡养缺位、村落文化衰退、亲子陪伴缺失等。因为生活经济压力不断增加,且生活发生较大的变化,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文化的隔阂,导致乡村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乡村文化发展变得粗俗,甚至存在农耕文化衰退和萎缩的问题,部分特色地域文化逐步衰解,单纯与淳朴的民风逐步和乡村践行健全,不良文化注入部分乡村。部分偏远地区教育水平不高,村民整体文化素养有待提高,推行文化振兴的过程中短板问题逐步暴露出来。

2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的原因

对乡村振兴的特点进行分析,产业振兴主体将文化振兴的主体纳入到乡村发展链之中,之后分享甚至对利益进行让渡。政府制定乡村振兴政策时应立足这一特点,对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完全自立”属性进行遵守。加大保障低收入群体的政策,对网络进行兜底,健全一对一的帮扶制度,精准地开展扶危济困工作。部分乡村无论技术还是资源都明显落后于其他乡村,受到技术与资本供给滞后性的影响出现恶性循环,导致我国农村地区长期处于贫穷困境以及经济停滞的困境,农户最终停留在挺入停止的状态。我国乡村互惠发展的确立以及构建乡村文化方面很显然比经济发展地区更为落后,地方缺乏文化投入,人才资本存量不高,最终导致文化长期落后于其他地区[2]。从整体角度来看,我国乡村发展滞后性较强主要与人才、资金与社会资源不足有关。由此可见,我国要想解决农村地区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还必须立足市场情况进行调节,为地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政府部门要加大力度引导人民群众,调动其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增加其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同时,让社会服务保障体系逐步朝着乡村低收入群体倾斜,发挥政策的支持作用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让其无生活后顾之忧,这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实现起到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尊重市场调节时建立文化振兴逻辑的关键,还必须对乡村发展规律进行顺应,以构建发展机会为目标。我国进入新时代后提高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视,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了法治、自治与德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主动跟进,以发展需要为依据适度干预,在建设文化振兴时要做好诊断把脉工作,降低构建失业发生率,从制度上进行安排与掌控,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为建设与发展乡村文化奠定基础,发挥政策的应对作用建立乡村文化振兴长期稳定与再生能力的主要渠道。

当前阶段我国建设乡村文化的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要想顺利地开展产业振兴工作,还必须科学安排财政支持,合理利用福利再分配的方法,为乡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我国农村还应该加强对乡村文化建设乃至产业振兴良性发展的进行思考,除了要对产业对接、选择文化建设与组织方式等进行深入分析之外还要发挥财政支持的作用对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需要的硬件与软件设施进完善,将地方特色文化乡村振兴发展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建设乡村文化方面资本、人力、技术与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为建设乡村文化提供服务,从政策上为建设乡村文化提供支持,通过激励性策略调动农户参与积极性,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设乡村文化发展平台。同时,政府部门应对社会利益分配机制进行深入地研究,加大力度建设科学合理的利益共同体,立足乡村特点对联结模式进行创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调动村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为文化融合与乡村产业链一体化的构建奠定基础,开创乡村振兴的新思路。

3 乡村文化振兴对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

只有乡村振兴才能对象池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起到助推作用,使乡村建设逐步往全面小康迈进[3]。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必然对乡村追寻文化根基起到促进作用,丰富了乡村振兴的内涵。从发展角度分析,重构与建设乡村文化还需要将精神支撑注入乡村可持续发展中,促进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朝着更高层次方向发展。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连锁反应,从而构成较大的助推力量,让乡村物质生活条件逐步发生改变,让人民群众从以往的追求单一的物质生活转变为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现如今也有一部分城市居民逐步开展了“寻根问祖”相关活动,在活动中切身体会丰富的农耕文化,发挥文化的作用走乡村振兴之路,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3.1 对乡村治理起到强化作用

要想对乡村治理进行强化,还必须振兴乡村文化。因为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才能让矛盾得以化解,提高人民群众的凝聚力。也只有受到积极向上乡村文化的影响才有可能选举更多优秀的村委领导。乡村振兴的过程离不开强大领导班子的支撑,只有具有强大的领导班子才有可能明确乡村振兴方向,让村民在其带领下共同得到发展。

发挥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对村民民主权利进行维护,让村民更具主人翁意识,发挥村民这一乡村建设主体的作用,使其主动为建设乡村献计献策,挖掘其潜在的智慧,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动力。只有保证村庄具有良好的执行力、强大的凝聚力与充足的推动力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诸多保障。

3.2 为中华传统文化起到保鲜作用

我国农耕文化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一直延续至今,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传承文化的意义。文化实际上是民族发展延续之根,保障了民族文化得以凝聚,也正是因为有了相同的文化背景,人们有了共同生产的基础与追求的方向。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中乡村文化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只有假期对乡村文化衰落的预防才能让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因此,对乡村文化进行延续与振兴实际上就是保证乡村文化的多样性与鲜活性,让中华文化更具活力且更丰富。

3.3 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营养

新时期背景下建设乡村文化沿袭了我国一直以来的文化建设思路,提高对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力度,高度重视宣传与推广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说多元化的农村文化载体、一体化的城乡文化、均衡化的农村文化教育[4]。同时,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与宣传中增强村民对多种文化活动的了解,并从技术与硬件方面提供支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使村民可以从传统单一的文化活动中解放出来。若村民的意愿得到尊重与满足,因地制宜对建设文化,发挥基层政府的作用下联结村民对村庄的文化内容乃至情感联结,为农村建设文化提供更多发展机遇,促进农村文化进入到新的阶段。

4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

农耕文明是乡村文化的主要起源,更是华夏文明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乡村文化是农民家国情怀的寄托,更是农民自信不可缺少的源泉。新时期背景下的乡村文化振兴应将农耕文化底蕴深入地研究与挖掘出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精髓有机结合,让教化渠道逐步得到拓展,促进道德教育观念的实施,从而促进村民更具凝聚力,让乡村社会风气变得更为淳朴。现如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效果和原初设计存在偏离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与农村居民文化需求多样化、社会生态复杂、政策纰漏等有很大的联系。因此,还必须对乡村建设蓝图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加大力度保护乡村文化,合理开发与利用乡村文化,以发展的眼光逐步挖掘优秀农耕文化遗产。

4.1 把握乡村文化主阵地

乡村文化振兴道路任重道远。地方政府应在发展乡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全面了解文化建设的必要性[5]。建立和经济文化有关的协同发展之路,对乡村文化振兴长效机制进行全面分析,合理整合可以利用的文化资源,立足乡村享有的文化设施重新布局,以新时期精神文明要求为调整建设方向的依据,将乡村文明实践中心重点凸显出来,合理利用文化舞台、与新时代精神实践中心相关的公共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进行完善,因地制宜,拓宽文化阵地,打造更有效且更广阔的乡村文化振兴平台。

4.2 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

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除了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动,促进其在农村落地生根之外还是乡村文化振兴以及建设乡村文化引领的需要。这就要求乡村文化振兴始终将爱国主义的旗帜高举,始终以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与弘扬为依据,与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更为贴近,对村民学习“四史”进行引导,靠实理想信念,对文化振兴的意义进行全面理解,真正理解乡村振兴中蕴含的精神价值,发挥历史唯物主义的作用对价值观与国家观进行看待,促进整体凝聚力地提高,从而加快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自信。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对祖国和平统一与民族团结进行坚决维护,其意义远远大于乡村文化振兴,保障了乡村社会稳定发展。因此,乡村文化振兴要想走正确之路,必须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

4.3 加大力度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到今天,我国人民从以往的对物质生活的需求逐步转变为对文化生活质量的要求,在文化方面的消费明显增加,无疑为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提供诸多机遇。乡村文化振兴可以从这个角度不断调整思路,促进乡村旅游与文化振兴二者的结合,统一经济发展与文化振兴,发挥民俗文化、村落文化、民族文化、耕作文化等作用,加大力度开发地方特色文化,加大旅游业的开发力度,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基础上发展文化,一举两得。打造了特色乡村之后可以立足传统的民族节日对地域文化旅游品牌进行研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色文化小镇的打造奠定基础[6]。若村镇条件成熟,可以加大力度建设文化产业园,将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工艺吸纳进来,加大价值转化引导,为文化发展与经济效益二者融合发展奠定基础,还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壮大了特色文化产业,做强且做大文化产业,为乡村文化振兴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奠定基础。

5 结语

总而言之,乡村文化振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该工程比较复杂,还需要从多角度协调推进,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得以满足。因此,在当前我国乡村振兴的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可以从把握乡村文化主阵地、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大力度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加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格局进行重新优化,促进其文化建设层次的提高,将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猜你喜欢
建设文化发展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