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新加坡的人,可能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新加坡虽然是热带地区,但却没什么蚊子。
新加坡是怎么做到的?
新加坡,也曾经蚊虫肆虐。新加坡的“年纪”不大,1965年才独立。刚刚独立后的新加坡,无论是个人的卫生习惯,还是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都没那么强。公共卫生管理也不怎么到位,加上大大小小的沼泽地、炎热的气候、潮湿环境的助攻,让这个国家很“顺利”地就成为了蚊虫的天堂。
蚊虫狂欢,也带来了登革热。登革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病原因,就是被蚊子叮咬。
出台法律“管”蚊子
为了灭蚊,新加坡专门出台了一项法律。这项法律规定,如果在谁家发现了蚊虫,初犯罚款100新元(合530多元人民币),再犯者罚款加倍。这项法律于2005年正式实施了。
到了2020年7月,法律又升级。规定从2020年7月15日起,家中被发现伊蚊滋生处的,将面临300新元的罚款。一再违规的可处以最高罚款5000新元和最高达3个月的监禁。惩罚力度在不断加码。
这也就造就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新加坡除了你专门去密林区域,其他地方几乎很难找到一只蚊子。
多方面配合
当然,新加坡也不是光靠一纸法律,就“管”住了蚊子。虽然罚款的法律很多,但罚款并不是真正的目的。而新加坡灭蚊的成功,主要还是靠多方面的配合。
首先,就是监管部门。比如,国家环境局的重视。2022年,新加坡登革热高发,国家环境局加班加点地灭蚊。加紧到什么程度?光是在上半年就进行了40.9万次稽查,并找到约11300个蚊子滋生处。而且,连找到的蚊子的数量都有零有整,毫不含糊。
除此之外,政府还相当贴心。几乎每家都能收到政府不定期发放的“防蚊資料袋”。资料袋里,装着各种跟防蚊有关的宣传单、意见书。还用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四种官方语言的文字各自标注。这些宣传单、意见书上都是一些琐碎的提醒:花瓶中的水要每天换,每隔一天清除花盆垫盘里的污水,所有的水桶和水容器倒置存放,在不用晾衣竹竿时,清除积水,将竹竿孔封好,等等。
除了住户,新加坡国家环境局每周还会对工厂和外国工人宿舍进行检查,发现违规,可能面临被勒令停产。
科研灭蚊作用大
新加坡还加大了灭蚊科研力度。比如,以蚊制蚊。科学实验室特意培育出了一种特殊的“弓蚊”,让这种“弓蚊”捕食伊蚊,然后控制伊蚊,也就是说我们平常见到的黑斑蚊。
再比如,给蚊子做绝育。自2019年,新加坡设立蚊子繁殖设施以来,培育了2亿多只带有沃尔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并在计划试行区的组屋楼层与走廊释放。这些伊蚊会和传播登革热症的雌性伊蚊交配,产下无法孵化的卵,这样一来,绝育的目的就达到了。而且,这个计划试行后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两个试行区的伊蚊数量减少了98%,登革热症病例下降了88%。
不得不说,新加坡对于蚊虫的控制,不仅上下一心,科学应对,还软硬兼施。一手举起要罚款,一手落下教方法。能想到的,都想到了。
(摘自《特别文摘》 一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