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哥:
一哥,为什么在妈妈口中,我做什么都是错的?吃饭吃得慢了,她说:“怎么吃这么慢,全家最后一名!”于是,第二天我就吃得专心而飞快,当我第一个吃好后,我迅速举手等待表扬,妈妈却说:“吃这么快对身体不好,要细嚼慢咽,又没人跟你抢。”上学每天都很累,天冷赖床不想起,耳边又传来:“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等到周末我起个大早想去跑跑步,妈妈又说:“周末起这么早,不好好休息休息。”唉,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虽然每句话妈妈都是笑着说的,但是在我听来就是批评,就是对我不满意,我要怎么做,她才能真的认可我呢?
小词典
小词典:
你好啊,读了你的来信,我沉思良久,你妈妈的表达方式何尝不是广大妈妈的缩影。她们爱孩子,陪孩子玩耍,给孩子读睡前故事,为孩子烹饪佳肴,可有时她们却忘记了语言的力量,忘记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表达。
妈妈让我们专心吃饭、细嚼慢咽、早睡早起、多多休息,这些本身都是为我们好,可为什么这些好意却没有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反而觉得无所适从呢?我们再来看看孩子行为的出发点:我吃得慢的时候就是在细嚼慢咽,吃得快的时候就是因为专心;起得晚的时候就是因为学习用功,起得早的时候就是因为想去锻炼身体——孩子的出发点也没有错。问题出在妈妈的语言跟孩子行为背后的动力是错位的!我快的时候,妈妈想让我慢,我慢的时候又想让我快,当然她不满意,我也不痛快了。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要勇敢地指出大人的问题,并大声地说出我们的感受,让大人们知道,他们有时不经意的表达,实际上“杀伤力”是很大的。
另外,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希望都能够多多关心孩子当下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多多倾听和理解,不要二话不说就是一顿教育和指导,这样只会让孩子们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