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当代价值

2024-01-09 05:50孙全胜
北方论丛 2023年6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马克思劳动

孙全胜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不断向自然索取而这种索取毫无理性也无节制,导致了很多生态问题,让人们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建立新型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彰显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资本主义掠夺自然资源,影响着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指出了人与动物的区别,阐释了生态实践的感性,批判了资本主义异化劳动,分析了私有制、资本逻辑和物质交换断裂的关系,要求建立共产主义,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解。马克思生态思想完善了生态理论,能为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提供理论指南,实现人们解决生态问题的愿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当前实际发展过程中,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不断健全生态治理体制,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促进生态文明走向新征程。

一、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来源和演化历程

马克思有很多关于生态问题的观点,形成了系统的生态思想。马克思的时代,工业革命高速进行,让马克思思考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竭力批判资本增殖和异化消费,主张无产阶级的生态实践,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马克思生态思想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能指导当代生态社会的建立。

1.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

第一,马克思生态思想产生于工业革命时代。资本主义空前地提高了生产力,但生产方式粗放,造成了资源浪费,导致生态恶化,引起生态危机,威胁人的生存。工业革命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让马克思提高了对自然的认识。“科学就是靠这些发明来驱使自然力为劳动服务,劳动的社会性质或协作性质也由于这些发明而得以发展。”[1]51资本主义大工业肆意占据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矛盾和社会矛盾加剧,让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越来越贫困。人类凭借科技盲目开发自然,导致环境破坏。马克思肯定了资本主义提高生产力的作用,但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对环境的破坏。资本增殖是为了获得更多利润,资本家会不择手段剥削工人,损害工人的身心健康,榨取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滋生了扭曲的价值观,让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盛行,让人忽视生态责任,只追求个人利益,不考虑人类长远利益,导致资源危机。

古代,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限,将自然当作神秘之物。“它们使人屈服于外界环境,而不是把人提高为环境的主宰,它们把自动发展的社会状态变成了一成不变的自然命运,因而造成了对自然的野蛮的崇拜”。[2]683近代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对自然的看法,让人们充满自信。科技的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为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科学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提高了马克思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认识。细胞学说证明自然界是有机的生态系统。能量守恒定律说明能量是不变的,一切事物都是联系的。进化论说明自然界是不断演化的,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让人们清晰认识了自然界。马克思分析了自然的辩证运动,提出了生态思想。

第二,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马克思关注人和自然的发展,继承了古希腊以来的自然观。古希腊哲学家探讨了世界的本原,对自然的物质性作出了解读。近代哲学家机械主义地看待自然。马克思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生态观。 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朴素的自然观,用具体的事物界定世界的本原。“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追寻,就是对系统整体性的探索。”[3]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定。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火。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论。伊壁鸠鲁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原子的运动让世界不停运动。古希腊的朴素自然观影响了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不断运动的,运动的世界是联系的。

近代哲学家科学地看待自然。培根认为,人可以凭借科技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自然是第一性的。笛卡尔认为,自然是机械运动的物质,人类可以支配自然,成为自然的主人。人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马克思认为,笛卡尔高估了人类的理性,没有正确认识科技的作用。马克思直接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自然观和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自然观,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黑格尔将自然看作运动的过程,是绝对理念运动的体现。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自然观的抽象性,又肯定了黑格尔自然观的辩证性,从而提出了自然的客观性,将自然和社会联系起来,认为自然是不断变化的,人不断通过实践改造自然为人化自然。“由于自然条件的这种差异,两个半球上的居民,从此以后,便各自循着自己独特的道路发展,而表示各个阶段的界标在两个半球也就各不相同了。”[4]35费尔巴哈承认了自然的客观性,看到了自然的不断变化,但是没有看到人的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马克思肯定了费尔巴哈对自然价值的分析,但批判了他的自然观的唯心性,不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性。马克思重视实践的作用,用实践看待自然和社会的历史,认为实践是人与自然的中介,实现了自然观的革命变革。

达尔文认为,自然是不断进化的,进化中充满竞争。达尔文的进化论启发了马克思用斗争理论看待自然和社会。马克思用劳动实践建构了唯物史观,强调了劳动实践的作用,认为劳动推动了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5]10李比希等提出了新陈代谢理论,认为自然界一切生物都是与外界不断交换能量的。人与自然不断进行物质交换。资本主义破坏了土地肥力,阻碍了农作物的物质交换。马克思继承了新陈代谢思想,论述了自然界的物质交换,批判了资本主义导致的物质交换断裂,要求实现城乡融合。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不断掠夺农民的土地,导致农民不得不进城务工。资本主义生产是无节制和自私的,只考虑剩余价值,而不考虑人类的长远发展与利益。

摩尔根将人类社会分为愚昧、野蛮、文明三个阶段,指出人类社会是由物质生产决定的,物质生产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继承了摩尔根的思想,论述了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的作用。资本主义只是解决了资产阶级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让无产阶级处于挨饿的状态。马克思批判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马尔萨斯认为,人口不能无限制增长,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人口过剩会导致犯罪和贫困。马克思批判了这种观点,要求看到科技进步的作用,正确认识资源的再生能力。“撇开自然物质不说,各种不费分文的自然力,也可以作为要素,以或大或小的效能并入生产过程。”[6]394马克思对人类的前途是充满信心的,认为人的实践可以解决生态问题,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2.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生态思想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等阶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自然的认识,形成了辩证的生态观。马克思扬弃了自然主义,从实践寻求人和自然和谐关系的建构路径,从资本增殖逻辑寻找生态危机的根源,通过共产主义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路径。

首先,马克思生态思想的萌芽阶段。马克思在学生时代就思考了一些自然问题,分析了自然、社会和人的关系,这段时间,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是直接感性的。马克思思考了人与动物的区别,认为动物的活动无法超过自然划定的界限。动物只能消极地适应自然,没有选择的机会,只能被动服从自然规律。人能自由选择和劳动,这是人高于动物的地方。人有意识,能够主动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满足自己的需求。“既然是环境造就人,那就必须以合乎人性的方式去造就环境。”[7]335人不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实践,而是能够不断开拓活动的范围,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一时期,马克思没有走向唯物主义,仍相信造物主,有神秘主义的观点。

马克思在大学读书期间,经常思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用自然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谴责人对自然的破坏行为。“在大学时期他通过对古代自然哲学的研究,就对自然概念作了创造性的探讨,肯定了人在自然面前的能动性。”[8]自然界遵循美的法则创造万物,人类用野蛮手段让自然蒙上灰尘。马克思在这一时期对自然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表现了博爱和人道主义。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分析了伊壁鸠鲁的自然观,赞成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自然界内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马克思肯定了世界是不断运动的,世界是物质的,没有造物主。马克思走出了思辨哲学,认识到了自然的客观性。

其次,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形成阶段。马克思在实践中从感性自然观走向了辩证自然观。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了人的本质、人的解放等问题,阐释了共产主义的实现路径。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理论,要求用感性看待现实问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确立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析了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总结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这一时期,马克思批判了唯心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创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探讨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深化了对自然的认识,要求消灭异化劳动,建立共产主义实现和谐生态。马克思认为,人与动物都生活在自然界,但动物不能选择,人有选择。人依靠自然,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但也能利用实践改造自然。人对自然的改造是全面的,能创造新的物质,能按自然规律和美学规律改造自然。“那么,否定的否定究竟是什么呢?它是自然界、历史和思维的一个极其普遍的、因而极其广泛地起作用的、重要的发展规律。”[9]148

马克思批判了异化劳动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分析了异化劳动的四种表现,阐释了异化劳动导致的生态问题。资本主义社会之前,没有异化劳动,人的生存依赖自然,人从自然中获取生活资料,人生产的劳动产品归自己所有。“机器的制造和使用所必需的主要要素如铁、煤炭、木材等的自然财富,在这里表现为资本的自然丰度,并且是一个不以工资的高低为转移的决定利润率的要素。”[10]121异化劳动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天然关系,让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对立。资本主义私有制引发了异化劳动,让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却不劳动,工人从事劳动却得不到劳动产品。资本家和工人都粗暴地对待自然。工人越利用和改造自然,获得的生活资料越少,让工人对自然产生了敌意,不去保护自然,而是加倍破坏自然。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润,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掠夺自然,加剧生态恶化。异化劳动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紧张。

马克思论述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多重关系,强调实践在建构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重要性。马克思肯定了自然的先在性,论述了自然在人生存和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但人有主观能动性,能通过劳动与自然发生关系。“通过生产过程本身,它们就从自然发生的东西变成历史的东西,并且对于这一个时期表现为生产的自然前提,对于前一个时期就是生产的历史结果。”[11]21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人与人的关系。人的社会关系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中的人的本质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存在。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宗教神学观点。人的生活资料只能从自然中获得,而不是从所谓的神获得。社会历史是受物质生产决定的,而不是绝对理念或人的意志的产物。自然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人和自然通过劳动联结。人通过实践改造自然、创造历史。马克思号召无产阶级建立共产主义,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解。“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12]131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消除私有制,让无产阶级掌握生产资料,让人民可以按需求享有生活资料,真正实现自然和人的解放。马克思始终把共产主义当成最高目标,要求无产阶级努力用革命解放人类。

最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成熟阶段。马克思用政治经济学和人类学分析生态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批判了资本逻辑导致的生态问题,阐述了科技进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要求发展循环经济。马克思晚年注重考察了人类学,研究了人类文明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完善了生态思想。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需要以自然为基础。不同国家的自然资源是有多寡的,自然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发展。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自然资源少的国家也能迅速发展起来。马克思提出了“自然力”的概念,并把自然力分为单纯自然力、社会自然力、人的自然力和机器自然力等。自然力在生产力中有重要意义,生产力来自自然力。人类应该合理利用自然力,推动生产力发展,开发绿色经济。马克思认为,劳动要注重自然规律,合理地增加社会财富,避免生态破坏。人类占有了土地,但土地不是人类的,而是大自然的。人类不能只考虑自身的发展,也要考虑自然和其他生物的发展,不能只考虑当代人的发展,也要考虑后代的发展。“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13]289马克思围绕人、自然和社会等角度论述生态问题,系统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要求建立共产主义生态。

二、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生态是生物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联系,是一定自然环境下各物种的生存状态、生理习性等,也指美好的事物或健康和谐的状态。生态体现人和植物、动物的关系,主要是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关系,尤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马克思生态思想主要论述生态问题的表现、生态危机的解决路径等。

1.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生态思想具有批判性和实践性,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和革命实践中生成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异化劳动和生态危机的关系,阐述了生态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生态问题的路径,要求建立共产主义生态。

首先,马克思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一直对自然进行探索,不断提高对自然的认识。原始社会,人类崇拜自然,服从自然。农业社会,人类初步利用自然,主要是利用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工业社会,人类想支配自然,企图统治自然,不断向自然索取,带来生态问题,破坏了生态环境,也逐步有了生态意识,开始保护自然。马克思从实践理解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承认自然的先在性和客观性,批判异化劳动对生态的破坏,突出人的劳动的主体地位。自然对于人具有先在性,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14]519人可以感知自然的客观性。人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自然演化的产物,人不能脱离自然界。人的一切都属于自然界,人只能依靠自然界发展。人是自然界的有机身体,自然则是人的无机身体。自然界的各种生物都是联系的,是相互依存的。人一旦脱离自然界,就没有生存的条件。人类破坏自然就是伤害自己。人在自然中是受动的,必然受到自然的制约,不能在自然中为所欲为。自然能够限制人类是因为自然有着丰富的资源能够为人类提供生存资料。工人要进行劳动也需要自然提供生产资料。自然也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成为自然科学的对象和艺术的对象。人类可以通过自然抒发情感。人也有能动性,能有目的地改造自然。动物依靠本能活着,不断繁衍,消极适应自然。人有意识,能够控制本能,运用科技进行生产,按自己的需求利用自然。

马克思认为,人要通过实践克服生态问题,在实践中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要在社会关系中解决生态问题。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着人的其他关系和本质。人需要结成社会关系才能生产。生产方式促进了人与自然的互动,人与自然的关系影响着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也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影响着生态环境保护。马克思用实践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践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展示着人的能动性。“马克思正是从实践理解自然和历史的关系,才真正解决了自然和历史的统一,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15]人通过实践让人与自然紧密相连。实践让自然中的要素发生变化,让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推动科技进步、制度完善,不断探索自然的未知领域,让人的活动范围扩大。人要尊重自然,科学预测人的实践对自然产生的效应,避免对自然的破坏。人破坏自然,只会给自然和人类带来灾难。人的实践要尊重客观规律,对自然进行科学改造。人通过实践让自然失去原初性,变成有目的的人化自然。人在改造自然时,也被自然改造,扩大自己的自然属性,成为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类破坏自然就是破坏自身。自然是历史性的,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不断让自然变化,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处于演变中。自然历史和人类历史是能够辩证统一的。马克思在实践和历史中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实践创造了包括自然和社会的世界历史。人是自然和社会的存在,人是实践的能动主体,受到自然的制约,无法摆脱自然规律。物质生活条件制约着人的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人的实践也制约自然,自然历史要通过人的实践呈现出来。人的实践能力越强越能影响自然,越能改变自然历史。

人的实践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守生态道德。规律分为两类:外在的自然规律是自然律;超越自然规律,实现自由,服从实践理性的立法,是自由律,即法律。人要把自然律和自由律结合起来,按照生态道德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践行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加强生态美德培育,有德之人才能知其善并行其善,具有生态美德的人才能真正践行生态环境的保护。”[16]自由劳动让人的灵魂神圣起来,强制劳动让人缺乏理智,不断追求感性利益。人只有进行自由劳动,才能产生高尚的行为。生态道德不是来自强制要求和思辨理性,而是来自人的生态实践理性的自由律。生态道德要做出理性的选择,要根据生态规律做出自愿选择,而不是自然而然开发和利用自然。生态道德选择必然排斥掠夺和无序,摆脱政治的束缚,达到选择的自由。自然进化法则只会导致必然的结果,而自由劳动会因为人的选择而有不同结果。生态道德选择会依据灵魂的神圣原因,确证了人的伦理意志。生态道德是人超越了因果律获得的选择和人格的独立,是人的行为尊重自然规律,不为规律之外的东西所束缚,自己决定自己的选择和行动。生态道德让人在善恶之间做出选择,并为自己的生态选择负责。人有自然的本能,但人可以凭借自由意志拒绝这些本能,选择合理的生态实践。生态道德不受因果律支配,是生态正义能够存在的基础。

其次,马克思分析了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马克思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展现自己的生态思想。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阐释了剩余价值的产生方式,分析了资本家利用科技和机器造成生态灾难的过程。“资本的‘两大法则’、‘两种强制逻辑’和‘社会权力’均镶嵌着非生态内核,注定使资本逻辑成为生态危机的根源。”[17]资本主义野蛮地征服自然,掠夺工人的剩余价值,获得了利润。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推动了资本增殖逻辑,不断破坏环境,导致人与自然的冲突,引起生态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无以为继的,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被雇佣,从事异化劳动。资本家占有了工人的劳动成果控制了自然和社会,让利润最大化,不断索取自然,满足生产需求,导致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断裂。资本主义导致的环境污染让空气污浊,排放了大量废气,形成浓重的烟雾。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污染了水源,将废弃物排到河流,引起水资源短缺。资本主义让工人生活在糟糕的环境中,身体健康难以保证,引起各种疾病。工人的饮食简单,身体缺乏营养。工人在狭小的环境进行生产,没有安全保障。资本主义破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破坏了土地肥力,让土地日益贫瘠。资本家只是为了利润最大化,不会考虑环境。资本主义提高了生产力,但有着不可解决的社会矛盾。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破坏环境,导致生态恶化,威胁人类的生存。资本主义用异化劳动加剧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分离。资本家将自然当作征服的对象,让劳动与人为敌,将自然变成获取利润的工具,加剧人与自然的对立,让工人更加贫困。异化劳动让工人粗暴地对待自然,不断破坏自然。资本家通过异化劳动占有自然,依靠科技从自然中获取更多生产资料,向自然倾倒垃圾,造成环境污染。资本家只追求利润,完全忽视自然生态问题,导致全球生态危机。

资本主义私有制及生产方式是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危机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异化劳动、资本增殖逻辑、物质交换断裂等造成的。资本主义让生态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失衡,威胁人类的生存。“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态问题比我国早出现80~100年,与其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的异化有密切关系。”[18]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牺牲了农业,破坏了农业的生产条件,不能合理开发土地,造成了环境破坏。资本主义的全部目的就是追求利润,获得更多的资本。资本家为了利润不顾生态破坏,不管工人的身心,不断占有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私有制让工人的劳动产品都被资本家占有了,工人只能得到少量工资。资本主义只会破坏自然,而不是保护生态。马克思要求发挥科技的社会促进作用,有效利用工业废物,改进生产工艺,减少资源消耗。

马克思分析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生态破坏,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实践的生态伦理思想。资本主义私有制让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只能出卖劳动力,用异化劳动粗暴地开发自然。资本主义不断扩大生产获取利润,让资本形成增殖逻辑。“权力、资本与技术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反馈机制,成为破坏国际生态环境的合力。”[19]资本增殖逻辑就是资本通过各种手段不断获取剩余价值,实现自我增殖。资本是贪婪的,不断追求利润的满足。资本不断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无限掠夺自然。资本具有反生态性,让人完全依赖物,让人被金钱支配,让自然成为被盘剥的对象。资本工业生产破坏人与土地的物质交换,损害了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资本主义无视物质循环规律,导致土地退化、森林毁坏、气候变迁等问题。资本主义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导致了人的生态灾难,需要社会制度变革。

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对自然的浪费性利用,提倡无产阶级的生态运动。“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成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的根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0]人类利用科技征服自然,破坏了生态环境。资本主义造成了异化生产和异化消费,加速了资本扩张,导致生态非理性,用经济理性压制了生态理性。资本主义存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导致了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加重了生态不连续性,是非生态的。资本主义工业生产造成了环境恶化,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导致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堕落。无产阶级要通过实践实现人与自然交换的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矛盾的真正解决。

马克思生态思想要求建立共产主义,采用合理的生产实践,合理利用自然。人性有邪恶的一面,会不断破坏自然,让自然和社会异化。人与自然的矛盾要靠共产主义解决。阶级社会中必然存在人与自然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导致的人与自然的矛盾更激烈。资本主义只追求利润,忽视生态保护,阻碍了自然和社会的统一。“工业自动化系统无情宰制自然万物的现象,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反生态的本质。”[21]社会制度的内在矛盾让人与自然的矛盾无法解决,需要全面的制度变革,彻底改变生产方式,消灭剥削和压迫。只要共产主义才能化解生态危机。无产阶级要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除私有制,实现公有制。共产主义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财产共有,自觉劳动,科技合理利用,生产力发达,财富极度丰富,资源合理分配,人类不再为了经济破坏自然。共产主义能让人在利用自然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在保护自然中发展经济,实现自然历史和社会历史的统一,达到人的自由发展。共产主义消灭了私有制,让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联系起来,在人的实践中达成统一,促进自然和社会统一。消灭私有制才能消灭剥削和压迫,清除自然和社会的异化,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结合。现实的人的实践能够架起自然、社会、人的桥梁,推动自然历史和社会历史的协同发展。

2.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生态思想具有客观性和实践性,在批判资本主义中形成了对自然的认识,预见了共产主义的实现。马克思生态思想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是完整的理论体系。

首先,马克思生态思想具有预见性与前瞻性。马克思善于从现实实践中发现问题,发现了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的生态问题,其生态思想不断被后世证明,体现了其深刻的预见性。工业革命让生产规模扩大,导致了生态问题。马克思看到了生态问题对人类的影响,有着很强的生态预见力。马克思预见了资本主义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提出了解决生态问题的路径,对共产主义做了构想,有着深远的眼光。“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是马克思立足于时代对人类生态活动的历史建构,是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把握方式,它具有丰富的历史维度和人类维度。”[22]马克思生态思想用辩证的远光看待社会发展,能跟上时代,具有前瞻性。马克思认为,自然中存在人的历史,要用实践看待自然生态的演变。资本主义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让自然和社会变得物化,生态问题更加突出,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严重性,也看到了共产主义的必然到来,生态危机的必然解决。

其次,马克思生态思想具有整体性与系统性。马克思生态思想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多重交叉,是完整的体系,论述了自然、社会、人的关系,全面批判了资本主义。马克思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思想,认为自然和社会是有机的整体,强调了人的实践在自然历史和社会历史中的作用。“马克思生态思想对人与自然关系辩证态度和辩证立场的生成逻辑,确证其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辩证性的思想特质。”[23]马克思生态思想呈现出了清晰的逻辑,完整的系统。马克思生态思想是有机整体,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理论框架,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核心内容,以资本批判为批判导向,以建立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伦理宗旨。

最后,马克思生态思想具有可持续性与实践性。马克思生态思想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是可持续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生态思想具有前后的连续性,在今天仍有指导意义。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的生态问题,在实践中形成系统性理论体系。马克思生态思想贯穿着实践概念,指导着生态实践。“马克思生态思想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对于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24]马克思将实践纳入自然和社会中,用实践去理解各类生态问题,用实践去建立生态文明。马克思生态思想为摧毁资本主义生态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建立共产主义生态。

三、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当前,全球各国都面临生态问题。生态关系着人类的发展,必须解决生态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我国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生态问题,让人们更加重视生态问题,引入了一些西方生态思想,开始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1.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价值

马克思生态思想在当代已经得到继承,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指导了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生态思想认为人是生态环境治理的主体,变革生产方式才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25]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生态问题不是最突出的问题,随着时代发展,生态问题日益严重,让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形成了生态学的各种流派。当代的生态学理论继承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资本主义不断获取利润,必然破坏自然,导致生态危机。马克思认为,自然和社会都是客观的,但人具有能动性。马克思生态思想有利于人们重视生态问题,增强生态意识。马克思生态思想推动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生态理论进入新的时代。

马克思生态思想影响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马克思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问题的根源、生态危机的解决路径,要求人们尊重自然规律,这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提供了理论来源。“马克思生态思想对于当代各个国家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当代价值不容小觑。”[26]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了生态理论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实践发展了生态理论,提出了各项生态实践的策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产业升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绿色经济发展。毛泽东要求恢复生态,为人民保护环境,要求尊重自然规律基础上开发自然,最终达到自由王国。邓小平主张改变粗放式发展模式,合理利用自然,重视科技的作用。江泽民要求保护环境,退耕还林,重视西部地区的生态。胡锦涛推行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立和谐社会,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推动生态文明。习近平提倡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断治理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2.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实践价值

马克思生态思想经过了实践检验,显示出有效的实践价值,能够解决生态危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更加严重,让生态危机在全球蔓延。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资源枯竭、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等。马克思生态思想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思路和路径。解决生态危机要从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着手,建立共产主义。“生态破坏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必然结果,生态环境的走向,取决于人类整体在生态破坏与生态改善之间所作出的集体决策,生态危机的解决途径在于共同富裕。”[27]我国日益重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我们要在马克思生态思想指导下,大力发展生态技术、循环经济,实现废物再利用,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需要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城乡生态保护协同进行,将乡村振兴和维护农村田园生活结合。当前中国城镇化由于基础设施不足,造成了一些环境破坏。城镇化的发展让城市中心聚集了过多人口,引发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降低了居民生活质量,也导致了各阶层生态利益失衡,引起群体生态利益冲突。一些小城镇的建设规划不合理,处于无序发展,存在空气质量差、水资源不足、废弃物排放、环境破坏、人地矛盾突出等忧患,影响了其后续发展,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已经达到极限,不断向外转移生产资料。我国农业人口众多,短期内不可能完全吸纳发达国家转移的产业,完全参与国际竞争,需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提升产业结构,方便城乡居民生活。“我们要统筹城乡社区建设,推动资源和基础设施向农村转移,推动教育、医疗、通信、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城乡政府合理分工,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8]政府要消除城镇化的不利因素,做好城市空间规划,顺应市场机制,积极应对耕地保护和房价上涨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

我们要在马克思生态思想指导下,完善生态制度和法律。人的行为需要法律的约束。我们要加强生态的国际协作,从人类利益的整体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各国要积极承担生态责任,支持全球生态治理。“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升华传统伦理道德,建立科学的消费观和正确的生态价值观。”[29]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利于解决生态问题,但生态问题的解决不能只靠公有制,也要靠生态实践。我们要建立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我们要深化生态治理体制,综合治理 环境,为人民提供美好生活。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马克思劳动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