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落实“藏粮于技”战略的探索与实践

2024-01-10 06:36:33孙红滨杨久涛张辉
乡村论丛 2023年6期
关键词:探索实践粮食安全山东

孙红滨 杨久涛 张辉

摘要: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山东坚定扛牢粮食大省政治责任,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粮食生产发展规律,大力推进“藏粮于技”战略落实。本文深入分析山东推动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做法和成效,认为山东在科技助力粮食生产方面,呈现出科技支撑力度显著增强、技术供给体系更加高效、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的发展趋势,但在科技供给环节、质量、体系等三个方面还有待完善提升,提出山东需要进一步强化关键技术创新、提升技术推广和防灾减灾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实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关键词:粮食安全 藏粮于技 探索实践 山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好十四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并多次强调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

一、山东推动“藏粮于技”战略的做法与成效

“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靠科技”。近年来,山东各级认真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刻把握新形势下粮食生产发展规律,不断提高科技支撑力度、丰富供给形式、强化政策支持、完善服务机制,全面推进科技兴粮,有力支撑和保障了粮食生产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2022年,山东粮食总产达到1108.8亿斤。自2016年国家开展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以来,连续五年获评“优秀”等级。

(一)多管齐下,科技支撑力度显著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十三五”末,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4个百分点,比“十三五”末提高了1.76个百分点。一是优良品种繁育推广力度加大。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为抓手,选育推广了“济麦”系列、“山农”系列、“登海”系列等一大批小麦、玉米高产稳产品种,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47%。产粮大市德州市累计培育种业企业46家、审定品种120余个,打造国家和省级良种繁育基地县各2个,良种繁种面积常年稳定在22万亩以上。二是技术集成模式应用广泛。以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为导向,集成推广了深耕深松、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小麦宽幅精播、“一喷三防”,玉米“单粒精播”“一喷多促”等关键增产技术模式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节水节肥节药新技术新制度。例如,泰安市集成组装了“十统一”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成效显著。三是农机农艺加快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全程、全面、高质、高效“两全两高”农机化,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大型动力机械、联合作业机械、先进植保机械、智慧农机等,推行保护性耕作、小麦宽幅精量播种、农机深松整地等节本增效作业模式,有效推进了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提升了农机化水平。截至2022年底,山东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15亿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55%,能够提供“耕、种、管、收、储、加”全环节机械化解决方案,是国内农机装备生产制造和配套能力最强、产品体系最全的省份。四是绿色生产促进提质增效。深入开展“四减四增”行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计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水肥一体化技术,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90%以上。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先后有43个县获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34个县获评“全国统防统治百强县”。着力示范推广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和模式,整建制推进绿色防控实施。实现化肥施用量连续13年、农药施用量连续6年减量。

(二)多点发力,技术供给体系更加高效

创新的关键是人才,推广的重点是体系。通过持续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断拓宽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初步构建了以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服务效能得到有力提升。一是构建产业技术体系科研创新团队。山东省拥有市级以上公益性农业科研教学机构39家,其中,本科院校3个,16个市均建有农业科学院,拥有人才1.05万人,其中院士3人、具有国家级人才称号156人、泰山学者49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14人。率先在全国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围绕山东省主要农产品,组建了小麦、玉米等31个创新团队,创新团队的数量、规模居全国前列。二是农技推广启动“集团军”运营模式。目前,山东省、市、县、乡级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已经基本完成,絕大多数市、县(市、区)的农技、土肥、植保、农药、种子、环保能源均整合组建成立了“大中心”形式的农技推广机构,初步构建了“大农技、大推广、大发展”框架,农技推广从“小分队”升级到了“集团军”运营模式,业务范围更广,对外协调和内部统筹力度显著增强。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2994个,专业技术人员2.68万人,拥有中高级职称的1.45万人,占53.7%,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农民有1万人。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职能涵盖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农村政策研究、农村社会事务及行政管理技术支持等工作。三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出台了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的20条措施,启动实施了公费农科生定向培养政策。连续13年开展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每年选派农业科技副县长、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一线,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20多万个。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成7万多个益农信息社,基本实现了村民享受公益服务、邮政快递、电子商务和培训服务不出村。每年培训职业农民10万人次,农村实用人才40万人次。

(三)多措并举,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技术与政策深度结合,推广借项目实施落地,技术推广应用的速率和覆盖面显著提高。一是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十四五”以来,山东省累计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41.9亿元,补贴机具39.5万台(套),加力推动农机装备转型升级。累计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33.4亿元,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53.9亿元,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扎实开展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喷多促”、园艺标准园创建等补贴项目,有力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力度,一系列农业新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显著加快,促进和保障了粮食稳产丰产。二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提升耕地质量,做到涝能排、旱能浇。2019—2022年,山东省灌排设施投入资金241.7亿元,建设各类集雨(水)设施5000余座,新打和修复农用井16万眼;投资121.06亿元新建机耕路2.65万千米,配套桥、涵等附属设施10.3万座;基本完成国家规划内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抗自然灾害、保稳产丰产能力显著提高。截至2022年底,山东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456.7万亩,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2023年,山东高标准农田综合评价位列全国第一,再次获得国务院高标准农田建设督查激励奖励,成为4年3次获得国务院激励的省份。三是持续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开展攻关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区共建”,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加快实现粮食生产良种化、标准化、绿色化、机械化和服务全程社会化“五化目标”,科技支撑下的粮食综合产能稳步提高。2023年,整合资金2.49亿元,在山东省开展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开展“吨粮”“吨半粮”创建活动,全力建成20个吨粮镇和6个吨粮县。

二、当前“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山东落实“藏粮于技”战略取得很大成效,但从调研情况看,与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相比,与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目标相比,在技术供给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从供给环节看,部分瓶颈短板问题亟待破解

要想在粮食总产特别是单产上取得大的突破,必须解决作物良种、耕地质量、水肥管理、灾情防控等关键技术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卡脖子”问题。一是种子方面。实践证明,每一次良种的重大突破,都会带来粮食10%左右的增产。目前像“济麦22”“齐黄34”等具有突破性、标志性的创新品种不多,种质资源的收集、发掘和创制利用不够。二是耕地质量方面。土壤耕层变薄、养分失衡、盐化酸化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水浇田只占耕地面积的55%,尚有3500万亩不具备灌溉条件、1500万亩达不到充足灌溉条件,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约有25%需要提质改造。2023年,山东部分地区渍涝灾害严重,除天气原因外,水利设施废弃、老化、失修是重要原因。三是投入品方面。粮食生产复种指数比较高,化肥、农药施用量相对较多。目前粮田氮肥利用率约为30%、农药利用率仅为40%,灌溉水、肥料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带来了农业面源污染。四是灾情防控方面。各类气象灾害频繁,渐呈常态化发生趋势。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茎基腐病威胁日益加大,近几年玉米南方锈病又大面积暴发流行,部分重大生物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处置方案亟待深入研究。

(二)从供给质量看,质量不高问题在一定范围存在

目前,山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6.32%,虽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4个百分点,但与广东71.3%、江苏70.9%的贡献率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与农业大省地位并不完全相符。一是存在成果转化难、转化慢的问题。数据显示,当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比率不到50%,与发达国家接近80%的转化率差距很大,科技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例如,近年来虽然大力推广小麦晚播“四补一促”技术模式,但还有不少农户在非适墒情况下进行抢种,影响了出苗质量。二是农机农艺融合程度不够。粮食的耕种耙收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在水肥一体化设备与技术推广应用、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粮食烘干、冷链物流等环节还存在短板。尤其是2021年的“三秋”生产,暴露出履带式玉米收割机数量不足影响收获进度、玉米籽粒收获机械精密度差导致籽粒损失等问题。三是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不少小农户还主要是从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经销商处获取农业技术知识和信息,容易出现技术指导偏差。部分社会化服务由于监管缺乏、标准缺失,不同程度存在服务质量不高问题。

(三)从供给体系看,公益推广机构职能发挥有所弱化

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和主导力量,公益性推广体系是贯彻落实“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力量。但与形势的发展和肩負的责任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一是人员力量明显不足。山东省种植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业人口之比为1∶3300,平均约10500亩拥有1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尤其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一人站、二人转”现象还一定程度上存在。其中植保方面,平均28万亩拥有1名县级专业技术人员,与农业农村部提出的每10万亩农田不少于1人的要求相距甚远。二是业务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差,与新形势不相适应。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缺乏有效的知识更新与进修的机会,对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趋势掌握能力不足,影响了推广服务质量。三是推广手段创新不够。农业财政专项资金实行“任务清单”管理后,原有的推广项目资金被整合,多数调整为非约束性项目,具体项目审批验收权限全部下放到县级,但部分推广机构未随之创新和丰富推广形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推广成效。

三、高质量贯彻落实“藏粮于技”战略的路径建议

当前,受全球气候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等外部因素影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诸多挑战,山东也正处于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关键时期,应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认识,全面强化科技兴粮,切实担当起农业大省政治责任,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一)着力强化关键技术创新

组织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补齐科技创新的短板。一方面,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聚焦“土、肥、水、种”等“卡脖子”难题,在新品种研发、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节水节肥节药、大型智能高效农机等方面加大攻关力度,力争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准确把握当今科技发展大势,加大前沿学科的技术探索和人才储备,推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特别是要突出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创新领域取得突破。另一方面,集成一批高质高效技术模式。以作物为主线,强化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针对不同地区的生产条件、资源特点和耕作制度,综合考虑土壤、肥料和节水等技术措施,明确主攻方向和技术路线,探索集成一批新技术,逐步建立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形成适合不同区域的主推技术模式。

(二)全面提升技术推广水平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行农业技术推广职责。一是在面上多元融合,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始终坚持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快健全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市场化服务力量为重要补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广泛参与、分工协作、高效协同、充满活力的“一主多元、一性三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探索科研创新试验田、技术推广示范田、产业发展样板田的“三田合一”体制,构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打造推广共同体。二是在链条上环环相扣,着力构建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面实施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探索建立“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农业技术区域示范基地+基层农技推广中心(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体化的链条式新型协同技术推广模式,畅通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渠道,破解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瓶颈。三是在时点上节节推进,及时开展指导服务行动。组织农技人员在春耕、“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季节深入生产一线,蹲点包片,全面跟踪生产情况,指导农民落实好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助力解决各地在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和保障粮食安全生产。

(三)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在财政投入方向上,应向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重点倾斜,建立稳定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占整个农业投入的比重。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科研、现代种业、农业技术示范应用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金融资金更多流向农业科研推广领域。二是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发挥农业高校的主力军作用,加强高学历人才培养,扩大公费“农科生”招生规模。抓好农业职业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落实好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的20条措施,实施好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科研推广力量。三是注重经营主体培育。分层分类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全面推开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制度,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发展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大从业人员素质培训,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承担项目等方式,支持各类新型服务主体参与科技服务。

(四)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水平

一是强化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加强极端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强化农业、应急、水利、气象、媒体、通信等部门的横向沟通,对生产旺季坚持事前管控、关口前移,构建响应覆盖面广、启动及时、结果准确的灾害预警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二是有效提高農业病虫害监测水平。加快农业智能化物联网建设,逐步建立涵盖苗情、墒情、灾情、病虫情、气象情的“五情”监测预警网络。加强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监测、防控体系,加快重大病虫害监测网络建设,提高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能力。加强土壤墒情与干旱监测建设,增加土壤墒情监测点、苗情观测点,防范旱涝灾害的发生。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建设,坚决遏制流行性、突发性、暴发性、迁飞性重大病虫暴发成灾。三是提升应对农业灾害处置能力。要推进科学救灾,重点防范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高温热害等自然灾害,分类指导、分区推进,做到抗在关键时点。灾害发生后,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灾种、不同受灾程度制定救灾方案,组织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做到救在第一时间。针对主要粮食作物,集成一批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确保粮食产能安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三农”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2]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

[3]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山东省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编.农技推广与发展研究报告(2022)[M].北京:新华出版社,2023.

[4]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山东省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编.农技推广与发展研究报告(2021)[M].北京:新华出版社,2022.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省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探索实践粮食安全山东
图说山东
新航空(2023年9期)2023-09-18 18:59:16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金桥(2022年3期)2022-03-29 01:16:24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中国公路(2017年14期)2017-09-26 11:51:39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农村科学储粮与粮食安全研究
建设基层央行文化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金融(2016年30期)2016-12-05 20:02:31
“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实践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5: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