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梅 张轶 张渊
(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 上海 201805)
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办发〔2019〕47号文件[1]指出,通过加强用药监管和考核、指导督促医疗机构优化用药目录和药品处方集等措施,促进基本药物优先配备使用,提升基本药物使用占比,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导的“1+X”(“1”为国家基本药物、“X”为非基本药物,由各地根据实际确定)用药模式,优化和规范用药结构。加强医疗机构用药目录遴选、采购、使用等全流程管理,促进科学合理用药。空军军医大学刘骥博士在此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结合本院临床备用药品出现的问题,提出“1+X备药管理”的概念,认为病区备药应实施“保证基础+灵活搭配”的原则。“1”代表本院各临床科室之间保证最基本用药需求的一组标准备药,“X”代表各临床科室根据自己的诊疗特点灵活配置药品。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从2022年1月开始引入“1+X备药管理模型”优化管理备用药,病区备用药品损耗明显降低,备药数量趋于合理。本文所提出的观点是对国办发〔2019〕47号文件精神的引申和实践,首次将“1+X”概念实际用于医院备用药品管理工作,对提高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资料来源于住院病区备用药的相关记录,实施“1+X备药管理模型”的对照周期设置为“基础期”(2021年7-12月)和“改进期”(2022年1-6月),统计引入模型改进前后病区备用药品种数、备药金额和药品损耗金额的变化。
病区备用药产生损耗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类别:①药品过期占比87%;②药品变质[2]占比11%;③其他原因[3]占比2%。
1.2.1 确定备药目录
应用“1+X备药管理模型”需要首先确定“1”项的基础备药目录和“X”项灵活配备的药品目录。调取HIS中2021年7-12月间病区备用药品消耗数据,绘制成“基础期”各病区统一备药目录及消耗情况(表1)。经过专项小组评估和讨论,将6个月内累计消耗为零的品种剔除备药目录,将“肾上腺素”等12种药物列为“1”项的保证基础用药,将“吲哚美辛栓”等6种药物列为“X”项灵活配置备用药,建立“改进期1+X备用药品”管理目录(表2),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
表1 “基础期”各病区统一备药目录及消耗
表2 “改进期”各病区“X”项备药情况
1.2.2 观察指标与数据对比
“改进期”观察以下方面:①“X”项灵活配备药品调整;②效期临近药品金额;③报损药品金额。将记录的“基础期”及“改进期”两组数据进行对比(表3)。
表3 备药品种、备药金额及损耗金额对比
1.2.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6.0统计分析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表2”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备用药种类、金额和损耗分别下降33.31%、45.2%、53.98%(表4,P<0.05)。
表4 备用药在改进前后的数据统计
在各病区实施“1+X”改进后,病区备药品种数、备药金额、损耗金额有所改变,主要改进目标--药品损耗下降9 194.58元,降幅53.98%(P<0.05)。这些数据表明,“1+X备药管理模型”对减少病区备药数量和金额及降低备药损耗具有显著作用,有推广应用价值,对规范药品管理和提高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住院病区的备用药品是病区治疗的重要环节,是病区质量管理的重要项目。备用药品的质量安全管理直接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生命安全。由于备用药品使用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同时也会反馈性地影响药品采购和供应,不可避免地导致药品积压和过期,产生损耗。所以备用药品的管理反映了药学、护理及临床的综合管理水平,是药学部门参与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途径,因为由备用药品管理不善而导致的不良事件屡见不鲜。
笔者就药品损耗问题组织专项小组,集体讨论备药损耗产生的原因,成员包含医师、护师、药师、医政管理人员等。经讨论并采用鱼骨图分析造成备用药过期的原因,发现药品过期造成的损耗金额占总损耗金额的87%,是造成备用药品损耗的最主要原因(图1)。
图1 备用药品效期临近原因分析
我院首次采用“1+X备药管理模型”对病区备用药品进行优化管理,对“基础期”所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改进[4-6]。
1)各个病区根据诊疗特点有所不同,依据“1+X备药管理模型”,统计“基础期”全院备用药品消耗种类和数量[7],排除“1”项中所列保证基础用药品种,其余用量排在前6位的药品品种列为“X”项(表2),其代表着每个临床科室的诊疗特点有所不同,根据诊疗特点修订备用药品目录,经医院医教部批准后于药剂科备案执行。
2)统一各项登记表格模板和规范书写,病区领取和报损格式应与药剂科一致。备用药品“X”项每6个月重新评估一次,评估方法为从HIS中提取过去6个月各个病区备用药品消耗汇总,排除基础必备药品后,消耗量在前10名的药品品种,修订目录上报药事委员会讨论,通过后予以实施。
3)每个病区指定专人负责备用药品基数管理,包括领取、保管和清理工作。补充药品应遵循“先入先出、近效先出、左进右出”的原则。药师每月定时与病区备药管理员共同实施盘点工作,互相监督,发现有备用药临近有效期,应及时将其流转到消耗较快的科室,督促近效期药品优先消耗,避免过期而产生损耗。
4)规范药品管理,近效期药品需要有醒目标志[8],便于识别。临近效期药品的报损应由临床科室填写《药品报损申请表》,提交药剂科等相关部门,经主管院领导批准后予以报损[2]。
5)根据“1+X备药管理模型”,病区备用药还需要实施动态管理,对于一定时间内使用较少或周转较慢的药品,应减少备药基数或取消备药。具体评估方法同2)。
病区备药既是药品管理的一种形式,又是临床治疗的一种延伸,是对病区常见病症诊疗用药和急救治疗用药的一种临时储存形式,严格管理病区备药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必要措施。减少备药和降低损耗是降低医疗机构运营成本和产生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科学的管理备用药品[9],降低病区备药损耗和其他医院运营成本的精细化管理逐渐普及,并且取得实际效果。
本研究采用“1+X备药管理模型”使我院备用药品管理具有显著成效,显著降低了备药金额和损耗金额,在为期6个月的“改进期”内,药品损耗相较“基础期”减少9 194.58元,节约了药品资源和医院成本,间接创造经济效益,体现了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病区备用药品是根据临床工作需要而配置的,应当遵循“必须、少量、急救”的原则而配置[10-11]。我们通过观察、比对和总结实施“1+X备药管理模型”在病区备用药管理中的成效,构建“药-医-护”三位一体联动模式[2],持续监控临床科室备药的规范性,促进全院备用药体系的建设。同时,在病区备用药管理中应用“1+X备药管理模型”还可以降低备用药管理缺陷[12],提高护理人员的药品管理能力,是提高医院综合诊疗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