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4月15日至5月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应毛泽东主席邀请访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伏罗希洛夫当时在苏联政坛的影响力十分有限,但中方不但拿出接待真正国家元首的规格,甚至比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时还拔高了不止一个档次,主要体现在“两多”。
一是重要领导人多。4月15日,伏罗希洛夫乘坐的专机在北京南苑机场降落后,毛泽东主席带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真、贺龙等领导人和首都各界代表、数千群众一起到南苑机场迎接。二是高级轿车多。当时,国家主要领导人坐的最好的高级轿车是苏联生产的吉斯轿车,其次是吉姆轿车。为了彰显中方对伏罗希洛夫的欢迎和重视,工作人员从中央机关及国务院各部委借了200余辆高级小轿车,组成了一个高规格的迎宾车队。
伏罗希洛夫走下专机后,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依次与伏罗希洛夫等人握手互致敬意,随后在毛泽东主席的陪同下,伏罗希洛夫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当时,《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铁矛正在南苑机场进行采访,他用禄来相机抓拍了伏罗希洛夫手持礼帽向机场上欢迎人群挥手致意的照片。这张体现着中苏两国人民亲密友谊的照片刊发后,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仅我国,就用这张照片印刷了200多万张宣传画!
1983年,北京饭店出版了一本记载本店史料的《北京饭店史闻》,里边也有一张伏罗希洛夫访华期间的照片。那是4月16日,即伏罗希洛夫元帅访华的笫二天,周恩来总理专门在北京饭店举行酒会,热烈欢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访华,这张黑白照片下面配的文字说明是“周总理在北京饭店举行酒会”。
照片上的背景有点黑暗,里边的人物有面带笑容鼓掌的毛泽东、伏罗希洛夫,以及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四位中国国家主要领导人和伏罗希洛夫元帅正在兴高采烈地谈笑风声,毛泽东主席和伏罗希洛夫元帅坐在咖啡色的牛皮椅子上,身前的小桌上摆放着几盘用景德镇青花“建国瓷”盛放的干果和小吃,银制花扦中插着一支洁白如玉的马蹄莲花和其它鲜花,两人身旁各有一只装有茶水的茶碗,毛泽东主席腿旁的法式老景泰蓝烟碟上有一包用锡纸精心包装的已打开的香烟,还放有一盒火柴。
圆型主桌当中摆放中、苏两国小型国旗,国旗周围摆放着青花、斗彩“建国瓷”的盘子,里面装有干果、各式小面包、热小吃、小点心等,每人面前还摆有刀、叉、筷子等,以及水杯、香槟杯、红白葡萄酒杯、茅台酒杯。
这次参加人数之多、招待规格之高的大型国宴酒会,理应被详细记载下来,但由于历史原因(当时中苏两党、两国政府之间关系紧张),关于这次宴会并没有留下相关记录。就连介绍北京饭店店史的《北京饭店史闻》中,也仅留下了这一张照片,没有任何其他的文字记载。所以,这张照片是谁拍摄的?那场宴会上中苏领导们吃了哪些菜,喝了哪些酒?参与制作此次宴会的厨师、服务员都是谁?我们均一无所知。直到最近,我才在一本出版于1988年的《北京饭店的西餐菜点》中找到蛛丝马迹。
《北京饭店的西餐菜点》的笫22-23页中列出了此次宴会的“中西餐酒会菜单”,但是没有酒水单和菜品制作及酒会主桌服务人员名单,让人倍感遗憾。
“中西餐酒会菜单”记载如下:干果四样:炸小麻花、烤花生米、京糕、椰片;各样小面包托:红油大虾、腊肠、奶豆腐、炸肉丸子、沙丁鱼、酱牛肉、广东香肠、老鸡蛋红鱼籽;热小吃:起酥鸡肉面盒、軟炸鱼块、咖喱牛肉块、陈皮鸡块;小点心:奶油螺丝卷、黄油蛋糕、萨其马、豆沙酥条;热点心:炸春卷、三鲜包子、小面包夹鸡蛋,以及水果杯。
《北京饭店的西餐菜点》由北京饭店前总经理程清祥主编,滕文元、于庆明著录,那时中苏两国的外交关系已有改善,于是有幸让这场既敏感又重要的宴会菜单被记录下来。但究竟参与制作这场宴会的厨师和服务员都有谁,书中并未提及。
不过,据我多方查证,至少有17人参加了这次宴会的菜品制作和服务工作。根据一张流传下来的北京饭店西餐厨房人员工种表可以知道,1953年8月时,北京饭店的西餐厨师共有14名,1956年又调来3名西餐厨师,共计17人。这场重要宴会于1957年举办,如果1956-1957年的一年时间内没有人员进来或调出,那么这17个人或许就是参与此次宴会服务的主要人员。
这17名宴会参与者的基本情况如下:
储礼藻,西餐厨房领班,业界公认的法国菜、英国菜大师,曾在国家领导人招待其他国家元首的宴会上担任西餐主厨;陈庭芝;何万芝;吴庆和;庞恩元,精通英法大菜,旁通川菜、粤菜、淮扬菜、谭家菜、湘菜、津菜等菜系,1978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特一级西餐烹饪技师”称号,后来多年任毛泽东主席主厨;王湧,曾任北京饭店餐厅科副科长;马彬生,北京西餐界知名英国菜、法国菜大师,1959年被原商业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西餐三级烹饪技师”称号;杨宝元;何礼,特一级西餐技师,后任香山饭店西餐厨师长;谭利泰;于恩贵;王永泉;宋葆璋;栾桂成,北京饭店特二级西餐技师;滕文元,13岁时拜上海美国花旗总会西餐名厨、有“小法兰西”称号的俞金福为师,精通法式、英式西餐,1978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特一级西餐烹饪技师”称号;何仁贵,特一级西餐技师,精通俄罗斯菜,曾在美国总统尼克松、国务卿基辛格,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亲王等人访华举行的国宴上担任主厨;于庆明,因研发“北京饭店沙拉”而闻名北京西餐界,1988年任北京饭店西餐总厨师长。
正因为有了这些精通各种菜系的名厨,到1988年时,北京饭店西餐厨房已经掌握了法国菜、英国菜、美国菜、意大利菜、俄罗斯菜、德国菜等各类西餐的冷菜、汤菜、热菜、西餐点心、面包等一千余种菜点的制作方法。这些厨师可以说是北京饭店的一笔财富,因为有了他们,北京饭店才能在一次次国宴招待上靠美食征服来华客人的味蕾,拉近他们与中国的关系。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厨师与美食也在大国社交中贡献出了不容小觑的力量。
作者简介:
彭晓东,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榆林村人,曾用笔名:彭小冬、彭小东,现年68岁。彭晓东是原北京饭店会计,著名美食家、国画收藏家、鉴赏家,20世纪70年代初曾招待过周恩来、朱德、彭真、万里、乔石、邓小平、邓颖超等中国国家领导人和法国总统密特朗、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外国政要。曾在《人民日报》发表《给毛主席做饭》《周总理和他的理发师》等文章,尤其是《周总理和他的理发师》以及在《北京晚报》发表的《周总理的理发师朱殿华》两篇文章,在国内理发界、美容界首次提出关于国人和国家领导人发型设计的一些新观点。另外,其还在《中国食品》《食品界》《四川烹饪》等杂志以及中国日报英文网、北京电视台“记忆2015”节目发表《开国第一宴》的文章和视频,在国内外影响很大,还曾发表《香港回归18周年 怀念小平同志一二事》《北京饭店与建国初期的国宴》《西哈努克亲王爱吃的中国菜和西餐》《给毛主席理发》《为开国大宴保障供电的日本技师小关胜二》《漫谈北京饭店的瓷器和书画收藏》《发挥中医价值弘扬中医文化——怀念北京儿童医院一代名中医刘韵远、孙燕华》等文章和视频。亦曾在《人民政协报》发表《开国第一宴的几个细节》《毛主席和面点师握手》等文章,在《北京晚报》发表《志愿军汽车兵彭瑞愚》《我所认识的韩素音》《邓小平同志吃泡馍 泡馍鲜美留影缺憾》《北京最牛理发店竟然是北京饭店理发室》《唐山大地震时的北京饭店》《刘海粟与北京饭店》《吴冠中画作与北京饭店》《豫菜宗师侯瑞轩与豫剧皇后常香玉少时相识,北京饭店再续情缘》等百余篇文章,在《作家文摘》《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老年报》《中国书画报》等也曾发表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