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梅
由于生命观念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基石,其地位类似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这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能否有效养成。通过研究如何落实生命观念的教育,能够有效提升生物教师对生物课标中涉及到的理念的理解、落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进而提升核心素养。
一、借助生物学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的教学策略
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种现象:教师不引导学生强化对概念的识记与理解,而是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不引导学生重构与理解概念,这将会事倍功半。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科概念,通过思维导图,或者模型建构的方法,深层次地呈现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这样概念的核心与本质被突出,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层次得以提高。在生物复习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尝试通过提供新的的情境培养其应用实践能力,利用生物学一系列概念训练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利用实验开展生命观念教育的应用策略
新课标中对学科素养水平的划分有四个层次,较高的层次要求学生在复杂的情境中能用生命观念解释生命现象。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复杂的情境,能够有效培学生生命观念素养层次的提高,实验教学是促进学生生命观念形成的重要支撑。如学生在做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这个实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菠菜下表皮附近的叶肉细胞和上表皮附近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和大小,让学生思考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会想到叶的上面和下面的细胞接受的光照强度有差异,光合作用强度有差异,从而导致了叶绿体的数量和大小不同,进而培养学生的结构与功能观、适应观。
三、将生物的科学史用于生命观念教育的应用策略
生物科学史能引导学生重温科学家探索生物奥秘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学概念,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有积极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科学史来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如教师可以利用“酶的本质探索”的科学史,让学生体会一系列科学家的观念,理解各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的理解酶的概念。科学史涉及到一系列的物质变化能引导学生形成物质与能量观这一生命观念。
四、利用课后拓展题开展生命观念教育的应用策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些知识点如果老师直接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的非常好,如果在某一情境中考察同样的知识点,许多学生就不会了。还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些题目学生做了一遍,老师精心备课讲的很到位,学生认真听讲当时听懂了,也认为自己会做了,可是当问题的情境改变,许多学生又不會了。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处理新情境中的题目的进程中对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在处理来自生产和生活实际的题目的过程中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处理题目的应变灵活性,进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后拓展题,提升学生生命观念的素养层次。如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3章自我检测中的“知识迁移”:“正常番茄果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此题的新情境“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在没有完成授粉的雌蕊的柱头上,可以得到无子番茄”来自于生产生活实际,涉及到所在章节生长素这一小概念,教师指导学生回顾这两个知识点,因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牢固程度是学生能否完成知识迁移的前提,然后指导学生思考这两个知识点连接点“生长素并没有改变无子番茄果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此题就迎刃而解了。
五、借助社会热点开展生命观念教育的策略
社会热点被学生高度关注,教师结合社会热点对学生进行生命观念的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新冠肺炎的发生让很多生命消逝,为了防控新冠肺炎,政府号召人民呆在家里,出门戴口罩,教师应利用在线教学从生物学的角度给学生讲述这样做的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同时以新冠病毒为载体,复习相关生物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学概念,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1)新冠病毒如何传给人的,现在的一种观点是人吃蝙蝠等野生动物被传染的,可是有的学生就有疑问,为什么新冠病毒与蝙蝠等野生动物和平共处而对人的危害却这么大?(2)新冠病毒的结构:它仅由外壳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核酸构成,不具有细胞结构,具有彻底的寄生性。因此在体外通过一系列的消毒方法可以杀死病毒,但是人感染了病毒服用抗生素是不管用的,这与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方式有关,引导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观。(3)有的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但自身症状轻微甚至没有表现出症状,原因是这些人的免疫功能强大,机体的免疫系统发挥了防卫功能。教师借此引领学生回顾免疫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通过神经调—体液—免疫调节,维持机体的稳态,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对稳态与平衡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4)新冠肺炎的诊断是治疗疾病的前提,从原理上来说有两种:DNA分子杂交法和抗原抗体杂交法。新冠病毒的核酸仅有RNA,为什么不直接检测RNA,原因是RNA为单链,结构不稳定极容易分解,所以取了患者的样本之后,先逆转录出cDNA,然后通过PCR技术扩增,最后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鉴定。对抗原抗体杂交法的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单克隆抗体的生产过程,明确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这一优点。最后教师对这两种检测手段进行总结,检测是否准确取决于最初病毒RNA、蛋白质外壳蛋白中抗原蛋白的含量,否则可能形成假阴性,引导学生形成物质观。总之,借助在线教学,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生物知识,辨别网络上的谣言,对新冠肺炎不恐惧,科学预防,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地球村”的观念,学生也就潜移默化的达到了生命观念素养层次的最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