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他司汀与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异丙嗪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疗效

2024-01-08 10:16:04林欣庚李祖勇李万杰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异丙嗪司汀前庭

林欣庚 李祖勇 李万杰*

眩晕主要指患者出现周围物体或自身旋转、倾斜等感觉异常[1]。以前庭周围性眩晕最为常见,前庭感受器、神经异常病变等为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2]。目前临床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天麻素及倍他司汀为常用的治疗药物,天麻素具有较好的镇静、安眠作用,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减轻眩晕症状。倍他司汀可促进血液循环并扩张血管[3]。异丙嗪可抑制组胺的释放,调节前庭功能,减轻眩晕程度。为探索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有效方式,本文探索倍他司汀、天麻素注射液与异丙嗪治疗该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 年7 月-2023 年6 月本院收治的70 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前庭周围性眩晕诊断标准[4];(2)伴有头晕、恶心等症;(3)对研究知情。排除标准:(1)中枢性眩晕;(2)患有精神疾病;(3)过敏体质者;(4)合并先天性疾病;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 例。观察组年龄41~78(56.81±9.08)岁,男性19 例,女性16 例,病程(6.97±1.58)个月,合并疾病:高血压6 例,糖尿病5 例,高脂血症8 例。对照组年龄40~76(57.54±9.31)岁,男性21 例,女性14 例,病程(7.10±1.45)个月,合并疾病:高血压8 例,糖尿病3 例,高脂血症6 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202120),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天麻素、倍他司汀治疗。天麻素注射液50 mg 加入500 ml 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 次/d;待患者症状改善改用倍他司汀片,12 mg/次,3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异丙嗪治疗,异丙嗪25 mg/次,肌内注射,1 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疗效评价临床症状消失,无眩晕或发作次数、时间显著降低为显效;临床症状改善,眩晕缓解,发作次数时间至少一项下降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采用眩晕症状评分简化量表(VSS-SF)评价眩晕症状,满分60 分,分值越高眩晕症状加重。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评价眩晕障碍程度,满分100 分,分值越高眩晕障碍加重。采用Berg 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平衡功能,总分56分,分值与平衡功能正相关。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全血黏度(HBV)、血细胞比容(Hct)。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采用ELISA 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Tau)、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疗效n(%)

2.2 两组症状评分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评分(分,±s)

表2 两组症状评分(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BBS 评分治疗后48.97±5.64*43.25±5.12*35 35 VSS-SF 评分治疗前22.21±4.05 22.64±4.28治疗后7.06±2.10*9.45±2.31*DHI 评分治疗前56.48±6.04 56.10±6.21治疗后12.67±2.57*16.43±3.04*治疗前20.84±3.15 20.47±3.57

2.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见表3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s)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HBV(mPa/s)治疗前5.54±1.20 5.47±1.35 Hct(%)治疗前69.87±6.87 69.33±6.94椎动脉流速(cm/s)治疗前10.05±2.64 10.15±2.86基底动脉流速(cm/s)治疗前15.24±3.40 15.76±3.38治疗后32.04±4.35*28.12±4.26*35 35治疗后2.81±0.64*3.52±0.72*治疗后39.45±5.02*44.11±5.20*治疗后23.84±3.67*18.59±3.87*

2.4 两组血清指标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指标水平(±s)

表4 两组血清指标水平(±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治疗后31.85±4.68*38.77±4.89*35 35 Tau(μg/L)治疗前51.89±5.97 52.08±6.11治疗后21.05±3.94*25.86±3.91*β-APP(ng/L)治疗前125.34±14.31 124.08±15.34治疗后52.14±6.35*58.76±6.58*CGRP(ng/L)治疗前84.71±9.15 83.05±9.37

2.5 两组不良反应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n(%)

3 讨 论

眩晕是个体出现的一种感觉运动错觉,其中以前庭周围性眩晕多见。前庭周围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种因素参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其中脑内循环缺血较为常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缺血发作,影响患者的前庭功能,以致患者出现运动错觉及眩晕感[5]。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伴有强烈的眩晕感,同时存在身体倾斜、耳鸣等,无法保持身体的平衡,对其正常生活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积极治疗,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意义。

倍他司汀可扩张前庭内耳毛细血管,增强其通透性,促进耳蜗及前庭的血液循环,减轻内耳的肿胀程度,进而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6]。天麻素可刺激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抑制大脑平衡失调。异丙嗪是抗组胺类药物,该药可抑制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防止血管痉挛,阻断前庭核的胆碱能突出迷路兴奋[7]。本文将倍他司汀、天麻素及异丙嗪用于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好,并且VSS-SF、DHI 评分降低,BBS 评分升高幅度显著,提示联合异丙嗪治疗可增强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治疗效果。前庭周围性眩晕的发生与椎-基底动脉供血功能关系密切,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HBV、Hct 降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表明联合异丙嗪可更好改善患者的颅内血液供应情况。其原因为异丙嗪可解除脑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恢复脑内的血供。前庭周围性眩晕发作伴有多种脑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Tau 具有维持神经功能的作用,脑内血氧供应不足时,Tau 蛋白异常糖基化,在外周血中含量增加[8]。β-APP 主要神经元突触后膜表达,生理状态下表达量极微,脑组织受到血氧供应不足损伤时,血管壁发生淀粉样改变,导致其大量表达[9]。CGRP 是一种肽类物质,主要存在中枢及外周神经组织,机体受到血氧供应不足损伤时,其在受损组织中快速释放至血液。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从分子学角度证实联合异丙嗪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效果较好。进一步分析两组治疗的安全性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联合异丙嗪治疗的安全性尚可。

综上所述,天麻素、倍他司汀联合异丙嗪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疗效较好,可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脑损伤,其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异丙嗪司汀前庭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层中医药(2022年3期)2022-07-22 07:45:32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褪黑素对尼莫司汀抑制胶质瘤U118细胞增殖的增敏效应研究
海南医学(2022年7期)2022-04-18 09:22:46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8:50
倍他司汀加异丙秦注射液治疗中老年眩晕症临床分析
中外医疗(2017年5期)2017-04-18 11:20:30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测定盐酸倍他司汀原料及制剂中盐酸倍他司汀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医药与保健(2015年9期)2015-10-21 11:37:23
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H1受体拮抗剂异丙嗪降低紫杉醇对卵巢癌的化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