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芳,邓翠娟,麦嘉超,邹光峰
1.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广东佛山 528100;2.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沙头院区内科住院部,广东佛山 528100;3.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沙头院区内科,广东佛山 528100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言,作为一种临床呼吸内科疾病,存在诸多因素会导致此种疾病出现,例如呼吸道感染因素、长期吸烟因素以及粉尘因素等[1]。对其特征展开分析,呈现出持续性气流受限的情况、呈现出不可逆特点。对其系列症状表现加以分析,主要包括气促症状、咳嗽症状、咯痰症状以及呼吸困难症状,在此种情形下,患者的活动以及日常生活受到的影响显著[2-3]。对于慢阻肺患者而言,在表现出持续性感染后,会对应表现出急性加重期现象。而且对于处于此阶段患者,其肺部充气情况极为明显,对应导致气道阻力以及呼吸驱动力增加程度明显,对应使机体耗氧量表现出极为显著增加,从而使患者呈现出疲劳症状以及呼吸肌损伤症状。在此种情形下,患者肺通气功能降低程度明显,并且伴有呼吸衰竭的概率呈现出显著提升,在此种情形下,呈现出较高的残疾率以及病死率[4-6]。并且在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疾病影响下,患者表现出系列并发症的概率明显增加,例如肺源性心脏病、肺部反复感染疾病以及骨质疏松疾病,从而使患者的病情进展表现出极为明显加快,呈现出更高的治疗难度。在研究治疗方法期间,抗感染疗法、气管扩张疗法、吸氧疗法、电解质纠正疗法以及输液疗法的应用价值明显[7-8]。而且具体治疗期间,合理应用无创呼吸机通气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气环境,有效纠正二氧化碳潴留,获得效果明显。本研究选取2017 年2 月—2019 年4 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沙头院区收治的84 例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利用无创呼吸机完成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治疗的价值所在。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84 例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投掷硬币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参照组中男22 例,女20 例;年龄46~79 岁,平均(60.29±2.52)岁。研究组中男23 例,女19 例;年龄47~82 岁,平均(60.33±2.57)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系统诊断确诊为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知晓此次治疗研究要求,可以给予配合。排除标准:存在明显沟通以及交流障碍者;存在精神方面障碍者;研究中途选择退出者。
参照组合理展开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在进入医院后,对于系列常规治疗需要遵医嘱展开。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输液治疗、电解质紊乱纠正治疗、抗感染治疗以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等。在实施治疗期间,对患者合理开展心电监护工作。此外,就患者的系列症状表现展开认真观察,之后结合具体表现展开对应治疗。充分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体位,抬高患者的头部,角度为30°。保持偏向一侧,充分避免误吸现象的出现。此外在清理患者的口鼻腔内分泌物,需要定期展开,对于常规吸氧支持干预工作需要合理开展,控制氧流量为4~8 L/min。如情形需要,选择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方法完成对应治疗,确保患者的氧气湿度获得极为显著提升。此外指导患者的正确排痰。对患者排痰情况展开认真观察,对应进行吸痰选择,以充分确保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畅。定期展开静脉输液工作、微量元素补充工作,合理展开肺功能训练工作,明显加强其力度。此外,将患者的双手放置在腹部,保持鼻深吸一口气,对腹部状态加以观察,保持隆起后,对胸部不动加以维持,采用口部呼气的方式,控制训练时间为10~15 min。频率为3 次/d。选择噻托溴铵(国药准字H20 130110;规格:18 µg)药物展开疾病治疗,剂量为18 µg/吸,1 吸/d。共保持两周治疗。
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合理选择无创呼吸机施治。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结合,针对性挑选具体的口鼻面罩,在患者佩戴期间,需要对患者给予必要协助。充分连接输氧管以及面罩。合理打开呼吸机,并且认真调整具体的通气模式。在该次治疗期间,以S/T 模式合理展开对应研究。期间对潮气量、氧流量以及初始吸气压力进行设置,分别为6~12 mL/kg、5~8 L/min 以及6 cmH2O,之后将其缓慢增加,直至保持18 cmH2O,之后将其降低,直至保持9.6 cmH2O。对于患者的维持通气工作需要合理开展,期间对初始呼气压力加以控制,即为4 cmH2O。之后,将其增加至10 cmH2O。完成后,有效将其降低,最终为5.4 cmH2O。对于维持通气操作需要合理开展,期间就患者的耐受程度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展开认真观察。对患者合理展开血气分析工作,并且通过对患者的呼吸机参数加以了解,合理展开动态调节工作,控制总治疗时间为两周。
1.4.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显效:患者呈现出的咳嗽、喘息以及呼吸困难症状全部转为正常,对患者的血气指标以及肺功能指标水平实施测定,全部显示正常。有效:患者呈现出的咳嗽、喘息以及呼吸困难症状得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以及血气指标均获得好转。无效:患者呈现出的咳嗽、喘息以及呼吸困难症状均无好转,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以及血气指标均无好转。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数例×100%。
1.4.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主要包括排痰困难、口干及咽喉痛。
1.4.3 两组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主要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 PEF)、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FEV1)。
使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
治疗前,研究组FVC、FEV1 以及PEF 水平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VC、FEV1 以及PEF 水平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s)
?
对于中老年群体而言,其发生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概率呈现出显著增加。对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展开分析,主要集中于咳嗽症状、气促症状、呼吸困难症状以及心衰症状等。并且在发病期间,患者会表现出极为强烈的濒死感,在此种情形下,患者受到的生理伤害以及心理伤害极为明显[9-10]。在实施治疗过程中,无创通气方法的应用率显著。具体在治疗期间,对于辅助通气方法主要利用口鼻面罩同呼吸机连接方法展开,以避免因为对患者实施插管通气,使得患者的呼吸道损伤程度极为明显。而且通过此种方法,在将患者痛苦缓解情形下,能够充分保留患者的人体呼吸道湿化功能,从而充分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在治疗期间,患者的接受度较高。对于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而言,临床对其在治疗过程中,以无创呼吸机的应用率较高,通过此种方式,在增强患者的换气方式以及肺通气方式的同时,可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提升。通过此种方式,可避免患者呈现出严重二氧化碳潴留以及缺氧现象,从而防止出现呼吸衰竭现象,以充分改善患者的系列症状表现[11-13]。而且通过此种方式,可充分保证机体气体交换。对于处于急性加重期阶段的患者,在呼吸困难影响下,患者为了能够顺畅通气需要用力吸气,在此种状态下,患者的膈肌以及患者的肋间肌收缩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加强,并且持续时间较长,从而使患者的肺功能障碍更为严重。如患者发生肺部疲劳,则对于肺部的正常收缩以及舒张均无法顺利开展,进一步导致病情严重。此外,对于外界大气压以及肺内压力差值而言,其作为肺通气动力来源,意义显著。对于无创呼吸机而言,其可以充分运用此种原理,并且发挥其作用,从而有效增加每分钟通气量,认真创建具体的正压通气。而且在外源性呼气作用下,能够避免患者呈现出严重的吸气做功现象,从而有效缓解患者产生的系列呼吸机疲劳,充分避免于疲劳现象的出现,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顺应性。此外,可以有效改善通气不足肺泡气体分布,从而显著提高肺功能[14-16]。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参照组(76.19%)(P<0.05),与同徐晓[17]的研究中表现出一致研究结论,此文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62.00%)(P<0.05),充分证明有效应用无创呼吸机,通过持续性气流,可有效克服气道阻力,减少呼吸机负荷,从而有效改善肺功能障碍。此外可扩张支气管,避免支气管气道闭合,呈现出肺泡萎缩现象。防止二氧化碳潴留,提升氧气支持,维持正常血氧饱和度,改善血气环境,而且安全有效,表现出显著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对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完成治疗后,可提升疗效以及安全性,改善肺功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