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东
小时候,农村的主粮是地瓜和高粱。种高粱省时省力,出苗后间一下苗,就可以等着收割了。种地瓜要麻烦一些,功夫多花在翻秧上。
地瓜属土,沾地就活。把一拃多长的瓜苗丢进七八厘米深的小土坑里,浇上半瓢水,再埋成一个碗口大小的土堆。不几天,秧苗便生机勃发起来,很快发出不少枝条,每个枝条上都长满了叶子。这些枝条越长越长、越发越多,不断向四面八方舒展身姿,不到一个月,就密密匝匝地覆盖住了地面。
这时候,母亲说:“趁周末把地瓜秧翻一下吧,要不瓜秧疯长,都把营养吃了,地瓜咋长大?”我们那里常说:“地瓜不翻秧,来年饿得慌。”原
来,地瓜秧有许多不定根,它们扎进泥土里,吸收了土地的营养,争抢主根的养分,结不出大的地瓜。翻秧的目的,就是切斷地瓜秧的不定根与土壤的接触,控制瓜秧疯长,促进养分向主根部输送,以保证地瓜长得大、长得好。
还有一层原因。那时,种的多是夏地瓜,也就是收完一茬麦子后,把秧苗栽进地里,雨季很快到来,土壤湿度大,瓜秧长得飞快,眼瞅着一天一个样。但地瓜生长需要光和热,瓜秧把整个地面都罩严实了,显然不利于生长。把瓜秧朝一面翻一遍,让阳光照到地面,土壤干松,光照足,地瓜就长得快。
其实,我不太喜欢翻地瓜秧。这活儿虽说不太累,但暴露于烈日之下,晒得浑身黢黑,加之老是侧着身子、弓着腰,用一个姿势,胳膊和后背常晒爆了皮。此外,无拘无束恣意生长着的瓜秧里,有时还能见到蛇。瓜秧的颜色和蛇的颜色极为相似,稍不留意脚下就会蹚到蛇。有一次,我和弟弟正翻着地瓜秧,突然感到脚脖子一凉。低头一看,原来是一条青花蛇,好在不太大,被弟弟用棍子挑起扔到远处去了。但那天上午我总是心有余悸,生怕再碰到蛇,百般仔细,双眼紧盯着地面,效率可想而知。
翻地瓜秧还是一个技术活儿。我和弟弟每人手持一根一人多高的细棍子,沿着地瓜垄,一根根地将瓜秧挑起来,沿着一个方向,把这边的翻到那边。长长的地瓜秧,有的轻松翻过,有的已将根牢牢扎进地里,棍子翻不动,需要用手拽起来翻。有时用力过大,瓜秧就被拽断了,但这并不妨碍地瓜生长,只要不拔起主根就可以。
我们把拽掉下来的地瓜叶摘下来,带回家做地瓜叶窝头吃。先把地瓜叶洗净、揉碎,加些许白面、食盐,静置几分钟,捏成窝头状,放进锅里蒸十分钟,地瓜叶窝头就可以出锅了。将青椒、蒜捣碎,倒上几滴醋,滴几滴香油,窝头蘸着调料吃,就成就了世间绝妙的美味。地瓜叶的清香甜润,青椒和蒜的辛辣鲜香,那舌尖上的美味至今难忘。
春季种植的地瓜生长周期大约为160~200天,而夏季种植的地瓜通常为110~120天。在生长周期内,一般需要翻上三次秧。如果赶上雨水勤,瓜秧疯长,扎根快,还要多翻上一次,否则,营养就被枝节末梢的杂根吸收了,地瓜成了“细刨条”(根扎得很深,细而长,不膨大),影响产量。尤其是在地瓜茎叶衰退薯块迅速膨大期,翻秧尤为重要,因为这时地瓜急需光照,以便积聚能量。此外,地瓜喜欢钾肥,在最后一遍翻秧的同时,在主根部撒上一把草木灰,地瓜会长得又光滑又大。
翻秧这活儿干得多了就熟能生巧,一亩多地的地瓜秧,不到一天就能翻上一遍。秧翻得多了,慢慢地琢磨出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像翻地瓜秧,我们希望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果实,而不是徒生旺长的枝枝蔓蔓。(作者单位:中国自然资源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