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楠
西藏日喀则定日县,从绒布寺远眺珠穆朗玛峰
去珠峰需要边防证。我们在拉萨边防大厦递交杂志社的介绍信,被告知外地介绍信无效。正有些为难,窗口工作人员突然说,我是你们的读者,我去帮你们跟领导说。
边防证顺利办了下来。那位工作人员一边盖章一边问,你们这期杂志什么时候出,我要去邮局买。
告别了在大昭寺朝圣的藏民们,我们启程先至日喀则,再抵达珠峰山脚。这一路天高云稠,先经稀稀落落的黄绿色草原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接着就是连绵不断的荒山。山上没有植物,裸露着坚硬的岩石,路边的植被消瘦、枯黄,仿佛拉垮着脸。
这是我第一次来西藏。这里苍茫、壮美,大自然在人迹罕之处慷慨馈赠,鬼斧神工,井然有序。但在这些溢美之词外,我首先被藏西南艰苦的自然环境所震撼。是广袤也是荒凉,是奇山也是阻挡,是保持原有风貌也是经济难以发展。
我突然就明白了,为何援藏归来会享受荣誉和嘉奖,为何藏族导演卡先加讲述了藏族人与现代化的故事。在这里,现代化来得晚,也走得慢。
在349国道上,摄影师大食突然停车,他看到路边死了一只驴。他凑近拍照,并知会我别走近。很多苍蝇,他说。
我不知那只死驴的模样,但攸地想起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的《撞死了一只羊》。这本是他的短篇小说,后来改成了电影,在2018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拿到了地平线单元最佳剧本。
“我又看了一眼羊的尸体。羊的嘴角的血流得更多了,半张着的眼睛已经失去了光泽。我站起来,走到路边四处看,四处什么也没有,空荡荡的。只有一阵一阵的热浪起伏不定。”万玛导演在小说里写道。
在抵达西藏前,我已经采訪了多位珠峰科考队员。有一晚,我与一位地理学家坐在兰州大学的操场上聊天。他说了一个珠峰科考惊险故事:从6300米高处接力抬下一位高反严重的壮汉,天黑迷路,珠峰落雪,险象迭生。他谈起高原上的意外,我接了一句:万玛才旦也是在高原去世。
地理学家很惊讶万玛导演5月去世了。那时他们正在珠峰上科考,没有信号。他看过万玛的电影,说万玛导演是个好人啊,拍的都是普通人。
万玛及其所带动的藏地新浪潮,是许多人了解藏族生活、藏族文化的窗口,从他的电影望去,那是一个个悠扬动人、神秘又矛盾的藏族故事。
离开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后,我们走上了318国道。多是坦途,偶有颠簸,这条全长5476公里的普通公路,海拔差异大,时而在坚硬山体间盘旋,时而在“槽沟状地质破碎路段”上升。318国道最初是1950年至1954年修建的川藏公路,三万解放军修路进藏,牺牲三千余人。
在珠峰国家公园门口,游客们排着长队要与大幅“318国道 此生必驾”地面涂绘合影。我一阵恍惚,用手机搜索后确认,318国道的终点确实不在珠峰,而在日喀则的聂拉木县中尼友谊桥。那天晚上,在珠峰国家公园5200米处的游客大本营,人们放声歌唱,时而是《义勇军进行曲》,时而是《海阔天空》。
进入国家公园后,便是著名的“珠峰108 拐”,柏油公路蜿蜒曲折爬升800米,远眺四座8000米以上的雪峰。因108拐跨度广,落差大,近些年在此多是航拍。可大食是个老派摄影师,对无人机航拍兴趣缺缺。他喜爱自己的富士胶片机,广角定焦,能拍出108拐的绵延起伏。
藏民徒步前往拉萨朝圣,路边的石壁上画着天梯
拉萨八廓街(又称八角街),朝圣的藏民
“游客您好!”
扎什伦布寺,下山的僧人
我们落脚在中科院珠峰站。站长要带我们去个好地方,说是拍摄珠峰的最佳角度:从绒布寺的高点远眺。
绒布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全称“拉堆查绒布冬阿曲林寺”,由红教喇嘛阿旺丹增罗布于1899年创建。据《藏边人家》记载:“他(阿旺丹增罗布)以不寻常的力量,首先建起了他的私邸拉让,并建起一座寺庙,接着为不断增加的弟子们盖起房屋。”
阿旺丹增罗布将绒布寺发展成名扬四海的宁玛派寺院,接受来自喜马拉雅山脉一带的僧尼求学。规模最盛时,绒布寺曾有十几座属寺,有的还在尼泊尔境内,后因历史原因被毁。
绒布寺因绒布沟得名。珠穆朗玛峰北坡下面,有一条南北向的绒布沟,由绒布河水冲刷而成。绒布河则由东绒布冰川、中绒布冰川、西绒布冰川的部分融水汇成。
无论是科考还是登山,进珠峰都需走过东绒布冰川。1921年,传奇登山家马洛里尝试侦察出一条珠峰攀登路线时,错过了东绒布冰川的路口。但在他们的登山队里,有一名队员发现了东绒布路线,从那以后,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山队都是走的这条线。
在西方登山家口中,沿着东绒布冰川走到前进营地的那条路,被称为“奇迹公路”。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科考隊员们对这个名称颇为惊讶,他们曾数次走过,一直称之为“牦牛小道”。这条路,牦牛和人都好走,走得快只要5小时,慢点也不过10小时。
虽然马洛里错过了东绒布冰川,但他拍下了一张珍贵的中绒布冰川照片。在2023年的珠峰科考中,西北研究院经过三次努力,找到了当年马洛里的拍照点。通过对比两张跨越百年的照片,他们估算,中绒布冰川比过去退缩了4公里,即平均每年退缩40米。全球气候持续升温必然加剧冰川的退缩,如遇雪崩,超量的融雪将汇成急流,冲向珠峰山脚的山庄。在过去20年里,珠峰雪崩引发的山洪,冲毁了多个尼泊尔村庄。
这便是此行的起点,一场围绕珠峰科考展开的、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观察。这里人迹罕至,雪山悄悄记录下千年来的自然变化。
349国道高架桥
扎什伦布寺的清晨,僧人在打扫庭院
349国道边的一只死驴
国道边的绿化工程
通往珠峰的“108拐”
女士迎着风举起飘扬的丝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