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福娟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进入我们的課程教学20余年,基本每节公开课都能看到教学方法一栏标有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法一定具有切实的优势,据说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和不受威胁的环境,学生不用担心犯错误。
然而,在众多课堂进程中,小组仅仅还是留存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记得近期有几节在录课室上的公开课,学生兴奋又紧张,他们安静的走进坐满听课老师的录课室,大气都不敢出。老师请同学及时发下准备好的学习任务单和学习补充材料,并做说明“每个团坐在一起的就是一个学习小组,每组的组长已经选定”。课堂进程中,到达小组合作环节时,老师又及时详细地阐明合作原则,如何呈现合作学习成果。然后给了大家几分钟时间,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几分钟过程中,小组内几乎没有人提问,也没有人讨论,基本都是各自完成自己手里的任务单,只有老师参与的小组发出了些许老师提问和引导的声音,其他一片静寂。时间到时,老师要求每个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组的研究成果,一个没说全,再请另一个补充,有模有样轮流完成各小组的成果介绍。老师还及时对各小组做出了评价,甚至还颁发了奖品。课堂的几十分钟,就在小组成果介绍和评价中圆满完成,至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好像是合作学习中最次要的环节。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如改成“成果展示”更合适。
那么,如何来摆脱小组合作的形式化,让小组合作的真正目的得到实现?首师大王陆教授说:“合作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在竞争互动中进行合作的能力与意识。”那么,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不能停留在课堂上几分钟的无声合作,而应该给予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下,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商量讨论中进行。每个成员有表达自己建议和意见的机会,小组内部任务分工要明确,比如:要有记录人,有总结归纳人,有代表发言人等。小组要是个整体,发言人发表的不是个人的成果,而是小组归纳出的一致成果,无需组内再补充。补充环节应该是在小组讨论且成果未形成之前的互动中进行。
所以,我认为,要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意义。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分组要科学
分小组,不可随意安排,一定要让小组内部成绩有差异,好中差都有;性格要互补,善于表达、善于归纳与性格木讷的都要有,保证成果既要能呈现,也要有人能流利表达出来。
任务要明确
每个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明确任务单,保证小组成员拿到任务后,能够有依据进行内部分工。要确保能够让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并且任务要有合作的必要性;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做的任务是必要不可或缺的,小组的合作成果没有他的存在是无法实现的。
时间要充足
既然小组开展合作学习,说明学习的任务有一定难度,耗时一定不会短,要给足学生充分思考和探讨、总结与归纳的时间。也许一整节课的时间都是在合作讨论中,结果呈现要到下一课时。决不可为了合作成果的展示,让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的状态,匆忙就由个别刚写完的同学就代表小组的意见。
组内要合作
小组成员刚拿到任务单,应该大致看一下具体任务,要商量如何具体分工与合作,把合适的任务分给合适的同学,保证每个同学有事做的同时,还要能够相互帮助,相互提醒。有不同见解一定不能保留,要及时发表,小组内部及时探讨,最终达成意见统一的成果。要让每个同学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有发言权,都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正确的建议和意见要给予支持与肯定,对错误的理解要及时剖析并分享其错误原因。
成果要共享
分享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小组间的成果可能还有不同的价值,还要进一步探讨,要保证学习的科学性与严谨性,要允许不同的观点存在。要吸纳各小组的优秀成果,摒弃自己组不合适的结,让最优秀的成果大家一起分享。
综上,只有在科学分组、任务明确、时间充足、组内合作、成果共享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潜力才能得到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