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布 申仲义 吕俐 陈燕玲
民族地区的社区教育发展要在实践中创新方法、因势利导,要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形成发展的动态链条。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社区教育 调查研究 实践路径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建构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的社区教育则在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指引下,被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2019年11月,为提高民族地区社区教育质量,促进自贡、甘孜两地社区教育水平提升,自贡开放大学与甘孜开放大学在四川省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的批准下结对,并在省级课题引领下,对甘孜州辖属18个县市3000余个社区(或建制村)的社区教育、终身教育情况展开调研,积极探索民族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推进路径。
深入调研,了解发展关键点
要对一个地区的社区教育有深入了解,广泛调研必不可少。课题组向甘孜藏族自治州18个县、年龄在40—79岁的中老年发放调查问卷115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735份,对当地社区教育的基本情况、活动形式和学习内容等进行了广泛地收集和调查。
第一,在社区教育机构普及方面:79.05%的受访者表示所在社区没有老年大学或社区学校等机构;19.05%的受访对象表示不知道有社区教育的存在;仅有0.019%(14位)受访者明确知道社区教育和老年大学的存在。
第二,在业余时间安排方面:34.29%的受访者主要做家务;19.05%的受访者要帮忙照顾孩子;20%的受访者在家无事可做;0.95%的受访者会参与宗教活动;20%的受访者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5.71%的受访者会参加一些社区组织的活动。
第三,在参加社区教育的意愿方面:87.62%的人选择了愿意参加部分培训;其中,选择愿意长期参加的182人(占24.76%),选择愿意偶尔参加的287人(占39.05%),选择根据内容决定的175人(占23.81%)。
第四,期待的学习内容方面:37.1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舞蹈;26.67%的人选择了演唱;21.9%的人选择了书法;23.81%的人选择电脑知识;28.57%的人选择了生活知识;28.57%的人选择了保健知识学习;5.71%的人选择了体操或太极拳等;31.43%的人选择了学习民族文化知识;10.4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民族传统工艺艺术学习。另外,从调查结果来看,受访者对语言、科学、护理、旅游知识、家庭理财等也有一定的需求。
第五,期盼的学习形式方面:31.43%的受访者选择更想参加专家专题讲座;36.19%的受访者选择参加社区组织的兴趣小组;6.67%的人选择参加不定时的随机培训。另外,有部分老年学习者愿意通过网络,特别是手机移动端进行学习。
系统分析,找准发展突破口
在进行了充分地调研后,两地学校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深入地分析,力图通过SWOT分析法找准民族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突破口。
甘孜州社区教育的S(strengths)优势分析。办好民族地区社区教育终身教育,有利于民族地区稳定和民族和谐,这是国家中长期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甘孜州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发展,出台了《甘孜州社区教育发展规划(2023—2027)》,明确提出发展老年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努力构建书香甘孜。2021年甘孜州教育事业财政拨款收支总预算20850.85万元,比2020年财政增加1702.58万元,以保障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专项投入的加大为社区终身教育在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此外,甘孜州民族文化活动众多,康定市农历大年的传统马术表演、九龙县的非遗传唱表演、理塘县的做“拿朵”等都是以社区活动为载体的重要民俗活动。这些活动都是社区教育丰富的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有利于社区教育的发展。除了民俗文化资源,甘孜州的红色文化也底蕴深厚,泸定县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磨西镇毛泽东住地旧址、甘孜县朱德司令纪念馆等社会文化场馆,为开展社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环境资源。
甘孜州社区教育W(weaknesses)劣势分析。首先,甘孜藏族自治州受气候等外部因素影响,能够集中接受社区教育的时间较少。甘孜海拔高、日照强,许多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选择候鸟式生活,即每年进入10月份后,就到成都、雅安等地生活,第二年5月后再回到当地。这使得主要受教育群体有效的教育活动时间较短。其次,社区教育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目前,仅甘孜开放大学挂牌有老年大学、社区大学;全州10余个县虽有从事社区教育专职人员,但未挂牌社区学院,社区教育网络机构还有待健全和完善。第三,藏民文化层次有待提高,藏区容易出现有活动无“教育”的现象。甘孜州民族地区常年举办大型聚集性活动,但未能与社区教育融合,教育含量不高,且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客观条件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不强,整体教育发展略显滞后。第四,社区教育与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的融合不够。目前,甘孜州以康定市为例,虽然在开展的活动中引入了社区治理等元素,但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沒有做到高度融合;社区教育尚未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甘孜州的其他区县,几乎没有开展与促进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有关的社区教育活动。
甘孜州社区教育体系构建的O(opportunities)机会分析与T(threats)威胁分析。第一,起点不高,为未来发展储备了更大空间。目前,整个甘孜州,某些藏族聚集地在开展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方面几乎是空白。这正反映了受教育者的迫切需要,也为社区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第二,特色鲜明,为民族交流交融带来更多机会。甘孜州民族地区居民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对于培训人员和培训内容有着特殊的需要,这也正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汉藏民族一家亲的大好机会。第三,环境局限,为远程教育发展带来契机。甘孜州各县位置分散,相对距离较远,给集中式教育培训活动开展带来诸多不便。但这也正是民族地区利用远程教育、发展手机终端学习的重要契机。第四,文旅产业滞后,为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带来机遇。甘孜州乡村文化丰富,藏民族文化深厚,但相关文化旅游产业相对东、中部地区较为滞后。这也正是相关教育工作者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发展藏区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机遇。
创新方法,形成发展动态链条
民族地区的社区教育发展要在实践中创新方法、因势利导,要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形成发展动态链条。
第一,结合民族特点,打造终身学习品牌,服务社会治理。通过多次座谈交流,甘孜、自贡两地开大在康定市联合开展多场“汉藏一家亲 长者学堂”等特色民族活动,满足甘孜州居民特别是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得到当地充分认可。针对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学校改進社教活动形式,加强宣传与引导,吸引更多的藏民参与。授课地点不再局限于教室或活动室内,而放在藏民的田间地头;授课方式不一定使用投影等教学媒体,而是通过对话谈心、唠家常等形式进行,借此拉近与藏民朋友的距离,增加授课教师与群众之间的亲密感,吸引更多的藏民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来。另外,学校进一步改进社教活动内容,加强宣传党的思想和国家政策等,加强民族团结。在活动中,学校充分利用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大教育”功能,切实助推藏族地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根据调查反馈的意见,学校注重提高活动质量,提升授课品质。针对老年群体提出的希望教育活动时长短、碎片化等要求,学校把授课时长进行了压缩,一般不超过30分钟,大课不超过60分钟。活动举办的时间也尽量避开节假日或周末,尽量选择老年群体不用照顾小孩的周一至周五;系列培训课程,除了原有的书法、绘画等内容外,又新加了音乐和电脑课程,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
第二,利用网络远程教育,为广大民族地区群众学习提供便利。学校依托四川省终身学习网,征集、制作并发布民族特色的“长者课程”,供民族地区群众学习,着力解决藏区群众居住分散、不聚集等情况;大力宣传社区教育、终身学习等理念,进一步营造全民终身学习
氛围。
第三,以社区教育为抓手,提升藏区文化旅游产业升级,促进乡村振兴。首先,打造具有藏文化特色的研学经典路线。以甘孜、自贡两地社区教育结对为契机,大力开发甘孜藏文化研学旅行项目,如开通甘孜泸定红色文化线路等,直接服务两地青少年和老年群体,丰富社区教育活动形式。其次,以终身教育网为平台,创新发展基于终身学习的电子商务新模式。充分运用四川、甘孜及自贡终身教育网平台,在学习网平台上链接甘孜特色农业产品等,大力宣传甘孜藏族农牧畜等产品,切实助推甘孜州藏族地区乡村振兴。
【基金项目】四川开放大学重点科研课题“四川藏族地区社区教育现状、问题及路径探究——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课题编号:ZSJ2019139)
(毛布,社会教育处主任,教授;自贡开放大学。申仲义,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甘孜开放大学。吕俐,党委书记,校长;陈燕玲,党委副书记。自贡开放大学。)
责任编辑:周淼 邮箱:chinadisedu@zxxx.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