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构建与推进对策研究

2024-01-08 00:56龙佳怀
体育科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体医生命周期全民

龙佳怀,刘 玉

(1.亳州学院 体育系,安徽 亳州 236800;2.阜阳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700)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规划的建议》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强调要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体医融合研究,我国体医融合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日趋丰富,体医融合试点有序开展。但是体医融合存在厚医薄体、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常凤,2019;龙佳怀 等,2017),体医融合不乏宏观政策的引领,但精细、实用、可行的配套政策较少(冯振伟 等,2018),体医融合协调与配合中协作权责不清(沈圳,2019),形成了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的“条块管理”(黄亚茹,2015),导致体医融合推进缓慢。

新时代,面对健康中国建设的紧迫任务和现实意义,体医融合理应积极融入全生命周期健康治理。虽然有学者对人工智能在体医融合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提出了搭建智能平台等建议(王刚,2022),但仍难以满足人们对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的需求。随着以5G 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逐步应用到健康促进领域,为建设全生命周期的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带来契机。本研究通过剖析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和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内涵,阐释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构建意义和构建原则,梳理智慧体育、智慧体育服务系统、“互联网+体医融合”研究现状,分析儿童青少年、中青年、老年体医融合现状,分析我国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国家运动处方库建设现状,构建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提出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推进对策,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借鉴。

1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要覆盖全生命周期,针对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确定若干优先领域,强化干预,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全面维护人民健康。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基于全生命周期中的健康突出问题及现实条件,对儿童青少年(6~22 岁)、中青年(23~64 岁)、老年(65 岁及以上)开展的体医融合服务,通过体育和医疗卫生部门的人才、技术、资源融合,实现儿童青少年、中青年、老年健康促进、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和康复,以获得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流程包括体质监测、运动风险评估、运动处方开设、运动处方执行、运动处方实施效果评估。体质监测和运动风险评估由医生、运动健身专业人员(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学校体质测试室、场馆体质测试室及医院运动门诊进行,医生和运动健身专业人员依据测试结果,开设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执行在运动健身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有序进行,运动处方实施效果的评估也是由医生和运动健身专家共同参与,实现体质监测、运动风险评估、运动处方开设、运动处方执行、运动处方实施效果评估闭环体系(图1)。

图1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模式Firgure 1.Model of Full Life Cycle Sports-Medicine Fusion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是面向全生命周期的无病防病、有病治病的健康促进服务,涉及体医双方资源、技术融合等,其主要有以下特点:1)融合的复杂性。体医融合涉及体育系统和医疗卫生系统聚焦于为人民健康服务这一宗旨,涉及双方资源、技术的深度融合。在体医融合体制机制方面,需要实现国家层面宏观政策、区域层面中观政策、实践操作层面微观政策融合,还需要中观管理层面资源协调、设施、人力等融合,微观操作层面手段方法、平台建设等融合。2)融合的政策导向性。由于体医融合涉及各方工作体系和众多部门,急需体医融合政策法规,从顶层设计上制定体医融合的法律法规,在微观层面建立配套落实政策。此外,体医融合推进中、试点中遇到的制度政策问题,也需要及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以便体医融合顺利实施。3)融合的紧迫性。当前我国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人民健康是首要问题。当下,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下降、中年人身体亚健康、老年人慢性病问题突出,这些健康问题大多是多静少动引起的生活方式病,而体医融合是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的重要手段,面对人民健康的迫切需求和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重任,体医融合显得极为紧迫。

2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内涵、意义及构建原则

2.1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内涵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是以信息科技为先导,以体育和医疗资源整合为重点,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活力,把社会基层治理、社会服务、健康促进有机结合起来的信息化健康服务系统。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建设基于我国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医疗服务、健身服务中的应用,构建由基础设施、数据体系、系统支撑体系和应用体系构成的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与我国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国家运动处方库、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网及各级医院体检中心等资源互通共享,充分发挥“互联网+”对体医融合的促进作用,推动体医融合数据上云端,共享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个人健康信息、服务人员信息、体育场馆及运动康复门诊信息等资源,实现体质监测、运动风险评估、运动处方开设、运动处方执行、运动处方实施效果评估等闭环体系服务。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的构建,有利于整合社区、学校、医院及社会商业会所的健康促进资源,打破传统的体医融合藩篱,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体医融合服务,通过数字信息技术的融入,强化体育和医疗部门的健康促进效能,提高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效果。

2.2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构建意义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平台构建,一方面响应了国家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的政策号召。另一方面,为体育管理部门和医疗卫生部门深度融合提供借鉴,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满足人民对体医融合的美好需求。当前我国体医融合需求旺盛,而体医融合服务的供给数量、质量等存在较大短板。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系统平台的构建与运行,能够掌握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需求,第一时间发现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中的问题,及时改进体医融合服务内容,提高体医融合效率和质量,满足人们对健康的美好需求。

2)有利于优化体育和医疗服务资源。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系统平台把学校、医院、社区及商业健身会所的体医融合资源和信息推送到线上,用户通过平台可以查看体医融合资源布局、使用现状等,提高了体医融合资源利用率。平台管理人员、运动处方师及社区管理人员等通过平台可以及时进行运动处方执行监管、设施管理维护及信息交流等。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平台能够很大程度上优化体育和医疗双方服务资源。

3)有利于提升国家基层治理能力。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主旨是为了提高全民健康,融合涉及体育、卫生、教育等众多领域,涉及国家层面健康治理水平,更需要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等基层健康治理能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需求,需要基层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协调配合,需要基层管理人员的使命担当,开创性开展运动场地建设、运动健身专业人员配备等工作,切实做到居民有需求、基层有服务,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2.3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构建原则

1)坚持党领导下的有序推进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体医融合作为一项复杂的、紧迫的、重要的系统工程,更需要党对体医融合的直接领导和过问。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党委对体医融合的领导体制,建立可行性的体医融合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体医融合快速发展。

2)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民对体医融合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体现在体医融合的服务送达群众身边,同时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的体医融合需求。从现实状况和需求紧迫性来看,儿童青少年体医融合和老年人体医融合更为紧迫。从全生命周期中的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生病患者对体医融合的需求来看,亚健康人群和生病患者的需求更多,但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健康人群的体医融合同等重要。

3)以福利型为主,整合医疗型和商业型为辅的原则。借鉴日本福利型、整合医疗型及商业型体医融合模式(黄晶 等,2021),我国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应以福利型为主,整合医疗型和商业型为辅的原则。以福利型为主,主要通过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学校体质测试中心、大型体育场馆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科医生共同完成免费体医融合服务。整合医疗型是医院运动门诊、运动康复中心为慢性病患者和身体功能康复患者提供的健康促进、运动干预及治疗的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此外,健身会所和商业康复中心提供的个性化、专业化付费体医融合服务,能够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对体医融合的不同需求。

3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构建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的构建思路为先梳理智慧体育、智慧体育服务系统及“互联网+”体医融合研究及发展现状,为本研究建立理论基础和参考,再剖析儿童青少年、中青年人、老年人体医融合现状,分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运动处方库建设情况,分析其与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建设需求的差距,以便更好开展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构建。

3.1 智慧体育、智慧体育服务系统及“互联网+”体医融合研究及发展现状

智慧体育可以理解为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对海量感知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对包括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设施等体育各领域的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谢颖,2014)。智慧体育的特征包括广泛覆盖、协同运作、智能处理等。智慧体育公共服务平台搭建框架为三层结构,即数据收集业务层、数据管理和数据呈现、管控和决策(陈锦 等,2017)。我国智慧健身中心建设有4 种模式,包括以国家体育管理部门为主体的自上而下的“纵向协同模式”、体育部门与横向体制内单位联合的“横向协同模式”、体育部门与企业、社会组织深度合作的“内外协同模式”,以及地方体育部门与社区网格内的企事业单位等多元主体共同搭建的“网格协同模式”。

刘玉认为,构建社区老年智慧体育服务系统有利于提高老年体育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整合优化体育服务资源,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社区老年智慧体育服务系统构建主要包括平台基本框架、平台主体功能、系统供应体系、系统内容结构及系统运行等方面(刘玉,2021)。陈亚东(2020)以社区体育治理与服务需求为导向,结合智能信息系统的通用设计规则,从构建目标、构建原则、构建思路、技术保障、平台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入手,设计了安徽省社区智慧体育服务系统的总体构架。上海市徐汇区智慧体育服务系统典型案例,主要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依托,强化智慧管理,建立全息运动教室,依托智能管理系统和物联网健身系统,公众可以将自身的锻炼数据、健康数据及时上传系统(陈亚东,2020)。

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移动客户端的应用,建构集O2O 健身预约、健康咨询、健身指导、健康评价、医疗服务、健身行为监督等“六位一体”社区体医融合网络平台(李爱菊,2019)。利用“互联网+”现代数字化技术有效整合优质信息资源,建设“互联网+”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框架,平台由物理层、传输层、云计算平台层、应用层、用户、技术支撑6 个部分构成(张帆,2022)。可以看出,从智慧体育研究到智慧体育服务系统建设研究,再到“互联网+”体医融合研究,研究一脉相承,从理论探索到系统平台构建,并且有优秀实践案例支撑,为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构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3.2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建设现实基础

3.2.1 儿童青少年体医融合现实基础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儿童青少年健康,先后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速度、速度耐力、柔韧性及力量等,全国在籍大中小学生按年度测试,各学校按时把测试数据上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网。我国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有测试、有数据、有平台。《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三章第二十条提出:“普通高等学校设校医院或者卫生科。”“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六百比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学生人数不足六百人的学校,可以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该闭环体系已经具有体医融合的雏形。

3.2.2 中青年人体医融合现实基础

中青年人是企事业单位、公务员、行业协会的主力军,国家非常重视中青年人群的健康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创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和条件,严格执行劳动安全卫生等相关规定,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健身活动,保护职工健康。国家鼓励用人单位开展职工健康指导工作。国家提倡用人单位为职工定期开展健康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群团组织应当根据各自特点,组织开展日常体育锻炼和各级各类体育运动会等全民健身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健康权。自然人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健康权。”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能够做到全员体检,国企和大型企业基本能做到全员体检,少数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业者不能保障职工年度体检。当前,我国单位体育开展参差不齐,单位体育文化差别较大,有的单位具有浓厚的健身氛围和健身文化,有的单位体育则被边缘化。

3.2.3 老年人体医融合现实基础

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比例越来越高,老年人健康关注度高、任务重、紧迫性强。《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 年)》指出,到2025 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30—70 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 年降低20%。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健康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与管理制度,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致病危险因素开展监测、调查和综合防控干预,及时发现高危人群,为患者和高危人群提供诊疗、早期干预、随访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服务。”上海、安徽等地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运动干预和防控,除规模小,受惠人群少外,整体效果良好。

3.2.4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情况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12 项服务内容。2022 年,我国印发的《“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提出,统筹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采取“国家和省两级部署,国家、省、市县四级应用”框架,到2025 年,初步建成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及基础资源数据库。截至2022 年,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建成,100%的省份、85%的市、69%的县建立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国7000 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200 多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院内服务消息互通共享(国家卫生健康委 等,2022)。

3.2.5 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为提高国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国家积极推进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集约化建设,以国家级平台为核心,省、市级平台按统一标准体系建成互联互通的全国全民健身服务“一张网”体系。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用户服务层等。业务应用包括管理类、分析类、服务类服务,具体业务有场地管理、指导员管理、场地使用效能分析、智能统计、健身指导等。例如,浙江省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基础上,积极开展省属健身信息服务平台统建,市民通过门户网站、APP及微信公众号等及时获取科学健身指导服务。

3.2.6 国家运动处方库建设情况

运动处方库建设是体医融合的重要基础,特别是适合我国国民的运动处方库建设更为迫切。2016 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开始建设我国运动处方库,运动处方库建设包括运动处方内容系统建设、运动处方应用平台系统建设和运动处方师培训认证系统建设。运动处方应用体系包括健康人群运动处方、疾病风险人群运动处方、慢性疾病人群运动处方、身体活动功能受限人群运动处方、发展性障碍人群运动处方5 大类,每一类都包括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人人群。运动处方库应用平台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交换接口、人机交互程序等。运动处方库建设分为三期工程进行,第一期为健康人群、疾病风险人群运动处方建设,第二期为慢性疾病人群和部分身体活动功能受损人群运动处方建设,第三期为发展性障碍人群运动处方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二期工程接近尾声,三期工程正待开启(祝莉 等,2020)。

综上所述,国家学生体质测试中缺少学生骨密度、心肺功能、血压血糖及脊柱侧弯等健康特征的指标测试,学校卫生室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不足。单位职工体检项目缺少身体成分、力量、耐力等指标测试,职工体质健康数据、体检数据还没有共联共享。老年人慢性病运动干预试点存在团队工作能力、运动干预效果不高,工作团队工作任务重及后续经费投入少等问题。另外,还存在家庭医生负担过重,服务中注重看病治病,轻视健康教育和健康能力的培养等现象。总体来看,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中青年人群体检和单位体育、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及家庭医生签约初步具备了体医融合基础,但与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建设还存在差距,我国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中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和使用率有待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且整合能力低,平台数据互通共享安全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部门间融合、协作的少。我国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还存在准入制度、标准监督机制建设不足,平台建设专业技术人力资源及服务管理人员短缺,平台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孙蔚 等,2022)。虽然儿童青少年、中青年人、老年人群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体医融合实践和试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网已运行多年,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逐步完善中,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正在加紧建设,我国运动处方库已基本建成,但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网、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及运动处方库都各自运行,各系统信息孤立,而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需要通过与上述系统互通互联,构建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大平台,推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和促进。

3.3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构建步骤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建设首先以国家级平台统一规划设计,省、市、县平台采用统分或统建模式建设,采用统一技术框架,建设一体化服务系统体系,形成全国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一张网”。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设计采用B/S 三层结构系统,该系统把整个项目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通过分解具体业务,采用javabean 开发基于web 的应用软件,编程环境Eclipe 程序结构清楚,有利于后期维护和升级,也有利于端口对接。

课题组多次到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芜湖市弋江区、界首市等体医融合试验区调研,向体育学、医学、信息学专家征集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建设意见建议,基于体医融合理论基础、现实条件和业务需求,经过反复对比和论证,最终形成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架构设计方案,系统平台主要内容包括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框架、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主体功能、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服务体系、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内容结构、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运行。

3.3.1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构建框架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平台主要由基础设施体系、数据体系、系统支撑体系和应用体系构成(图2)。基础设施体系由通信网络、服务器、互联网和系统软件构成。数据体系由儿童青少年、中青年及老年人数据、服务资源数据、服务人员数据、数据分析处理、数据接口管理构成,其中全人群健康数据通过系统数据接口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学生体质健康网及医院体检中心互通共享,运动处方数据与运动处方库对接,科学健身及运动处方执行所需体育场馆数据与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共享。平台用户和管理人员通过平台注册个人账号。系统平台数据采集、生成、传送及存储基于物联网技术完成,提高系统数据的智能化水平。系统支撑体系包括平台业务系统、信息数据库系统和平台操作系统。应用体系由服务供给、服务管理、服务沟通、服务监管构成(刘玉,2021)。基础设施体系、数据体系、系统支撑体系都是为应用体系服务,个人用户和体医融合服务人员通过应用体系能够实现信息的传达和交流,及时了解体育设施、科学健身指导等信息,实现快捷的体医融合服务。平台管理门户包括体育及医疗卫生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及个人用户,平台提供Web 端口、小程序、APP 及公众号等应用服务。2019 年,北京天坛医院和北京市体育局联合成立了北京市“体医融合”协同创新实验室,实验室人员由临床专家、体育专家、基础医学专家、大数据工程师组成,实验室团队整合全民健身数据和健身场馆数据,为健康人群、疾病后康复人群制定运动处方、监督运动处方的执行,该实验室模式促进健康效果显著,但限于接待能力有限,受益人群较少。

图2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基本设计框架Figure 2.Design Framework of Full Life Cycle Sports-Medicine Fusion Service System Platform

3.3.2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主体功能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主体功能包括医学检查、健康信息、体质监测、运动风险评估、运动处方、健身指导和信息交流等功能(图3)。

图3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主体功能Figure 3.Main Functions of Full Life Cycle Sports-Medicine Fusion Service System Platform

1)医学检查功能。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与我国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共享医学检查结果,主要包括身体一般状况、脏器功能、健康问题及住院治疗情况。身体一般状况包括身高、体重、血压、体育锻炼、饮食生活方式等。脏器功能包括个体的心电图、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骨密度及脊柱侧弯功能指标,这些指标是制定运动处方的重要参考。健康问题是指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等。住院治疗情况包括住院史和家庭病史,住院史包括入/出院的时间,住院原因及医疗机构名称等(刘万奇,2020)。

2)健康信息功能。因平台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医生、健身专家及个人通过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可以及时掌握用户健康信息,包括个人既往病史、家族遗传史和生活方式等信息。个人既往病史包括工作单位的医疗支付、药物过敏、疾病情况及手术情况等。家族遗传史是指直系亲属中是否患过具有遗传性或遗传倾向的疾病或症状。生活方式包括体育锻炼、饮食习惯、吸烟饮酒情况及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3)体质监测功能。系统平台通过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网共享,掌握儿童青少年柔韧性测试、抗阻力、心肺耐力等体质健康状况,找出健康储备短板,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中青年、老年人柔韧性测试、抗阻力测试、心肺耐力测试项目和评价标准参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执行。目前,儿童青少年体质监测数据虽已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网数据共享,但还需补充脊柱侧弯、血压、血糖等测试,而老年人群需补充平衡能力测试,以便更好开设运动处方。

4)运动风险评估功能。运动前的风险评估和筛查是制定科学合理运动处方的前提。2020 年美国运动医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CSM)对运动前健康筛查流程进行了更新,不论是无规律运动习惯者还是有规律运动习惯者,若无心血管、代谢疾病,且无症状者,不必进行医学筛查。有任何心血管、代谢疾病相关症状或体征者,不论是否具有规律运动习惯,都应进行医学筛查。针对确诊过心血管、代谢疾病,但无症状的无规律运动习惯者建议进行医学检查,而有规律运动习惯者进行较大强度运动建议医学筛查,参与中等强度运动不必进行医学筛查(Thompson et al.,2020)。运动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身体运动能力、心肺功能、代谢基础等监测。

5)运动处方功能。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系统与我国运动处方库有机对接,全科医生和健身专家根据体医融合需求者的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风险评估数据为其开设相对应的运动处方,需求者在健身专家指导下开展运动处方执行,医生和健身专家共同对运动处方实施效果进行评定。

6)健身指导功能。全人群可以通过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系统平台实现健身指导功能,可以通过平台预约健身指导专家,也可直接到社区健身中心、大型体育馆等健身场所接受健身专家的科学健身指导。此外,系统平台还会定期开展健身知识宣传、科学健身讲座等。

7)信息交流功能。信息交流功能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发布、沟通交流功能。信息收集是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系统平台对用户发送的服务需求进行收集、归类,把相关需求信息针对性推送给医生、健身专业人员。信息沟通交流包括用户与平台管理者交流、用户与体医融合专业人员、用户与用户间的沟通交流等,如用户接受体医融合服务时间地点、对体医融合服务意见、用户接受服务后的感受等。信息发布主要是平台管理者发布的服务信息、国家体医融合政策文件、健康知识等。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要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加强对个人信息和敏感信息的保护。

3.3.3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平台服务体系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平台的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体质监测和运动风险评估、运动处方开设、运动处方执行、运动处方实施效果评估及信息交流服务(图4)。

在我国传统的公路施工过程中,一般使用AC系列的沥青混合料,但是由于AC系列密实结构的特性,使得在公路施工过程中采用AC系列的时候,将会出现较明显的车辙,对于公路的使用寿命有着很大的影响。而通过运用SUP-13沥青混合料设计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其骨架嵌挤结构的优势,通过使用细集料来对骨架中的缝隙进行填补,以此来大幅度提升混合料的整体寿命。

图4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体系Figure 4.Services on the Full Life Cycle Sports-Medicine Fusion Platform

体质监测和运动风险评估是体医融合服务开展的基础,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学校体质测试中心、医院运动康复门诊、体育馆及健身会所的体医融合专业人员对体医融合需求者进行体质监测和运动风险评估。因此,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学校体质测试中心、体育馆要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医生等服务专业人员。

运动处方开设是对体医融合需求人员体质测试和运动功风险评定的基础上,由全科医生和健身专家共同为其开设或选定个性化运动处方,包括合适的运动项目、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频次。在校师生员工的运动处方开设由学校体育教师和校卫生室医生共同完成。

运动处方执行是指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健身专家的科学指导下,运动处方执行人按照处方要求有效执行处方。儿童青少年的运动处方执行在学校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少数学生运动处方执行也可在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馆健身专家的指导下执行。指导者把运动处方执行过程数据录入系统。

运动处方实施效果评估是在运动处方执行完毕,由医生和健身专家通过对运动处方执行人的体质健康进行再测量,研判运动处方执行有效性,以便对运动处方进行调整或制定新的运动处方。

信息交流服务包括体质测试和运动能力数据存储、预约信息发送与受理、运动处方开设、运动处方执行、体医融合科普知识宣传、医院运动康复门诊信息发布、体育场馆使用实时信息发布等,主要由社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馆及医院运动康复门诊负责完成,参与人员主要包括平台管理人员、个人用户、医生、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及志愿者等。通过平台数据信息录入、发布和共享,建立起体医融合个人用户、医生、健身专业人员、运动场馆管理者及网络平台管理者之间交流的桥梁。

3.3.4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内容结构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内容包括数据库(含运动处方库)、平台操作系统和平台业务系统。数据库包括个人基本健康信息库、体质监测及运动风险评估信息库、医生和健身专家信息库等。平台操作系统是儿童青少年、中青年人、老年人接受体医融合服务的钥匙,通过平台操作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各种操作,个人体医融合需求和社会体医融合供给得以实现。平台业务系统是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的核心,通过各子业务系统协同合作,实现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的各项功能。

3.3.4.1 数据库(含运动处方库)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数据库包括个人基本健康信息库、医生和健身专家信息库、体育场馆使用及医院运动康复门诊信息库、体质监测及运动风险评估信息库、体医融合科普知识宣传库及运动处方库等。个人基本健康信息库与我国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中的个人健康信息对接,对服务对象的体质健康、基础病等进行全面了解。医生和健身专家信息库包括社区健康服务管理人员、全科医生、健身专家、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等人员的信息。体育场馆使用及医院运动康复门诊信息库包括各社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运动康复门诊、学校体质测试中心的地理位置、健身康复的场地器材数量等信息。体质监测及运动风险评估信息库包括个人的体质监测数据和运动风险评估数据,数据由测试人员上传系统。体医融合科普知识宣传库包括科学健身知识的宣传、体医融合健康知识的讲座信息、国家健康促进法规政策等。此外,数据库与国家运动处方库、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通互联。

3.3.4.2 平台操作系统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操作系统是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的重要运行载体,个人接受体医融合服务、医生和健身指导人员提供体医融合服务、体育场馆的维护管理等都通过平台操作系统完成。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操作系统分为用户个人操作平台、医生和健身指导人员操作平台、网络和体育场馆管理人员、体育及医疗卫生管理人员操作平台。

从体医融合供需双方层面看,个人用户通过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得到便捷、优质的服务,医生和健身指导人员通过平台操作系统实现体医融合服务的供给,网络和体育场馆管理人员通过平台操作系统实现网络维护、信息发布等。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操作方式主要有用户个人通过软件、APP 及小程序等进行服务需求申请,医生和健身指导人员通过软件及APP 等进行申请受理并下达服务指令,网络和体育场馆管理人员通过软件及APP 等进行相关信息发布和维护。需要注意的是应加强老年人群智能手机和电脑的使用培训,应加强对儿童青少年手机和电脑使用时限的管理。

3.3.4.3 平台业务系统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业务系统是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供给的核心和关键,包括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门户系统、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体医融合服务受理系统、智能终端对接系统和智能结算系统。

1)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门户系统:该系统是用户进行体医融合服务需求申请,医生、健身专家、管理人员服务供给的窗口,儿童青少年、中青年及老年人群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学校、社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运动康复门诊及健身会所提供的体医融合场地设施、服务人员配备等信息,并提出相关服务需求申请,医生、健身专家及平台管理人员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儿童青少年、中青年及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和服务需求,开展线上、线下指导监督,体医融合服务得以实现。通过体医融合政策发布系统,人们能够及时知晓国家、地方政府的体医融合基本政策和保障性政策,及时享受福利型、整合医疗型、商业型体医融合服务。通过体医融合服务评价监督系统,人们能够及时对体医融合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及服务效果进行评价,政府体医融合主管部门及服务人员能够及时看到用户评价,及时进行整改。

2)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相关信息进行维护管理,包括人员信息管理、运动处方库管理、硬件设施信息管理。个人用户健康信息对接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个人信息,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相关信息需要进行采集和录入。系统平台与国家运动处方库对接。体医融合硬件设施信息与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共享。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设置不同的管理权限,既确保数据库多元主体共用共享,又能保护不同主体的隐私。

3)体医融合服务受理系统:主要包括预约服务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科普知识宣传和意见反馈系统。该系统支持手机APP 浏览,个人用户、服务人员及管理者可随时通过手机、电脑登录访问。①预约服务系统主要是用户向平台发送个人所需的服务申请,提交申请时要明确预约时间、就近地点及服务需求等,以便平台进行服务匹配。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效率,预约服务系统在服务资源空闲时,及时通过平台发送空闲器材、人员数量等服务信息。②信息查询系统可查询社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学校、运动康复门诊及健身会所的体医融合硬件设施、服务人员及服务类型等信息,包括其具体位置、服务时间、场地面积、测试仪器、医生及健身专家信息、主要服务特色等,特别是能够掌握各个体医融合服务点的实时信息,实时服务人数、预约人数信息、科普信息、知识讲座等,提高整体服务效率。③科普知识宣传也是通过体医融合服务受理系统进行发布,用户登录服务受理系统能够查看体医融合科普知识,获取体医融合知识讲座信息,也可和医生、健身专家在网上进行交流和提问留言。④用户意见反馈系统是用户接受体医融合服务后,对服务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及商业型服务的收费等的满意度评价。系统网管人员对用户的评价进行汇总,并形成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级的整体性评价,这种整体性评价是对服务的监督和促进,也是用户选择服务的参考。

4)智能终端对接系统:主要是保障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与其它终端设备对接起来,如与我国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国家运动处方库、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网等链接,实现基本信息、健康信息、预约服务、运动功能评定信息及意见反馈等信息的传递,确保信息采集的便捷、准确,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保障信息的安全。

5)智能结算系统:智能结算系统主要是对福利性、整合医疗型和商业型体医融合服务进行的线上线下付费结算。福利型、整合医疗型及商业型体医融合服务模式中,福利型模式是面向全人群的公共服务,是民生工程,全人群免费享受。整合医疗型服务是适当收费,商业型服务针对部分高标准服务,按市场收费。线上付费结算支持微信、支付宝及银联支付等多元化支付。

3.3.5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运行

3.3.5.1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运行框架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运行框架包括基础硬件层、数据层、应用层及访问层。基础硬件层包括通信网络、服务器、系统软件及互联网等,是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的基础,随着网络技术手段的不断优化,新软件的开发,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数据的安全性、科学性将逐步提高。数据层主要是对体医融合相关数据的录入、整合和存储,不同主体遵从不同权限通过应用接口、智能接口和外部接口实现对数据库的安全访问和管理。应用层是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运行的核心,儿童青少年、中青年及老年人通过应用层预约服务时间、地点,查询体医融合硬件设施条件及专业人员数量等。体育和卫生管理人员通过应用层了解本地区人群体质健康、体医融合服务质量和效果,为提升服务水平提供参考。访问层的访问对象主要包括儿童青少年、中青年、老年人、健身专家、医生、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体医融合管理人员等。一般通过浏览器、APP 及微信平台对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进行信息处理和业务处理。

3.3.5.2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运行流程

用户根据各自需求,通过平台进行服务查询、发布服务请求,服务人员给出解决方案,完成服务过程,实现服务目标。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运行流程分为访问平台提请预约、预约受理、用户确认、运动处方制定和执行、用户评价5 个步骤。

1)个人用户通过平台系统访问层访问系统,提交服务内容、提交服务预约等。2)服务人员及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对提交信息、预约申请等进行受理,受理信息通过数据库进行交换,并把信息和反馈数据发回个人用户,供其参考。3)个人用户根据平台系统反馈信息,做出进一步的选择,并把选择结果通过平台系统进行确认。4)服务人员及管理人员收到个人用户的确认信息后,即刻着手准备并提供服务,健身专家和医生协同开展体质监测和运动风险评估、运动处方制定和执行。5)个人用户接受完服务和指导后,及时通过系统对服务的态度、效果等进行评价,平台会对评价进行整理,以便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3.3.5.3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运行实施模型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运行有3 种模式:福利型、整合医疗型及商业型,其中福利型服务为主体,整合医疗型和商业型为辅。福利型服务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纳入民生工程,全民免费享受服务。福利型服务主要通过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学校体质测试中心、大型体育场馆的健身专家、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医生共同完成。如湖南科技大学健身科普基地针对敬老院老人开展的体医融合健康促进;太原市体育局举办的体医融合专题讲座等。儿童青少年体医融合实施主要在学校完成,通过“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完成,也可到附近的社区全民健身中心等接受服务。整合医疗型服务是在医院运动门诊、医院运动康复中心,体育医院为慢性病患者和身体功能康复患者提供的健康促进、运动干预及康复治疗的体医融合有偿服务。如北京大学附属医院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开展的呼吸疾病患者体医融合联合治疗等。商业型服务是指健身会所和商业康复中心提供的个性化、专业化体医融合有偿服务,能够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对体医融合的不同需求。如合肥UT运动康复诊所、苏州宝力豪健身俱乐部开展的体医融合项目。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运行要做到服务便捷、信息安全,又要充分满足儿童青少年、中青年、老年人的需求特点。因系统平台服务信息与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学校体质测试中心、运动康复门诊、健身会所间实现了信息共享,信息安全非常重要,个人用户、服务人员及管理人员等通过注册申请拥有专属身份,通过密码学的方法、区块链技术对身份信息进行标识加密,实行“一人一码”,确保数据的真实和隐蔽,通过授权的方式实现数据访问的控制权限,使用户切实掌握个人的体医融合健康数据。

4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建设推进对策

4.1 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职责

1)全面加强党对体医融合的领导,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体医融合工作指导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各级政府主体责任,政府加大体医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体医融合经费投入,完善体医融合公共服务体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2)坚持地方党委对体医融合的统筹协调。地方党委加强对体医融合的组织、引导和监督责任,确保中央的体医融合政策落地生根。3)加强体育系统和医疗卫生系统的党组织建设,建立“一岗双责”,依法依规创造性开展体医融合工作。

4.2 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提升基层社会健康治理能力

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的“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充分吸纳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及广大的社会慈善资源参与基层健康治理之中,形成基层健康治理合力。积极探索“行政吸纳服务”,加大政府为民购买健康服务的方式和力度,形成政社合作,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为民提供健康公共服务,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体医融合服务体系,建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体医融合服务制度,确保体医融合开展从中央到地方、基层落地生根。

4.3 强化政策支持,完善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的体制机制

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准绳,建立体医融合推进协同机制,制定“十四五”体医融合专项计划,准确定位国家未来几年体医融合发展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体医融合组织建设、资源建设、技术实施、服务人数等具体目标任务,制定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等。省、市、县根据国家顶层设计,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体医融合发展五年规划。把体医融合纳入健康城市、先进(文明)单位等评先评优体系。

建立医院(社区医院)、学校体质测试中心、社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运动康复门诊及健身会所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民健身信息共享机制,打通体质监测和运动风险评估、运动处方开设、运动处方执行、运动处方实施效果评估在线下线上实施联结。医生在医疗诊治中,把心肺功能、身体成分及力量、耐力等纳入生命体征检查,将慢性病防治运动干预手段纳入医保报销(鲍明晓,2020)。加大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政策宣传,构建体医融合体育、卫生、学校、财政及保险等多部门多元协同治理体制机制,制定体医融合考核实施细则和考评制度。把体医融合纳入医院、学校、社区及单位评级评优指标。国家制定体医融合政策、融资及税收等方面优惠,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事业。

4.4 加强体医融合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完善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硬件设施建设

1)加强体医融合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建设要求体育场馆(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安排或配备2 名以上全科医生和若干社会体育指导员值班,学校要配齐体育教师和校医院医生。目前,懂体育的医生、懂医学的体育人及全科医生等体医融合人才数量和专业能力都难以满足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需求,因此,需加强高质量体医融合专业技术人才培养。2)加强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所需的硬件设施。一方面,可以把社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馆逐步升级为运动健康中心(国家体育总局,2023),按照平均每2 万人拥有1 个运动健康中心的标准建设,配齐运动健康中心体医融合所需的人员和硬件设施。另一方面,可以在位置接近的全民健身中心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联合办公,以便开展体医融合服务。3)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是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建设的重要支撑,应加大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投入,加快建设进度,按照统筹集约、规范发展的建设原则,提高建设质量。

4.5 夯实数据要素基础设施,数字化赋能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建设

大数据、5G、物联网、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数据要素为主的体育、医疗等行业间大数据互通共享是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运行重要基础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为数字中国建设制定了发展方向,也为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数字赋能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建设理念,统一各部门数据源头标准,确保数据端口一致性,夯实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建设中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数字基础、数据资源建设。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遵守“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要求,构建体医融合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标准体系,系统平台通过个人注册申请拥有专属身份,通过密码学的方法对身份信息进行标识加密,通过授权的方式实现数据访问的控制权限。另外,加大可穿戴设备在体医融合中的开发和应用。积极贯彻落实《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为老年人和残疾人创设良好的网络利用条件。

4.6 依托国家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建设,采用统分模式或统建模式,建设国家、省、市、县一体化体医融合系统平台

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建设由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支撑体系、应用体系及用户服务层构成,平台建设既要有自身软硬件体系建设,又要涉及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民健身服务信息平台等大数据互通共享。因此,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建设以国家级平台建设为依托,省、市、县级平台可采用统分模式或统建模式来建设。统分模式建设由各省、市、县自建平台,与国家平台对接互联。统建模式即依托国家级平台,依次开展省、市、县级一体化平台建设,各地也可开发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平台,及时总结推广各地优秀平台建设案例。平台建设还需要加强统筹协调,成立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安排专门平台建设协调员,加强平台建设技术和经费保障。

5 结语

现代科技发展悄无声息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的被动体力劳动越来越少,久坐少动成为生活常态,慢性病发展迅速,降低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加剧了医疗负担。体医融合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使得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建设成为可能。本研究对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构建框架、平台主体功能、平台服务体系、平台内容结构及平台运行流程进行了构建,并提出了平台建设对策。本研究的理论成果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后续应加强全生命周期体医融合服务系统平台服务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研究,以便更好为全民健康服务。

猜你喜欢
体医生命周期全民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全民·爱·阅读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共生理论对“体医结合”模式创建的启示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