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镜鹂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2019 年6 月,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因此,积极开展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梳理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并将其融入教学环节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017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课程育人位列“十大育人体系”之首。因此,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加强实施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促进德技并修 、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建设,符合新时代党和国家对育人的根本要求。
加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行模块化教学模式,发挥专业课程隐性思政作用,促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相得益彰。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融合,将专业课程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价值引领结合,充分挖掘专业课程育人功能,有效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形成德技并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思政体系,使课程既能传递知识,又能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是满足教育教学改革实际需求的重要举措。
“服装专题设计”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毕业设计的前置课程,主要以设计效果图、结构图或成衣等形式呈现教学成果。整个教学过程会涉及服装与人的关系,会涉及对消费者的价值判断与引导,会涉及市场,这就要求作为未来设计师的学生要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政治意识。因此,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用德育思维去优化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并用具体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图1 课程思政流程图
将文化渗透到服装色彩与图案创意设计中。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对色彩的喜好及禁忌会有所不同,每种色彩都有其特征。代表热情、奔放、幸福的红色常用于中国传统节日。红色文化与中华民族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教学项目中启发学生进行一系列红色文化服装设计作品的创作,以此来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推动红色文化的发展。具体教学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多媒体学习传承红色文化,邀请榜样人物、革命前辈讲述革命故事的方式来展开。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鼓舞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红色基因渗进血液、融入血脉。在色彩设计教学中,还可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环保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在创意服装工艺设计中,将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巧妙融入服装与服饰设计中,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接纳与认同。刺绣是用针将丝线、纱线或其他纤维以一定的色彩与图案在绣料上穿刺以构成装饰织物的艺术。其种类多样,针法丰富,在高级成衣定制当中广泛运用。手工刺绣的一针一线都体现着手艺人的精湛技艺,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与习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课程将结合地域特色着重对粤绣加以运用。粤绣中凝聚着历代艺人的技艺与智慧,从艺术风格到创作思维都充满了岭南特色。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邀请长期致力于粤绣及高级服装定制研究与开发的国家级著名设计师共同进行课程建设,以此在推动粤绣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同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民族服装风格的设计构思包含思维方式的借鉴与民族传统符号的运用两方面。在服装设计中,创新应用民族元素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回忆。各民族都有包括人物、动物、植物、风景等形式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传统符号,经过时间的洗礼更具强大生命力。 在服装设计中可以直接运用这些元素,也可以将这些元素进行局部艺术加工,或提炼、或抽象、或变形、或简化等,同时结合思政元素与流行趋势进行传承发展式的设计。
服装设计大赛系列设计可彰显中国风格与中国特色。目前,国内外的服装设计大赛很多,按级别可分为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等。随着大赛组织的完善,赛事的层次、风格越来越全面。以下对各赛事的风格做一下总结:汉帛奖重创意、创新、国际化;真皮标志杯通常以女装设计为主,体现奢华、款式优雅;常熟杯男女装均可, 作品风格时尚大气、工艺精致、款式偏中性;真维斯杯的风格则是休闲、时尚、潮流、色彩鲜艳丰富,偏爱牛仔及针织工艺;大浪杯作品风格偏女性化的成衣,注重面料及工艺;虎门杯作品风格重创新、系列感强、工艺新颖丰富。通过分析不同赛事的风格,可以优化设计教学环节。校级设计大赛可以拟定与爱国主义教育、岭南文化、非遗相关的主题,在竞赛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设计能力,而且可以完善思政课程体系。
图2 思政元素应用流程与预期效果
要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应用与实践方式很关键。要结合课程的德育目标,在课程内容中寻找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专业伦理、学术修养、工匠精神等相关的德育元素后,通过典型案例,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例如,从专业知识背后的人文故事入手,通过人类发现自然规律的过程,讲授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求真求实精神,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树立辩证的思维方式,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思想认识都有深远影响。
思政元素的应用要依托教学方法。实施“课程思政”,供给渠道也很重要。为了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在课程教学中应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我国大多数高校课堂仍然存在“一言堂”的现象,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价值引领,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现今的大学生思维活跃、获取信息能力强、不喜欢听说教,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说教内容很难触及他们的内心。高校教师应深入研究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案例教学、研讨教学、项目学习、情景模拟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情境中学、在做中学、在讨论分析中学,促进学生将所学、所感、所悟内化于心。同时增强互联网资源的运用,培养他们采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作用。
图3 专业课程体系图
课题拟通过对“服装专题设计”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应用研究,把根本性举措、全方位行动、持续性推进三者相结合,为今后服装与服饰专业其他课程的思政改革提供借鉴,从而进一步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多途径协调育人平台,形成专业团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从民族意识、品德修养、学术志向三个层面进行价值引领,帮助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从“思政课程 ”到“课程思政 ”,是教育价值理念的一次回旋,以思政课程的理念和方法推进“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创新,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联系国家目标方向、符合国情和时代要求的教学内容,以全面的问题导向、内容形式多样、案例丰富的教学模式,进行理论论证和价值引领 ,打破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和大学思政课窘境,让每门专业课程都育人,让每位专业教师都承担育人责任,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服装与服饰专业教学之中,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范本。
从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入手,课程内容增加“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增强课程的文化内涵,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德育意识,挖掘专业课教学中的育人资源,通过专业教学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导,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邀请艺术界卓有成就的艺术名家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开展“文化发展、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学,结合艺术家的艺术人生,讲述当前中国文艺发展状况,阐释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艺术观,进一步增强艺术院校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是国之大计。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应高度认识“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提升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加强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建设之外,还应充分调动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育人元素,从专业课程中提取爱国教育、诚信教育、价值观教育、审美教育、职业观教育等内容,在实施专业教育的同时,将思政教育元素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中。“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方式的改革、教育内容的丰富,是人才培养的一次变革。本文结合的部分思政元素源于岭南文化,是地域文明的象征和典范。将传统文化、专业课程及思政元素相结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科学价值,将历史文化信息全方位渗透到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与人才培养中,对提高产业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就业竞争力有至关重要的实际作用。
实施课程思政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进行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这里的高素质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传统的技能型人才已不能满足行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求。因此,开展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学习,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产业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