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化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2024-01-07 00:43张黎明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45期
关键词:化学探究实验

张黎明

【摘要】通过生动的课堂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新课标的今天,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更是化学课程重要的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化学实验 兴趣

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特殊的活动倾向,它是促进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性的一种重要内在动力,具有较强的动机功能”。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以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化学实验内容及实验教学方法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很多学生认为,学生实验中大多数实验都是课堂所见过的演示实验,实验结果已经可以“未卜先知”,没多大新鲜感。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愿意亲自动手实验,但有的学生却由于教师平时过分强调实验的危险性而对实验产生恐惧心理,或是因为实验过程过于繁琐,最后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化学实验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化学实验内容的设计被动接受的多,主动探究的少等等。主要原因可能是:尽管过去实验教材内容编排上的机械性在新课程标准教材中已几乎不存在,但由于许多中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过于墨守成规,虽能基本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但学生经常只是毫无创新意识地照方抓药,只是机械地按照现有的实验设计进行“验证性”实验,这些做法只能更加束缚和扼杀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服从意识有余,更无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

为了使学生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师要在科学观察实验前根据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来安排观察实验内容,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时,利用学生好奇心来增加观察实验中的趣味性。

好的演示实验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集中。這就要求在每次的演示中保证做到: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要规范,保证让全班同学看清、看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列写在小黑板或纸上,演示完后让学生解答,然后共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同学们注意观察演示实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演示实验不流于形式,改变按课本背实验的不良做法。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进行实验演示,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氧气,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后,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可以让学生们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让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这样一来,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的思考、总结,深刻的理解化学知识,又可以不断的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

二、 设计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却又非完全已知、能够引起思考的东西。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可设计下列实验: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烧铜丝,红色铜丝被氧化变黑,然后用氢气还原,又变为原来的红色。通过这个实验事实能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理解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再如,氨气易溶于水的特性实验,用一支大试管盛满氨气后倒置水中,水会在试管内上升,反应出氨易溶于水的强溶解性。如果换成“喷泉”实验,就更加形象、生动,效果更明显了。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把反应具体化,学生亲自观察到这个反应的发生,记忆起来就容易,就深刻。例如,讲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可做下面的实验: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先滴入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红色褪去后再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实验后,再讲反应原理,学生就易于掌握。

教师还必须开拓学生的思路,想方设法把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进行演示,让学生们经过分析、归纳和总结,促使他们在深切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化学反应本质。例如学习《酸的性质》一节,可结合教材内容,针对学生易犯的错误设计下列实验:氧化铜加水,再稍稍加热,不反应;氧化铜加酸,加热,反应发生,生成蓝色溶液。通过这一实验,学生可得到氧化铜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正确结论。

例如: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比较抽象,是学生的难点,做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的实验时,教师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后,提出你认为是那种物质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呢?对于这个问题,应该让学生形成尽可能多的、新的、独特的设想、思路。给学生留下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去挖掘内容,发现问题,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和独立探索问题的习惯。但设计的问题不能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难。

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自由来组织实验,化学实验是由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构成的一个统一体,学生实验能力的大小不仅表现在实验结果的准确率上,而且更多地体现在实验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学生在实验中也许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实验不会次次成功,教师应引导学生如实分析失败原因并安排重做,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并在考核中注意衡量学生实验设计的逻辑性和创造性、实验总结与讨论中的知识性和探索性、以及表达方式的科学性,使学生能较多地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分析实验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验结束,教师一定要做好小结。通过实验小结,指出问题所在,表扬鼓励好的同学。事实证明,有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较差,但动手能力很强,化学实验做得很好。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倍增。

三、注重拓展家庭小实验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教学实践表明,拓展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11页蜡烛燃烧的活动探究做对比,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补充了十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半学期检查一次。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二十几个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猜你喜欢
化学探究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做个怪怪长实验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