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脑卒中患者偏瘫后常感到患侧手水肿、手肩部疼痛,常常被家属认为是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常见情况,或是肩周炎引起的不适,没有得到重视。其实,这些症状很可能是“肩手综合征”的表现。
▎什么是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后出现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多发生在脑卒中发病后的1—3个月,在偏瘫人群中的发病率可高达70%。肩手综合征最显著的表现是“小胖手”,就是患者手指和手腕肿胀,看起来好像“充气”了一样,还会合并有肩部的剧烈疼痛。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患者患侧很可能逐渐发展为手指变形和肌肉萎缩,造成手和肩部丧失活动能力。因此,对偏瘫患者和家属来说,很有必要了解肩手综合征的症状和相关预防措施。
根据患者手部和肩部相继出现的症状,可将肩手综合征分为3个发展阶段。Ⅰ期是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手部肿胀,手部皮肤发红、皮肤温度升高;腕关节及指关节活动受限,肩部疼痛且活动受限,被动活动时有明显疼痛感。Ⅱ期为营养障碍期,此时患者手部肿胀及肩部疼痛感有所减轻,活动受限的情况也随之好转;但手部肌肉开始出现萎缩,呈痉挛状态,手掌的筋膜渐渐变得肥厚。Ⅲ期就到了疾病晚期,此时即便进行康复治疗,患者的症状也基本无法逆转;患者手和肩部的水肿、疼痛感会消失,但肌肉会呈现出明显萎缩的畸形状态。
▎肩手综合征为何缠上偏瘫人群
脑卒中偏瘫后发生的肩手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
首先,偏瘫患者失去了对患侧肢体的控制能力,肢体肌力往往只能达到轻微抬起对抗重力的程度,无法对抗外界阻力,有的患者甚至连轻微抬起手臂都做不到。其次,偏瘫患者由于患侧肢体活动受限,关节不能随着身体姿势的变化而做出正确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肢体长期无法活动便会导致肩关节、腕关节和手部关节的粘连与挛缩,使原本灵活且常用的肩关节、腕关节、手部关节变得“死气沉沉”。而这种关节的粘连与挛缩会阻碍静脉回流,进一步加剧关节的活动受限与疼痛,还可导致水肿,甚至关节脱位。另外,脑卒中发生后,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其中支配血管运动的神经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引发血管痉挛现象,这种痉挛现象会让患侧肢体局部发生营养障碍,引起疼痛和水肿。
当患者发生肩手综合征后,在日常活动或是康复运动中便容易陷入“疼痛—制动—活动障碍”的恶性循环,若不及时干预,这种并发症便会直接影响偏瘫侧肢体的功能恢复。值得注意的是,未在发病早期接受正确医学干预的偏瘫患者,后续发生手部、上肢、肩部永久性畸形的可能性极高。所以,对偏瘫患者和家属来说,做好肩手综合征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应对肩手综合征防大于治
1. 学会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摆放是一种通过教会偏瘫患者应用正确的卧姿和坐姿来预防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方法,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并且简单有效,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关键。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需要看护者的协助,患者自身也要严格按正确方法保持良肢位,才能达到较好的康复效果。
(1)患者仰卧位正确姿势:①肩部和臀部均给予软枕支撑,头部稍微转向患侧,患肢上臂向外伸展20—40度;②肘关节、腕关节伸直,手指自然伸展,掌心向上;③膝下垫软枕,保证足尖向上。要注意的是,偏瘫患者每隔1—2小时须变换一次体位,能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等相应的并发症。
(2)健侧卧位摆放方法:①健侧肢体在下,患侧肢体在上,胸前用软枕支撑;②患侧上肢自然伸展,肘关节屈曲,手部掌心向下放置,手指自然伸展;③患侧双腿放于软枕上保持轻度弯曲,患侧踝关节自然悬在软枕边缘,防止足下垂、内翻。
(3)患侧卧位摆放方法:①患侧肢体在下,健侧肢体在上,背部由软枕支撑;②患侧上肢向前伸展,上肢与肘关节呈90度,肘部和手腕同时伸展,掌心向上放置,健侧上肢自由放置;③患侧下肢轻微弯曲呈功能位,双腿间用软枕间隔,健侧下肢在软枕上屈髋屈膝放置。
(4) 偏瘫患者的正确坐位姿势:偏瘫患者坐在床上时,应将背部、肩膀、胳膊、下肢用软枕垫好,保持躯干挺直不能前倾,将双侧上肢伸直放于床餐板或调节板上,肘关节呈90度屈曲,双膝下垫软枕。
2. 坚持“波巴氏握手”训练
除了正确的良肢位摆放方法,还可以通过主动运动来预防肩手综合征,较为常见的康复方法为“波巴氏握手”,此方法看似简单,但需要患者保证动作标准且持之以恒地练习。正确的波巴氏握手方法为:①用健侧手指带动患侧手指进行交叉握手,注意患侧大拇指在上;②交叉握手后,利用健肢力量带动患肢向前伸直,慢慢举过头顶,然后按原路径将手放下。此方法可加强偏瘫患者的患肢肌肉力量,促进淋巴回流,有效维持关节的活动度,从而预防肩手综合征。
3. 进行加压向心缠绕法
如果患者处于疾病早期并已经出现手部水肿的情况,可采用“加压向心缠绕法”缓解症状,预防疾病进展。此方法简单易行,通过向心性挤压促使静脉回流,从而改善患者手部血液循环,达到减轻水肿的效果。方法为:①选取直径为1—2毫米的长线,在指甲端预设活扣,将患侧手指由远心端向近心端进行缠绕,缠绕完成后抽离长线;②先从拇指开始,每个手指依次进行;③将手指缠绕完后再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全手掌到腕关节的缠绕和放开。
4. 使用浸泡式“冰疗”
将冰和水按照2 : 1的比例配制,再将偏瘫患侧手部浸泡在冰水中,该方法简称“冰疗”。冰疗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冰和水按比例混合后,将偏瘫患者患侧手部完全浸泡在冰水中;②浸泡时尽可能保持手部静止,避免活动;③每次浸泡时间控制在30秒,之后取出手待其自然恢复温度;④重复浸泡数次,每次间隔时间以手部恢复正常温度为准。
冰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缓解疼痛,对肩手综合征的早期干预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家属和看护者需要注意的是,冰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避免因温度过低而造成冻伤;如果患者手部皮肤有麻木、刺痛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浸泡,并及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