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振树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第一中学,福建 泉州 362700)
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情感,借助真实情境展现抽象的学科知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现阶段,部分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手段开展高中数学活动时,由于对教材的解读不够到位导致教学与情境相脱节.为实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分析情境教学的使用方法,并结合班级内学生学习情况与学科特色进行合理设计,保障情境教学的顺利落实,为学生创设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发展其核心素养.
为更好地设计教学策略,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情境教学的具体内涵以及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意义,这样才能实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对此,笔者进行深度分析,总结如下:第一,情境教学的主要功能表现在陶冶与暗示.在情境教学中,学生通过真实、立体的画面得到情感升华,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保留积极情感,剔除情感中的消极因素,使学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1].第二,高中阶段数学知识难度较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利用情境教学则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与启迪,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大家设计贴合教学主题的生活或问题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印象,在长期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为后续参与高水平数学学习奠定基础.第三,情境教学中的特定情境,为调动原有认知结构提供了某些线索.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将会通过思考与分析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在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下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连接,有效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重视程度,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通过上述总结可以看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养形成有重要价值.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高效学习数学知识,逐渐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情境教学中情境的设计并非盲目的,教师需要从多角度出发对情境的作用进行分析.下面,笔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以案例的方式分享具体应用方法,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的方式,选择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内容作为情境素材,可以是生活事件、热点新闻,也可以是动态视频、图片等能够引起学生态度体验的内容,从而有效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发展奠定基础[2].
考虑到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推广情况,在导入阶段,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表现,并在发现学生对情境内容不感兴趣或不理解时及时作出调整,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增强导入情境的有效性,从而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在应用情境教学实施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在不同板块应用不同情境,以此达到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目的.
2.2.1以问题为牵引,激活学生思维能力
问题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常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会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讲解上,忽视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导致部分学生思维发展受限.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借助问题导学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事件的思考,帮助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逐渐强化对知识的理解[3].
以“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一课教学为例,在本课学习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建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联系,帮助大家提高运算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借助常规问题带领学生梳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法则,然后再指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一次函数观点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思想的方法,再提出问题:类似二次函数是否与一次函数的求解方法相等?由此制造认知冲突,借助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根据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利用对一元二次不等式x2-12x+20<0与二次函数y=x2-12x+20之间关系的判断,整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的对应关系.与此同时,为保障学生思维能够顺利实现深度发展,教师还可以在原有问题上进行补充,继续提出问题:对于二次项系数是负数的不等式需要将二次项系数化为什么?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在真实问题情境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充分发展,大家都能顺利解决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更好地深化对本课学习内容的理解.
在应用情境教学设计问题期间,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分层问题,保障学生都能顺利解决问题,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掌握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后续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2.2.2以合作为保障,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合作学习是教育改革背景下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可以在增强学习效率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在情境教学中,为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可以结合知识内容为大家设计合作情境,邀请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合作中得到升华及发展.
以“函数的应用(二)”一课教学为例,在本课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选择合适函数类型构建数学模型并刻画现实问题的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函数的具体应用手段.为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迁移与运用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设计学习小组,并指导各组成员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本课学习.结合本章重点内容,教师以现代社会最常见的理财事件为情境,邀请各组成员分别选择可能投资回报最大的方案,然后再运用函数模型进行比较,为选择的投资方案提供现实依据.在本次活动中,教师选择为大家提供三种投资方案,分别为:(1)每天得到收益40元;(2)第一天得到收益10元以后的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收益10元;(3)第一天收益0.4元,但是以后每一天的收益会比前一天翻一番.根据教师提供的投资方案,各组成员可以选择结合生活经验或直接选择自己认为适合的投资方案,然后再对某一方案进行深入分析.比如,选择第一项投资方案的小组,可以尝试建立函数模型,利用函数y=40(x∈N*)进行描述,然后再整理此方案所得回报的增长情况,呈现函数图象.
通过直观的方式能发现此方案中的函数是常数函数,当各小组完成函数绘制后,教师可以邀请大家参与集中讨论,总结三种方案的优势以及收益情况,在对比中进一步掌握运用函数图象分析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在和谐的小组合作情境中,大家都能群策群力共同解决问题,有效增强自身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核心素养,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在课后总结与复习期间,为保障学生能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尝试为大家设计课后练习题目,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联系,指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调动已有经验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在高效复习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能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实用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重视程度.
以“任意角和弧度制”一课教学为例,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任意角以及弧度制的具体内涵,为后续学习三角函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目标,教师可以结合本课重点知识为大家设计以下随堂练习任务,指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1)国庆节到来之际每个人需要准备一把扇形的扇子并在上作画,呈现一幅完美的扇子画作品.尝试计算其面积S1并假设扇子是从一个圆形的图案中剪下来的剩余部分的面积为S2,求S1和S2的比值.
(2)时钟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有的学生认为时钟的时针和分针一天内会重合24次,你认为此种说法是否准确?
以上题目均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在真实的情境中能快速建立生活现象与学科知识的联系,并通过问题解决进一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进学习体验,进而达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情境教学的应用为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创设的方式改善传统机械化、一言堂等模式的弊端,为学生营造自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大家在情境中顺利解决问题,增进学习能力.值得关注的是,为保障情境教学的顺利推广,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对情境内容做出灵活调整,避免出现情境与学科知识脱节的问题,影响实际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