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生卷死的2023年即将过去,是时候回顾一下这充满拧巴的一年。
自主品牌借新能源之风,销量一骑绝尘,市占率节节攀升,但盈利状况却频频预警。中国汽车,从卷空间动力,到卷电池和智能化,除了极少数头部品牌,绝大部分靠新能源翻身的自主品牌,都没能在2023年找到市场与利润的平衡点。
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挫折。即使再不愿提及,减产、裁员、退出依然成为2023年的真实写照三件套。相比在中国的窘境,跨国车企的全球表现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在利润创造新高的同时,他们对待中国市场的态度也在微妙变化。
曾经的新势力,如今新锐之气似乎已经不再。除了向传统车企招兵买马,从产品定义,到渠道布局,越来越多的新势力也开始回归原点。只不过,曾经的香饽饽,如今却狂亏百亿,被视为已在破产边缘挣扎。资本的变脸之快,也常常令人感到措手不及。
2023年,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无论是合资还是自主,无论是传统大厂还是新晋势力,无不处在一种极度矛盾的氛围之中。
本期封面文章的广汽集团,就是这种矛盾的一个极好样本。广汽有着知名度极高,但被打上“传统”标签的两大日系合资品牌,同时也有着埃安这样,无论是销量还是竞争力都处于一线的新能源自主品牌。
从某种程度来说,广汽更能体会2023年的冰火两重天。也因此,广汽如何破局,就有了风向标的意义。
不分裂阵营,不各自为战,不对立合资与自主的关系,是广汽集团的发展态度。作为一家万亿规模的车企集团,立足中国市场电动化、智能化市场优势和生态优势,双方股东进行更深入的合作,成为广汽继续向上发展的推动力。
这对于其他同样面临阵痛的车企们,有着借鉴意义。如何从研发到供应链实现垂直整合,把打造强势品牌和打造优势产品进行一揽子的规划。这是在新竞争格局下,车企水平的新角力。
从行业的角度来说,越来越走出独立行情的中国市场,正在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曾经的被动脱钩走向了主动脱钩。
站在这个时点,很难说这样的趋势是好是坏。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经济也好,中国汽车也好,都如此。
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可以预见依然会是“卷”字当头。但我们希望,2024年的卷,可以卷得更创新,卷得更科学,也卷得更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