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D 控制参数整定方法研究

2024-01-08 08:34:40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3年23期
关键词:微分稳态比例

付 兵

(云南省烟草烟叶公司,云南昆明 650217)

0 引言

PID 控制器根据系统的反馈信号,通过调整输出信号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具有简单、可靠、灵活的特点,是工程领域的首选控制算法。PID 参数的整定对于控制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PID 参数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介绍了常见的PID 整定方法,给出各种方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范围。

1 PID 控制器概述

1.1 PID 控制器原理

PID 控制是一种反馈控制系统,它通过比较系统的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的误差,产生控制信号来调节系统的行为。PID 控制算法的控制输出可表示为:

其中,er 为测量值与给定值之间的误差,Kp、Ki、Kd为比例增益、积分增益和微分增益参数[1]。

另外一种常用表达式为:

其中,Ti为积分时间,Td为微分时间。

前者多用于PLC 或DCS,后者多用于工业仪表控制器。两种表达式的转换关系为:。

1.2 PID 控制器的性能指标

PID 控制器的性能可以通过多个指标进行评估,一些常见的指标包括:

(1)稳态误差:衡量系统在稳定状态下与期望值之间的偏差。常见的稳态误差指标包括稳态偏差、积分偏差和稳态振荡。

(2)响应时间:衡量系统从初始状态到达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常见的响应时间指标包括上升时间、调整时间和峰值时间。

(3)控制精度:衡量系统的输出与期望值之间的精确度。常见的控制精度指标包括超调量、稳态误差和振荡幅度。

(4)稳定性:衡量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稳定性指标包括稳定边界、相角裕度和相位裕度[1]。

2 PID 整定方法

PID 参数整定就是确定比例系数(Kp)、积分系数(Ki)和微分系数(Kd)的过程,以便使PID 控制器能够在系统中实现稳定、快速、准确的响应。常见的PID 参数整定方法有:

(1)经验整定法是一种常见的PID 整定方法,通过逐步改变PID 控制器的参数,观察系统响应并调整参数值,以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该方法不依赖于系统的数学模型,而是根据经验知识进行调整。

(2)Ziegler-Nichols 方法是一种经典的整定方法,通过计算系统的临界增益和临界周期来确定PID 控制器的参数。

(3)自整定法通过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实时反馈来自动整定PID 参数。自整定算法通常根据系统的稳态和动态响应特性进行参数优化。

其他的PID 参数整定方法还有频率响应法、模糊PID 整定法、自适应整定法等,限于篇幅不展开讨论。

2.1 经验整定法

2.1.1 方法步骤

(1)将Ki和Kd设为0。

(2)逐渐增加Kp,直到系统开始出现振荡。逐渐减小Kp,直至系统振荡消失。记录此时的比例系数,设定PID 的比例系数Kp为当前值的60%~70%。

(3)逐渐减小Ti,直至系统出现振荡,然后再反过来,逐渐增大Ti,直至系统振荡消失。记录此时的Ti,设定PID 的积分时间Ki为当前值的150%~180%。

(4)除温度调节外,其他调节变量不需要设置Td。如果需要,逐渐增加Td,直到系统开始出现振荡。逐渐减小Td,直至系统振荡消失。记录此时的Td,设定PID 的微分时间Td为当前值的30%。

(5)最后,微调Kp和Td,直到满足性能要求。

经验整定法适用于一些简单的系统和应用,对非线性和时变性系统则比较难整定,需要进行多次试验和观察,和一定的时间和耐心[2]。

2.1.2 常用经验数据

(1)针对不同调节变量,长期经验总结,PID 整定参数的范围:

对于温度系统:KP=20%~60%,Ti=3~10 min,Td=0.5~3 min。

对于流量系统:KP=40%~100%,Ti=0.1~1 min。

对于压力系统:KP=30%~70%,Ti=0.4~3 min。

对于液位系统:KP=20%~80%,Ti=1~5 min[3]。

(2)口诀法:

参数整定找最佳,从小到大顺序查。

先是比例后积分,最后再把微分加。

曲线振荡很频繁(图1),比例度盘要放大。

图1 比例作用弱(曲线振荡很频繁)

曲线漂浮绕大弯(图2),比例度盘往小扳。

图2 比例作用强(曲线漂浮绕大弯)

曲线偏离回复慢,积分时间往下降。

曲线波动周期长,积分时间再加长。

曲线振荡频率快,先把微分降下来。

动差大来波动慢,微分时间应加长。

理想曲线两个波,前高后低4 比1(图3)。

图3 理想曲线(衰减比B∶B ′=4∶1)

一看二调多分析,调节质量不会低。

2.2 Ziegler-Nichols 法

2.2.1 方法步骤

将Ki和Kd设为0,逐渐增加Kp直到系统开始出现振荡,记下当前的比例值为Ku。记录振荡周期(Tu),以上两步是整定的基础。根据系统类型选择适当的参数计算公式。

对于比例控制系统:Kp=0.5×Ku。

对于比例—积分控制系统:Kp=0.45×Ku,或者Ti=0.85×Tu。

对于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系统:Kp=0.6×Ku,Ki=或者Ti=0.5×Tu,Kd=0.075×Ku×Tu或者Td=0.125×Tu

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对PID 参数进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4]。

2.2.2 Ziegler-Nichols 法实例

Ziegler-Nichols 法的实现程序代码如下:

2.2.3 Ziegler-Nichols 法的特点

Ziegler-Nichols 方法具有以下优点:①简单易用:该方法不需要系统的数学模型,只需通过实验测量振荡特性即可确定PID参数;②直观理解:通过观察系统的振荡特性,可以直观地了解PID 参数对系统的影响。

Ziegler-Nichols 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限制:①适用范围有限: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惯性较小、响应较快的系统,对于非线性和时变系统的整定效果可能不理想;②过度调节的风险:该方法的参数计算公式倾向于产生过度调节和振荡,对一些应用要求稳态精度和响应速度的系统可能不适用;③试验成本高:需要进行多次实验来测量振荡特性,并需要额外的时间和资源。

2.3 自整定法

2.3.1 基本原理

自整定法是一种基于实时反馈和偏差,自动优化PID 参数的方法。自整定法通过建立系统模型、根据实时反馈调整参数以及使用优化算法来实现PID 参数的自动优化,可以提供更精确、适应性更强的PID 参数,以满足不同系统和应用的需求。

2.3.2 自整定算法实例

自整定算法代码实例如下:

2.3.3 自整定法的特点

自整定法具有以下优点:①精确性:通过使用系统模型和实时反馈,自整定法可以提供更精确和适应性强的PID 参数;②自动化:自整定法是一种自动化的方法,能够减少人工干预和试错过程,提高整定效率;③适用性:自整定法适用于各种系统和应用,包括线性和非线性系统,稳态和时变系统等。

然而,自整定法也存在一些限制和问题,例如对系统模型的准确性、实时反馈的延迟和噪声等要求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仔细选择和配置自整定算法,以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2.4 控制理论的发展

2.4.1 不确定系统

(1)鲁棒PID 设计:使用鲁棒控制理论和方法,设计具有强鲁棒性的PID 控制器,以应对模型不确定性和参数变化。

(2)自适应PID 控制:采用自适应控制算法,能够根据实时系统响应进行参数调整,以适应系统模型的变化。

2.4.2 非线性系统

(1)线性化:在某个操作点附近进行线性化处理,将非线性系统近似为线性系统,然后应用线性系统的PID 整定方法。

(2)分段控制:将非线性系统分为多个工作区域,对每个工作区域应用不同的PID 参数,以适应不同的系统响应特性。

(3)设计专门的控制算法: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以获得更好的控制性能。

2.4.3 多变量系统

(1)多目标优化算法:使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等,综合考虑多个性能指标,寻求最优的参数组合。

(2)权重调节: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调整不同性能指标的权重,以平衡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

(3)效能边界分析:通过效能边界分析方法,确定不同性能指标之间的权衡关系,以找到最优的参数设定。

3 结论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经验整定法是一种简单易用的方法,适用于一些简单的系统和应用。然而,它对系统的非线性和时变性的适应性有限,可能无法满足较高精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2)Ziegler-Nichols 法是一种经典的PID 整定方法,适用于一些惯性较小的系统。该方法容易产生过度调节和振荡,对于一些应用要求较高的系统可能不适用。

(3)自整定法。通过迭代优化算法,不断调整PID 参数,以使控制系统的跟踪误差最小化。自整定法通常只能实现相对基本的参数整定,无法处理复杂的动态特性和非线性系统。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PID 整定方法的性能,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和系统特性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结合多种方法或采用高级整定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控制性能。

猜你喜欢
微分稳态比例
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稳态运行特性研究
大电机技术(2022年3期)2022-08-06 07:48:24
碳化硅复合包壳稳态应力与失效概率分析
拟微分算子在Hp(ω)上的有界性
电厂热力系统稳态仿真软件开发
煤气与热力(2021年4期)2021-06-09 06:16:54
人体比例知多少
元中期历史剧对社会稳态的皈依与维护
中华戏曲(2020年1期)2020-02-12 02:28:18
上下解反向的脉冲微分包含解的存在性
借助微分探求连续函数的极值点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红土地(2016年7期)2016-02-27 15:05:54
对不定积分凑微分解法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