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送
如果把教育看作一把上了密码的生命锁,那么教师就要找到并掌握打开这把锁的密钥。成长不仅承载着教育的目的、意义和追求,而且贮藏着教育的全部密码。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在《教育与永恒》一书中说:“教育的光辉在哪里?在于让生命(充满)成长的力量……”可以说,教育的密钥就在成长里。
在自然界中,没有不成长的生命,也没有生命不成长。就人的生命而言,成长不只是婴幼儿和青少年的“专利”,也是中老年人的“福利”。可以说,生命不息,成长不止。成长之本能,与生俱来,源自遗传,决定于基因,受环境所影响。对生命的本能,遵从即是道。如果学生拥有的是草的基因,那么不要期待他们成长为一棵树,做一根草儿就好。所以,教师要懂得,育人的实质是“如生所是”,而非“如师所愿”。
教师作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且艰巨的教育使命,唯有坚持、坚定地同学生共成长,方能成为学生生命成长中最有力量的臂膀,使其成长之可能成为现实,因为学生的生命成长需要教师的共同成长来成全及成就。当教师掌握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就掌握了学校教育的密钥;同时,教师只有成长了自己,才具备足够的打开教育生命锁的力量。这就意味着,教师一方面要自觉自律地加快自身的专业成长,并从专业成长走向生命成长;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生命成长的研究,探究其内在规律,发现其共性与个性,为其不同成长阶段提供合适的学段课程、学科教育、课堂教学和个性化辅导。
教师要认识到:生命的成长,有周期、有规律、有方向,需物质、需能量、需催化、需环境。尽管选择了“远方”,也不一定要“风雨兼程”,因为学会休息也是生命之所需。在生命成长的路上,我们可以“停一停”“歇一歇”,可以“看一看”“想一想”,可以“玩一玩”“聊一聊”,甚至还可以“躲一躲”“等一等”,让生命更健康、安全、丰盈和幸福,而不是太匆忙,因为生命的终点不是目的,“‘活且活好’并能让别人‘好活’”的生命才最高雅、最高贵,最不枉此生。此外,有些个体生命的成长,如休眠期的种子一样,需要在一定情境之中或条件之下,抑或经历某些历练之后方能被唤醒、被点燃,从而生长出来,表现出来。所以,教师需要做的是要想方设法地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和适宜环境,赋能学生的生命成长,使其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应有发展。
总之,在结果上,成长即长成,成长即蜕变,如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毛毛虫化茧成蝶。这是由生命的内在基因和其所生活的环境共同创造的生命样态,且是可以改变的。正是因为人的生命样态可以发生改变,才有教育的可能,才有课程的空间,才有教学的意义,才有教师的价值。一言以蔽之,在本质上,教育的根本旨趣就是让学生的生命得以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