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吴松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41)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2020 年6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2021 年3 月《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关注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把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教学中。笔者利用CiteSpace 6.2.R4 对2018—2023 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领域的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揭示研究的热点、趋势和模式,同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CiteSpace 是由陈超美博士开发的专门用于科学计量和文献计量分析的工具,包含关键词、数据源、作者被引等多种节点类型。其中关键词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髓,对其分析能够使研究人员深入挖掘文献数据,揭示研究领域的结构、趋势和热点问题,从而为科学研究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基于CNKI 数据库作为文献源,选择“主题”检索,检索条件为“高职/大专/高职院校/大专院校/英语&课程思政”,截止到2023 年8 月,共检索出1342 篇相关文献。之后通过手工筛选删除会议、论文集、书评等不符合条件的论文,以及与主题无关的文献,最终得到1027 篇有效文献。
相较于本科院校于1996 年便开始课程思政方面的探索[1],高职领域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最早开始于2018 年。2017 年12 月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 号)中首次引入了“课程思政”的概念,强调要将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功能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2018 年9 月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因此,2018 年可以看做高职英语课程思政领域研究的元年,自此相关文献数量开始快速增长(图1),仅2021 年的论文数量就超过2018-2020 三年的总和。
图1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文章数量
然而,与呈井喷态势的文献数量相比,2018-2023 年期间相关领域核心期刊以及CSSCI 刊文数量仅为11 篇(图2),占总数的1.07%,远低于本科院校英语课程思政的4.7%,以及高职课程思政领域的5.17%。核心期刊论文大多代表该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虽然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热度很高,但是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对比整个高职和高校英语课程思政领域来说非常少。
图2 高校课程思政文章数量对比
通过CiteSpace 生成作者和机构的合作网络,可以看出作者发文数量与作者或机构之间的合作强度。如图3 所示,部分作者之间存在合作,如发文量最多的曹炯与田慧,但大部分作者连线较少,共现图密度Density 仅为0.0028,这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程度很低,团队紧密型较弱。
图3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作者共现图谱
同样的,图4 展示出我国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研究发文机构的分布情况,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密度仅为0.0001,说明在该领域高校之间还未形成完善的合作网络。
图4 机构共现图谱
利用CiteSpace 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直观地就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和出现的频次进行计算与展示,从而分析出一段时间内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即研究热点[2]。
表1 展示了后台运算出的频次和中心性最高的24 个关键词。从该表可以看出:首先,序号1-3的关键词与搜索主题直接相关,所以频次与中介中心性均比较高。2018 年4 月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中,作者魏懿首次将课程思政与高职院校同时列为关键词,提出应结合显隐性思想教育内容,把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实践中[3]。另外,“英语教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和“思政教育”三个关键词的频次和中介中心性均较高,分别为84,148,76,39 以及0.23,0.17,0.13,0.13,这表明学者尝试将课程思政与英语的通识课属性相结合,通过联系英语教学实际与推行教学改革来实现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育。
表1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高频关键词
CiteSpace 中的关键词聚类功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分析文献中关键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文献中的主题和研究集群。研究采用对数似然比(LLR)算法导出11 个聚类(见图5)。其中聚类模块值(Q值)为0.6(Q>0.3),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而平均轮廓值(S值)为0.8(S>0.7),这意味着聚类是令人信服的。按照聚类结果,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图5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文献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一是关于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框架研究和建设理念,包含聚类#0 课程思政、#1 高职英语、#7 思政教育和#9 现状,该层面的研究内容多关于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和育人模式探索。杨修平(2019)提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应以“双育融通”为指导,在实践中以“三阶推进”为载体,以“四步循环”为路径的隐性育人模式[4]。
二是关于思政元素融入高职英语课程的实践与探究,包含#2 大学英语、#3 公共英语、#5 商务英语和#6 英语教学,该层面从高职各类英语课程的教学实施具体环节探讨了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的教学实践。张莹(2019)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入手,深挖思政元素,在实践中将课堂实践与培训比赛相结合,积极反思,严格监管,从而更好地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5]。
三是关于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包含#4 教学改革、#8 立德树人与#10 高职院校,该层面的相关文献探讨了如何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改革创新,以推进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苏娜(2021)认为应该从完善教学目标、提升教师素养、拓展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深化评价改革和丰富校园文化六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6]。
从研究整体情况来看,论文数量成增长趋势,且研究内容正逐渐向纵深发展,这与国家出台的相关的政策文件保持一致。但是从发文数量和机构作者统计来看,核心期刊文章占比较低,研究机构或作者之间合作很少,无法形成系统全面的研究网络。
根据时间轴图谱来看,研究呈现出从整体的思政建设和课程设计逐步转向具体的教学要素的趋势,例如微课、具体思政元素、特定专业需求等,这代表着研究者正尝试将思政教育理论与高职英语教学实践相结合。另外,很多研究仍聚焦于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现状、困境、改革必要性等,主题重复性较高,内容较笼统,无法结合高职英语的特点与具体行业需求进行个性化和深入研究。
已有的研究成果大部分是基于理论框架的定性研究,主要采取文献分析、经验总结、个案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较少采取文本分析、数据采集等定量研究方法,这使得研究过程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撑,缺乏说服力。举例来说,在教学实践的所有环节中,教学评价是教师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剖析发现,关于课程思政有效性、绩效评价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在2020 年才刚刚起步,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也较为局限和片面。
未来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加强研究机构或研究者之间的合作,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研究网络。另外,基于院校与专业特色,深入挖掘特色研究主题,摆脱同质化研究内容。第三,增加量化分析与实证研究,科学化思政目标教学评价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