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强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关于典籍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2024-01-06 18:06:58魏世琦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9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高度,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应积极推动馆藏典籍的传播和推广,让典籍文化从国人心中“活起来”到“走下去”,最终真正深入国人心中,注入时代活力,守正出新。基于此,结合典籍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意义、实践模式、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展开论述,同时,就公共图书馆关于典籍文化未来在传承与推广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行了相应的思考和展望。

【关键词】文化自强;公共图书馆;典籍文化;传承与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8.2;G25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9—253—03

“文化自强”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中首次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是从有坚定的文化信念到有明确的目标方向的过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1]这不仅是新时代下对文化事业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要求,也为图书馆在当下如何基于自身优势,讲好典籍文化故事,传播典籍文化声音,永续推进典籍文化传承与推广的道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传承与推广典籍文化的意义

(一)提升阅读素养,让典籍文化在国民心中“活起来”

古往今来,典籍文化成为经典,不仅是因为它们是经过历史选择与积淀而形成的权威著作,还因为它们代表着我们的先人在生产生活中经历思考后的智慧集成。作为公共图书馆,通过能动、科学、有效地引导读者受众对不同典籍著作进行阅读,不仅可以从更多元化的维度拓宽他们的文化视角,形成相应的知识储备,进而逐步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和能力,也让更多的受众群体,都能在阅读典籍文化作品中,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得到更多生活智慧和人生启迪。让典籍文化不仅只在学者之间“活起来”,更是真正在百姓心中“活起来”,将典籍文化知识真正贯穿于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内化于个人的知识,涵养和智慧。

(二)传承典籍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从“活起来”到“走下去”

典籍文化是历史长河中闪烁的优秀成果,历经历朝历代的延续与传承。公共图书馆积极引导国民进行文化典籍阅读,培养读者建立起从接触典籍文化到主动追求典籍文化,为进一步聚焦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助力传统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事业奠定基础,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在更多国人的心中“活起来”,延续文化基因,一代代接续传承并生生不息,展现出中华文化的持久魅力。

(三)推广典籍文化,增强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国民理念的相通,其基础是文化认同。典籍文化的继承与推广,让更多人走入历史纵深,把握典籍文化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内涵,增强文化自信自强,形成文化认同。有了文化认同,人们才会真正形成民族精神共鸣,有着相同的文化符号与共通的生活追求,有了融进血脉的文化理念,通过公共图书馆长期积极引导国人进行文化典籍的熏陶,形成更坚实的文化认同,铸牢文化发展的根基,连接历史与未来,让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代代相承。

二、实践模式与分析

典籍的保护传承效果关系到图书馆的功能定位,良好的传承效果可以调动读者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进而增加图书馆的附加价值,帮助图书馆进行功能的重新定位,也便于图书馆开发相关的典籍附属功能。有利的社会环境能够减少图书馆保护典籍的阻力,为典籍的传承开发提供优越的传播媒介与舆论导向支持。[2]

(一)典籍线下推荐与观展

典籍著作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纵观五千年的文明史,这些典籍贯通古今,不断为中华文化提供丰润的精神滋养和智慧启迪。通过举办典籍推荐与展览活动可让更多读者直接接触到这些优秀典籍,实现典籍的精细化、深层次阅读。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上海图书馆共同策划主办的“典籍里的中国——上图特展”中,以《典籍里的中国》为基础,围绕着上海图书馆珍藏的《尚书》《史记》《论语》等十一部典籍展开,通过生动的现场展示,沉浸式的体验观展,让优秀传统文化从“故纸堆”“象牙塔”中走出来,让观众知来处,明去处,真正了解典籍在历史长河中的源起与流转,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凝聚起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

(二)典籍线上荐读与展览

通过将经典著作以线上荐读和展览的方式,直观而又便捷地将文化经典展现在读者眼前,激发广大群众读书热情,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社会风尚。以线上荐读和展览典籍的方式让经典变得便捷易读、趣味盎然。结合线上实践,厦门市图书馆开展的线上展览典籍里的中国智慧;杭州市上城区图书馆在新春来临之际举办的新春典籍文化线上展览;太原市图书馆举办的线上巡展典籍里的中国年;福州市图书馆先后开展的载道文化册府千华等系列线上典籍荐读与展览活动,都以中华典籍的缩影,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守护中华文脉。

(三)典籍文化阅读讲座

文化经典阅读讲座的开展一直都是各级公共图书馆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形式之一 。结合具体讲座实践,甘肃省图书馆开展的“周末名家讲坛”系列讲座活动,福州市图书馆开展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古典诗词欣赏”讲座,福州大学图书馆举办的嘉锡讲坛系列讲座等,为读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助力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三、典籍文化传承与推广中的机遇与挑战

(一)典籍文化具备的发展机遇

1.融媒体应用下典籍文化影响效应增强

融媒体时代,网络媒体能便捷地覆盖广大受众,打破原有的时间与地域的局限,实现资源融通。由此,典籍文化的传播辐射面不断扩大。一方面,典籍文化的保存和传播形式越来越多样。珍贵的典籍、文字资料能够通过数据库处理,建立特色资源库,另外,近年来视听技术的发展也使很多馆藏典籍跳脱出传统文字的表达形式,通过视频、音频等各种形式全面而又生动地阐释典籍内容;让大众有了更多选择,也更能深刻体会到典籍文化内在精神价值。同时,读者受众也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碎片化的时间中就能通过短视频、慕课、微博等多种形式接触到典籍文化知识。在内容选择、理解与体悟中具備了更多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实时、精准地获取优质的典籍文化,这使得图书馆在当下典籍文化的传播效率上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公共图书馆在传承与推广典籍文化上可搭乘“融媒体”这一快车,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推广,扩大典籍文化受众辐射面,让受众不止步于馆内阅读。

2.社群传播,助力文化推广

信息化时代,社群效应日益凸显。社群里的人们通过广阔的网络链接,通过系统推送等方式向周围节点传播文化信息。文化信息沿着各种社群关系呈现出裂变式的传播特点,这种背景下的时空边界日趋模糊,社群效应扩大。当下,公共图书馆在传播典籍文化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社群效应,基于各个小的文化社群为基本的传播单位,通过阅读与推广活动不断扩大社群的规模与影响力,进而逐渐向整个社会传播典籍的内涵和魅力,扩大传播范围,助力文化推广。

3.“国潮”背景下的文化传承

当前,“国潮”涌动,折射出的是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真正欣赏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现代人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需求,这也是推广与发展典籍文化难得的时代机遇。在这一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通过对典籍文化的内容深挖,把握文化的精髓实质,用更多元的方式雕琢典籍文化之精妙,让典籍文化更迅速地融入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疑能够激活典籍文化这股强劲势能,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传承,显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二)典籍文化面临的“现实挑战”

1.推广内容趋于简单化,吸引力不足

阅读推广的核心目标应指向对文献及其所含价值的推广,[3]当前大多典籍推广内容主要是对文献作基础性概括描述,对于深层次的核心价值以及与日常生活的对接较少,在推广活动中还需进一步深挖典籍文化的价值和推广形式,对于很多非专业读者来说,典籍文献阅读和活动的参与依旧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2.新媒体技术发展影响典籍文化原有生态

典籍文化与周围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它的传承与推广实际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新媒体时代,新的信息传播技术重塑了社会互动方式,进而影响了典籍文化的原有生态。从文化传播环境来看,传播技术发展的更新迭代,媒体传播已向纵深多维度推进;从文化传播主体来看,当下,大众日常更多接触到的是碎片化的传播,逐渐丧失通过传统阅读培养起来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待历史文化持久的专注度;从传播客体来看,典籍文化本身也要求受众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积累,因此,不当的传播极易导致典籍文化精髓的扭曲,破坏其传播的实效性,从而削弱典籍文化传播与推广的真正效果。

四、未来的思考与展望

随着信息时代的加速推进,以典籍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经历着一场创新探索,作为进行知识传播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之一的公共图书馆,可通过典籍文化自身特点、新时代读者需求和新技术的加持,实现典籍文化在传承和推广上的“历久弥新”。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可进一步利用典籍数据库建设实现典籍云展览,运用AI技术赋能典籍文化推广,针对不同群体读者的需求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更精准地发挥图书馆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一)云展览助力文化传承

文献云展览已经成为广大读者受众熟悉的身影,它也开启了图书馆公共服务的新业态。与线下展览相比,云展览的影响输出功效不可小觑。笔者认为通过云展览可以突破种种客观条件约束,更大程度扩大受众辐射面。优化云展览质量,提升展品图片质量,以三维建模、AR、VR、3D引擎全景拍摄等为主要技术手段,运用高新技术于数字化信息采集和展品效果呈现,提升特效真实性和沉浸性效果,从更多维度对云展览进行系统和专业的诠释。同时,重视云展览的宣传与推广,设计打造不同主题展览的专属文化IP,在展览过程中与观众形成互动,激发公众对观展的强烈兴趣与期待,形成良好的展览体验和文化传播效果。

(二)推进AI技术在典籍文化推广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积极探索AI技术的应用并发挥优势作用,已然成为近年来图书馆在阅读推广研究方面的热门课题。AI技术利用智能技术实现不同时空的人机交互体验。借鉴杭州图书馆举办的“穿越古籍的时空对话”,通过AI技术让插画中的人物模仿真人表情开口说话,真正让典籍古画中的故事在我们眼前鲜活起来。再如借助阿里达摩院AI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将存放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中文古籍善本回归故土,落地汉典重光古籍平台,公众通过平台便能翻阅和检索。因此,凭借科技优势,可进一步探索AI技术对典籍进行数字化保存和传播,对线下图书馆的典籍展区进行智慧化改造,打造数字展墙、虚拟展柜、AR互动等智慧化展示场景,满足差异化的需求,增强典籍在日常阅读推广中的趣味体验;可利用AI技术打造馆内全景沉浸式的典籍展,让读者走进前人的生活世界,获得穿越古今的历史文化体验。

(三)注重读者反馈

典籍推广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最终必须落脚于读者反馈,反馈是改进阅读质量的重要环节。及时获取读者对活动及相关内容的反馈意见,能够及时了解读者的关注点和需求,读者活动开展的成效,便于调整和改进推广策略,与读者形成良性互动,结合当下社会语境,有效并精准地推广典籍文化知识。

五、结语

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典籍文化传承与推广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图书馆要真正成为“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场所,[4]必然要在传承与推广中,坚持守正与创新,回溯故源,承袭文化经典;融入当下,引领时代浪潮。利用公共图书馆自身丰富的典籍资源优势,深挖中华典籍的文化基因和历史智慧,通过不断传承与推广,让典籍文化从“活起来”到“走下去”,最终深入国人内心,形成全社会强烈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持久而又深沉的强劲力量。

参考文献:

[1]佚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N].人民日报,2023—01—16.

[2]沈伟.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中图书馆的功能定位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2).

[3]曲莎薇.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核心价值[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1(1).

[4]习近平.习近平给国图老专家的回信[EB/OL].[2019—09—09].https:// www.gov.cn/xinwen/2019—09/09/ content_5428594.htm.

作者簡介:魏世琦(1991—),女,汉族,福建福州人,学士,图书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
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7:51:38
试论公共图书馆如何加强培育读者社会公德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7:47:45
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作用与对策探讨
浅谈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服务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公共图书馆在引导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近十年重庆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1:05:38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引领社会阅读举措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