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 娜(浙江省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宁波 31521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县级教育部门要建立区域性的中小学心理辅导中心,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咨询辅导服务,定期面向所在区域中小学提供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县级心理辅导中心平台和工作体系建设,70%的县(市、区)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中心平台,整合提升服务功能,完善机制,为中小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督导和危机干预。希望经过“十四五”的努力,在全省建立一批示范县(市、区)心理辅导平台,推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提升我省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水平[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是构建教育新发展格局、深化高标准育人方式的应有之义。为助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宁波市级层面申报了浙江省首批“示范心理辅导中心”建设,希望引领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推动区域心理辅导平台提质增效[2]。
宁波市级层面心理辅导中心被命名为“宁波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下文简称“指导中心”),指导中心隶属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旨在打造集心理指导、生涯指导、学业指导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成长服务平台。指导中心建设秉承“三个一”原则:“一个主体”,以学生成长指导中心为主体,尽可能整合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开展心理服务,逐步将宁波市学生职业体验拓展中心和宁波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等机构纳入指导中心;“一个目标”,即指导中心建设目标是为全市所有中小学生和心理教师提供科学的服务支撑体系;“一套方案”,即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全覆盖,渗透学生成长全过程,科普体验对家庭、学校、社会全开放。
指导中心实体由原宁波市学生职业体验拓展中心改制扩建而来,是以“成长指导”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性互动体验类场馆,涵盖了职业体验空间和心理科普指导空间,总建筑面积7710 平方米,共5 层。
2021 年10 月底,指导中心五楼心理健康模块改造完成,秉承“成长路上有我陪伴”的服务理念,建设了心理辅导、科普体验、课程研训三大功能区,是集心理辅导、心理科普体验、教师专业成长培训、心理健康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心理服务基地。心理辅导区设有家庭辅导室、沙盘游戏室、艺术辅导室、音乐放松室、生涯咨询室、热线接听室、专家工作室共7 间功能辅导室;科普体验区包括情绪管理和减压天地两个区域,共11 个心理科技产品展项;课程研训区包括课程督导研训室、课程直播室、课程培训室、沙龙活动室,共4 间功能教室。
一是专职核心团队,指导中心为专职管理与研究人员设置了4 个事业编制;二是专职运行团队,指导中心为运行与行政人员配置了10 个可聘用名额;三是兼职专业团队,指导中心招募了一批“甬老师”志愿者工作团队,该团队是指导中心以宁波市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为骨干力量组建的一支团队,成员拥有良好的心理学专业背景和专业资质。三大团队用有温度的专业力量,为全市有困扰的中小学生及家长提供公益心理支持[3]。
指导中心主要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等工作,并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及家长开展公益心理服务(包括心理热线咨询、个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心理讲座)、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
指导中心开设了宁波市中小学生24 小时心理热线(87368585),谐音为“把气撒了,拨我拨我”。每个周末工作时间由“甬老师”工作团队教师接听热线。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如中高考期间、疫情特殊时期等,指导中心会另外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值班。2022 年,共接听有效及转接心理热线440 通。
指导中心每个周末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及家长开展线下的个体辅导,辅导采取预约制。自2021年10 月底开始,指导中心心理辅导区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开放公益心理辅导面询服务,并在每周服务日进行案例研讨,邀请心理医生主持,结合个体辅导工作对参与服务的心理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同时,针对各学段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难点、痛点,指导中心陆续开展了一系列亲子团辅活动,涉及注意力提升、亲子沟通、网络成瘾等主题,12 期活动下来,好评不断。
指导中心集合各方资源,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各关键时间节点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多方面、多维度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例如,2022 年5 月,举办宁波市首届“5·25”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节,活动节期间,各地各校开展了一次心理成长课程、一次心理剧展演、一次心理特色活动、一次助考赋能行动和一次主题创作征集,即“五个一”系列活动。
2022 年5~6 月,开展了中高考助考系列活动。为帮助面临人生大考的学生以最佳状态迎考,指导中心推出了“为梦起航,助力中高考”系列活动。
2022 年5 月,启动“幸福成长促进计划”,以流动的“幸福巴士”为载体,面向乡村中小学生开展关爱守护行动,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至偏远落后的乡村地区,让全生命周期的成长指导理念为学生的幸福成长提供更多可能。
2022 年8 月,开展了“全学段衔接”主题论坛。为帮助面临学段衔接的学生以最佳状态顺利过渡,指导中心推出了“全学段衔接”教育主题论坛,关注学生成长的连续性、知识的渐进性和环境的统一性,聚焦不同学段之间的科学衔接,搭建教育“引桥”,减缓学段“坡度”,助力学生身心平稳“过渡”。
2022 年10 月,推出“爱需要学习——给父母的28 堂心理课”,为幼儿园、中小学生家长设计开发了28 节系列微课,针对幼儿、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家长的认知误区,结合鲜活、生动的案例分析,向家长普及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并提供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
宁波市教育局协同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宁波市康宁医院合作成立了“宁波市学生心理诊疗与研究中心”,开辟了中小学生心理诊疗“绿色通道”,开展“导师制”医教结合跟岗实习项目。指导中心组织全市240 余名心理专职教师与市康宁医院合作开展医教结合跟岗实习培训项目,提升专职心理教师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能力。2021 年上半年,指导中心出台《规范心理高危学生转介流程的通知》文件,对直属学校心理教师和区县教研员开展心理高危学生转介培训。截至2023 年3 月,通过绿色通道转介的学生门诊有578 人次,咨询92 人次。
指导中心自筹建以来,始终把宣传和培训工作当作重点工作来抓。推出“宁波市中小学成长指导中心”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开设《成长导航》《成长解惑》《爱需要学习》《家长成长学院》《心灵树洞》《成长有约》等多个特色栏目,有针对性地分享成长指导故事,解答成长指导困惑。截至2022 年10月底,公众号关注用户为16823 人,发文量为326篇。多篇新闻被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报、宁波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得到广泛关注。
指导中心创建一年以来,面向宁波市专兼职心理教师开设专业技能类培训4 场,主题包括“心理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心理筛查与危机干预”“焦点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培训”“沙盘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培训”。面向“甬老师”团队成员,区(县、市)心理工作负责人及部分骨干中小学心理教师,于2022 年9~12 月邀请张海音教授以主题讲座结合案例讨论和案例演示的形式,开展“客体关系精神分析”系列讲学活动,有效提升了宁波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骨干队伍的辅导技能,使他们能更好地为宁波的广大学生及家长开展辅导服务。
2020 年5 月,指导中心推动成立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总站宁波分站,并制定了《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总站宁波分站工作条例(暂行)》,初步确立心理督导的基本架构和工作职责,保障心理督导规范化运行。在督导专家的组成上,整合了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以及大学、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资源,聘请市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宁波大学、浙江万里学院的专家和取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师资质的教师为督导,聘请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总站和市康宁医院相关负责人为特约督导,保证心理督导的专业水平,定期开展督导研讨活动。2023 年春季,成立心理危机干预骨干团队,并开展了两期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专题培训。
因为疫情等客观原因,指导中心难以及时对接中小学校、学生和家长等服务主体,难以及时有效跟进心理健康等服务。指导中心难以深入中小学校,中小学生难以走进指导中心。“走出去”和“迎进来”的双重困境,导致心理健康服务开展迟滞,原有活动开展困难,面临搁置。
目前,指导中心开展心理服务的“甬老师”等团队大多为宁波市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需要平衡日常学校工作和指导中心的服务要求,部分教师“有心无力”,难以兼顾。专业能力方面,团队教师不仅要面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和家长,还要面对可能出现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在专业能力方面有待提升。
指导中心面向全市范围的中小学生和家长开展公益的心理健康服务,因服务资源相对有限,面临心理健康伦理困难,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服务更多的人、如何在公益的情况下让受服务者珍惜辅导机会等是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服务面临的伦理困境。
为助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善引活水,从人员、课程等方面整合资源,通过共建师资团队、共建课程资源等渠道,夯实心理育人合力,致力于打造集心理指导、生涯指导、学业指导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成长服务平台。
1.集结骨干师资,服务心理健康
指导中心组建了“甬老师”心理工作团队,并依托“校际协作共同体”,集合宁波市骨干心理师资力量,努力探索区域特色的教师发展新路径,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平台的同时,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服务功能。
2.携手大中小幼,赋能促发展
以构建科学的心理服务体系为目标,指导中心切实推动大中小幼心理育人一体化建设,联合在甬高校心理健康中心师资,引入特色课程资源,强化大中小幼资源整合与衔接,渗透学生成长全过程,共建成长指导特色课程基地,共育成长指导专业师资团队,促进指导中心心理服务模式转变与升级。
3.丰富实体场馆,扩充服务范围
指导中心在原有宁波市学生职业体验拓展中心的基础上,设计并打造了以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性互动体验类场馆,扩充实体场馆的服务范围,扩建专用的心理科普、心理服务、心理研习的实体空间,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坚实的保障。
为切实发挥指导中心成长指导的辐射作用,打造家、校、社一体的心理育人主框架,提升指导中心开展心理育人等服务的专业性、便捷度和影响力,指导中心加强医教协作、宣传辐射、专家督导等对外渠道建设,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源,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形成良好氛围。
1.汇聚本土医疗资源,推动医教结合研习
宁波市教育局、市卫健委联合成立了宁波市学生心理诊疗与研究中心,由指导中心联合康宁医院合作运营,是集心理咨询评估、心理诊断治疗、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教师督导功能于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服务基地。教育、卫健双方将在诊疗绿色通道、信息共享、筛查复核、综合干预、危机干预、进修培养和心理研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度合作。
2.拓展宣传媒介,讲好成长指导故事
指导中心把握宣传契机,用好宣传媒介,讲述好宁波成长指导故事。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信小程序等平台,开设特色心理栏目,高质量科普推文、广播电视台的内容;积极拓宽宣传渠道,扩大宣传覆盖面,“宁波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节”“医教协作护航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巴士”“学生心理诊疗与研究中心”等特色品牌工作获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浙江教育报等省级及以上媒体报道,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了全社会关爱中小学生成长、重视中小学生成长指导的良好生态。
指导中心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服务的新平台和新场域,将科学、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延伸到最贴近学生和家长需要的地方。
1.线上线下全天候,专业力量来护航
依托指导中心实体场馆,组建“甬老师”团队和“润心共情”家庭教育宣讲团,吸纳全市范围内的优秀心理专家和教师,每周末开展线下面询服务和个体辅导,并开设“8585 心理热线”,完善心理服务热线及其后台跟进服务机制,提升热线的知晓率,为全市有困扰的学生和家庭提供全天候“线上+线下”开放式的专业心理支持。
2.心理服务“云”上见,自主学习个性化
指导中心依托微信公众号,顺势推出“宁波市中小学生成长云课堂”、“甬心伙伴”微信小程序和“宁波市学生成长指导服务平台”,上线心理特色栏目,如《成长有约》《聚成长》等微视频品牌栏目,开展“心灵树洞”等互动式心理服务,研发科学适切、内涵丰富、分层分类、侧重体验、中小学有机衔接的学生成长指导课程,聚焦各学段学生在成长的关键节点面临的难题并予以精准指导。例如,推出高考志愿填报辅助系统,开办“全学段衔接教育论坛”等特色指导项目,实现自主学习、自主调节、自主成长,使全市学生和家长在“云”上尽享专业、精准的心理服务。
3.“幸福巴士”初实践,优质资源促共享
为使全市中小学生均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指导中心初步探索“幸福巴士”品牌系列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触角延伸到乡村、海岛等地区,为师生带来心理团辅、心理游园会、教育论坛等活动,不断探索基于共同富裕“甬有优学”理念下的学生成长指导工作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