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影(广东省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中山 528458)
小星(化名),男,中职二年级学生,17 岁。性格外向,阳光自信,形象高大帅气,人际关系好,积极活跃,一年级时热衷于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和志愿服务,二年级时当选为学生会主席。我作为社团指导老师,与他关系良好。二年级下学期刚开学不久,我发现小星“消失”了。打听后才知道,他父亲突然去世了,他请了假回家。两周后,小星回到学校,与之前判若两人,整个人状态恍惚,各种集体活动都不参加,像行尸走肉。他的老师和同学向我反映了情况,希望我能开导一下他。
小星自述觉得生活没有了意义,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只想睡觉;上课听不进去,下课后不想跟其他人一起,也不想当学生会主席了。他是经班主任推荐前来咨询的,班主任已经事先跟他做过沟通,但效果并不理想,他一开始并不愿意倾诉。
小星由于经历突然丧父而出现放任自流、感觉空虚、缺乏目标和动力、对未来感到迷茫、对生存失去意义感等情况,属于遭遇丧亲后的心理应激反应。事发突然,当事者的心理反应通常会经历麻木期、抑郁期、愤怒期和心理恢复期。综合小星的情况来看,他可能正处在麻木期或抑郁期。另外,小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丧父可能会对他良好性格和人生态度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我决定对其进行哀伤辅导,完成哀伤辅导的四大基本任务:使来访者接受丧失,经历悲伤的痛苦,重新适应环境和自我世界,将情绪活力重新投入到其他关系和事业上[1]。小星是被动接受辅导,心理防御比较强。 “意象火柴”是一款新型的心理测量工具,它以火柴作为价值观文字的物质载体,引导程序完善,可以用来测量个体的价值观系统以及辅助生涯咨询[2]。针对小星的情况,我决定尝试运用“意象火柴”技术破除其心理戒备,帮助他正确认识自我,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
作为他的社团指导老师和心理老师,在发现问题后,我主动给他发了微信:“最近都见不到你,想聊聊吗?”
他回复:“如果你打算像老班一样跟我讲大道理,做思想教育,就没必要了。”
如此看来,他对心理辅导是有些许期待的,只是心里有些抗拒,于是我决定打破常规,先让他走出来。“辅导时间地点你定吧,我都可以。”当天中午,在比约定时间晚了半小时后,小星来了。我们在学校走廊上席地而坐,中午的校园非常静谧,和风习习,让人感到很舒适。
哀伤辅导的第二步是帮助来访者表达悲伤,充分地去哀伤。小星在父亲去世后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绪,拒绝谈论丧失。在辅导前的10 分钟,他是沉默的,我也没有问话,只是静静守候在他身旁。
“我不知道要说什么。他们都叫我别想太多。”小星终于打破了沉默,但似乎还在回避。
我试着通过真诚、同理和自我暴露,让他感到自己不孤单,感到自己被理解,从而接纳丧失带来的痛苦,在追忆中表达宣泄,进而修复丧失。“其实我也有过相似的经历,”我跟他分享了自己曾经历的亲人去世的痛苦,并告诉他,“我们可以不用总是这么坚强。”
“上中专之前我不是这样的,我很自卑、很内向,这一年来我努力改变自己。可惜,现在全部都崩塌了。”小星眼泛泪光,“我爸是我们家的支柱,因为妈妈长期卧病在家,弟弟才刚上初中,我又在学校读书。我一直很努力地成长,希望能为我爸分担,但没想到他突然就走了。现在我无论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压力很大,我快撑不住了。”他终于说出了心里话,“我很想我爸。”
说到这里,我们都沉默了,小星似乎进入了属于他和父亲的宁静时刻,无声地宣泄着自己的情绪。小星目前正在度过一个很痛苦的时期,没办法跟家里人倾诉,也没办法告诉朋友,只能自己硬扛。对于不愿意表露自己情绪的来访者,辅导老师过多的话语其实并不会让他觉得好一点,无言的陪伴反而能起到很大的安抚作用。
那次特别的对话后,我们有了第二次辅导。这一阶段,我要做的是帮助小星调整和适应丧失的生活,寻找支撑下去的一点希望。我拿出一盒意象火柴(春华版),说:“这里有很多火柴,你先逐一看看上面的词语。看的时候问问自己:这根火柴上所写的东西让我联想到了什么?此时,我心中、我的身体有什么感觉?”在我的引导下,小星仔细地摆弄起火柴。
“看完所有火柴以后,请在当中挑选出五根火柴,代表你生命中最看重的五样东西,并说明选择的理由:为什么我会选这根火柴,而不选其他的?”
他看着火柴认真思考,反复斟酌。他最先拿出的是“亲情”火柴,他说:“家庭、归属感,我对这方面很淡漠,可能是因为我出生的家庭给我太少爱了吧。父母可能有难言之隐,所以我不想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
然后,他拿出“友谊”火柴,说:“最近除了老师你,还有一个好朋友找我聊天。很多东西家庭给不了我,通过朋友能勉强得到。”
接着,他拿了“思想”、“健康”和“事业”火柴,解释说:“一开始我想选‘金钱’,但后来想了想还是选了‘事业’,有事业才能有金钱,有事业还能充实自己的时间,这样就不会胡思乱想了。”听得出来,小星其实对自己的原生家庭既有渴望、责任感,也有抱怨,他正通过努力去改变自己。
我让小星将选出的五根火柴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并说明排序的理由。他将“事业”放在了第一位,“亲情”放在了最后。意象火柴最特别的功能是引燃,文字图案燃尽导致的丧失感能使来访者进行更严肃的思考。在游戏最后,我请小星拿起对他来说重要性最低的一根火柴,并点燃它。
“假如火柴上所写的东西真的从此在你的生命中消失的话,会怎么样?”
他划亮火柴,眼里再次泛起泪光。“原先以为自己没得到什么亲情,但火柴燃尽,我心里还是很难受,我很想我爸。”
我想,此时小星已经将内心的哀伤充分外化,并意识到很多问题是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的,也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他要学会与创伤共存、和解。
接下来,我引导他思考余下的四种价值元素在他心中的位置,作出调整,按顺序点燃,逐一体验这些重要元素带给自己的力量。待五盏星火燃尽,静下心来,重新回味和掂量这五样东西在心中的分量。
他认为最重要的是“事业”,并解释说:“与其把心思放在其他方面,不如放在事业上。我有点上帝视角了,虽然我也不知道遇到问题时自己能否做到。”
我回应:“你应该慢慢找到支撑自己前行的动力。虽然适应现状的过程很不容易,但你可以允许自己有做不到的时候。你要相信,这些‘火柴’会照亮你。就像你的名字‘星’,越黑暗的地方,那一点点希望就越明亮。”
第三次辅导时,我们谈到未来的计划。小星坚持不再参与社团的工作,我尊重他的决定,允许他辞去了职务,把时间用到专业学习上来。在此之后,我们保持着联系,他偶尔会向我汇报近况,我也会从其他同学口中了解他的状态。
小星在三次心理辅导后,基本能够接受父亲去世的事实,逐渐适应了丧失后的生活,并能进一步认识自我,投入到学习和新的关系中。他自述心理状态良好,同学和老师也反馈小星能很好地融入学校生活中。
一年后,小星毕业了,他考上了大学,被他喜欢的专业录取了。又过了三年,他突然在微信里对我说想回母校看看老师。他已经进入大四实习期,正努力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忙着考证。我们回忆起在中专时期的往事,他说自己已经能坦然面对父亲的去世。他说:“我现在跟妈妈和弟弟一起住,不过现在跟当时的情况不一样了。那时候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不够,给了自己很多压力,虽然想得多,但没有能力解决。很幸运能遇到老师你,陪我熬过那段时间,帮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我现在还在慢慢搭建新的自己。”
目前,生命教育在中小学逐渐开展起来,但更多关注的是珍爱生命这个主题,忽视了学生丧亲后的心理辅导。由于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的限制,青少年面对丧失事件时往往无法处理哀伤,甚至会出现心理危机,使其在以后的生活中出现抑郁情绪,无法建立亲密关系。研究显示,经历丧亲的青少年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援助,有20%~30%会出现心理障碍[3]。因此,心理辅导老师需要主动伸出援手,有时还要灵活调整心理辅导的常规“框架”,用尊重、接纳、真诚的态度为学生表达悲伤提供机会。例如,在本个案的初次辅导中,我让来访者主动选择他认为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此外,在哀伤的麻木期,来访者可能不会主动表达,辅导老师要善于运用非语言反应给予理解、支持和陪伴,而非急于开导。
意象火柴是一种价值观测量和生涯辅导工具,常规的操作流程是,咨询者引导来访者选出火柴,然后按照对自己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点燃,体验失去生命中重要东西的感受,引发来访者的死亡意念和焦虑,从而对自己的生活意义进行反思。目前,意象火柴应用于青少年的哀伤辅导,还处在尝试阶段。
从本个案来看,首先,意象火柴能够在来访者处于不愿倾诉的情感压抑阶段时,提供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来访者通过细阅火柴完成自我内在对话,深入思考,以找到具有重要价值的人生成分。
其次,在引导程序的最后,是依次点燃象征不同意义的火柴,这个过程是要让来访者感受意象的丧失,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应用在哀伤辅导中时,这种“丧失感”无疑会叠加。
对于本个案,燃烧相当于将来访者压抑的伤痛进行外化,通过这一仪式,来访者与父亲真正告别,更有效地宣泄悲伤、接纳丧失,从而反思自我,重建新的联系。不过,也可能会刺激来访者的情绪因而加重悲伤,增加出现危机的风险,辅导老师在使用时要谨慎把握。
再次,因为本个案的辅导目标是完成哀伤任务,因此,在意象火柴的引导程序中,我只进行了排序、分类、燃烧的操作就结束了探索。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给予来访者更多的陪伴和思考空间,使用“悔步”、“生存相关”和“意象结构化提问”等其他引导策略,帮助来访者进行更深层的自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