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成艳
肺栓塞属于临床常见、多见的一种疾病, 具有极高的发生率。肺栓塞大部分是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导致的, 常见发生部位为下肢、骨盆深静脉等。血栓脱落后能够随血流进入机体的肺动脉、肺动脉分支, 进而诱发肺动脉栓塞。临床治疗肺栓塞的主要方式为应用抗凝药物[1-3], 其中华法林、利伐沙班等为常用药物, 且在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华法林属于香豆素类抗凝剂之一, 作用于机体后, 可同维生素K 等产生对抗的效果, 进而干扰凝血因子的形成, 最终达到抗凝目的, 但是此药物抗凝期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即无法抑制血液内的凝血因子, 进而导致其在体外抗凝中应用受限。而利伐沙班的作用与华法林相似, 在用药安全性、有效性方面更为显著[4]。本研究旨在评析肺栓塞抗凝治疗中采用利伐沙班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3 年1 月于本院行抗凝治疗的70 例肺栓塞患者, 应用奇偶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35 例。参照组:男18 例,女17 例;年龄58~75 岁, 平均年龄(64.10±3.84)岁;肺栓塞严重程度分级:Ⅰ级12 例、Ⅱ级13 例、Ⅲ级10 例;病 程7~55 h, 平均病程(35.01±9.34)h。试验组:男19 例, 女16 例;年 龄56~77 岁, 平 均 年 龄(64.08±3.74)岁;肺栓塞严重程度分级:Ⅰ级11 例、Ⅱ级13 例、Ⅲ级11 例;病程6~56 h, 平均病程(34.95±9.65)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肺栓塞指南中诊断标准者;②无肺源性心脏病者;③无治疗药物过敏者;④知情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非首次发病者;②近期接受过抗凝、抗血管治疗者;③凝血障碍者;④需要进行溶栓治疗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凝治疗, 治疗前2 d,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0191, 规格:0.5 ml∶5000 AXa单 位), 2 次/d, 5000 IU/次, 给 药1 周。参 照 组 患 者予以华法林(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4247, 规格:5 mg)治疗, 口服, 早晚各1 次,2.5 mg/次。试验组患者予以利伐沙班片(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223861, 规格:10 mg)治疗,口服, 20 mg/次, 1 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3 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 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 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①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包括NO、TXB2、ET-1、sICAM-1。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约5 ml, 对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 然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述指标。②凝血功能指标:采集肘静脉血,经由3000 r/min 速度进行离心处理, 干预10 min, 获得血浆。测定项目有PT、FIB、APTT。③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等进行测定, 记录各组的心率、呼吸频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 两组患者的TXB2、ET-1、NO、sICAM-1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两组NO 水平均高于干预前, TXB2、ET-1、sICAM-1 水平均低于干预前, 且试验组NO 水平高于参照组, TXB2、ET-1、sICAM-1 水平均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 aP<0.05;与参照组干预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TXB2(μmol/L) ET-1(ng/L) NO(μmol/L) sICAM-1(μg/L)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试验组 35 708.11±23.31 260.72±11.23ab 110.10±10.28 60.73±5.24ab 56.12±2.10 89.27±4.46ab 215.01±13.44 150.31±12.41ab参照组 35 708.09±23.26 287.30±14.18a 110.09±10.31 67.12±5.18a 56.09±2.23 84.95±4.18a 215.98±13.26 184.91±14.24a t 0.0036 8.6934 0.0041 5.1307 0.0579 4.1811 0.3039 10.8369 P 0.9971 0.0000 0.9968 0.0000 0.9540 0.0001 0.7621 0.0000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PT、FIB、APT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两组PT、APTT 均长于本组干预前,FIB 低于本组干预前, 且试验组PT、APTT 均长于参照组, FIB 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 aP<0.05;与参照组干预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PT(s) FIB(g/L) APTT(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试验组 35 9.58±2.32 15.59±2.27ab 10.01±1.35 4.70±0.14ab 30.98±3.70 41.42±4.16ab参照组 35 9.62±2.29 11.45±2.16a 10.03±1.37 6.36±1.12a 30.99±3.68 35.01±3.20a t 0.0726 7.8165 0.0615 8.7008 0.0113 7.2255 P 0.9423 0.0000 0.9511 0.0000 0.9910 0.0000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干预前, 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低于本组干预前, 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水平均高于本组干预前, 且试验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低于参照组, 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水平均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 aP<0.05;与参照组干预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心率(次/min) 呼吸频率(次/min) 血氧饱和度(%)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试验组 35 92.62±3.52 81.20±4.09ab 28.80±2.12 21.57±1.10ab 85.59±3.07 91.84±4.06ab参照组 35 92.61±3.48 86.61±3.48a 28.95±2.07 25.11±1.07a 85.60±3.08 89.68±4.23a t 0.0120 5.9600 0.2995 13.6474 0.0136 2.1795 P 0.9905 0.0000 0.7655 0.0000 0.9892 0.0328组别 例数 血二氧化碳分压(kPa) 血氧分压(kPa)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试验组 35 8.58±0.21 7.01±0.32ab 7.60±1.08 8.90±0.23ab参照组 35 8.59±0.20 7.47±0.24a 7.62±1.52 8.20±0.29a t 0.2040 6.8035 0.0635 11.1885 P 0.8390 0.0000 0.9496 0.0000
肺栓塞属于一种多见疾病, 其中栓子脱落后随血流运动至肺动脉血管并在该位置堵塞属于造成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且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极易导致患者死亡。有关统计显示, >50 岁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较高, 需要引起重视[5,6]。肺栓塞患者有发生肺梗死的可能, 但是几率低。若患者的临床症状轻, 则经由及时的干预, 患者基本不会出现其他症状。但是栓塞较大时, 随着疾病的进展, 患者的死亡风险会增加。在肺栓塞治疗中,临床常用治疗手段有抗凝、溶栓。华法林是抗凝治疗方案中的常用药物之一, 在诸多抗凝干预中被广泛应用, 并且经由研究证实其治疗效果显著。但是随着该药物的应用不断深入, 相关学者发现, 在肺栓塞抗凝治疗过程中应用华法林会增加血栓复发的风险, 同时受到其他药物、饮食的干扰, 可能会影响抗凝的整体疗效[7,8]。值得注意的是, 在华法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期间, 还应随时监测患者的凝血情况, 这也使得其在临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同时, 因发生肺栓塞患者的年龄多较大, 所以其自主神经、血流动力学调节功能不佳, 外加身体机能减弱、基础疾病等多因素的影响, 会增加患者病死的风险。针对此种情况, 为确保肺栓塞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得到保证, 还应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预后。
利伐沙班是Ⅹa 因子抑制剂的一种。当其作用于机体后, 可对内源性、外源性凝血渠道等进行抑制, 最终实现抗凝的目标。不仅如此, 利伐沙班应用过程中,不需其他辅助因子, 如抗凝血酶Ⅲ等, 即能够实现对Ⅹa 因子的抑制, 进而使之难以合成[9,10]。同时, 此种抑制具有特异性, 可有效阻碍血栓的形成。利伐沙班的起效迅速、代谢时间更短, 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耐受程度, 食物、其他药物等对利伐沙班的药效干扰更低, 患者用药过程中, 不需要密切监测其机体的凝血情况, 这就使得华法林应用期间的不足获得有效弥补。
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 两组NO 水平均高于干预前, TXB2、ET-1、sICAM-1 水平均低于干预前, 且试验组NO 水平高于参照组, TXB2、ET-1、sICAM-1水平均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会造成肺动脉收缩, 提升肺动脉压表达, 进而干扰正常的气体交换、血流动力学, 导致患者的右心负荷加重, 左室灌注量减少。随着心肌的血压、氧气供应不足, 患者的心功能损伤严重, 加剧其死亡的风险。在此情况下, 肌钙蛋白等心脏生物标志物能够在短时间内自心肌释放入血, 进而刺激炎症因子, 使之大量释放, 最终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ET-1 是一种体液调节因子, 在强收缩方面优势明显。NO 可对血小板的聚集产生抑制, 从而下调血小板活性, 有助于阻碍血栓形成。临床研究指出, 利伐沙班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11-14]。究其原因, 此药物能够抑制ET-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 导致氧自由基无法大量产生, 使得血管内皮细胞受到的损伤减轻。在抗凝治疗过程中, 以往应用的华法林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即容易诱发出血等症状, 情况严重时会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可见药物的应用安全性较差。而利伐沙班应用的安全性高, 在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的同时不会增加出血风险。本研究结果可见, 干预后, 两组PT、APTT 均长于本组干预前, FIB低于本组干预前, 且试验组PT、APTT 均长于参照组,FIB 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 等均为反映外源性、内源性凝血功能的指标, 二者表达降低提示机体的血液高度凝集, 二者延长则证明机体凝血机制存在一定的障碍。FIB 直接参与凝血的过程, 经由利伐沙班干预, 患者的FIB、PT、APT 等均逐渐恢复正常, 究其原因, 利伐沙班具有显著的抗凝效果, 并且起效迅速, 可在用药后及时降低肺动脉楔压, 减小血管的阻力。同时, 此种药物能够提高右心能力, 进而促使灌注至肺部、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增多[15-18], 患者的血气、血流动力学指标等均能够逐渐恢复。利伐沙班能够降低肺栓塞患者的炎症状态、血液高凝状态等, 从而促使其血流、心功能等改善[19-21]。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 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低于本组干预前, 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水平均高于本组干预前, 且试验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低于参照组, 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水平均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应用利伐沙班可减轻肺栓塞患者的症状, 改善血气指标。
综上所述, 利伐沙班对提高肺栓塞抗凝治疗效果的意义显著, 并且可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加快其血气指标的恢复速度, 值得在临床应用。本研究的局限在于时间较短, 样本量较少, 后续可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利伐沙班的应用效果。