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筋出槽,骨错缝”理论探讨慢性筋骨病筋骨失和的防治策略

2024-01-07 14:05卓俊宽许云腾陈宇航张海凤张欣韩一旦黄祖儿王鼎珍李西海付解辉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11期
关键词:生物力学

卓俊宽 许云腾 陈宇航 张海凤 张欣 韩一旦 黄祖儿 王鼎珍 李西海 付解辉

【摘 要】 生理状态下,筋骨各归其位,“筋束骨,骨张筋”维系着筋骨系统正常的力学特性并处于稳态。病理状态下,“筋出槽,骨错缝”,筋骨失衡,即慢性筋骨病筋骨失和的核心病机。在慢性筋骨病的防治中,通过中医特色疗法及西医学的研究策略,令“筋归槽,骨归位”,使骨合筋舒,从而达到“骨正筋柔”的中和状态,是防治的根本目标。因此,文章基于中医骨伤特色理论“筋出槽,骨错缝”,以生物力学为切入点,结合现代医学经筋和肌筋膜理论,探索慢性筋骨病筋骨失和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旨在贯彻筋骨整体观,为慢性筋骨病筋骨失和的生物力学相关病理机制及防治策略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慢性筋骨病;筋出槽;骨错缝;筋骨失和;生物力学

慢性筋骨病是增龄衰老或外伤劳损等因素引起筋骨结构功能异常和生物力学改变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临床表现为患处疼痛、局部自主活动度受限或功能障碍等,属中医学“骨痹”“骨痿”“骨极”范畴[1-2]。“筋出槽,骨错缝”理论是慢性筋骨病筋骨失和病机的高度概括,骨缝微小错动,肌肉和韧带的力学特性异常,影响关节运动和应力传导,破坏关节筋骨动静力系统的平衡,引起局部气血失调与筋骨失养,导致慢性筋骨病的发生、发展。本文以“筋出槽,骨错缝”理论为切入点,探索慢性筋骨病筋骨失和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旨在丰富慢性筋骨病筋骨失和病因病机的科学内涵,并为其防治提供新思路。

1 “筋出槽,骨错缝”的理论溯源

关于“筋出槽”理论溯源,在概念上《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有“偏纵”“乖张”“差爻”等表述;《伤科大成》述及“卷挛、翻转、离合……”;《伤科汇纂》有“筋强”“筋翻”“筋弛”“筋纵”“筋缩”,提出“筋出槽”在临床上的不同分类。关于“骨错缝”理论溯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言:“凡相度骨缝,仔细捻捺。”最早提出了“骨缝”的概念[3]。《医宗金鉴》曰:“或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瘀滞,为肿为痛。”“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惟宜推拿。”阐述了“骨错缝”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法。

筋与骨相互影响,介导慢性筋骨病的发生、发展。《伤科补要》曰:“若骨缝叠出……腰筋僵硬。”提出“骨错缝”可以引起筋功能的异常。《素问·痿论篇》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指出经筋约束骨骼、维持骨与关节的稳定性。《中国接骨图说》曰:“四日仆伤面仰头不能垂,或筋长骨错。”提示“筋出槽,骨错缝”引起局部运动功能障碍,与慢性筋骨病筋骨失和的临床表现一致[4]。“筋出槽”與“骨错缝”常互为诱因,形成恶性循环并破坏机体骨正筋柔的生物力学平衡,进而发展为慢性筋骨病筋骨失和的病理状态。

2 “筋出槽,骨错缝”与慢性筋骨病筋骨失和的关系

2.1 “筋束骨,骨张筋”是筋骨中和的力学生理基础 筋骨中和是人体筋骨平衡的基本态势,“筋束骨,骨张筋”是筋骨中和的力学结构基础,“肝主筋”“肾主骨”是筋骨中和的脏腑功能基础。生理条件下,筋连结骨节肌肉,加强关节的稳固性,起保护和辅助肌肉活动的作用。骨是筋的支撑,其上有筋的附着点。“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人体骨骼运动与骨缝的稳定有赖筋的维系,是“筋束骨”的功能体现。筋、骨各归其位是筋骨系统正常运作的结构基础。“诸筋从骨,骨为干,为筋之本”,骨对筋的支撑作用,是“骨张筋”的功能体现。诸筋者,皆属于节,筋与关节连缀,关节作为骨之间的运动枢纽,亦是生理性的骨缝所在。筋骨中和是内力(肌力、韧带张力、软骨应力、骨应力)与外力(重力、摩擦力、弹性力、支撑反作用力)共同调控下人体力学动态平衡的状态[5]。“筋束骨,骨张筋”协调人体力学平衡以维持筋骨中和的状态,是中医学对筋与骨关系的高度概括,动静理念深蕴其中。西医学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将筋与骨分为动力系统和静力系统。筋骨的动与静是对立统一、动态平衡的关系[6]。筋骨系统以肌肉、肌腱、韧带组成的动力系统与骨骼组成的静力系统共同构成筋骨平衡的生理体系,筋与骨是构成人体复杂的动静力平衡系统的关键元素和主要结构,是维持人体运动系统平衡协调的核心动力[7]。

2.2 “筋出槽,骨错缝”为筋骨失和的力学病理基础 筋作为整体张拉结构,可有效分散应力,且具有同步与代偿性、分割与连接性、记忆性的生物力学特性[8]。当筋的约束能力下降,可导致关节位置失常,即“骨错缝”。筋附着位点在骨上,骨缝的微动错位,引起筋生物力学特性的继发性改变,并造成应力集中于病损部位,使力线发生变化,即“筋出槽”,进而形成长期失代偿的力学失衡状态,破坏筋骨系统动静力平衡。

中医的“筋”主要是指人体的皮肤、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筋膜、关节囊、滑膜囊、椎间盘、周围神经及血管等[9]。肌筋膜链指在特定的层次和方向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以筋膜直接相连,或以力学形式间接相连所形成的链条式整体结构,肌筋膜链与中医经筋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高度相似性。“筋出槽”改变筋膜生物力学特性,通过影响肌筋膜所组成筋膜网络整体结构的拉力平衡,对肌筋膜所连接的骨骼、骨骼肌等多组织多向肌筋膜连续性网络的应力功能造成消极影响[10-12]。

骨是人体生物力学传递的物质基础,其应力强度具有方向性,骨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特点使其具备各向异性。“骨错缝”引起的骨微关节错位,除了在三维空间层面上改变筋在骨上的附着点位置,进而引起筋络出槽,即引起“筋出槽”外,还能改变应力传导的方向,破坏骨的支撑性能与应力传递,使力学平衡不断往失代偿方向发展。患处筋骨系统的软组织受力改变,引起内外源性稳定系统失衡,涉及局部病变关节内机械应力改变,局部区域负荷加重及力线的病理性偏移等。

2.3 “筋出槽,骨错缝”是慢性筋骨病筋骨失和病机的高度概括 慢性筋骨病是中医骨伤科疾病的统称,包括膝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髂关节紊乱、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症、骨质疏松症、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等[13]。慢性筋骨病筋骨失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筋骨系统生物力学平衡的破坏,使异常应力长期沿力线传导并破坏筋骨功能链的稳定性。“筋出槽”引起病变部位生物力学特性的病理变化,使维系和稳定关节的功能受限,进一步加剧人体应力载荷在动静力系统分配失衡。“骨错缝”导致骨关节间隙异常,导致人体应力载荷分配状态从均匀的生理状态向不均匀的病理状态转化。

3 “筋归槽,骨归位”是慢性筋骨病防治的根本目标

慢性筋骨病筋骨失和的本质是“筋出槽,骨错缝”所致的生物力学失衡,肌筋膜经线应力产生异常变化,表现为在病理性应力作用下,病变部位及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筋膜的损伤,进而引起局部的内外应力分布不均。“筋归槽,骨归位”,即通过纠正和恢复筋与骨在立体三维层面的病理性结构位置,改善运动功能,恢复失衡力线的生理特性及关节周围的动静力稳定。

传统的中医推拿手法、功法、针刺、中药内服与外敷等在恢复筋骨力学动态平衡上富有疗效、独具特色。中医经筋理论是经络系统的重要内容,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经筋是关节运动和维持支撑人体的动态系统[14-15]。通过在经筋循行体表路线运用手法刺激病灶点,可改善筋急处的肌张力及增强筋痿处的肌力等,恢复失衡力线的生理特性,即“筋归槽”[16-18]。“骨归位”利于提供正常的经筋附着点,筋骨并调,恢复筋骨内外源性稳定以达骨正筋柔的力学平衡态势,骨正则筋自柔,手法纠正骨错的目的是恢复关节的生物力线平衡[19]。功法锻炼融入推拿整复,有利于筋骨力学动态平衡的恢复。中医功法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导引术等可强筋壮骨,促进血液循环,维系筋骨生物力学的稳定性[18,20-21]。针刀疗法是将针灸理论、解剖学与生物力学相结合的治疗手段,针对病变区域“出槽”的筋膜进行松解,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恢复应力平衡。针刺疗法包括经筋刺法及解结针法等,可恢复局部肌肉的收缩和伸展功能,重塑“筋束骨,骨张筋”的生理状态,纠正筋骨的力学失衡[22-23]。慢性筋骨病责之于肝、肾、脾三脏,治宜肝肾脾同调、筋骨肉并重。内服中药以补益肝肾、健脾益气为主,以期恢复慢性筋骨病筋骨失和的病理状态。中药熏洗及膏药外敷等外治之法可加速患处的血流以及促进炎症因子的吸收[24]。故中医以手法整复、功能锻炼、针灸、中药内服及外敷为主,内外同治,达中致和,以恢复筋骨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25-26]。

西医学改善筋骨生物力学的治疗涵盖物理疗法、机械疗法、牵引、肌筋膜拉伸等。物理疗法包括肌力训练、水上运动、有氧运动、低强度脉冲超声刺激、功能性电刺激、脉冲磁场疗法、体外冲击波疗法等,通过对肌肉-骨骼系统的机械性刺激,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如促进新陈代谢、血液和淋巴循环,缓解组织粘连,并抑制炎性致痛物质和炎症因子的释放,以恢复筋骨力学的协调平衡[27-31]。

力学干预的方式被证实可以增加骨小梁强度。機械疗法中,关节负重、低振幅和动态水压刺激在骨、关节、肌腱或韧带等部位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通过对筋膜网内特定部位的治疗拉伸,可调整拉力线,亦利于恢复筋骨动静力系统的动态平衡[32]。

中西医结合在“筋归槽,骨归位”防治方面优势互补,中医疗法从整体出发,通过调节脏腑气血功能,恢复“筋束骨,骨张筋”的生理状态,使骨正筋柔。临床常以中药内服配合中医手法与西医理疗,内外同治,对慢性筋骨病的改善作用显著。牵引配合中医微调手法可有效改善“骨错缝”处的肌肉生物力学性能[33]。基于经筋理论和肌筋膜学的研究成果,针对经筋纵-横、浅-深的空间结构层次,理筋正骨,恢复局部组织的力学特性,可有效重塑关节动静力平衡[34-35]。通过融合中医学和西医学理论,构建慢性筋骨病辨-防-治一体化的诊疗策略,实现“筋归槽,骨归位”防治的根本目标是慢性筋骨病治疗体系的核心。

4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筋出槽,骨错缝”作为中医骨伤科特色理论,与西医学生物力学理论和肌筋膜理论契合。在临床实践中,可围绕“筋归槽,骨归位”的诊治目标,利用中医原创诊治思维优势,结合西医学创新技术,为慢性筋骨病中西医诊治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通过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的多元融合,拟定个性化防治策略,恢复慢性筋骨病筋骨失和所致的动静力失衡。在结构层面使“筋归槽,骨归位”,在功能层面使“骨合筋舒”,最终达到“骨正筋柔”的中和状态,是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筋骨病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西海.基于中和思想初探慢性筋骨病的防治新策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4):1651-1653.

[2] 朱在师,许云腾,谭雪,等.从“少阳为枢”初探慢性筋骨病的中医防治策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2):626-628.

[3] 范志勇,吴山.基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探讨林氏正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的特点[J].中医正骨,2021,33(5):47-49,53.

[4] 范莉丛,于海波,刘永锋.从肝脾肾-筋肉骨平衡论治“骨错缝、筋出槽”所致颈性眩晕及其临床思考[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8):1403-1404,1411.

[5] 唐毅,葛运建,江建举,等.人体力学行为的计算机仿真的发展及其展望[J].系统仿真学报,2004,16(5):863-867.

[6] 赵明宇,张荣,张向东.慢性筋骨病内外兼治的临床诊疗辨证思维[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2,11(1):52-55.

[7] 秦大平,张晓刚,宋敏,等.基于筋骨并重理论探讨中医拔伸按压手法治疗单纯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筋骨平衡力学作用机制[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2):2545-2547.

[8] 戴国钢.从生物力学角度探析筋的特性及慢性筋骨病损的病理过程与临床处理策略[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1,55(12):12-16.

[9] 梁龙,周帅琪,于杰,等.“筋”之生理病理及分期论治体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10):1427-1429.

[10] SCHLEIP R,GABBIANI G,WILKE J,et al.fascia is able to actively contract and may thereby influence musculoskeletal dynamics:a histochemical and mechanographic investigation[J].Front Physiol,2019,10(2):336-345.

[11] 吴梦,范晓雪,丁康,等.肌筋膜链理论在疼痛诊疗中的应用探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2,13(1):71-74.

[12] 方燕平,黄于婷,杨岚菲,等.肌筋膜链与经筋比较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2):85-86.

[13] 孙悦礼,姚敏,崔学军,等.慢性筋骨病的中医认识与现代理解[J].中医杂志,2014,55(17):1447-1451.

[14] 贾良良,许丽梅,陈达,等.筋骨失衡与膝骨关节炎疼痛的相关性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12):54-57,66.

[15] 支娜,司元红,陈云志,等.从经筋整体论治颈椎病的临床举隅[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8):1909-1910.

[16] 乔龙辉,田雪梅.基于督脉经筋理论应用针刀治疗痹病的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10(10):56-58.

[17] 赵勇,郭振芳,董福慧.经筋痹痛与软组织张力的相关性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6):85-86.

[18] 周可林,董硕,魏培栋,等.振腹推拿治疗经筋病的原理探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7):635-640.

[19] 赵明宇,张荣,张向东.慢性筋骨病内外兼治的临床诊疗辨证思维[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2,11(1):52-55.

[20] 张英杰,刘元梅,唐树杰.脊柱“骨错缝、筋出槽”研究现存问题的思考[J].环球中医药,2021,14(1):135-137.

[21] 刘晶,林巧璇,卢莉铭,等.从“气血和畅、筋骨平衡”探析慢性筋骨病的诊治思路[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2):7193-7195.

[22] 牟恒志,董振彬,任长吉,等.经筋刀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名医,2020,11(7):45-46.

[23] 刘烨.解结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24] 林伟栋,毛永乐.中药熏洗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踝骨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8(5):20-22.

[25] 曹林忠,王多贤,蒋玮,等.基于肝肾论治慢性筋骨病的敦煌医学理论探析[J].中医研究,2022,35(7):1-5.

[26] 元唯安,詹红生,杜国庆.论“筋主骨从”观念在慢性筋骨病损诊疗中的临床意义[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9,53(9):12-15.

[27] 李西海.基于筋骨中和初探骨关节炎中医康复的新策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3):1493-1495.

[28] KLOEK C,BOSSEN D,SPREEUWENBERG PM,et al.Effectiveness of a blended physical therapist intervention in people with hip osteoarthritis,knee osteoarthritis,or both:a cluste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Phys Ther,2018,98(7):560-570.

[29] 陈鸿辉,杨小红,王文,等.物理疗法促进髌骨-髌腱结合部损伤早期恢复的实验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5):291-294.

[30] 姜勇,郑益丽,徐盛嘉.生物力学背景下物理疗法的研究與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12):1936-1942.

[31] 秦大平,张晓刚,宋敏,等.基于筋骨并重理论对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筋骨病的作用机制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8):194-197.

[32] 李云涛,王昭力.基于《解剖列车》-肌筋膜经线理论的骨伤科临床应用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2,43(5):459-462.

[33] 郑皓云,祝永刚,柳根哲,等.中医微调手法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核心稳定肌群功能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2(7):1180-1184.

[34] 许云腾,许丽梅,李慧,等.基于经筋与肌筋膜理论探讨膝骨关节炎的辨治策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7):3293-3296.

[35] 杨威,韩清民,易志勇,等.经筋理论诊治膝骨关节炎的临证思路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10(8):54-57.

收稿日期:2023-05-11;修回日期:2023-06-28

猜你喜欢
生物力学
位点保存引导骨再生术后不同阶段生物力学及临床特点
独活寄生汤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行人下肢高精度数值模型与损伤参数研究
后碰撞中乘员颈部肌肉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3岁儿童C4—C5颈椎有限元建模方法研究
健美操在生物力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有限元法在手部的运用
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真空搅拌骨水泥技术应用于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后路单钉棒系统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生物力学及临床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