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久波,王晓丽
(1.江苏省东台市弶港镇农业农村局,江苏 东台 224237;2.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农业农村局,江苏 东台 224233)
莴苣为菊科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沿岸,隋唐时引入我国。其耐寒,不耐高温,是华南各地区在春季与冬季最主要的蔬菜之一。莴苣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与膳食价值,本文主要介绍莴苣绿色生产栽培技术,旨在为莴苣绿色栽培提供参考。
莴苣耐寒、耐湿、耐肥。莴苣的种子在4℃时便可以发芽,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温度为15~20℃。幼苗的耐寒性更高,幼苗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2~20℃。通常为了确保莴苣的产量与质量,当温度低于10℃时,需要对田间的幼苗采取保护措施。茎叶生长适宜温度在11~18℃,昼夜温差较大会更有利于莴苣茎叶的生长,若夜间温度长期高于19℃,则易使其抽薹,莴苣笋茎细长,影响产品质量和种植户的经济收入。莴苣的根系浅且密集,属于浅根系叶菜类蔬菜,多分布在20~30厘米土层中。莴苣的根系吸收能力较弱,需氧量较高,因此,种植莴苣的土壤应选择透气性好、保肥、保水能力强、有机物质丰富、pH在6~7的微酸性土壤为宜。
通常莴苣分为叶用莴苣与茎用莴苣。莴苣的品种选择要适宜当地气候条件,以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品种为首选。秋季莴笋应选择耐高温、长日照、不易抽薹等品种;冬季莴笋应选择茎秆粗壮、脆嫩、耐寒、耐抽薹的品种;春季则应选择高产、抗病且商品性好的品种。江苏地区一般以冬青、二青皮、绿丰王、永安莴苣等品种为主。
莴苣播种之前,先将种子放入30~36℃水中清洗,使种子受热均匀,再将种子浸泡在凉水中5~6小时醒种。之后可以将种子放入16~18℃环境中进行催芽工作,一般出芽时间为2~3天,之后对出芽的种子进行播种栽培。一般来说,栽培莴苣的土壤要细碎、平整。播种前要将苗床用水浸透,水渗下后,将种子与等量湿细沙土混匀后播撒在苗床上,再覆上0.5厘米左右的厚潮土。白天需要控制温度在16~20℃,夜间以12~14℃为宜。及时观察幼苗并根据生长状况及时浇水与施肥,施肥次数以1~2次为宜。
当幼苗长出4~5片真叶时,就可以对其进行移栽工作。移栽前要关注天气状况,若遇高温天气,可以在下午4点后进行移栽,遇见强光需要及时遮阳,创造弱光环境以提高莴苣幼苗的存活率,要注意通风换气。不同品种的莴苣移栽时规格也略有不同,要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移栽。定植的土壤要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可适当施加肥料,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定植后要及时浇水。莴苣在不同生长时期所需水分也不同,幼苗期要求土壤水分含量适中,以防止幼苗老化;蓬座期水分含量不宜过多,适当的控制水分可以促进蓬座叶的发育;进入结球期若水分过多则易导致软腐病等病害的发生。
莴苣定植后,要施用速效性氮肥使莴苣叶面积变大,为茎部组织积累营养物质。真叶长至5~8片时,可使用速效性氮肥进行第二次追肥,以促进叶片分化,增大叶片面积;茎部膨大时,可以进行第三次施肥,可施用氮肥与钾肥,以促进颈部肥大,促进莴苣高产。研究发现,氮肥对莴苣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较大,钾肥可以改善不同品种的莴苣在酸性土壤中的产量与品质,钾肥的施加还可以降低莴苣铬与硝酸盐含量,极大地提高了莴苣的食用安全。
病虫害防治是蔬菜栽培关注的重点,本文列举几个主要的病虫害,并对其危害与防治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白粉病是蔬菜栽培时经常发生的病害,受其危害的蔬菜有黄瓜、番茄、辣椒、莴苣、茄子等。白粉病是由棕丝单囊壳白粉菌引起的病害,其主要发生在莴苣的叶片上。刚感染时,莴苣叶片两面会出现白色的粉状霉斑,随着病菌的扩散,粉状霉斑逐渐形成一片白色粉状霉层覆盖在叶片上,使整片莴苣叶面像布满一层白粉,后期病部会由于病原菌闭囊壳的出现长出小黑点。此时由于叶片受到了严重的危害,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下降,会出现早衰、变黄枯死等现象,对莴苣的产量与质量有严重的影响。莴苣白粉病可以通过喷施10%施宝灵胶悬剂1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施一次。使用药物时要注意不能长期使用同种药物,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莴苣软腐病是常见的莴苣病害之一,其主要危害莴苣的叶片、根茎等部位。发病原因是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会产生大量的果胶酶,使植物的薄壁细胞分离而引起软腐的症状。软腐病发病初期很难观察到,到中期时,莴苣茎基处10厘米左右表皮上会出现褐色的坏死斑,叶脉上出现褐色的湿腐。整个植株中上部分叶片开始变黄,直至后期全株蔫枯。软腐病菌可通过雨水、土壤、肥料、昆虫等多种途径传播,感染病菌的植株在收割之后可能会将病菌传染给健康的植株,使莴苣在贮藏期发生腐烂。软腐病可以通过初期选种避免,选择抗病性或耐病性较好的品种进行栽植。要提前做好水肥管理,尽量避免连茬种植,或定植后连续喷施14%络氨铜水剂300~350倍液。化学防治可以利用药剂喷施,发病初期,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喷药时要注意地表与莴苣茎部也要施药。可以使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5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莴苣霜霉病是由莴苣盘霜霉侵染所引起的病害,莴苣盘霜霉病菌喜欢低温潮湿的环境,1~25℃均可发病。霜霉病在莴苣生长全期均可能发生,中后期较为严重,多危害莴苣叶片。感染病菌的莴苣叶片初期会出现黄绿色,后期出现不规则病斑,黄绿色逐渐转变为黄褐色,潮湿时被病菌侵染的叶片背面会长出霉层,随着病害的不断加重,莴苣根茎表面会逐渐由褐转黑直至腐烂。防治霜霉病的方法除了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外,还可以在播种前用0.3%~0.4%福美双拌种,以消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化学防治可以在发病初期采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70%百得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进行防治。
种植莴苣时,若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莴苣感染蚜虫。蚜虫主要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心叶、叶背刺吸叶片,致使叶片扭曲变形,变得发黄变枯。防治蚜虫要注意保持田间的清洁,及时去除枯烂枝叶与杂草,还可以利用黄色诱杀板以捕杀蚜虫成虫,以有效减少田间落卵量,夏季高温时期还可以使用遮阳网覆盖以避免蚜虫侵扰。蚜虫的防治可以利用桃叶加水浸泡一晚,再加入少量生石灰过滤后进行喷施。化学防治可以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14%氯氰化物/尼古丁水乳液2000~3000倍溶液对水喷雾。药剂可以交换使用,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降低药效。
我国莴苣菜青虫的发生由北到南呈增加趋势,每个地区发生的频率有所不同。菜青虫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0~34℃,最适温度为20~25℃,菜青虫会将叶片啃食成孔洞,严重时会吃光叶片,剩下叶脉和叶柄,为软腐病菌的侵入提供了条件,对莴苣造成极大的危害。菜青虫的防治可以通过及时清除田间地头的残枝败叶,对其进行集中烧毁,以减少菜青虫的密度,或设置捕虫网,对其进行捕捉,还可以利用菜青虫的天敌昆虫进行防治,如广赤眼蜂、微红绒茧蜂等。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防虫,还可以减少化学药剂带来的环境污染。化学防治方法要在菜青虫孵化盛期到幼虫3龄之前进行药物喷施防治。可以使用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00~3000倍液、10%醚菊酯悬浮剂2000~3000倍液、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0.2%阿维虫清乳油2500~3000倍液进行施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