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乡村振兴是一项国家战略,旨在提升乡村的综合发展水平,推动乡村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等方面的全面振兴。群众文化是乡村振兴过程中重要的历史资源,对于挖掘乡村发展潜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乡村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乡村振兴群众文化历史资源的价值,并为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乡村振兴;群众文化;历史资源;价值研究
【中图分类号】G249.2;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9—079—03
一、群众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内涵丰富:群众文化包括了诸多领域的内容,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传统知识、民间传说、民俗风俗习惯等。这些内容反映了乡村地区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地域特色鲜明:群众文化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反映了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民族风情等因素。这些地域特色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竞争优势。
形式多样:群众文化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口头传说、歌舞、戏剧、曲艺、绘画、雕塑、建筑等。这些多样化的形式为乡村振兴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创新可能。
传承与创新并重:群众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既保留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元素。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特点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动力。
实践性强:群众文化往往来源于生活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些资源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可以为农业生产、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1]。
社会价值凸顯:群众文化在社会价值方面表现突出,如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流、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这些社会价值对于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群众文化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群众文化是指广泛存在于乡村社会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包括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传统知识、民间传说等。这些历史资源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文化传承:群众文化作为乡村地区的历史积淀,承载着世代相传的乡土文化特色。继承和发扬这些群众文化资源,可以使乡村文化得以延续,不断壮大。
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群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资源,可以增强乡村居民对自己地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民族自豪感。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群众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魅力,可以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发掘和利用群众文化资源,可以带动文化产业、手工艺品制作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乡村地区创造经济价值。
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群众文化资源中包含了世代相传的道德观念、社会规范等,对于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丰富现代文化生活:通过对群众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创新,可以为现代乡村文化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对于推动乡村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当重视群众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2]。
三、群众文化的研究价值
(一)历史价值
群众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它们记录了乡村地区的发展变迁,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这些文化对于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记录历史变迁:群众文化反映了一个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通过研究这些文化,我们可以了解乡村地区的历史沿革,探寻乡村发展的规律。
传承民族精神:群众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它们体现了乡村居民对家园的热爱、对生活的执着和对未来的憧憬。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可以增强民族精神,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
展示地域特色:群众文化展现了一个地区的独特风貌和地域特色。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可以更好地展示乡村地区的独特魅力,提升乡村的品牌形象。
推动文化创新:群众文化为当代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借鉴和传承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激发创意,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教育和研究价值:群众文化具有很高的教育和研究价值。通过研究这些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历史知识,提高乡村居民的历史文化素养。同时,这些文化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材料。
(二)文化价值
群众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它们展现了乡村地区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传统风俗等。这些文化对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体现民间文化:群众文化包括丰富的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它们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这些资文化,可以弘扬民间文化,增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展示地方特色:群众文化往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反映了乡村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和民俗风情等。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可以展示乡村地区的独特魅力,提升乡村的文化形象[3]。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群众文化为乡村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开展文化活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可以丰富乡村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增进民族交流:群众文化是不同民族、地区间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可以促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激发创意和创新:群众文化为当代创意产业提供了灵感来源。借鉴和传承这些文化,可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教育和启示作用:群众文化具有很高的教育和启示价值。通过学习和体验这些文化,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提高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三)社会价值
群众文化在社会层面上具有显著的价值,它们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际关系和提升社区凝聚力。
增强社区凝聚力:通过保护和传承群众文化,可以增强乡村社区的凝聚力。举办文化活动、庆祝传统节日等,有助于加强乡村居民之间的联系,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认同感。
促进跨代沟通:群众文化可以作为跨代沟通的桥梁,帮助年轻一代了解和尊重历史、传统和前辈的智慧。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和学习传统技艺,年轻人可以与长辈建立紧密联系,实现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的传递。
传播正能量:群众文化往往蕴含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和道德观念。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可以传播正能量,引导乡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缓解城乡差距:通过挖掘和传承群众文化,提升乡村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文化差距。同时,这也可以改善乡村居民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群众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可以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实现乡村地区的全面发展。
(四)经济价值
群众文化在经济层面上具有显著的价值。它们为乡村地区创造就业机会、带动旅游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提高乡村地区整体经济实力。
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群众文化具有很高的旅游吸引力,可以吸引游客前来游览、体验和消费。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可以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业,提高乡村地区的旅游收入。
创造就业机会:群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包括文化传承人、导游、手工艺人等。这些工作可以为乡村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群众文化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通过开发文化产品、举办文化活动等,可以促进文化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提高乡村地区的经济收益。
培育特色品牌:群众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可以借助这些文化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提高乡村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促进乡村振兴:群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可以带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随着乡村经济实力的提高,可以为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提供更多的投入,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五)生态价值
群众文化在生态层面上也具有重要价值。它们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传承生态知识和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态意识。
传承生态知识:群众文化中包含了世代相传的生态知识,如传统农耕技艺、土地管理、水资源利用等。通过传承这些知识,可以为现代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提高生态意识:群众文化中蕴含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珍视,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资源,可以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态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群众文化往往与美丽的自然景观相互衬托,具有很高的生态旅游价值。发展生态旅游可以带动乡村地区经济增长,同时提高游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群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绿色、环保的技术和理念,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群众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和价值观对于构建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资源,可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六)案例介绍
案例1:传统村落——西递村
西递村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西递村以其独特的徽派建筑、古朴的民间风情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著称。1999年,西递村与周边的宏村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递村的成功保护和发展案例说明了群众文化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当地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文物保护、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等。通过这些努力,西递村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提高了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成功范例。
案例2:土楼文化
福建土楼位于中国福建省南部,是一种典型的闽南民居建筑形式。土楼具有防火、防震、防风、防盗等功能,结构独特、稳固耐用。这些土楼群主要分布在永定区、南靖县、华安县等地。2008年,福建土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土楼成功保护和发展离不开地方有关部门在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当地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土楼的旅游潜力,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例如,组织各类土楼文化节庆活动,提升土楼文化的影响力;开发与土楼相关的文创产品,拓宽经济来源;加强与其他旅游景点的合作,整合资源,提升整体旅游吸引力。
此外,当地有關部门还鼓励民间组织和企业参与土楼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土楼的保护水平。通过以上措施,福建土楼成功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案例3:苗族村寨——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全球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悬崖上的吊脚楼、风雨桥等木结构建筑充满了苗族特色。同时,西江千户苗寨拥有丰富的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苗族银饰、刺绣、歌舞等。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独特的文化遗产,西江千户苗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当地有关部门在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发掘和挖掘苗族文化的内涵,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例如,举办各类苗族文化活动,如苗年节、苗族服饰展示等,吸引游客前来体验苗族风情;支持苗族手工艺人开展技艺传承,让更多游客了解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当地有关部门还鼓励民间组织、企业和村民参与村寨保护和发展工作,如修复古建筑、保护自然环境等。通过对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和利用,西江千户苗寨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是文化传承和民族特色保护的需要。通过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这些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挖掘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与现代产业相结合,发挥文化资源的优势。当地有关部门、企业和民间组织需要共同努力,推动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产业发展,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四、结语
乡村振兴群众文化历史资源的价值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学术课题。未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进一步关注群众文化类历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加强机制支持和社会参与。同时,需要深入挖掘群众文化在促进乡村文化、经济、生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潜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乡村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改平.乡村社会历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与开发利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9).
[2]吴燕.宁夏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宁夏博物馆为例[J].文化产业,2023(8).
[3]李晨翀.充分挖掘深厚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N].开封日报,2023—01—06.
作者简介:曹庆荣(1986—),女,汉族,山东临沂人,本科,群文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